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1890—1939),
中国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字燕农,广西陆川人。1907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1年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1914年入保定军官学校。1916年毕业后任湖南湘军第1师中尉连附,后渐升任营长、团长。1926年6月,任
国民革命军第8军副师长,参加
北伐战争。占领武汉后,第8军扩充为4个军,任第36军第1师师长。1927年夏,参加桂唐战争。失败后所部被改编,任第36军军长,参加第二期北伐。1929年1月,第36军缩编为第53师,任师长。3月,蒋介石派唐生智策动旧部李品仙、廖磊脱离桂系。不久廖磊辞职赴香港。11月,李宗仁等组织护党救国军第8路军总司令部,任命廖磊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931年1月,任第7军军长,曾率部镇压中共领导的右江起义和兴安、全州等地瑶民起义。1937年抗战爆发,任第21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10月兼安徽省政府主席、保安司令、豫鄂皖边区游击兵团总司令。1939年10月因脑溢血病逝于安徽立煌(今金寨)县。
人物简介
廖磊(1890—1939),1907年考入广西
陆军小学堂,1911年进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
武昌起义。1914年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投
湘军赵恒惕师任连附、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少将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第三十六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十六军副
军长、
军长。
蒋桂战争时辞职去香港。1929年后回广西投新
桂系反蒋,任“护党救国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军长,
广西航空学校校长。1931年、1932年两次率部进攻右江
革命根据地,在
百色、龙州、
东兰等地围攻红七军、
红八军。1934年率部在桂北堵截
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安徽省主席。参加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建立大别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任
鄂豫皖边区游击总司令。
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逝世于安徽。追晋二级上将。
人物事迹
发迹湘军
廖磊早年加入
湘军。他勤于练兵,不苟言笑,赏罚分明,待士兵如手足,能同甘苦,其部属不奉其命令不敢任意进退,而他自己刻苦耐劳勇敢,在前线身先士卒,用兵不只勇敢,且坚忍不拔,自当排长起遇危险时绝不请援,未奉令不退,因此屡次能完成任务。廖磊本人也因治军有方,在湘军中不断得到提升,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
军长等职。
1928年,湖南军阀
唐生智被
李宗仁打败,廖磊与
何键、叶琪、
李品仙等湘军将领投降
桂系,后随白崇禧继续北伐,打到华北。1929年1月南京政府编遣军队,第三十六军缩编为第五十三师,廖磊任师长,仍驻唐山。3月
蒋桂战争爆发,
蒋介石派
唐生智赴华北活动湘军旧部,几个湘军旅长准备拘捕白崇禧,
蒋介石也派特务企图捕杀白崇禧。廖磊亲自护送白崇禧到塘沽港,让他搭乘
日本轮船经
香港回广西。之后廖磊本人也被迫辞去军职,到香港居住。
内战逞凶
1929年12月,
李宗仁、
黄绍竑、
白崇禧重新统治广西,成立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受白崇禧邀请,廖磊于1930年初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后历任第七军副
