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学名:Struthio)是鸵鸟科物种的统称,共2种。鸵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鸟,由能飞翔的祖先进化而来。鸵鸟头小颈长肢高,体长1.8米,高2.5-2.7米,体重130千克以上,雄鸟羽毛大部分为黑色,雌鸟为污灰色,翼小而白,主翼羽16根,副翼羽20-23根,无飞羽,尾羽白而长,有50-60根,无尾脂腺和嗉囊,趾仅存两个,趾下面具肉垫。
动物学史
演化历史
鸵鸟的祖先也是一种会飞的鸟类,它会变成今天的模样与它的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鸵鸟是一种原始的残存鸟类,它代表着在开阔草原和
荒漠环境中动物逐渐向高大和善跑方向发展的一种进化方向。与此同时,飞行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
鸵鸟广泛地分布在非洲低降雨量的干燥地区。在
新生代第三纪时,鸵鸟曾广泛分布于
欧陆,在中国著名的
北京人产地──
周口店不仅发现过
鸵鸟蛋化石,还发现有腿骨化石。近代曾分布于非洲、叙利亚与
阿拉伯半岛,但现今叙利亚与阿拉伯半岛上的鸵鸟均已绝迹;它们的分布是
撒哈拉沙漠往南一直到整个非洲,而
澳洲则于公元1862-1869年引进,在东南部形成新的栖息地。
鸵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鸟,由能飞翔的祖先进化而来。在2014年之前,索马里鸵鸟归属于非洲鸵鸟的一个亚种。2014年,索马里鸵鸟被重新归类为独立的物种Struthio molybdophanes。
古籍记载
中国古代郭义恭的《
广志》“安息国贡大雀。雁身
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
驼鸟。”《唐书·吐火罗传》“
吐火罗,永徵元年献大鸟,高七尺,黑色,足类骆驼,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铁,俗谓驼鸟。”
养殖历史
早在18世纪初,埃及、希腊、罗马人开始捕猎和驯养鸵鸟。其实论野生鸵鸟,
沙特、埃及、
苏丹,都比南非多得多,但要论养鸵鸟的历史和用鸵鸟生财的本事,就非南非人莫属了。南非人养鸵鸟始于1826年,最初鸵鸟的数量很少,后来由于西方王室贵族流行穿用鸵鸟羽毛制作的服装,鸵鸟一时间身价百倍,一只成年鸵鸟一年只能产1千克羽毛,而一件最简单的鸵鸟披肩也需至少15千克羽毛,南非农场主们纷纷饲养鸵鸟。到1913年,鸵鸟存栏数竟突破100万只。然而一战后,
欧洲王室逐渐没落,
鸵鸟毛需求大幅减少,鸵鸟业者纷纷转行,一些聪明的农场主留下了那些品种最优良的鸵鸟,等待新
机会的到来。
19世纪中叶,南非人为提高羽毛质量和产蛋性能,开始了杂交选育,育成了非洲黑鸵鸟。二战后,鸵鸟市场开始回暖。南非人吸取教训,开始多方面经营鸵鸟生意。他们制作了鸵鸟
蛋壳工艺品,还把养鸵鸟的农场开放,吸引游客参观。许多鸵鸟农场主还联合起来成立了农业联合体,由它来统一负责鸵鸟产品的市场营销。在被称为“鸵鸟之都”的
奥茨霍恩市,游客不仅能品尝到
鸵鸟肉、鸵鸟蛋,还能过一把骑鸵鸟的瘾,甚至可以参加“骑鸵鸟比赛”。
1974年前,每年向欧美出口鸵鸟皮约2万张,肉1.2万吨及蛋、羽毛等工艺品。鉴于南非停止出口及欧美市场每年需要鸵鸟皮30万张以上的情况,美国于1982年左右从南非引种养殖,取得了三方面的突破,①产蛋量提高,年产蛋达50枚以上,且人工孵化成功;②对鸵鸟的分阶段饲养成功;③鸵鸟产品的开发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宣布鸵鸟驯养成功。有30多个州养殖鸵鸟,到1992年共有217家鸵鸟场,饲养约1.8万只。为适应鸵鸟业的发展,1987年成立了美国鸵鸟协会(简称AOA),有15个国家参加,拥有会员5000余人。