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翼凤蝶属(学名:Ornithoptera)分类上属于
鳞翅目凤蝶科,共16种,所有成员都是大型
蝴蝶,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亚历山大鸟翼凤蝶。它们只分布在大洋洲及南亚。这个属的蝴蝶以往被分类在
裳凤蝶属中,现已重新分类。幼虫寄主为多种
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主要取食马兜铃属植物的叶,成虫访花,喜
滑翔,飞行速度较缓慢。
鸟翼蝶属所有成员均属于《华盛顿公约》保护物种,被特别限制其贸易。
鸟翼凤蝶属的成员一般体型都很大( 最大的
亚历山大鸟翼凤蝶体长可达到7.6cm,翼展30cm),颜色夺目(呈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甚至蓝色或橙色),前翅长,呈矛尖形。除了
极乐鸟翼凤蝶及
钩尾鸟翼凤蝶外,其他的后翅都没有凤尾。蝴蝶的
两性异形在
鸟翼凤蝶属中最为明显:雌蝶较大且颜色单调,而雄蝶体型稍小但颜色鲜艳。翼凤蝶属与鸟翼凤蝶属有亲密的亲缘关系,养殖者经常会养殖这两属的
混种。
鸟翼凤蝶属的成员栖息在大洋州的
热带雨林中,成虫一般可 以在雨林周围见到,但数量稀少。成虫在清晨及黄昏十分活跃,它们吸食
花蜜,蜜源以
马鞭草科、
紫茉莉科、
锦葵科、
茜草科、
杜鹃科、
豆科及
忍冬科为主。雄蝶极具地盘性,它们会赶走敌人。其飞行能力很强,当觅食或产卵时会降下到地面上几米高。它们是花粉的传粉媒介。孵化出的幼虫会在该植物上觅食。它们最初会吃嫩叶,在结蛹前会吃蔓藤,同时取食
马兜铃属及拟马兜铃属的植物,如尖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acuminata)、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lematitis)、
贯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eltantha)、尾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diel siana)、
西藏马兜铃(Aristolochia griffithii)、
印度马兜铃(Aristolochia indica)、
大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前脉马兜铃(Aristolochia praevenosa)、狭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schlechteri)、他加禄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等。由于这些植物的叶子及茎上有毒,所以幼虫吃后会把产生的毒素聚集在体内,以免
脊索动物掠食。鸟翼蝶属成员的天敌包括
大木林蛛及一些小型的鸟类。
不同种类的鸟翼凤蝶有不同的
繁殖行为。雌蝶相对为被动,会由一处慢 慢地飞到另一处;雄蝶则很灵敏的在雌蝶上方20-50cm处飞行向雌蝶示爱。
交配后,雌蝶会立即寻找合适的
寄主植物,
马兜铃属及拟马兜铃属的植物。 雌蝶会在叶子底产卵,每块叶一颗卵。一生会产约20-30枚卵。幼虫孵化后,会不断地吃食,但移动缓慢。若因数量过多而使植物减少以至饥饿,它们则会吃掉同类。幼虫背上有像棘的结节,身体呈深红色或褐色。一些种类的结节有明显的颜色或较为清淡的斑纹或斑点以恐吓掠食者。它们的头后有可以伸缩的
器官,称为“丫腺”,在受到骚扰时会分泌带有恶臭的
萜烯化合物,大部份掠食者也会因它们的毒性而
敬而远之。由卵至成蛹约需6星期,而蛹期约1个月或更长。鸟翼凤蝶的
蛹伪装为枯叶或树枝。幼虫在结蛹前会远离寄主植物。它们会选择在
湿度较高的早上破蛹,以避免翅膀干枯。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寿命约为2-3个月。
由于人类对
鸟翼蝶属成员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的大肆破坏,导致它们 的数量急剧减少,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十分珍贵。所有其鸟翼凤蝶属的成员都受到《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或CITES)的保护。
亚历山大鸟翼蝶被列入附录一,禁止
贸易;其他成员被列入附录二,限制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