军长兼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二十一师师长、第七军军长等职。1931年1月,廖磊升任第七军军长,驻守柳州,积极训练军队和民团。
1931年4月,廖磊奉白崇禧之命,率军围攻右江革命根据地东兰、凤山等地。根据地军民顽强战斗,迫使廖磊的部队退回柳州。1932年7月,廖磊第二次率领军队围攻东兰,将根据地西山附近纵横三四百里的弄场重重包围,逐山搜索。红军机智灵活,化整为零,与敌周旋。廖部搜索了两个多月,毫无所得。9月,白崇禧、叶琪亲临东兰与廖磊计议,决定“悬赏东毫一万元缉拿韦拔群”。因叛徒出卖,韦拔群为敌所获,壮烈牺牲,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惨遭杀害。
1933年2月19日,兴安、灌阳、全州、龙胜一带爆发了瑶民武装斗争,起义军提出“杀财主佬,杀官兵”的口号。廖磊奉白崇禧之命,率军镇压,一方面命第十九师师长周祖晃和副师长陈恩元,先后领兵四万之众到兴安、全州、灌阳等地围攻起义军,同时还派桂林民团区参谋长虞世熙率领民团开进龙胜堵防;另一方面,请求派三架飞机散发传单,分化瓦解起义队伍。廖磊则坐镇桂林指挥。3月4日,廖磊亲临兴安督战,终将起义军镇压下去。
1934年秋,红军开始长征,廖磊奉命负责桂北全线的阻击。廖调周祖晃赴恭城龙虎关、灌阳永安关、雷公关一带及兴安、全州布防,并调桂北各县民团协助防守,防堵红军进入广西。9月,萧克率领红六军团从湖南进入广西清水关,击退周祖晃、陈恩元部桂军的阻截,进入灌阳文市,经石塘、界首,向兴安唐家市前进。廖磊急忙派兵到兴安唐家市阻击。红军机智灵活,很快就进入资源。廖磊部队尾追不舍,但红军已到达贵州。这时廖磊又亲自率第二十四师和独立团赶到贵州,企图截击红军,结果也落空了。11月,中央红军迫近湘桂边境,廖磊在贵州闻讯,立即出动十个团兵力,分别在桂林、兴安、灌阳等地防堵,均被红军击溃。红军很快越过广西,经湖南进入贵州,廖磊的堵击以失败而告终。
出省抗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廖磊被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七军
军长,同年10月升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率第七军、四十八军开赴第五战区
抗日。在淞沪战场大塘战役中,指挥所部与日军激战几昼夜,消灭敌军6000之众,收复70余村庄。1938年6月,率部以
大别山为依托,截断
日军交通线,在
黄梅、
广济地区给日军重大打击。
1938年9月,
桂系第七军、四十八军为主干,加上一些地方团队,组成
鄂豫皖边区游击部队。廖磊以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身份兼任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安徽省主席、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
廖磊一生最出色的一件事可能便是对大别山根据地的经营。之前,在敌后建立游击根据地被认为是一件苦差,
李宗仁不好意思说让谁去,便在召见廖磊与
李品仙时沉默不语,廖磊主动说由他去。没想到廖磊在
大别山搞得有声有色,对
安徽的经营成为桂系在抗战时期的最大“收获”。
廖磊上任后,发布《告全省民众书》,指出要切实做九件事:1、征辟地主绅耆,延揽人才,共济时艰;2、妥筹难民生计,成立难民救济会,设立难民工厂;3、蠲免沦陷区域田赋;4、推行农村合作贷款,改正农村经济,活动金融流通;5、保障
法币流通;6、扑灭汉奸及伪组织;7、重行整编民众武力,寇来大家出击,无事各自归农;8、铲除贪污;9、肃清盗匪。同时向民众提出三点希望:1、坚定必胜信心;2、协助军队作战;3、帮助政府除奸。之后,又拟成《安徽省战时施政纲领》,于1939年1月正式颁布。
在军事方面,
武汉失守、第五战区主力自鄂东向鄂西撤退后,
大别山孤悬敌后。但日军随着占领区的扩大,兵力也日益分散。廖磊趁机对根据地四周之敌作有力的驱逐和抗御,先扫清大别山外围,次第收复了一些为敌所占的县份,对武汉市方面则建立强固的防御线,以大别山为中心的
鄂豫皖游击基地初具规模。由于大别山游击基地的创建和支持,安徽62县中,能保留完整者35县,县境有敌踪者有7县,县城为敌盘踞者仅19县(1939年皖南收复4县,皖中收复8县、
皖东及皖东北收复7县,皖北收复2县)。
在
政治方面,廖磊狠抓民众的组织与发动,健全安徽动员委会各级机构,派出工作团、政工队,深入各部门,推行动员工作,从政治思想上动员群众起来配合军事行政工作。如帮助军队运送粮食、弹药、伤员,以及防奸、宣传、组训等,使群众团结爱国,不为敌人所利用。省动委会秘书长朱子帆曾指出:“全部动员过程中的主要阶段,便是廖公兼主皖政开始的。”
