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战役
1934年发生于贵州的战役
甘溪战役是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在贵州省石阡县属甘溪镇的战役。作为执行长征先遣队任务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同志率领下,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经湘南、桂北,于1934年9月20日,进入黔东的黎平县境,折而推进黔中腹地,经剑河、三穗、施秉、黄平、瓮安、余庆等地进入石阡县境。10月7日,在甘溪与桂军廖磊部的张、汪两团遭遇,进行激战,以后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战斗,历时十天,最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黔东革命根据地。甘溪战役是红军战史上一次与敌仓促遭遇,败中取胜的战例。
战役背景
一九三四年秋,反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接近尾声。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这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中央红车退出苏区势在必行,先后派出了三支先遗队,红六军团的西征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除中央苏区外,还有贺龙等同志率领的红三军,在黔东北建立的“黔东特区”;四方面军在川北陕南建立的“川陕”根据地。红六团的西征,目的与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开辟新的根据地,以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六军团西征的阻力,主要是湘、柱、黔三省联军的阻截。红六军团共两个师(十七师和十八师),下辖六个闭(四儿、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约九千人。任弼时同志为中央党代表、兼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甘泗琪。十七师师长政委,分别由肖克、王震兼任;十八师师长龙云、政委甘泗琪兼任。一九三四年七月底,从湘赣根据地突围长征。
敌方为了阻截红六军,投入兵力约二十四个团。何键命令湘军独立三十二旅所部六九四团、六九五团、补充总队所辖三个团,第五十三旅刘建文所部一个,湘边区“剿匪”军一个团,共计七个团,由十九师师长李觉指挥。桂军命令十七帅师长周祖见率所部五十四团、五十七团,十四师师长覃联芳率所部七十二团、七十五团的共计四个团,由第七军军长廖磊指挥。黔军王家烈委王天锡为前敌总指挥,率五、六两团,从贵阳向施秉、黄平之线进击,令第八团沿大乌江(菁口)一带设防,后又调拨第十三团归王天锡指挥。问时命令第一旅旅长侯汉佑率兵四团,沿江界河之线的乌汇北岸设防阻击。又令原驻铜仁之黔军二师及驻思南李成章旅协同“会剿”。黔军实际参加作战约八个团兵力。加上地方武装,在兵力对比上,敌人在数量上、装备上显然占居优势。
战役经过
甘溪战役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遭遇战阶段
10月7日,红六军团按照红十七师、军团部、红十八师顺序东进,准备到石阡县的甘溪大休息,然后利用夜晚越过石、镇大道。在红军东进的同时,桂军第十九师也经石阡以南的白岩口河向甘溪前进,寻找红军作战。10时,红六军团前卫部队到达甘溪,捉到两个敌侦察员,得知桂军第十九师已接近甘溪。情况十分紧急,第五十一团前卫营在周球保营长指挥下,不待命令,抢先行动,将部队沿甘溪街展开,迅速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但是,负责指挥前卫行动的军团指挥员,却没有抓住战机,即没有迅速指挥前卫部队抢占有利地形,夺取主动,以掩护军团主力展开或转移,也没有将此紧急情况向行进在本队的军团首长报告。直到12时左右,桂军第十九师已全部展开,并抢占了甘溪东北的白虎山和群宝山一线高地,居高临下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第五十一团和第四十九团还没有得到行动命令,被仓促投人战斗。第五十团也从行进间展开,抢占了羊东坳及附近高地,以猛烈的火力突击敌人,积极支援第五十一团和第四十九团的战斗。在红军顽强阻击下,敌人先后两次冲击均被击退,不得不调整部署重新组织进攻。以一部从正面猛烈进攻,另一部利用河沟凹地隐蔽向甘溪西街接近,向红军侧翼发起攻击,并突入红军阵地,在青龙嘴高地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在前卫部队被敌切断的情况下,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青龙嘴高地附近的第五十一团和第四十九的两个团部及机关连等600余人冲出敌人的包围,由甘溪东南的杜脑山高地向石阡以南的大地方转移。防守甘溪的第五十一团和四十九团部队,在敌人包围和猛烈攻击下,坚守阵地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给主力部队机动争取了时间,但损失很大,仅五十一团第三营(前卫营)伤亡即达两百余人。
迂回转移阶段
