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炳初(1915年9月29日—1975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少将,江西省
莲花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建国前曾担任
坪里乡儿童团团长、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区苏政府肃反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侦察员、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政治处干事,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教导团特派员,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特务连第四班班长、
侯马独立团第二营营长、七一八团特派员、第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政委、补充团政委、
南下支队第三大队副政委,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支队政委,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第五师第十五团政委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第二十七师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
天水步兵学校)政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军区第二政委等职。他还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5年9月29日,龙炳初出生在江西省
莲花县坪里乡社下村的一户贫苦人家。父亲以挖煤为生,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八个孩子中有六个早天,母亲带着一双儿女辛苦度日。龙炳初9岁就给地主放牛,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苦难生活。他从小经历了旧社会的黑暗,心中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
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6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十九团分兵莲花,攻克县城,赤化全县,坪里乡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年少的龙炳初对共产党和红军充满了向往,立志为穷人翻身得解放,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1931年,13岁的龙炳初担任了家乡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们站岗放哨,后担任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区苏政府肃反委员会副主任,后调湘赣省肃反委员会工作。同年,龙炳初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龙炳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月,龙炳初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任侦察员。在此期间,龙炳初被选送到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担任特派员。成为革命战士后,龙炳初参加过
湘赣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
湘赣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六军团奉命退出湘赣苏区,实行战略转移。龙炳初参加了抢渡湘江和小广战斗、新场战斗、
甘溪战役。在小广战斗中,他奉命带领军团保卫局的政保队配合红四分校掩护军团直属队转移,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10月24日,红六军团在贵州
印江县木黄镇与
贺龙、
关向应领导的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向湘西进军。为了粉碎蒋介石追剿红军的妄想,红六军团展开了积极的大规模运动战,并取得了歼灭敌两个旅大部、击溃打垮敌三个旅、缴获大量武器的辉煌战果,创建了以
永顺为中心的湘西革命根据地。
1935年初,蒋介石又纠集了87个团的力量,编为六个纵队,对红二、六军团进行“围剿”。红、六军团在贺龙、
任弼时的领导下,经过半年多数十次的激烈战斗,取得了反“围剿”胜利。在红四分校任特派员的龙炳初一直随军转战,英勇顽强,奋勇杀敌,在根据地的创建和历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赞扬。9月,蒋介石乘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而
红四方面军尚在四川之际,调集各路纵队,以130多个团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压过来,悍然对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发动了新的“围剿”,妄图一举消灭红军。当时,以贺龙为首的军委会研究决定:为了打破敌人这次新的“围剿”,我军主力应直下湘中,深入敌后,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消灭敌人,然后挥师北上。红四分校奉命从左侧配合红四十九团抢渡
澧水。为了减少伤亡,更好地配合四十九团作战,红四分校从学员中挑选出30名善于泅渡又有作战经验的同志组成偷渡突击队,由龙炳初担任突击队长。突击队必须在四十九团发起进攻前到达指定位置。龙炳初率领全队急行军,以争分夺秒的速度赶到现场。四十九团发起进攻后,突击队在敌人后侧同时发起攻击,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使四十九团很快攻破敌人的防线,并向敌人纵深扩大战果,巩固已占领的阵地,掩护主力渡河。在这次战斗中,龙炳初因为带领突击队胜利完成了抢渡任务,受到上级的通报表扬。红二、六军团渡过澧水后,马不停蹄,走了两百多里路还打了一仗,抢占了
