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花叶病毒属
雀麦花叶病毒科下的一个属
黄瓜花叶病毒属是雀麦花叶病毒科下的一个属,属下共3个种。等轴状粒子,蚜虫传播,CP为24kDa。黄瓜花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可侵染1000多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在温带地区。
模式种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形态学
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的二十面体(T=3),无包膜,三个组分的粒子大小一致,直径约29nm,易被磷钨酸盐降解,经醛类固定或用醋酸铀负染后可显示清晰的结构,有一个直径约12nm的电子致密中心,呈“中心孔”样结构。RNA 1和RNA 2各包裹在一个粒子中,RNA 3和RNA 4一起包裹在一个粒子中,常存在卫星RNA分子。
理化特性
三种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5.0~6.7 X 10^6,标准沉降常数S(20W)=98S,在氯化铯中的平均浮力密度为1.37g/cm^3,病毒粒子在低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或高浓度的中性氯盐中易裂解。
核酸
三分子线形正义ssRNA,黄瓜花叶病毒的RNA 1长3357nt,RNA2长3050nt,RNA 3长2216nt,RNA 4为RNA 3的亚基因组RNA,长1000nt。核酸约占病毒粒子重量的18%。
蛋白质
外壳蛋白由一种多肽组成,分子质量为24kDa
基因组
三分体基因组,每个病毒粒子包裹有单分子的RNA 1或RNA 2,或者包裹RNA 3和RNA 4。每个RNA片段的5’端为甲基化帽子结构(m7G5’ppp5’Gp),所有RNA片段的3’端有一个约200nt的同源区,3’端无Poly(A),但为tRNA状结构,能结合酪氨酸。有5个ORF,ORF 1编码111~112kDa的复制酶,ORF 2a编码93~97kDa的复制酶,并与ORF 1的产物协同作用,ORF 2b编码11~13kDa蛋白(可能与胞间运动和致病性有关),ORF 3在RNA 3的5’端,编码31kDa的胞间运动蛋白,ORF 4在RNA 3的3’端,通过亚基因组RNA 4表达一个24~26kDa的外壳蛋白。黄瓜花叶病毒的5个表达产物为111kDa的复制酶、97kDa的复制酶、11kDa蛋白、31kDa的胞间运动蛋白和24kDa的外壳蛋白。该属黄瓜花叶病毒等3种病毒的RNA已测序。
抗原特性
病毒的免疫原性较弱,可用甲醛固定以增强免疫原性。属内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较远。
细胞病理
病毒存在于寄主植物的所有组织中,引起超微结构显著病变。病毒粒子主要分散在细胞质液泡中,运用RNA酶消解核糖体后容易辨别,高倍放大能看到“中心孔”结构,粒子直径比负染时要小一些。病毒粒子有时形成不同大小的聚集体,一些聚集体有膜包围,有的株系在细胞质和液泡中形成结晶状排列,甚至在中央液泡内可观察到大块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毒结晶体,外周无膜,大的病毒结晶体在光镜下也能观察到。有的株系病毒粒子也存在于细胞核中,但核的变化不大。病变的细胞膜结构增生现象明显,主要是内质网增生,有时产生较大的膜状体和髓鞘样结构,在液泡膜边缘可见到一些内含纤细丝状物质的圆形或卵圆形小泡突入液泡中,可能是病毒RNA复制的场所。细胞质内液泡增多,线粒体变得肿胀,有的株系引起叶绿体畸形,片层结构发育不良,排列紊乱,病变严重的细胞空泡化,细胞器解体。在一些薄壁细胞细胞壁胞间连丝中观察到完整的病毒颗粒,这可能是病毒在细胞间转运的方式。
生物学
寄主范围
黄瓜花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可侵染1000多种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禾谷类作物、牧草木本和草本观赏植物、蔬菜果树上发生最广,危害最大的病毒。该属其他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
传播
可由60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易通过机械接种传播,在19种植物上可以种传,包括一些杂草。
地理分布
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在温带地区。
分类
该属有3个种,模式种黄瓜花叶病毒是中国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葫芦科蔬菜上最主要的病原病毒之一,也是烟草香蕉西番莲的重要病原,还有许多花卉、药用植物及野生杂草也受到该病毒侵染。中国已从38个科的120多种植物上分离到黄瓜花叶病毒。此外,番茄不孕病毒和花生矮化病毒中国也均有研究报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6 05:58
目录
概述
模式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