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
共同发展。” 它不仅是“
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也是“
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
主要内容
政治上的互信是该组织建立的基础,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则是该组织发展的前提,各成员国本着平等协商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的文化形态,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这些精神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
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
共建共享的
全球治理观,破解时代难题,化解风险挑战。
重大作用
“上海精神”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上海五国机制”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
安全问题后,逐渐发展到地区安全、
区域经济合作、文化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和平与发展一直是该机制的核心;“上海合作组织”继承了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建立了区域性预防冲突机制,在打击恐怖主义、
分裂主义和
极端主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尝试,制定了共同的措施,对遏制
三股势力的蔓延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有利于维护本区域各民族的团结与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毫无疑问,“ 上海精神”表达了各成员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
“上海精神”符合各成员国共同的发展利益。“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处于转轨过程中,都面临紧迫的发展问题,所以发展经济和进行广泛的经贸合作是该组织的核心任务之一。虽然各成员国国情不同,经 济特色以及发展轨迹各异,但该组织确立了平等互利的基础原则,利用经济互补 的有利条件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了各国间的经贸合作。比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俄罗斯和
中亚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
消费市场。而在中亚和俄罗斯尚未占优势的轻工领域,中国成熟的轻工产品可以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
利益关系。基于地缘因素,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机遇,同时,各国有着共同的目标: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增强本
区域经济发 展的共性与利益连带性。
“上海精神”反映了新型的国家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国家关系的 典范,其中一个中心原则就是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推动
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 系民主化。该组织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反对
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各国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平等协商,彼此结成“好伙伴、好邻居、好朋友”,在地区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俄、中两国树立的平等形象使中亚国家不仅获得了安全上的保障,而且得到了经济上的有力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充分尊重各国的利益,维护本区域共同的安全和发展,正如中国领导人所指出的,该组织各成员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将在本质上改善
亚欧大陆的政治景观。
“上海精神”体现了先进的文明交流形态。人类的许多悲剧都源于彼此的不信任以及对文明的不尊重。“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占
欧亚大陆面积的2/ 3,人口近15亿,集中了两百多个民族,文明属性各不相同。在这样一种广大的国 际
生存空间,各个
民族国家在忠于自己文明与文化传统的同时,对其它文明形态 保持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该组织中,中国所占的人口比例达到80%,这样一个庞大的民族群体保持一种宽容的文明心态,与各种文明进行真诚而开放的交流,无疑对该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影响,该组织各成员国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
宗教信仰,形成了各种文明平等交流的局面,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 发展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202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迎来了20岁生日。从成立之初以打击“三股势力”稳定地区局势为合作重点,到安全与经济“
双轮驱动”,到全方位加强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再到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过去20年间,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始终紧扣地区
稳定与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不忘初心,始终遵循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内涵的“上海精神”。得益于此,不论是在涉及
组织发展等关键事务上,还是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各成员国始终能够协调并统一立场,不断在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地区发展和加强
国际合作中发挥
建设性作用。
四观核心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构成了“上海精神”核心内涵。
上海合作组织探索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组织合作之路,创立了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
新安全观就是要坚定维护成员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支持成员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地区事务由地区各国作主,反对形形色色的干涉主义,防范区域外动荡冲击,为成员国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新合作观就是要遵循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的理念,坚持结伴不结盟,在涉及成员国
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加强磋商和沟通,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协调和配合,维护好成员国和
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新发展观就是要顺应
经济全球化大势,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根据成员国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规划,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成员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新文明观就是要推动不同
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合作需求上的差异,尊重彼此的
自主选择,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
形成过程
“上海精神”起源于“
上海五国”进程。近些年来,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成长壮大,作为
上合组织旗帜的“上海精神”的国际影响正在扩大,国际意义日益提升,已经成为新的
国际关系准则,成为新的
普世价值。中国是“上海精神”的原创国,“上海精神”的制定和践行是我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也为我
公共外交增添了一笔重要财富。
“上海精神”是指导上合组织顺利发展的灵魂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俄罗斯等前苏国家的关系如何把握不仅事关这些国家的切身利害,也对整个
国际形势的发展至为紧要。1996年和1997年,在中国与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和
塔吉克斯坦五国先后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后,上海五国进程要不要继续下去,向何处去,1998年便成了重要的历史性节点。由于中方和有关国家的努力,该年的