沅江渡口
洞庭溪,攻占了
新化县城和蓝田、
锡矿山。红四分校领导派龙炳初带领工作队向群众宣传红军反蒋抗日的主张和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动员一批青年参加红军。龙炳初及其工作队员跋山涉水,不辞辛劳,经过一周的艰苦努力,扩招了二百多名新兵,补充了部队。12月初,敌人重新集结十多个师的兵力,向湘中扑来。红军在湘中的战略目标已达到,决定退出湘中,踏上北上抗日的万里征途。途中,龙炳初参加了智取乌江、抢渡金沙江等三十多次战斗,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英勇奋战,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6年5月2日,红六军团渡过
金沙江,为爬玉龙大雪山做准备。此山海拔5380米,上八十里,下七十里,越上空气越稀薄,令人呼吸困难,头昏目眩,胸部似被重物压着,喘不过气来,一坐下就很难再起来。前卫部队因为没有经验,在登山时牺牲了不少人。红四分校领导为了保证学员安全翻越大雪山,决定从机关抽调一批年轻力壮的干部战士和医务人员,组成收容队,由龙炳初任队长,负责收容工作。登山到4500米高度时,掉队的就多了起来。龙炳初率部将掉队的学员一批一批地送到山顶。运送最后一批人到5200米高处时,龙炳初却昏倒在雪地上,由于抢救及时,才脱离了危险。红六军团翻过玉龙大雪山后,又翻过了四座大小雪山,到达
甘孜孜苏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合。会合后,部队休整了一周,就向草地进军。水草地的行军十分艰难,部队又缺衣少食,一路上主要靠野菜充饥,掉队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天,龙炳初看到一个叫肖洪德的学员一拐一拐地在前面走,赶上去一看,原来他没了鞋,光着脚行军,把脚板都磨破了。龙炳初主动脱下自己脚上的草鞋送给肖洪德。肖洪德最初拒绝接受,表示如果他穿了草鞋,龙炳初该怎么办。龙炳初解释自己会制作草鞋,并带有制作材料,表示到达宿营地后可以进行补充。在龙炳初的坚持下,肖洪德最终接受了草鞋。到达哈达铺后,两人见面时,肖洪德紧紧抱住龙炳初,感谢他如果没有那双草鞋自己可能会死在草地上。龙炳初则表示互相帮助是革命同志应有的责任。走出草地后的红六军团浴血奋战,突破了敌
胡宗南、
王均部队疯狂的围追堵截,于10月23日,到达
兴隆镇与红一师胜利会师,结束了长征。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命令红军改名为
八路军,红六军团改编为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龙炳初任由干部组编成的特务连第四班班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一面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一面做扩兵工作。龙炳初带领四名同志到
翼城,经过一个多月的工作,扩招新兵500多人。12月中旬,新兵编为
侯马独立团,龙炳初任该团第二营营长。
1938年1月初,龙炳初调七一八团任特派员。2月,日军万余人进攻晋西北,威胁陕北。贺龙师长命令
三五八旅、三五九旅于3月3日开始,对侵犯晋西北的日军进行反击。经过激烈战斗,部队消灭了大量敌人,收复了7座县城。5月14日,七一八团在
崞县田家庄伏击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击毙中队长以下80余人,缴获长短枪80余支,轻重机枪4挺,还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6月中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雁北,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时任七一八团特派员的龙炳初在此期间参加了无数次大小战斗,表现十分出色。12月,三五九旅组建第四支队,
苏鳌任支队长,
朱继先任政委,龙炳初任政治部主任。支队成立后奉命开往河北冀中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扩大部队。
1940年初,第四支队奉命回陕北
绥德归建。同年秋,第四支队2000余名指战员在苏鳌、龙炳初的率领下,来到定边
花马池驻防打盐,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开辟盐坝八百块,盐田千亩,为部队筹备了大量的军费。
1941年,龙炳初任第四支队政委。8月,第四支队改编为补充团,苏鳌任团长,龙炳初仍任政委。这一年,为了粉碎胡宗南对边区的封锁阴谋,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三五九旅开赴
南泥湾“屯田”。南泥湾人烟稀少,毒蛇野兽出没,条件十分艰苦。部队进驻以后,龙炳初对所属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全体官兵发扬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大无畏精神。搞生产劳动没有工具,他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打造锄头、铁锹、镰刀等;没有牲口耕地,就用人拉肩扛,干部战士齐动员,不断掀起大会战的高潮。指战员们大干苦干加巧干,终于让昔日荒芜的南泥湾变成了根据地的米粮川,被称为陕北的好江南。在大生产运动中,龙炳初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着骨干作用,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誉。会战中途,他受王震旅长和全体官兵委托,带车去延安迎接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毛主席在视察中,对三五九旅广大官兵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龙炳初亲聆教诲,更加激发了高度的革命激情,工作战斗加倍努力。两年以后,三五九旅达到了“耕二余一”,并向边区政府交了公粮。
1944年10月,三五九旅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抽调一部分兵力组成
南下支队,由王震、
王首道带领,准备打过长江,一直打到广州创建敌后根据地。原四支队人员全体与七一九团一个营组建南下支队第三大队,