敌人在正面进攻受阻后,即以主力分两路向龙骨屯和泥东坳迁回,企图打入红军纵深,侧击红军运动中的主力纵队。但直到这时,军团领导还没有搞清前方情况,因此,迟迟不能定下决策,当发现敌人逼近主力部队时,才仓促派出红军学校占领龙骨屯和老车土等高地抗击敌人。军团领导人认为,红军从战斗发起就处于被动地位,继续打下去也无取胜的把握,决定退出战斗向南转移,军团主力部队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在大土村以南深山密林中披荆断棘,开路前进,终于摆脱当面敌人到达了大地方。在开路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起了重要作用。第五十团完成掩护任务后,利用夜晚撤出阵地寻找主力,但退路被敌切断,与主力失去了联络。
红六军团由于未能击破敌人,从而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约二十个团的包围之中。在红六军团的北面石阡至白沙一线,为湘军李觉的第五十五旅、独三十二旅以及湘黔边“剿共”第一团(谢明强团)等五个团;东面为廖磊亲自率领的第十九师(两个团)把守石、镇大道;南面施秉至余庆一线为桂军第二十四师、湘军成铁侠第一补充纵队及王天锡率领的黔军一部(约八个团);西面在乌江对岸为侯之担部(五个团)。
军团领导考虑到,甘溪一仗部队被敌截断损失较大,又处于敌人包围之中,处境极为严重;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决定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尽量避免无益的消耗,采取灵活的游击动作,在石、镇、余之间,利用崇山峻岭,森林密布与敌周旋,寻找敌人间隙或薄弱环节冲出包围,迅速转入黔东苏区与红三军会合。
8日,红六军团主力进至红庙,打退了桂军第十九师的追击,然后向南转移,又在石、镇大道间的路腊遇敌堵击,无法穿过敌军封锁线,经激烈战斗后方摆脱敌人,10日到达黑冲。为了避免遭敌袭击,遂离开道路,利用绳索,翻越了悬崖峭壁的滴水岩。11日到达紫荆关一带,发现施秉一线地区有敌重兵把守,难以向南突围,遂绕北行,经马溪、走马坪到河闪渡,准备西渡乌江。但发现黔军方式炯在乌江西岸把守,渡江未成,又折向东,经瓮溪司于15日到达朱家坝,准备经板桥渡过石阡河,前往印江会合红三军。当前卫第五十二团到达板桥附近时,遭湘敌堵击,中央代表、军政委主席任弼时在战斗中负伤。
突围阶段
16日,军团决定向白沙、甘溪方向转移。当进到龙塘、关口一带时,又被湘军第五十五旅唐伯寅团及独三十二旅和黔军一部堵截,经激烈战斗将敌击溃,军团主力继续向甘溪方向转移。但红十八师直属一部及后卫第五十二团进到十二山柏杨附近时,被敌切断,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络。军团首长一面调第四十九团接应,一面派人传令红十八师师长龙云率第五十二团坚决打退敌人,尽快冲出包围,追上主力。第五十二团的战士们英勇顽强,与敌奋战几昼夜,终因从寡悬殊,又缺乏正确领导与指挥,最后弹尽粮绝,与敌肉搏,100多名战士被迫退至困牛山悬崖边,不愿当俘虏,集体跳崖,英勇栖牲,大部分战士遭敌屠杀,团长田海清亦惨遭杀害,此次战斗史称“困牛山战斗”。10月17日,十八师师长龙云率五十二团战士两百余人,于石阡县川岩坝血战突出重围,复向白沙方向转移。经白沙、走马坪、国营、扶堰、甘溪等地,旋经尧寨至小鸡公,抵江口县境。在此遭敌及民团阻击。10月25日左右,转战至岑巩与石阡县边境的龙颈坳地区,与黔敌金祖典团及岑巩民团队长何吉安等战斗,战斗中龙云负伤,与部分战士转战于当地丛林中。10月27日夜十二时许,龙颈山民团搜山,龙云等在林中被俘,后于长沙就义,年仅30岁。
10月17日,红六军团由石阡以西的国荣出发,午前重抵甘溪,决心乘敌不备,利用夜暗向东冲出敌人包围。当天中午经杜脑山、卧水,黄昏前到达干河坝。这时,石、镇大道间驻扎的只有谢明强团一个营,马厂坪没有敌军。红六军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以警卫营抢先占领马厂坪并控制了向东去的大峡谷谷口,主力部队利用夜暗在当地老猎人的指引下,鱼贯东行,从一条没有道路的大峡谷(当地群众称老窝沟)向东突围,穿越石镇大道。这时湘军第六、九、四团及谢明强团各一部先后赶来截击,在红军掩护部邵队坚决阻击下,击战至午夜,将敌击退。天亮前,军团全部突破敌军包围。
战役结果
最后经过全体指战员的浴血奋战,终于分别冲出包围,但却负出了惨重的代价。10月10日红六军团主力到达施秉时,已减员1600人左右。第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壮烈牺性,红十八师师长龙云不幸被俘,遭何键杀害。红六军团辗转至木黄会师时,从出发时的9700人,减员至3300人。
战役评价
甘溪战役是红六军团战史上一曲壮烈的凯歌,无论是甘溪的遭遇战抑或困牛山阻击战,虽然历尽限辛,始终保存了红六军团的有生力量,会师时尚有精锐三千三百余人。这就是有力的说明。
战役纪念
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石阡县甘溪镇佛顶山脚下,1967年,县人民政府建成,占地300平方米,高约3米,长约50米,塔基一面依山,三面以料石垒砌。周围植有草坪、树木,草坪中心砌一宝塔形正方体,三级石碑座,碑为长方体,高7米,上面刻有“无产阶级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基阶上竖着“红军烈士纪念碑”,上面刻着甘溪战役简况碑文。1934年,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石阡甘溪,遭国民党湘、桂、黔省军主力伏击,红军伤亡惨重,最后突破重围与红三军团会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0 20:10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