其产值已达100亿美元。北美的鸵鸟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据估计,年饲养量超过15万只。生长期达到屠宰年龄(12-14月龄)时,才能达到商业化要求。欧洲、非洲、澳洲等地区许多国家,都相继成立了鸵鸟协会,竭力扶持鸵鸟养殖业的发展。饲养鸵鸟最多的是津巴布韦和中美洲国家,不仅饲养上千只种鸟群,而且建有较大的商品鸵鸟基地,出售雏鸵和商品鸵鸟。中美洲的Costa Rica有一家大型商业鸵鸟场,其中包括一个种鸵鸟场,饲养着70只红颈鸵鸟和非洲黑鸵鸟,鸵鸟蛋进行人工孵化,雏鸵鸟于3日龄以后出售。Coasta Rica鸵鸟场还有一批非洲黑鸵鸟和蓝颈鸵鸟组成的鸵鸟群,这些鸵鸟一部分作为种鸟出售,大部分于1岁龄时屠宰,肉及皮张供出口。南非雄居鸵鸟产品市场,其中皮革占市场的75%,肉占15%,羽毛为10%。
自从美国宣布对野生鸵鸟驯养成功以来,非洲鸵鸟以其最低的饲养成本,较高的经济价值,优质的畜产品受到人们欢迎。美国生物学家预言,非洲鸵鸟将成为人类21世纪主体肉食动物。因此,它将为世界畜牧业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中国人工饲养鸵鸟,萌芽在广州市英吉利特种动物试验场,起步在广东江门市畜牧局鸵鸟试验场。广东省已先后办起了近30个鸵鸟养殖场,在云南、山东、山西、浙江和河北等省亦相继而起,江苏的吴县、射阳等地也开始了引种饲养。
由于鸵鸟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等前文所述的诸多优点,符合国家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这一产业政策,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智研数据研究中心显示,中国有大量沙荒地和不宜耕种的非耕地,饲草资源又非常丰富,发展鸵鸟养殖前景广阔,这对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人民群众的食物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繁荣农村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对鸵鸟的养殖开发非常重视,且又有免征所得税等诸多政策扶持。鸵鸟养殖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可开发潜力巨大。随着鸵鸟产品逐渐进入主流消费市场,鸵鸟养殖产业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在国家顶层设计规划下,鉴于鸵鸟产品本身的优质性,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鸵鸟养殖行业。
形态特征
鸵鸟体形大,成年雄鸵鸟高达2.1-2.7米,雌鸵鸟略小。平均体重110千克。
头部
鸵鸟头部平坦,具有秃斑块。眼睛较大,直径可达50毫米,两眼占头部1/3,且有
瞬膜,睫毛是细长的刚羽。鸵鸟视力好,突出的眼和灵活的颈使它能观察四周。两耳能开能闭,由微细的羽毛覆盖。上喙二鼻孔通过有形膜呼吸。
颈部
鸵鸟颈部由19块颈椎骨组成,气管和食道松弛,皮肤有弹性,饲料团易通过颈部。颈部具绒羽,无正羽。
鸵鸟躯体硕大,腹面无羽。雄性鸵鸟体羽黑色,雌性成鸟全为污灰褐色。无龙骨,具凸突的胸骨。羽区和裸区之分规律且明显。
翼
翅退化,羽毛有羽小枝,羽小枝不形成羽钩,羽毛疏松柔软不能成羽片。雄鸟翅羽为黑色和白色,雌鸟大部分为淡灰褐色。翅末端具2爪。
尾
不具尾综骨和
尾脂腺,雄鸟羽毛白色和黑色。雌鸟为灰褐色。雄鸟具交接器,排尿排粪时露出。
腿部
支撑躯体,膝关节由羽毛覆盖。具2趾,由3个关节组成。内趾(源于第三趾)较大,外趾(源于第四趾)较小。具爪、趾间具微蹼。