张仲瀚任大队长,
曾涤任政委,龙炳初任副政委。
1945年,王震率部奉命进军湖南。3月,部队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龙炳初任第五支队政委(支队长苏鳌)。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龙炳初参加了著名的
中原突围。7月,在突围中,由于七一九团团长颜龙斌、政委蒋洪钧、参谋长朱佐夫都先后牺牲,王震令
何家产任团长,龙炳初任政委(至11月)。在这样的严峻情况下,何家产和龙炳初率领七一九团突围成功,胜利回到延安。同年冬,龙炳初赴吕梁地区参加
晋西南战役和
汾孝战役。
1947年,龙炳初奉命回陕北保卫延安。此后,他参加了
青化砭战役、
羊马河战役、
蟠龙战役、
合水战役、
围攻榆林、
瓦子街战役、
西府战役、
荔北战役等战役战斗。在
荔北战役中,龙炳初与团长
何家产带领七一九团,协同新独立六旅十六团在娄子原、韦庄抗击胡宗南的主力第九十军,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保证了歼灭
永丰镇敌七十六军的胜利,活捉敌中将军长
李日基,受到上级的通报表扬。
1949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统一编制,七一九团编为
第一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五师第十五团,
蒋玉和任团长,龙炳初任政委。龙炳初参加了
扶眉战役和解放新疆大进军。在革命战争中,龙炳初多次经受了生死考验,在枪林弹雨中克敌制胜,显示出了一个指挥员的革命胆略。
建国之后
1949年
新疆和平解放后,龙炳初调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军第二十七师(起义部队)政治委员(师长陈骏)。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统治极严。龙炳初坚决执行民族政策,号召官兵严格遵守民族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团结争取上层宗族人士(阿訇),同时做好起义军官的工作。
1950年春,一个起义连队在营长的挑唆下,突然叛变,绑架了政治干部,形势十分严重。龙炳初当机立断,立即召集各部门领导及团、营政工干部开会研究对策,并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叛军驻地,做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使广大官兵醒悟,从而迅速分化孤立了少数叛变骨干分子,平息了这场叛乱,严惩了首犯,接着在部队中开展了大规模的诉苦教育,进一步提高了部队干部战士的思想认识,使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为了响应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大力发扬
南泥湾精神,龙炳初一边组织部队就地开展生产,一边亲自到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察看地形,选择生产基地,制定了发展和扩大生产的宏伟规划,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1年10月,龙炳初被选送到
中央马克思列宁学院学习。四年学习期间,龙炳初一直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
1955年9月,龙炳初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5年10月,龙炳初毕业后,调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步兵学校(
天水步兵学校)任政治委员。赴任前,他作为全军首批授衔军官代表,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盛大的“十一”国庆典礼。作为一位优秀的政工干部,龙炳初具有很强的党性和较高的政治工作水平。在任天水步兵学校政治委员、党委书记期间,正值五十年代的反右运动。运动中,龙炳初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稳妥掌握政策,正确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犯错误的干部和战士,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承盾,为运动的正确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广泛团结和教育了大多数同志,争取和挽救了一些有错误的干部和战士,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指战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加强了天水步校的组织建设,同时也促进了步校训练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但为全军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也为天水步校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0年,国民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天水步校同全国一样,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影响了步校的教育和训练工作。面对暂时的困难,龙炳初把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带到了学校。他召集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号召全体官兵和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发扬南泥湾精神,大搞农副业生产,以实际行动战胜困难,支援国家建设,保证全校教育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龙炳初亲自带队勘察荒地,并组织干部战士首先修公路、建草房,尔后用三个月的时间开垦出两千多亩荒地,及时抢种了第一批农作物。之后,龙炳初又组织全校官兵利用草场、靶场、战术教练场等空闲土地一千余亩,种植了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学校又办起了饲养场,饲养生猪和家禽。仅一年时间,全校就实现了肉菜自给有余。与此同时,学校还办起了副食品加工厂和采矿场,两年中共获利80余万元,充分弥补了教育训练经费和生活补给的不足。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龙炳初带领步校官兵开展的生产自救运动,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全校的物资供应,还调拨出粮食、猪肉、蔬菜、粉条等各数万斤,有力地支援了兄弟部队和上级领导机关。
