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桂康,1947年出生,广东东莞人。1969年7月参加工作,1972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
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
人物履历
1968.08——1969.06,广东省东莞县中堂潢涌小学民办教师,学校领导组副组长;
1969.07——1975.01,广东省
东莞县中堂公社材料员、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团委书记;
1975.02——1980.05,广东省东莞县
虎门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80.06——1981.09,广东省东莞
县委办公室干部、驻片副片长;
1981.10——1984.03,广东省东莞县
沙田公社党委书记;
1984.04——1985.05,广东省东莞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1985.05——1985.09,广东省东莞县委副书记兼经委党组书记
1985.09——1988.05,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兼经委党组书记(其间:1985.09—1988.07在惠州教育学院政治经济专业函授班学习);
1988.06——1992.11,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1992.11——2000.10,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其间:1997.03—1997.07在中央党校学习;1995.09—1998.06在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2000.10——2000.12,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
2000.12——2001.04,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委党校校长;
2001.04——2001.11,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党校校长;
2001.11——2003.12,广东省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12——,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副部长级)。
2003年12月至2012年11月 任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介绍
黎桂康生于1947年,广东东莞人,2001年4月出任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此前长期 在东莞工作,曾任东莞市委副书记兼秘书长。本身是东莞人的黎桂康升任
中联办副主任,这个消息在香港东莞同乡中传开后,每个人都感到好开心,认为这是东莞人的光荣。香港东莞同乡总会会长
钟沛林就兴奋地对记者说:“前中联办副主任陈凤英是东莞人,她退休后又来一位‘自己人’,真开心。”钟沛林说,他认识黎桂康已超过10年,每年东莞同乡总会都会到东莞拜会主要领导人,而他本人作为东莞市政协委员,也有不少接触黎桂康的机会。他对黎桂康的印象很好,认为他“做事认真、踏实,勤奋,真心为市民服务。同乡会有事要他帮助,他也会很爽快地答应。“
另一位祖籍也是东莞的
方树福堂基金主席
方润华,昨日(12月30日)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频呼开心。他说:“黎桂康在东莞有很好的政绩,这几年来他主要负责招商引资,做得相当成功。另外,他与东莞的台港商人关系良好,这有助于未来香港、广东与台湾的联系。”
人物经历
1975年3月,黎桂康正当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就担任了
虎门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的职务。当时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以粮为纲”,经营模式是计划生产、集体排工,集体分配。黎桂康在“三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了解到虎门虽然是鱼米之乡,但生产力很落后,产业结构很单一,集体经济很薄弱,农民并不富裕,甚至相当部分很困难。
虎门新联村动用集体资金也买不起一部中型拖拉机。黎桂康亲自跑到了东莞县政府,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这个水库移民村的实际困难,
莫淦钦县长当即无偿地拨了一部拖拉机给新联村。当这台拖拉机开进村时,村民无不欢呼雀跃。黎桂康与
村干部商量,水库周边的土地确实不适合种水稻,不如改种花生,黎桂康和农民算了一笔账,一亩花生的价值是水稻的2至3倍,而且花生苗也可以改良土地,榨油后的
花生麸可以喂猪。黎桂康把这个想法向在虎门“蹲点”的县领导汇报,得到默许后,马上将200亩水稻田改种花生,当年获得了好的收成,农民的分配也明显增加。这样,以点带面,一场冲破计划经济束缚的土地改制、改种的农民生产运动逐步展开了。把一些长期水浸的低洼田改成鱼塘,把养鱼、养猪、养鸭结合起来,形成生态链和食物链,还把近海边淤泥深厚的土地改种甘蔗,农民在地上得到了较好的回报。但在计划经济,“以粮为纲”的年代,做成这些事情也并非容易,尤其在领导班子内部也经常争论不休。除了土地改制的争论,还有农民搞副业问题的争论,村办来料加工企业的争论,等等。
虎门北栅村有一户叫陈林的农民家庭,在参加集体劳动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养起蜜蜂来,这件事受到了驻片的公社干部的狠狠批判。理由是私人搞收入是“资本主义尾巴”,要彻底割掉。养蜜蜂是不务正业,一心搞私人的事业,参加集体劳动时就会“出勤不出力”。黎桂康了解到这户农民很能干,很勤快,也并没有影响其参加集体劳动,其实当时农民是处在半失业状态。黎桂康在公社的党委会议上坚决支持养蜜蜂的农民,因此个别班子成员对他很有怨言。
如果说,1978年8月,虎门引进的太平手袋厂是中国第一家镇办的“
三来一补”企业,那么可以说虎门引进的
龙眼村假发厂是中国第一家村办的“三来一补”企业。现在的
虎门镇是
虎门公社和太平镇合并而成,镇可以搞“三来一补”,村是否可以搞呢?这一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论。虎门龙眼村党支部书记张旭森根据旅港同胞