内部系统
消化系统
口腔:喙是鸵鸟的采食器官,分上喙和下喙两部分,能够咬断牧草和其他植物,与哺乳动物门齿的剪切作用相似,强有力地扭动头部可以帮助撕扯植物。食物积聚于口腔后部的小凹陷处,然后伸头吞咽下去。鸵鸟没有牙齿,唾液中也没有酶,其舌头光滑,呈钝三角形。
食管和嗉囊:鸵鸟的食管是从颈部右侧经过的,在吃食时,很容易看到食团从该部位通过食管。鸵鸟与大多数鸟类不同,没有嗉囊,食管的膨胀能力很强,与哺乳动物相比,不大会发生阻塞。食管极度扩张时鸵鸟可能吞下肌胃不能处理的物体和食物,从而引起阻塞。当然,由1周龄至成年期的鸵鸟发生前胃阻塞的原因有许多,不可单独考虑阻塞的内容物。食管延伸至胸腔并经过膈一直到达腹腔。与大多数鸟不同,鸵鸟有一种横向膜性的膈样结构,将胸腔与腹腔分隔开,而大多数鸟类只有一个称作体腔的单腔。虽然鸵鸟的这种膈是肌肉性的,但是否能像哺乳运动的膈膜一样收缩还不清楚。
胃:分腺胃和肌胃。食管末端连接于腺胃,腺胃是位于食管与肌胃之间的一个厚壁器官,相对来讲,鸵鸟的腺胃比其他平胸类鸟的要大得多,垂直地位于正中线略偏左,腔很大,便于贮存食物,这里也是胃消化与发酵作用的起点。腺胃壁的腹侧有一个约有300个腺体的腺区,分泌胃酸和含有蛋白酶的消化液。剥下一层黄色薄膜可以检查这些腺体,南非Vrotmaag病的病原体线虫就是寄生在这些腺体中。在腺胃后部有一个相对较大的开口与胃的另一部分即肌胃相连,并有动脉相通,肌胃几乎呈圆形,触摸有坚实感。肌胃壁很厚,有一层厚的角质化衬面,它是脱落的内皮细胞和回流胆汁(由腺体层的蛋白质分泌物所捕获)的混合物。肌胃中有小石头和沙粒,在食物的机械性消化中起着“鸵鸟牙齿”的作用,可将纤维性食物挤碎。
肠:分小肠和大肠两大段,大肠最后终止于泄殖腔。
泄殖腔和腔上囊:泄殖腔是泌尿道与消化道排泄的共同通道。直肠与泄殖腔右侧呈囊状的排粪道相连。泄殖道位于泄殖腔左侧,相对较小,输尿管和输卵管开口于此处。原肛是指粪尿排出经由的共同前庭。泄殖腔也是法氏腔上囊(法氏囊)所在地。这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官,在机体免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法氏囊结合在直肠背外侧,一般16一18月龄时,因组织转化而导致法氏囊退化。
肝脏:位于胸腔,而不是像哺乳动物一样位于腹腔中,呈蓝棕色,质地坚实,分成两叶,心脏两边各一叶,胆管从右叶伸出,由于没有胆囊,胆汁呈鲜绿色。脾脏是一个体小质硬的红棕色圆形结构,附着于胃壁上。
胰脏:位于十二指肠的环状弯曲处,真胃(肌胃)的右后方,薄且窄、长而扁,粉红色或褐色,具内、外分泌腺,通过胰管释放分泌胰液进入十二指肠。
呼吸系统
鼻孔、鼻窦、鼻腺:呼吸系统是从嘴喙基部背侧上部的一对鼻孔开始的。鼻孔上没有羽毛覆盖。眶下窦很大,与鼻腔相通。鼻腺在鼻腔的旁边,具有渗透调节作用。
咽:咽与鼻腔相连通,没有会厌,声门很容易看到。咽的先天性畸形是很常见的,对于有呼吸困难的雏鸵鸟应经常检查声门。鸵鸟咽部及邻近的气管比较粗大,这意味着容易插管施行气体麻醉。鸵鸟没有声带,鸣管发育很不完全,由一块位于气管至支气管分叉点前方的震动膜性肌肉瓣构成,咽部延伸至气管中,气管在颈根部分成两条支气管。
肺和气囊:肺和气囊在解剖上与其他禽类相似,包埋并附着于背侧肋骨架。肱骨是鸵鸟唯一具气腔的骨。鸵鸟通过呼吸系统逸散体热是由频繁的浅呼吸(气喘)实现的。鸵鸟浅促呼吸时,增加的空气流经侧路分流后不经由肺,使其快速呼吸不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在温和的环境温度下,非洲鸵鸟的正常呼吸频率为6-12次/分。在十分炎热的气候下,呼吸频率可增加5倍。鸵鸟肺的体积相对较小,不分叶,呈鲜艳的鲑鱼肉样粉红色,与5对气囊相连,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表面积约是哺乳动物的10倍。通过肺部的气流是由一个风箱样的气囊系统推动的,这些气囊占据着鸵鸟躯体的很大部分,气囊几乎没有血液,也不是气体交换表面,通过肺部的气流是没有方向性的。吸入的气体两次通过肺部,但并不经过相同的路线。绝大部分气体交换发生在气体从后气囊经肺中的毛细血管和细支气管的间质推回至前气囊的时候。气囊以及小部分肺因胸部的主动运动而扩张和收缩。肺和气囊被横向膈膜与腹腔分开,只有很小的腹腔气囊例外,这些气囊虽然很小,但在进行腹腔手术,特别是腺胃切开手术时,必须引起注意。
