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瀚
中国军人
张仲瀚(1915-1980),河北沧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历任河北民军司令员、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一二〇师津南自卫军司令员、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1944年冬奉命南下抗战,任支队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高级联络员、第一野战军一兵团旅长、师长。建国后,历任军政委、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农垦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顾问。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0年3月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张仲瀚(1915-1980),沧县张崔尔庄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其伯父张吉墉曾任民国察哈尔省高等法院院长。张仲瀚自幼跟随伯父长大成人,爱读书,喜文艺,性情恬静文雅,风姿俊秀而内含劲气。1932年毕业于北京平民高中。在学习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武装入侵及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致使祖国东北的大好河山,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当时,张仲瀚积极参加了北京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3月,由同学潘旭丹介绍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后又由尤敬介绍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并加入了“北京剧团协会”。
1932年9月,张仲瀚回到家乡,在沧县、泊镇一带,组织学生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2月,由曹幼民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津浦路沿线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活动时,被敌人发觉,躲避到伯父处。为取得公开职业,由其伯父介绍到蔚县政府任科员,后升科长,1936年调任博野专署秘书,后改任博野县公安局长。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党政府溃退,张仲瀚留在博野,找到共产党地下组织,进行抗日武装工作。
1937年9月,张仲瀚在冀中组织武装队伍,称河北民军,任司令员。宣传抗日救国,号召民众进行抗日斗争。1938年9月,在冀中军区领导下,改称“津南抗日自卫军”,抵抗日伪,打击土豪恶霸的反动势力,武装群众,保卫人民。此后,率军转战冀中、冀南、晋察冀及晋绥地区,对开辟冀中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0年12月,张仲瀚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9团团长,后进驻陕北南泥湾,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1944年10月,张仲瀚随军自陕甘宁边区南下,转战于豫、鄂、湘、赣等地区,曾任鄂北军分区司令员。
1946年3月,张仲瀚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任中共代表团高级联络员。同年10月,张仲瀚自延安至华北、渤海任新建一军六旅旅长。1947年12月,改任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六旅旅长,转战于运城、瓦子街、荔北、西府一带。1948年12月,张仲瀚升任第一野战军第六师师长,经闽中、天水、青海进军新疆。他在陕甘宁边区南下北返、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的历次战斗中,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1950年以后,张仲瀚历任九军政委,22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第二政委、党委第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中共农垦部副部长等职。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八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在新疆工作,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屯垦戍边,保卫祖国和建设边疆的方针政策。成功地教育改造了起义部队,把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成为工农兵学商紧密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联合企业,卓有成效地支援了边疆建设。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型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的经营方针,以财务包干方式,积极发展生产,受到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在保卫边疆方面,他对建立边境农场,组建值班部队寓兵于农,做出了优异成绩,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张仲瀚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致患心脏病。虽经长期治疗,终因循环功能衰竭,于1980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5岁。
张仲瀚逝世后,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人物纪念
2023年8月30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天山之子张仲瀚》在张仲瀚首到新疆之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举行开机仪式。此片将献给所有为兵团做出贡献的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4: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