1961年,龙炳初晋升少将军衔。
1962年7月,龙炳初调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军区第二政委(至1975年12月)。他还担任兰州军区党委委员等职。龙炳初注重党的组织与思想建设,深入基层了解干部状况,强化党委班子。他在任期间,干部和战士们普遍反映他党性原则强、工作扎实、民主作风好。在龙炳初领导下,天水步校党委和甘肃省军区党委被评为兰州军区优秀党委班子。在甘肃省军区初建时,他面对经费紧张、生活艰苦的问题,首先召开党委会理顺思想,制定工作计划,逐步将各项工作步入正轨。龙炳初带领干部动手修建住房,成立农场和牧场以改善生活和增加经费。他深入基层,了解民兵“三落实”工作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并鼓励各级班子落实责任,树立先进典型。担任省军区领导期间,龙炳初坚持原则,团结同志,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受指战员和群众爱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政委。
1962年10月至1963年3月,龙炳初任中共甘肃省军区临时委员会委员。
1963年3月至1970年6月,龙炳初任中共甘肃省军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三书记、常委。他还是中共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1964年,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龙炳初亲自带领工作组到
武威县何寨公社搞社教。他不担任工作团领导,而是直接深入基层蹲点,摸索通过社教加强民兵建设的经验。那时,三年自然灾害给这个地区造成严重破坏,群众生活生产非常困难。龙炳初关注民生,积极推动春耕生产。他在和平大队看到社员因缺乏牲畜而用人拉犁,深感痛心,便亲自参与拉犁,感动了在场群众,事迹迅速传遍陇原。回到公社后,他召开会议,动员民兵在春耕中承担重任,帮助群众顺利完成任务,并提升民兵教育与组织建设,同时强调军民关系的重要性,要求地方部队积极协助解决困难。
1967年,随着“文革”的展开,地方政府组织处于瘫痪状态,甘肃省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活供应出现困难。这时,上级根据中央要军队把生产管起来的指示,决定由龙炳初带领部队干部进入省政府,成立甘肃省生产指挥部。在当时的混乱的局面中,这个任务更显得困难重重,压力很大,但龙炳初以党的利益为重,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立即抽调干部,三天就组建起了指挥部的架子。龙炳初积极组织调查研究,迅速熟悉地方工作与生产情况,并亲自走访地方干部,倾听意见,动员参与工作。他成功组建了三结合的机关工作班子,吸纳省厅局级领导担任负责人,并耐心疏导他们的思想顾虑,鼓励大胆工作。同时,他教育军队干部顾全大局,虚心向地方学习,支持地方工作,迅速安排春耕、市场供应,保持社会稳定。在工作中,龙炳初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崇尚朴实和忠厚,善于团结群众,平易近人,乐于倾听干部意见。他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果断的负责精神,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敬佩。
1969年,为贯彻“三北会议”精神,龙炳初在省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不能满足于面上的布置和号召,要求各级干部都要下去抓好会议精神在基层的落实。会议一结束,他又率先带领工作组下到
景泰县洪水公社蹲点。洪水堡是通往河西和内蒙的交通要道,搞好战斗村的工作很重要。龙炳初在蹲点期间,看地形,搞调查,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建立起了平战结合的战斗村和一支既能生产又能打仗的武装民兵队伍,并以点带面,运用这里的经验指导全省的面上工作,把民兵建设工作搞得扎扎实实。
1970年5月26日至1971年2月17日,龙炳初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1970年6月至1975年12月,龙炳初任中共甘肃省军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一书记、常委。
1970冬,为落实毛主席千里野营拉练、锻炼部队的号召,省军区机关和直属队第一批野营拉练的同志,在龙炳初的直接领导下,离开营房,徒步行军,向北开拔到景泰县的岑泉堡。这里是甘肃中部有名的干旱地区,人民生活困难,饮水成问题。龙炳初决定驻训部队帮助群众打井。在寒冷的冬季,他带领官兵同吃同住,靠双手用工具挖井,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成功打成两眼井,解决了饮水和灌溉问题,群众为此立碑称之为“幸福泉”、“亲人泉”。在工作中,龙炳初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一身正气,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他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身患肺癌,但仍坚持乐观工作,不惧病痛。他说,共产党员应正确看待生死,不必为他担忧难过。
1971年2月至1975年12月,龙炳初任中共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委。
1975年12月24日,龙炳初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1976年2月10日,甘肃省军区政治部批准龙炳初为革命烈士。龙炳初的骨灰安放于
兰州市烈士陵园。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