排泄系统
一对肾脏位于骨盆腔背壁的凹陷中,显巧克力棕褐色的颗粒样结构。肾有3叶,尿液是连续分泌的,沿输尿管运至泄殖腔的泄殖道,并贮存起来直至排出体外。与哺乳动物不同,鸵鸟没有膀胱和尿道。
鸵鸟肾小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在尿生成过程中极为重要,其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尿酸,而不是尿素。尿酸氮可占尿中总氮量的60%。80%,这些尿酸90%左右是由肾小管分泌和排泄的。
在干旱条件下尿液量小,呈浓稠的白垩样,幼鸵鸟的尿液有时呈红褐色。与其他鸟类不同,鸵鸟排尿和排粪是两种独立的活动,在排尿后不久接着排粪。
循环系统
与其他鸟类的非常相似,成年鸵鸟的正常静止心率为40-60次/分,泄殖腔测得的体温为39.1-40℃。心外膜呈白色,使心脏看上去是灰色的,心包与其他鸟类及哺乳动物的相似。
对于采血或静脉注射有用的外周静脉有:①颈静脉:在0-12周龄的雏鸵鸟特别有用,右侧颈静脉是主要的静脉,但活动性很大,在颈部背外侧可以找到。在对成年鸵鸟进行静脉穿刺时必须注意,在采血时鸵鸟过度活动可以引起严重出血并可能引起死亡。②臂静脉:是成年鸵鸟的一个合适的采血部位。③跗静脉:1-4月龄是鸵鸟静脉滴注最佳部位。
神经系统
按其结构和机能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自脑发出的神经称脑神经,从脊髓发出的神经称脊神经,两者均分布到躯体部。分布到内脏器官、腺体和平滑肌的外周神经,称植物性神经。脊神经支配皮肤感觉和肌肉运动,具有较明显的节段性排列特点。鸵鸟的羽毛具有较复杂的平滑肌系统,其中有的使羽毛平伏,有的使羽毛竖起,两者又都可使羽毛旋转。平伏肌和竖毛肌均受交感神经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收缩,导致羽毛平伏或竖起。
感觉器官
感觉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根据分布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可分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三大类。外感受器是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如皮肤的触觉、压觉、温觉和痛觉、舌的味觉、鼻的嗅觉,以及接受光波和声波的感觉器官眼和耳。内感受器分布于内脏以及心、血管,能感受机械的、化学的刺激。本体感受器则分布于肌腱、关节以及内耳,是接受运动器官所处状况以及身体的位置感觉的。下面主要叙述鸵鸟的视觉器官——眼。
鸵鸟的眼睛很大,而且视力非常好。眼球壁由3层膜构成。外层为纤维膜,厚而坚韧;中层为血管膜,富有血管,供应眼球大部分营养,内层为视网膜,是感光膜。
纤维膜构成眼球的外廓,可分两部分,后面白色部分称巩膜,前面透明部分称角膜。巩膜的后部具有软骨板,前部在近角膜处具一圈小骨片,形成巩膜环。角膜较凸。
眼球中膜可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三部分。脉络膜富有血管和色素。睫状体由许多褶及睫状肌构成。虹膜形成瞳孔,虹膜内具有瞳孔开肌和托纹肌,均为横纹肌。睫状体的睫状肌呈放射状排列,均为横纹肌,不仅对晶体有调节作用,还能调节角膜的曲度。