阿拉木图峰会不但保持了这一进程,各国元首还表示要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从而拉开了上合组织的序幕。三年后“上海五国”升级为上海合作组织乃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
中方在制定“上海精神”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上海五国”进程的经验,仔细研究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本地区国家关系的特点,反复推敲、提炼,形成了令各方满意的方案。概括了“上海精神”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
共同发展”这二十个字,内涵丰富,高度精炼,用意新颖。它体现了新的
安全观、新的
合作观、新的
发展观和新的文明观。它打破了传统和现存的很多国际组织和集团都不同程度具有的封闭性、
排他性、强制性以及一致对外的特点,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原则。开创了各成员国间结伴而不结盟,不结盟而又能实行战略协作的新的
关系模式。“上海精神”所规范的上合组织性质和各方关系符合现代条件下国际关系的变化和要求,适应了由于
全球化态势下各国的对外利益和交往更加多元化和多方位的特点,也顺应了全球化潮流下共同应对人类新挑战的大趋势。
“上海精神”是指导上合组织工作及组织各机制运转,规范组织内各种关系的根本性政治法律基准。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元首在上合组织成立宣言中就确认,“‘上海精神’是本地区国家几年来合作积累的宝贵财富,应继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新世纪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上合组织各方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切实按“上海精神”行事。2005年来,从元首会议、总理会议到协调员会议和专家会议,无论提出、讨论和决定什么问题,各方都会本着互信
互利原则,做到
协商一致,平等相待。没有出现大国强加于小国,多数强加于少数,一方强加于另一方的情况。“上海精神”也适用于上合组织
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适用于与上合组织有合作关系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上合组织十年发展的最重要的经验是,珍惜并遵守“上海精神”,上合组织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取得的。
普世意义
“上海精神”具有普世意义
“上海精神”在开创组织各成员国间新型关系的同时,也为
国际社会摒弃
冷战思维,探索新的国际关系、建立新的
国际秩序提供了宝贵和现实的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上海精神”颠覆和超越了在国际关系中长期流行的冷战思维、
零和游戏与“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之类的传统理念,倡导和平、互利、合作、共赢的
新安全观和新合作观。这就为逐步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和
世界秩序构筑了初步道义基础和基本支柱。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这说明“上海精神”提倡的理念原则在理论上是先进合理的。上合组织十年的成功发展又表明,“上海精神”的创新性贡献在实践上也是现实可行的。
“上海精神”颠覆和超越了
文明冲突论,倡导尊重多样文明,打破构建
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一大障碍。文明冲突论久已有之,近些年来影响又有所扩大。国际关系理论中所讲的文明,不光指
文化传统和
价值观念,还包括各国受不同文明背景影响而形成的
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长期以来,某些国家以先进文明自居,坚持强行输出自己的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越俎代庖地替别国做出选择,致使世界经常是纷争不已,动荡不安。“上海精神”承认、提倡和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不但能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谐,还可使多种文明在共存
共处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交流融合,共同繁荣,推动
人类文明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海精神”打破和超越了大国关系、大国崛起的传统模式和
思维定势。西方传统国际
关系理论的要点和近代国际关系史的主线是大国关系的纵横捭阖,大国地位的兴衰荣辱,大国间的
势力范围、结盟集团、争霸战争,大国对小国的弱肉强食。国家间缺乏互信,更无平等可言。新兴大国与老牌大国的利害关系此厚彼薄,此长彼消,两者间的争夺、对立和战争。而“上海精神”和上合组织则向世界展示了全新的大国崛起模式和道路。上合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不同,在幅员、国力和
国际地位上差异更大。中、俄两国是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政治军事大国。改革开放带来的高速发展使中国跃居为
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经历苏联解体困境后的
俄罗斯也已步入复兴之路。中俄与哈、乌、吉、塔等国能做到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协商共事、平等合作、共利多赢正是“上海精神”和上合组织成功的突出体现。
这一成功也证明,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关于坚持走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道路的政策宣示是可信可靠的。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不是
利空,而是利好。上合组织各国能通过合作利用
中国崛起的机遇,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是“上海精神”和上合组织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重要课题
弘扬“上海精神”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要课题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演变使公共外交在我国
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意义明显上升。与官方外交兼以硬
软实力推行政策和维护利益相比,公共外交具有渠道宽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特点和优势。公共外交弘扬“上海精神”对于增强我国外交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精神”既与我国长期奉行的
外交政策、原则和理念一脉相承,又在当代条件下有所发展。既合本尊源,又有
时代特征。在公共外交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和倡导“上海精神”,有利于占据国际道义高地,有利于拓展更大的国际
活动空间,有利于我保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和
战略机遇期。
“上海精神”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了独立自主原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上海精神”贯穿并渗透着独立自主原则。没有独立自主,就不可能有互信互利,更谈不到
平等协商。没有独立自主,自己的文化传统、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非但不会得到尊重,还势必会遭到侵害,顺利和可持续发展自然也就
无从谈起。“上海精神”中的独立自主又有了新内涵,在这里独立自主寓于和平、合作、发展和共赢之中,两个方面自然而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在国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中容易得到接受和认同。
“上海精神”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先提出和倡导推广,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承认。“上海精神”在承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同时,又有符合现代世界形势发展的创新,它突出了和平、合作、发展的
时代主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上海精神”则提升到平等互利和尊重多样文明。作为一套完整的
行为规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是和平共处,而“上海精神”则上升到谋求共同发展。在当代世界,“上海精神”反映了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愿望和要求。
“上海精神”是建立
国际新秩序的旗帜。中国一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点正是“上海精神”的本质特征。“上海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推动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旗帜,是反对强行输出制度和价值观、主张文明和
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旗帜,是提倡和实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旗帜。发挥“上海精神”的软实力效用,进一步搞好公共外交是一项有所作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