张细回家乡办假发厂的要求,在党支部展开了讨论,结果是一致反对,而且也受到公社“驻片”(龙眼和北栅同属一个片)的那位领导的责难,理由是张细的家庭出身不好,不能让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回来剥削贫下中农;其次是不能让宣传
毛泽东思想的阵地变成工厂厂房;第三龙眼村是
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不能插上资本主义的黑旗。当时,黎桂康正在广州参加省委组织部的读书班,年轻的支部书记受到很大的委屈,含着眼泪,长途跋涉跑到广州找到黎桂康,请假回来专门处理这件事。
龙眼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也是搞单一的水稻,另在山冈边种一些红薯和木薯,经济非常落后,一个主要的劳动力在村的分配每年只有三百元,如果按张细办厂的
合作合同,一个进厂的农民一个月的收入就有三百元。一个月等于一年的收入,这是一笔多么可观的收入,农民多么希望以此收入可以脱离贫困。
恰逢其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黎桂康召开了公社党委会议,组织学习全会精神,并联系龙眼村办假发厂的事情展开了辩论,驻片领导坚持上述三个理由,但多数党委认为,过去我们长期搞政治运动,搞阶级斗争,搞
单一经济,农民不能富裕,现在有三中全会精神,我们为什么不能突破旧的思想束缚,有些党委说,张细出身家庭不好是上代的事情,他回来是做生意,不是搞破坏,祠堂也不是天天用,腾出来办厂搞收入有好处;
农业学大寨不能越学越穷,眼前有一条致富出路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尝试一下。经过两天的讨论,黎桂康集中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坚持同意
龙眼村与港商合作办假发厂。如今,龙眼村已经办起了130多家外资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为几件事情的争论,黎桂康与个别党委委员的积怨加深,为了班子的团结,为了顾全大局,他请求县委把他调离
虎门公社。后来,黎桂康被调到
沙田公社担任党委书记。
沙田公社在
珠江口岸边,水网地带,河涌交错。在这里,黎桂康仍结合实际,坚持改制。首先把不适宜种水稻的地方改种甘蔗,实现甘蔗高产双十吨。当时农村开始搞承包,但工业和商业的承包在县内还没推行,黎桂康尝试把集体的一个酒楼承包给一户农民经营,不但不亏本,还使公社有固定的收入。由于公社经济薄弱,黎桂康发动农民出资修路筑桥,使大部分的自然村通上了公路。在沙田工作的期间,时任县委书记
李近维同志对黎桂康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荣获一等功,并晋升一级工资。1984年4月,县委提拔他为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
政府协议
对于有
立法会议员去信
行政长官,要求特区政府澄清,是否如
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在港区全国政协小组会议上提到,中联办与特区政府就发挥港区政协委员作用达成“协议”,黎桂康表示,回归后中联办与特区政府不时就如何发挥港区政协委员的作用进行过沟通,但根本没有所谓“协议”。 《
星岛日报》报道,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说,刚刚结束的2009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决议”要求,政协要坚定不移地贯彻“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各界的沟通渠道,完善发挥港澳政协委员作用的工作机制,支持港澳委员在港澳政治社会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3月10日举行合并小组讨论会,会议主要围绕政协主席
贾庆林的讲话进行了讨论。他表示,自己在讨论中希望,港区委员要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主动发挥作用;还具体希望大家珍惜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权利,积极参与政协的各种会议和各类活动。
他说,当时很多委员关注港区政协委员如何在香港发挥作用,他谈到,特区政府事实上相当重视政协委员的作用,回归后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工作安排,譬如,特首定期与政协委员会面并形成了制度,采取开设网络平台等措施,以及时听取、广纳意见;同时,
中联办与特区政府对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也有过沟通,譬如政协委员在内地人面广、关系多、熟悉国情,可以在加强两地合作、加快推进跨境大型基建等方面出谋献策。特区政府也认同政协委员可以在这些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并在不同层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当记者问,有人指中联办与特区政府互推人选担任政协委员和社会公职,这有干预香港事务之嫌时,黎桂康称,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可以推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士担任全国政协,最终是否委任要由中央决定。同样,特区政府委任什么人担任社会公职,则由特区政府自行决定,不存在由政协或人大推举人选。虽然担任公职的人士中,有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但他们都是以个人身分担任的,这早已成为惯例。
黎桂康强调,香港不实行人民政协制度,但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作为国内政治架构中的重要一员,以个人身分对香港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各自影响,为保持香港的繁荣安定,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不违反《基本法》的。黎桂康说,按照“
一国两制”的原则,发挥全国政协委员的作用,既是中央和香港社会的期望,也是政协委员的本分。
中联办和特区政府对此沟通是正常的,但不存在什么“协议”,也毋须要定什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