眼球内膜为薄的视网膜,分视部、睫状部和虹膜部三部分。在眼球内填充以三种透明的折光体:晶状体、玻璃体和水状液。晶状体呈双凸镜状,悬挂于睫状体四周。玻璃体呈胶冻状,充满眼球后部。水状液则充盈于眼球前部角膜和晶体之间的眼房内。
鸵鸟在应激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结膜炎、角膜水肿以及房水或玻璃体浑浊。在通风不良的栏舍内,经常可看到与以下一种或几种浑浊有关的眼病:角膜、晶状体、房水及玻璃体。这些通常与潮湿、坚硬的地面形成的尿雾有关。另外,鸵鸟的先天性白内障也是很常见的。在鸵鸟场的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鸵鸟大而脆弱的眼睛。
骨骼系统
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鸵鸟与其能飞行的祖先之间是存在联系的,其翅膀骨骼的构造与能飞行鸟类完全相同。鸵鸟还有一退化的尾综骨,这是飞行的残迹。飞行鸟类为了能处理飞行时复杂的肌肉协调活动,其大脑相对较大,鸵鸟的大脑结构与飞行鸟也是完全一致的。
鸵鸟的翅膀相对于其个体来说,在平胸类鸟中是最大的,其后依次是美洲鸵鸟和澳洲鸵鸟。鸵鸟每个翅膀有3个退化指,其中两个在前腕区与翅相连并有爪,但因羽毛掩盖而不易看见。
鸵鸟的骨骼与其他鸟类相比,更适于行走和奔跑,而不适于飞翔,其他方面都是相似的,其基本骨架包括:
栖息环境
鸵鸟主要栖息在沙漠、草地和荒原地带。
分布范围
非洲鸵鸟
原产地: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南非、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灭绝:利比亚。
引进:澳大利亚、斯威士兰。
索马里鸵鸟
原产地: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
生活习性
行为
鸵鸟是群居,日行性走禽类,适应于沙漠荒原中生活,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为了采集那些在沙漠中稀少而分散的食物,鸵鸟是相当有效率的采食者,这都要归功于它们开阔的步伐、长而灵活的颈子以及准确的啄食。鸵鸟啄食时,先将食物聚集于食道上方,形成一个食球后,再缓慢地经过颈部食道将其吞下。由于鸵鸟啄食时必须将头部低下,很容易遭受掠食者的攻击,因此鸵鸟在进食或饮水时,常见至少有1只鸵鸟警戒,当其它鸵鸟抬头时,鸵鸟才低头饮水。同群鸵鸟一般没有进食等级制度,只要有空间,鸵鸟之间极少表现出因进食而互相攻击的行为。
鸵鸟常结成5-50只一群生活,常与食草动物相伴。鸵鸟用强有力的腿(仅有两趾,主要的趾发达几乎成为蹄)逃避敌人,受惊时速度每小时可达65公里。雄鸵鸟在
繁殖季节会划分势力范围,当有其他雄性靠近时会利用翅膀将之驱离并大叫,它们的叫声宏亮而低沉。
鸵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错误的理解。鸵鸟生活在饥寒的南极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弱烈,从地面上升的冷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平时鸵鸟总是伸长脖子透过薄雾去查看,而一旦受惊或发现敌情,它就干脆将潜望镜似的脖子平贴在地面,身体蜷曲一团,以自己暗褐色的羽毛伪装成石头或灌木丛,加上薄雾的掩护,就很难被敌人发现啦。另外,鸵鸟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可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更好地减少疲劳。事实上,并没有人真正看到过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去的情景,如果那样,沙子会把鸵鸟憋死的。