此外,廖磊还采取措施救助难民,开办难民工厂、设立难民救济会。同时运用合作贷款,供给农民生产奖金,铲除货款为豪绅把持的弊病;拨款办理购屯统运,解决农产品滞销、价格低落问题。发动军队在农忙时帮助农民耕作。以此争取民心。
对安徽原有的地方武装,如省保安队、各路人民自卫军、抗日人民自卫军和一些民众自发组织的游击队,均进行了新编训练,改编为国民兵团,在各县组织县司令部,辖常备队、后备队。常备队视各县财力,编为若干大队。后备队则由区乡、保、甲之壮丁编成,为无给制。
廖磊还要求各专署,在有敌踪各县及沦陷各县建立游击根据地。县境有敌踪的县份,县府仍在县城或郊区办公。失陷各县,县府在县之根据地设署办公,如此处再陷,则更迁至另一根据地。如全境沦陷,则于县的边境或邻县接近处设置临时办事处,指挥乡、镇、保各级人员,仍在区内,秘密进行组训、宣传、侦察、除奸等工作。
廖磊还对安徽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整,贯彻“政治与军事合一,政府与民众合一”的政策,具体有: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任区保安司令,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办公;县长兼领军务,县内党务人员及一切地方团队武力,归县长统一指挥,民众抗敌机关和团体,归民众动员委员会统一指挥;各迂缓、重叠、冗杂的机构一律裁撤或合并。基层乡、镇、保、甲按“政教合一”原则,将联保办公处、乡村教育、自卫队合并为统一机构。以乡(镇)保长兼任学校校长和自卫队长,甲长兼保预、后备队班长,公所、学校、队部合并办公。
在
财政方面,进行财政整顿。发动民众交纳原有赋税,清除苛捐杂税。狠抓财政清理,打击贪污,剔除中饱;厉行节约;实行税收统支,确定省县预算,树立超然会计制度,严禁自收自支。由于方法具体,措施得力,安徽在战时财政收入不降反升,自1939年起有大幅度增加,这在国统区是不多见的。
在人事方面,廖磊坚决贯彻“行新政用新人”的政策。原来安徽的基层行政组织是一种联保制度,所有联保主任和保长都是一些年纪老大的豪绅,组织涣散,不能掌握民众,也无法配合军事行动。为此,廖磊决定训练一批知识青年充当县、区、乡各级干部,成立省政府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他亲自兼班主任。又于各区专署成立分班。本部先后举办六期,结业学员4929人,分班培训次数一至四次不等,结业学员4913人,分发各级机关任用。省政训班内特设财政会计组,先后开办三期。对基层行政人员,订立保甲人员训练办法,由各县设班训练。因小学师资缺乏,又在省军政训练班中特设小学师资组,结业学员139人。省特命各县采取乡(镇)、保小学教师短期训练的办法,训练教师1998人。省里还开设合作指导组、无线电组、谍报工作组等,培训各类人才。
省军政训练班的党员,为从各地招考来的优秀青年,廖磊对这些学员加以重用,分派到各地任职,还曾从干训班中选拔优秀者数人充当县长。廖磊指示各级行政机构,对干训生,要让他们“切实参加行政机构的工作”,并称要把爱护干训生作为“各县长主要考绩之一”,“如果藉故不用干训生,则连县长都没他的份”。对干训生,廖磊则勉励这些青年人:“各位回到乡间工作,一定要和旧的腐化的乡、村长有断然的分别”,“不要做变相的新土豪”。在廖磊的支持下,干训班的势力在各级行政机构中日益增长。新
桂系又号召干训生组织干训生同学通讯处,使他们在新桂系掌握下团结起来。因为干训生受到重用,一般知识青年,争入干训班之门,时人有“要做官,干训班”之谣。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廖磊与新四军曾一度合作,邀请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到干训班讲演,宣传抗日。当国民党当局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时候,廖磊受到国民党CC系和新桂系内一些高级将领的责难。廖磊本已患有高血压症,加上受了各方面的刺激,竟至一病不起,于1939年10月23日因脑溢血去世。
人物评价
李宗仁晚年提到廖磊时也回忆说:“廖磊在大别山苦心孤诣经营的结果,竟形成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局。······廖君死时,
大别山根据地内的军政设施已初具规模。”
廖磊逝世后,周恩来、叶剑英赠的挽联:百战仰勋劳,当时江右联镳,共誓澄清穷极塞;一瞑为寂寞,此日山阳闻笛,遥看涕泪满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