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山遗址,位于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蒋顶乡蒋西村西,贺兰山前鸽子山盆地东缘。该遗址是一处
旧石器时代末期向
新石器时代过渡的
古人类文化遗址,遗址年代距今1.27—0.8万年。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人类在鸽子山周边生息、繁衍。随着这一时期的人类经历漫长的岁月,不断发展变化,到了4000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
远古人活动逐渐增多,频繁地出现于
青铜峡广大区域,在当地留下了大量的生活遗迹。
遗址特点
遗址分布
鸽子山遗址主要分布在
鸽子山北、西南方圆约2平方公里的沙砾台地上。鸽子山遗址周围5平方公里内有7处泉墩,泉墩周围地面上均散布有大量的遗迹。
地层构造
鸽子山遗址地层共分5层:
1层:约4米现代工程扰动层,杂色砂土,出土有
石制品、动物化石、
装饰品等;
2层:0—0.45米灰色细砂;0.45—0.65米白色条带状细砂,质地较坚硬;0.65—1米细砂中含有黄褐色铁锈斑及灰烬;1—1.2米灰色细砂,部分含
植物根系,石制品多出土于该层底部1.2—1.3米深处。该层顶部和底部光释光测年结果分别为4.9及4.8千年;
3层:黄色细砂,约2米厚,含大量锈斑和植物根孔,下部有较多石制品,也有一些火塘和灰烬遗迹。
碳14测年结果显示其时代约为1.0万年;
4层:灰褐色细砂层,约1.5米~1.8米厚,含有一些植物根系,出土大量石器、
动物化石、装饰品以及
火塘遗迹,底部有泉眼涌水。碳14测年结果显示其时代约为1.1—1.2万年;
5层:红褐色砂砾石层,厚约0.2~0.4米,无文化遗物。
石器特征
鸽子山遗址的石器加工方法呈现多样化,用料多为各色细
石英岩和少量玛瑙、
燧石、细泥岩和水晶等,原料来自数十公里之外。石核多采用从四周向中心剥片,形成圆锥形、楔形或船底形。鸽子山发现的
细石器用料质地都很纯细,以
玛瑙、
燧石和蛋白石为主,也有水晶(纯
石英),这些细石器的加工方法较为先进,间接、软锤及压剥法普遍使用,通过指垫法技术产生剥痕清晰规整的石片、石核比较多见。石核多采用从四周向中心剥片,形成圆锥形、楔形或船底形石核,色彩艳丽,外形美观。
鸽子山遗址文化面貌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型
打制石器与细石器共存,并在较短的时段实现了形态转化;二是遗址内出土的各类石器均表现出较成熟的制作技艺。
文物遗存
自1984年鸽子山遗址在
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以来,中美联合考古队先后采集、发掘各类石器、
动物化石2500多件。采集石器有磨制
石斧、磨盘、魔棒、打制敲砸器、尖状器、
刮削器、石核等,还有少量的泥质
红陶,夹砂红陶片。
2006年,鸽子山古遗址中心向东南1千米处发掘出土数件石器和骨器。其中
石磨盘、石磨棒各1件,骨制月牙形饰器1件,质地呈乳白色,基本完整,中间有一小孔,是颈上佩戴装饰品的一部分。
2014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9000多块被火长时间烧烤、表面已经龟裂变色的烧石,出土了600多件打制石器、70多件细石器类石器、200多件磨制
石器和磨盘、磨棒等磨食工具,此外还发现了用
水晶、玛瑙、
蛋白石、
鸵鸟蛋皮制成的工艺品和数量可观的食草类
哺乳动物牙齿及其他骨骼。
2016年,联合考古队在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发掘出数十件由鸵鸟蛋皮制作而成的
串珠、约7000件大于2厘米的石制品和超过500件动物化石、大量的小于2厘米的石制品(不包含细石叶产品),采集得到近400件木炭标本。发现有超过20处用火遗迹及炭屑密集区,大量的烧石散落于发掘区内,周围散落大量
烧骨,包括完整
脊椎骨,
动物下颌等;发现数个直径约10—20厘米,深度约5—20厘米不等的近圆形遗迹,在约20平方米范围内呈带状分布。
研究价值
鸽子山遗址
遗物密度大、文化内涵丰富,对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动植物演化与消长具有环可替代的意义。遗址出土的石器制品从加工方法到成品的形制,都可以代表当时
华北细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平,鸽子山遗址出土的石器,见证的是远古人类迁徙和
文化传播的经历。
鸽子山遗址的发掘首次在西北沙漠边缘区建立了
晚更新世末期到
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为研究这一特殊地理单元
史前人类活动及
环境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鸽子山遗址的原地埋藏文化堆积,使其成为探讨中国国西北地区
晚更新世晚期—
全新世早期文化演化、旧新石器过渡阶段不同区域文化特征、沙漠边缘区文化演化与
史前人群活动等多个重大课题的典型地点。
保护措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工作,划定公布了鸽子山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健全了鸽子山遗址“四有”档案资料并报
国家文物局备案;实施了鸽子山遗址文物保护性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遗址环境风貌整治;编制了鸽子山遗址保护规划。
2014年以后,随着考古发掘研究不断深入,鸽子山遗址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和保护力度,立项建设了7000米的保护围栏、界碑、
界桩,和考古队急需的工作站。
历史文化
距今1.2—1.0万年前,环境变化和人类演化,都在向“现代”的方向快速奔跑着。当时
大自然刚刚挣脱末次
盛冰期严酷气候的桎梏,冰雪消融,大地回春,虽然还有
新仙女木事件的短暂波折,但自然环境总体上一路向好;人类在这样适宜的气候和生态中,带着百万年文化的积淀,从
旧石器时代一头闯入了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孕育在加速进行着:许多新的技术被发明和创造,更多工具、用具被制作出来,
打制石器开始让位于
磨制石器,
陶器的使用日渐广泛,精美的
骨器、装饰品成为人类的新宠,迁徙游动的狩猎—采集生计模式渐被定居的
农业生产所取代,人口增加,社会复杂化,人类演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生活在
旧石器时代晚期
贺兰山脚下的“鸽子山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里山前
盆地开阔的地貌环境和生态多样性,不远处的
黄河所带来的
水汽和石器原料,区域内汩汩流淌的泉水,觅食的动物和丰富的可食性植物果实、种子、根茎,吸引着
先民来此制作工具,
狩猎采集,宴饮小憩,进而安营扎寨,劳作繁衍,生生不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生产、生活的遗物、遗迹被一层层的沙土掩埋、封存。
旅游信息
旅游地点:鸽子山遗址文物陈列展厅
地理位置:青铜峡鸽子山遗址保护工作站内
交通自驾:
青铜峡市——汉坝西街——小大公路——鸽子山遗址文物陈列展厅
银川市——丽景南街——京拉线——小大公路——鸽子山遗址文物陈列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