食性
鸵鸟消化系统兼有反刍动物和鸟类的特点,因而具有广泛的草食性。鸵鸟的营养来源很广,主食草、叶、种子、嫩枝、多汁的植物、树根、带茎的花、及果实等等,也吃蜥、蛇、幼鸟、小哺乳动物和一些昆虫等小动物,属于
杂食性。公园里人工饲养的鸵鸟,用合成饲料喂养。鸵鸟在吃食的时候,总是有意把一些沙粒也吃进去,因为鸵鸟消化能力差,吃一些沙粒可以帮助磨碎食物,促进消化,且不伤脾胃。
生长繁殖
求偶与交配
雄鸟18-30月龄,雌鸟18-24月龄达到性成熟。有效繁殖期40-50年,其寿命可达70年。鸵鸟的繁殖季节为3-4月到9月份,持续时间的长短因食物、气候及身体状况的不同而异。在繁殖季节到来前几个月,鸵鸟就三两分群(一公两母或一公一母),为交配做准备,此时,鸵鸟的体况十分重要,体过肥,繁殖能力就差。
鸵鸟的求偶是公母鸟通过一整套复杂的自我表现动作来完成的。其表现是:公鸟呈蹲势两翅展开,翅尖触地并不停地上下抖动,颈向后弯曲直至几乎贴于背上,随着两翅抖动的节奏左右摆动,头部打击着荐部而发出击鼓音,在击鼓音的伴奏下,这种“求偶舞”可持续1-3分钟。母鸟发情表现也很明显,主动接近公鸟,边走边低头,直至脑袋几乎触及地面,垂展翅膀,奋力振翅,同时两翅快速地一张一合。当公鸟的求爱动作做完后,猛的站起,两翅同时上举,碎步快速走近母鸟,这时母鸟两喙张合加快,尾朝向公鸟很快蹲下,公鸟便骑跨于母鸟背上进行交配,交配时间大约40-60秒。一只公鸟一天可交配4-6次,也有少数可达到7-8次。交配时间一般在早晨、上午。
筑巢
在繁殖季节,公母驼鸟会在运动场内选择比较理想的地方筑巢,为产蛋做准备。筑巢时,公鸟俯卧在地,前胸触地,两脚伸向后方不停地蹬沙,并不停地转动以在四周都筑起一道“沙墙”,巢的直径多为3米左右。以后的工作多由公母鸟共同完成,如它们两翅展开下垂并不断抖动,头颈也下垂至接近地面,用嘴不断地啄沙筑墙,全神贯注地干活直至满意为止,这样约需3-5天的时间。鸵鸟的交配和产蛋基本上都是在此巢中进行的。
产蛋
鸵鸟交配后一周左右便开始产蛋,通常每隔1-2天产一枚蛋。产蛋时鸵鸟头颈抬起站立不动,紧接着尾巴翘起,两翅开始不停抖动,并发出“咣咣”的声音,努责一阵之后,双翅收起,尾巴也放下,就这样反复3-5次以后便走到巢中伏下,尾巴翘起,经过几次努责便顺利产出。此过程约需2-5分钟。蛋产下后,鸵鸟便立即站起用嘴拨弄着蛋滚来滚去,并表现出非常喜爱和珍惜的样子。有时其他鸟也会赶来拨弄此蛋,这时若把蛋拿走鸵鸟就散开了,但也有个别鸟会有攻击行为,捡蛋时应特别注意。
鸵鸟产蛋一般在下午3-7时,产蛋性能较好的鸟每隔1天产1枚蛋,产蛋12-20枚时休息1周左右便开始下一个产蛋周期,但高产鸟可连续产至40枚左右才休息,这当然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低产鸟或不足4岁的鸟以及老龄鸟产蛋几乎没有规律。种蛋的受精率一般为60-90%。初产母鸟年产蛋约20个,经产母鸟年产产60-120个,其蛋为鸡蛋的25-30倍,重1.5-1.75千克,蛋壳厚而硬,黄白色有光泽。雌鸟在白天孵卵,雄鸟在夜间孵卵,孵化期较长,为40-42天。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非洲鸵鸟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索马里鸵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1年 ver 3.1)——无危(LC)。
非洲鸵鸟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年)——附录Ⅰ。
注:仅阿尔及利亚、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苏丹种群;其它的所有种群都未被列入附录。
主要价值
蛋
