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蛇二山是中国
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两头的
龟山、
蛇山的统称。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古时,此山被名为翼际山。
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龟山前临大江,北带汉水,西背
月湖、南濒
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
蛇山夹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龟山主要以山上史上留下的名胜古迹而著名。这主要包括
关王庙、藏马洞、磨刀石、
太平兴国寺、桂月亭状元石、
禹王宫、月树亭、桃花洞罗汉寺、龙祥寺、
鲁肃墓、
向警予烈士陵园和红色战士公墓等等。
据《
禹贡》,龟山原名
大别山,后又称
鲁山,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
衣冠冢在此。这名字一直用到明代。明朝的皇帝极其崇奉玄武,封玄武为帝。玄武龟形,时任湖北巡抚的王俭不知是灵感,还是听了别人的主意,将鲁山改名
龟山,奏请朝廷,自然得到批准。于是鲁山就称龟山。隔江相对的
黄鹄山就称为
蛇山。这一改也真改得好。不仅黄鹄山蜿蜒如蛇,鲁山蹲伏如龟,而且,顿见出
武汉三镇风水气脉贯通,不同凡响。
龟山地形得天独厚。一边临长江,一边临
汉江。长江这边与
蛇山隔江相望。毛泽东词云:“
龟蛇锁大江。”形象之壮观可以想见。汉江那边与
汉口江滩相对,林立的西洋建筑成为它的借景。最妙的是汉江从它的一侧包抄过来,就在它的脚下,与长江会合,形成一个三角地,名为
南岸嘴。风景极为壮观,誉为武汉城市建设画龙点睛之睛。武汉市政府早就有意开发此地,征集了许多方案,至今都难以定夺,生怕弄不好,弄坏了。
武汉三镇中心在龟山。龟山虽小,但两座大桥是它伸出的左右两臂。它右揽长江,左揽汉江,将武汉三镇联为一体。此种气魄,此种格局,让人叹为观止!
汉阳
龟山隔江相望,
武汉长江大桥的南岸和汉阳龟山的北岸为一桥飞架的南北交点。蛇山长约1790米,海拔85米,宽约25—30米,山上古迹甚多,名胜也不少,均呈斜陡长狭形,形势十分险恶。
三国时期,蛇山称江夏山,又名紫竹岭。北魏时称黄鹤山,宋朝称石城山,元朝时称
长寿山,明朝时被誉为
金华山和灵山。其间,以
蛇山为山名,是南宋诗人
陆游的《
入蜀记》中“缭绕为伏蛇……”故后世称蛇山者为多;至清乾隆《江夏县志》已有蛇山之名。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正式标名为蛇山。
早在公元223 年,三国时筑
夏口城于其上,历代不断扩建,名区胜景甚多。驰多的楼阁在
黄鹤楼、八极楼、白云楼、留云阁、
一览亭 等达20多处,故有“鄂之
神皋奥区”的美称。历代名人如崔颢、孟浩 然、李白、白居易、王维、陆游等,均先后登临游赏,行吟作歌,留 下佳作颇多。现存胜迹可供参观游览的有:在
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在 长江大桥引桥东头的
胜象宝塔;在蛇山南麓的
陈友谅墓;在蛇山中部 顶端的岳武穆遗像亭,简称
岳飞亭;在蛇山南腰处的
抱冰堂;在蛇山尾部武昌大东门外的
长春观,以及许多重要的石刻碑刻等。
作为大桥南北基址的
龟山蛇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龟蛇二山往往一起出现在各种文学当中,这是有来历的。相传大禹治水时候,有龟、蛇二将相助,龟将驮着神土“
息壤”筑堤防、造陆地、堵决口,防止泛滥;蛇将用神尾摆动画地,开辟江河,导水泄洪。大禹把
大山拦腰斩断,江水奔腾泻去,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大禹为了不让洪水再度逞凶,就令龟、蛇二将镇守大江两边,最后形成了龟蛇二山。
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手下的龟、蛇二将不和,他们互相瞧不起,都自己夸自己的本事大,经常吵架。有一天,他们俩又吵得不可开交,龟将拿着宝剑,蛇将挺起长矛,打杀起来,搅得龙宫里波浪翻腾,连老龙王的宝座都晃荡起来,还误伤了一些鱼虾水族。老龙王大怒,降下旨来,派了二太子将他俩捆绑起来,到凡间的长江边上,一个镇在汉阳岸边,一个镇在武昌岸边,让他俩在这里思过。从此,它们就化作龟蛇二山,隔江对峙着。
他俩虽受到处罚,彼此还是不服,隔着江还互相赌气,看谁化的山长得快。于是龟、蛇二山便日长夜大起来,两架山的山头尽力往江中延伸,都想快点伸过江去把对方咬一口。这一来可坏了事,长江的水道越来越窄,不到半年功夫,已经窄得和汉水差不多了。上游宣泄不畅,许多良田村庄被江水浸没,人们怨声载道。
吕洞宾在吕祖阁里一觉醒来,知道了这件事。心想,他俩这样蛮干,那还了得,要让他们头碰住了头,岂不把大江拦腰隔断,上游的万顷田亩岂不尽成泽国!他化成一个采药老人,身背药袋,肩扛银锄,走出吕祖阁,来到
蛇山中部,手举银锄,照定蛇腰挖了一锄。蛇将全身一展,腰部的蛇骨被挖断了,疼痛难忍,只好赶快缩头,一直缩到武昌岸上,再也不能动弹了。所以蛇山中间,至今还低很多,象断了的样子。
吕洞宾又过江到了汉阳,他请能工巧匠,一夜之间,在
龟山头上造了一座“
禹王庙”,把大禹请来住在庙内,镇住龟将。龟将被压得浑身麻木,慢慢往汉阳岸边缩,刚刚缩到岸边时,再也没有力气缩了,所以至今龟山在江水中留下一个矶头,那就是
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