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复用设备,中文称
脉码调制,由A.里弗斯于193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为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60年代它开始应用于
市内电话网以扩充容量,使已有音频电缆的大部分芯线的传输容量扩大24~48倍。各国相继把脉码调制成功地应用于
同轴电缆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和
光纤通信等中、大容量传输系统。80年代初,脉码调制已用于市话中继传输和大容量干线传输以及
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在用户话机中采用。
简介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
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
脉冲编码调制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
PCM(Pulse-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
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当前的
数字传输系统都是采用
脉码调制(Pulse-code modulation)体制。PCM最初并非传输计算机数据用的,而是使交换机之间有一条
中继线不是只传送一条电话信号。PCM有两个标准(表现形式)即E1和T1。
中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T1的速率是1.544Mbit/s,E1的速率是2.048Mbit/s。
脉冲编码调制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
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特别适用于对
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使用。
脉冲编码调制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记录媒体之一的CD,80年代初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推出。
脉码调制的音频格式也被DVD-A所采用,它支持立体声和5.1
环绕声,1999年由DVD
脉冲编码调制讨论会发布和推出的。脉冲编码调制的
比特率,从14-bit发展到16-bit、18-bit、20-bit直到24-bit;
采样频率从44.1kHz发展到192kHz。
PCM脉码调制这项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则越来越来小。只是简单的增加PCM脉码调制比特率和
采样率,不能根本的改善它的根本问题。其原因是PCM的主要问题在于:
(1)任何脉冲编码调制
数字音频系统需要在其输入端设置急剧升降的滤波器,仅让20Hz-22.05kHz的频率通过(高端22.05kHz是由于CD44.1kHz的一半频率而确定)。
(2)在录音时采用多级或者串联抽选的
数字滤波器(减低
采样频率),在重放时采用多级的内插的数字滤波器(提高采样频率),为了控制小信号在编码时的失真,两者又都需要加入重复定量噪声。这样就限制了
PCM技术在音频还原时的保真度。
为了全面改善
脉冲编码调制数字音频技术,获得更好的声音质量,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替换。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再次联手,共同推出一种称为直接流数字编码技术
DSD的格式,其记录媒体为超级音频CD即SACD,支持立体声和5.1
环绕声。DSD是PCM脉冲编码调制的进化版。
工作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就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后在信道中传输。脉冲编码调制就是对模拟信号先抽样,再对样值幅度量化,编码的过程 脉冲编码调制工作原理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抽样必须遵循
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
抽样定理确定的。抽样速率采用8Kbit/s。
量化,就是把经过抽样得到的
瞬时值将其幅度离散,即用一组规定的电平,把瞬时抽样值用最接近的电平值来表示,通常是用
二进制表示。
量化误差:量化后的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差值。量化误差在接收端表现为噪声,称为
量化噪声。 量化级数越多误差越小,相应的二进制码位数越多,要求传输速率越高,频带越宽。 为使量化噪声尽可能小而所需码位数又不太多,通常采用
非均匀量化的方法进行量化。 非均匀量化根据幅度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幅度小的区间量化间隔取得小,幅度大的区间量化间隔取得大。
一个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得到已量化的
脉冲幅度调制信号,它仅为有限个数值。
编码,就是用一组二进制码组来表示每一个有固定电平的量化值。
然而,实际上量化是在编码过程中同时完成的,故编码过程也称为模/数变换,可记作
A/D。
话音信号先经防
混叠低通滤波器,进行脉冲抽样,变成8KHz重复频率的抽样信号(即离散的脉冲
调幅PAM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信号用“四舍五入”办法量化为有限个幅度取值的信号,再经编码后转换成二进制码。对于电话,
CCITT规定
抽样率为8KHz,每抽样值编8位码,即共有2∧8=256个量化值,因而每
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s。为解决
均匀量化时小信号
量化误差大,音质差的问题,在实际中采用不均匀选取量化间隔的非线性量化方法,即量化特性在小信号时分层密,量化间隔小,而在大信号时分层疏,量化间隔大。
在实际中使用的是两种
对数形式的压缩特性:
A律和U律,
A律编码主要用于30/32路一次群系统,U律编码主要用于24路一次群系统。A律PCM用于欧洲和中国,U律
PCM用于北美和日本。
编码:PCM编码原理与规则:PCM数字接口是
G.703标准,通过75Ω同轴电缆或120Ω
双绞线进行非对称或对称传输,传输
码型为含有定时关系的
HDB3码,接收端通过
译码可以恢复定时,实现
时钟同步。Fb为
帧同步信号,C2为
时钟信号,速率为2.048Mbps,数据在
时钟下降沿有效,
E1接口具有
脉冲编码调制编码
PCM
帧结构,一个
复帧包括16个帧,一个帧为125μs,分为32个
时隙,其中偶帧的零时隙传输同步信息码0011011,奇帧的零时隙传输对告码,16时隙传输信令信息,其它各时隙传输数据,每个时隙传输8比特数据。
可采用u率或者是A率进行编码。我国采用的是A率13折线编码。
PCM复用设备以采样技术为定理。
采样定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有效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或二倍以上的速率对该信号进行采样,则这些采样信息值中包含了全部原始信号信息。
技术基础
一位可变
如同RAM或
EEPROM,PCM复用设备可变的最小单元是一位。
闪存技术在改变储存的信息时要求有一步单独的擦除步骤。而在一位可变的
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在改变时无需单独的擦除步骤,可直接由1变为0或由0变为1。
非易失性
相变存储器如NOR闪存与
NAND闪存一样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RAM需要稳定的供电来维持信号,如电池支持。DRAM也有称为软错误的缺点,由微粒或外界辐射导致的随机位损坏。早期Intel进行的兆比特PCM
存储阵列能够保存大量数据,该实验结果表明PCM复用设备具有良好的非易失性。
读取速度
如同RAM和NOR
闪存,PCM复用设备技术具有随机存储速度快的特点。这使得
存储器中的代码可以直接执行,无需中间拷贝到RAM。PCM复用设备读取反应时间与最小单元一比特的NOR闪存相当,而它的的带宽可以媲美DRAM。相对的,NAND闪存因随机存储时间长达几十微秒,无法完成代码的直接执行。
写入/擦除速度
PCM复用设备能够达到如同
NAND的写入速度,但是PCM复用设备的反应时间更短,且无需单独的擦除步骤。NOR
闪存具有稳定的写入速度,但是擦除时间较长。PCM同RAM一样无需单独擦除步骤,但是写入速度(带宽和反应时间)不及RAM。随着PCM复用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
存储单元缩减,PCM复用设备将不断被完善。
缩放比例
缩放比例是PCM复用设备的第五个不同点。NOR和NAND
存储器的结构导致存储器很难缩小体型。这是因为
门电路的厚度是一定的,它需要多于10V的供电,
CMOS逻辑门需要1V或更少。这种缩小通常被成为
摩尔定律,存储器每缩小一代其密集程度提高一倍。随着存储单元的缩小,GST材料的体积也在缩小,这使得PCM复用设备具有缩放性。
结论
相变
存储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存储技术,当前再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相变存储器利用可逆的相变现象,通过两相间的阻抗差异来存储信息。Numonyx的早期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将该技术推向了可读写存储领域的前沿。相变存储器集成了NOR
闪存、NAND闪存、
EEPROM和RAM的特性于一体,这些功能连同存储系统低耗用的潜能,将能够在广泛地创造出新的应用和存储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