中国
义乌国际商贸城坐落于
浙江省义乌的
稠州路,是义乌的第五代小商品市场、国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9月,市场经营面积640余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10月,中国
义乌国际商贸城拥有5大区域,7.5万个经营主体,210多万种商品。
市场介绍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
义乌商城集团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建造的全新理念的现代化
专业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福田市场)秉承“科学的规划、现代化的建筑”的理念,致力于前瞻性地打造一个全新的
市场发展空间,传统集散型市场向现代化
国际市场飞跃,具有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特色,是义乌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
标志性建筑。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设有
中央空调、
货梯、电梯、内
高架桥、大型停车场等设施,汽车可直接进入市场各楼层,并配备了专业的外商
服务中心,
采购商经营区和信息化
管理系统。市场建有大型全彩信息屏,单、双色信息显示屏,
广播系统,
数字信息网站。同时,融入多元人性化
设计元素,引进开设了餐饮美食、电讯服务、中庭休闲、
交通运输、金融等服务,是一个集购物、旅游为一体的国际性商业平台。
一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2002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营运,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
采购中心、
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10000余个,经营户10500余户。一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饰品;三楼经营
工艺礼品;四楼开办了中小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台商馆,东铺房为
外贸企业采购服务中心。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一个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于一体的
商品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一是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
经营方式的转变,被国内外客
商誉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二是实现了国际贸易超过
国内贸易的转变,每天客商达4万人次,外商达5000人次,商品
外贸出口率达60%以上,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商品销往140多个
国家和地区;三是实现了市场硬件的智能化,整个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场内安装电梯、
自动扶梯37座,汽车可直上二、三、四层,整个市场安装了13000多个宽带
网络接口,每个商位都可上网交易和查阅信息。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是
浙江省旅游局指定的
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
二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市场占地483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一楼经营箱包、伞具、雨披·袋;二楼经营
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
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四楼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
香港馆、韩
商馆、四川馆、
安徽馆、江西
九江馆、
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市场
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
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
陈列馆。东辅用房配套有工商、税务、派出所、银行、餐饮、物流、邮政、电信等职能和服务机构。市场配套有
商务楼、写字楼、
四星级酒店及东、西两个广场,开通环线
观光旅游车。2005年市场通过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
三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50平方米以上展示厅650余个,经营户8000余户。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
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
服装辅料等行业。 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
网络系统、
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
监控中心。市场内人、
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
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
四区市场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是义乌
中国小商品城第六代市场,该市场于2008年10月21日盛大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个,市场一楼经营
袜类;二楼经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经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市场设有高架车道,各种车辆可直达市场各个楼层。市场泊位丰富,除大型地下停车场外,还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市场东西两侧为配套辅房,集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
餐饮服务等市场
配套服务设施,还拥有4D影院、
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
娱乐服务。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
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按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
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
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
硬件设施,是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
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五区市场
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坐落于
义乌市
诚信大道以南、银海路以北、东临
310省道,西与国际商贸城四区相接,交通便捷,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市场占地266.2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分地上五层、地下两层,拥有商位7000余个,主营
进口商品、床上用品、纺织品、针织原材料、
汽车用品及配件等行业。
发展进程
第一代市场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
廿三里。
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
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
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
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
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当时
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一整个上午。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
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
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
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
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
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1984年,这个市场的
成交额达2321万元,商品主要销往
义乌周边县市。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象春风吹开了这个小百货市场
个体商贩人员的张张笑脸,城阳工商所干部通过学习认为,有党中央撑腰,湖清门市场应该让它存在和发展……十二大期间,他们在县工商局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发出了关于加强小百货
市场管理的第一号通告,装起
高音喇叭大力反复宣传,小百货市场的经营范围是国家规定的三类
小商品和家庭工副业产品。同时,对符合条件经商的人员均发给营业许可证。按经营商品的范围分别编制了十五个小组……整顿后的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秩序井然,面貌一新”。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二代市场的建设。
第二代市场
在当代中国
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
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整个的市场。在
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
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了义乌。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
“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两排棚架间加摊。1985年底,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3.4倍、2.0倍……
市场的再度扩建,已呼之欲出。
第三代市场
1985年4月25日,县长
姜补根、副县长陈正兴来到小商品市场,召集工商局、小商品市场工商所负责人和部分个体户,研究如何解决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问题。会后,陈正兴副县长就二代市场扩建宜易址新建、规划占地60亩、设摊4000个的构想,提交县委、县政府
领导班子成员会议讨论。讨论中,大家对于
市场规模、只建一个小商品市场和将原市场改为
农贸市场均无异议,但对市场要占用60亩良田的问题提出了异议。7月中旬县委召开
五大班子联席会议,吸收工商、土管、财税、计委和城建等部门和稠城镇政府领导参加,对新建小商品市场的设想方案进行专题讨论。为解决颇有争议的
选址问题,县委书记
赵仲光亲自带领与会同志到朝阳村附近、仓后路实地察看,最后作出决定:兴建新市场,场址选在城中路(当时叫环城路)以东、前大路与标准件厂之间地块,有意见只听不改。市场扩建
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牵头,整个建设现场
总指挥由工商局领导担任。
市场1985年12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采用火车站月台式
钢筋混凝土棚架,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
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
集贸市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万人在
场内交易。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10个月时间。
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国务委员陈俊生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词,
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加开业
剪彩,22家
新闻单位43名记者参加了
开业典礼。
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
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
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但是,在市场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觉醒程度还是有差别的。两位经历了第二、第三、
第四代市场建设的工商局领导,这样回忆道:三代市场扩建方案提出后,社会各界持
反对意见的人还是有的,他们中有的人提出了二代市场刚开业再建市场有否必要的意见;个别态度激烈的人,以这一带是良田为由,向省和中央反映:这么好的田毁掉建市场太可惜了,光靠市场能吃饱饭吗?对建设这样一个集贸市场,工商局有些同志在思想上也顾虑重重。据陈正兴副县长回忆,三代市场建设时,原计划兴建
乡镇工业产品展销
服务楼,为各区乡企办提供一个面向市场的窗口,由于牵头单位积极性不高,最后只好改由挂靠工商的市个协投资,改建为个体户大楼,望江楼的组建融资也几经反复才得以落实。
第四代市场
义乌第四代市场于1990年筹办,1991年动工兴建,1992年1月17日通过
交工验收,可安排摊位7100个。1月26日至28日,义乌第四代市场新老摊位共13910个通过抽签、公证进行分配。2月13日,义乌第四代市场试营业。3月2日,国家工商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全国十大市场名单,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8月3日,义乌小商品市场名列榜首。1993年12月17日,
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商城集团前身)创立。1994年6月4日,中国
小商品城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6月23日至26日,小商品城14673个新老摊位进行了调整。7月8日,二期市场试营业。至此小商品城建筑面积扩大到22.8万平方米,摊位数增至23000个。
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的建设,采取了集资建场办法,其中一期市场7710户集资1542万元,二期市场5989户集资1197.8万元。1992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0.54亿元,1993年45.15亿元,1994年猛增至102.1亿元。1995年达到152亿元。
20世纪后期,义乌,这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完成了美丽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