鸵鸟蛋一般长达15厘米,宽8厘米,重量可达1.5千克,相当于30枚鸡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蛋。一粒鸵鸟蛋,可供24人享用。蛋壳厚而坚硬,完整的鸵鸟蛋可以承受90千克的重量而不破。鸵鸟蛋中的营养极高,每百克含22.54g tnt,80毫克的金质,4.03毫克银质。煮熟后,蛋白晶莹剔透,口感滑嫩有弹性,鸵鸟蛋做成的冰激淋也非常可口。蛋壳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品之天然材质,可雕刻或绘画成各种精巧、高贵的装饰摆设工艺品。鸵鸟蛋壳富含的天然
碳酸钙易于人体吸收。
羽毛
鸵鸟成鸟的羽毛,特别是翅膀末端的白羽,质地高雅绚烂,可制成华丽的羽饰品。在欧洲上流社会,早就将鸵鸟羽毛作为头饰,或将它们缝在衣裙上,用来作装饰用品,而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歌舞剧女郎的羽毛装饰也都是使用鸵鸟羽毛。鸵鸟羽毛不带静电,其抗静电的特性已应用在电脑、电子产品的工厂里。另外雏鸟到12月龄间,所生长出的雏羽可加工成保暖用品,如羽毛衣、睡袋等。
皮
鸵鸟皮皮质柔软,韧度却强过牛皮五倍之多,有耐揉不裂纹之优点。而且鸵鸟皮因富含
胶原蛋白,所以也可食用,但是单价过高,因富含高品质胶原蛋白,可取代猪皮作为胶原蛋白化妆品的原料。鸵鸟皮革制品轻软、透气、柔韧、美观、耐用、且富手感,可适用于靴鞋、皮带、大衣、手袋、公事包、装饰品及名贵家具的制造材料。
肉
鸵鸟肉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
营养价值,品质优于牛肉。突出特点是五高三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高铁、高钙、高硒、高锌、高蛋白;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加之鸵鸟无疫情侵害,鸵鸟肉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绿色健康食品。每百克鸵鸟肉的胆固醇含量是牛肉的6分之1,是鸡肉的18分之1。脂肪含量是牛肉的3分之1,是鸡肉的6分之1。钙含量是牛肉的3倍,是鸡肉的7倍。铁含量是牛肉的5倍,是鸡肉的7倍。锌含量是牛肉的3倍,是鸡肉的6倍。鸵鸟肉不仅汉族人可以食用,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也可以食用。
养殖技术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稍高、交通方便、通风良好、远离居民区和工厂的荒地、坡地、林地作为养殖场,要求能够遮风挡雨并且比较干燥,场地土质最好是沙壤土或沙土。鸵鸟对周围环境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恐慌和压力。因此,鸵鸟养殖场周围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最好周边是绿化林区,使鸵鸟生活环境接近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
场地建设
鸵鸟养殖要为其提供足够的豢养面积。鸵鸟场以围栏相隔,栏高2-2.5米,材料应圆滑不带刺,最好有一定弹性,以免鸵鸟碰撞时受伤,可用铁丝网、金属管栏栅,也可用简易的竹木栏栅。整个场地要分区、分栏建排水沟。栏舍四周最好设1-1.5米宽的绿化带,可种植青饲料美化环境。
种鸟引进
鸵鸟种鸟一般可从中国以外引进,不过中国国内已经有很多规模化的鸵鸟养殖场,所以也可以就近引种,以减少长时间运输对鸵鸟造成过度应激。一般选择较纯的品种来养殖,最好选择体格健壮、反应灵敏、活泼好动、肌肉饱满、眼大有神的鸵鸟作为种鸟。
饲料准备
鸵鸟饲料主要分为青绿饲料和配合精饲料两大类。
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