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车,是北朝人对
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称其为“
丁零”,漠北人又称其为“
敕勒”(敕,音:赤chi)、“
铁勒”、“
狄历”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
游牧民族。自号狄历,春秋时称
赤狄,
西晋以后塞外各民族称之为敕勒,北朝人称为高车,迁入内地者被称为丁零。原始居地在今
贝加尔湖一带,每当雄踞漠北草原的
匈奴和
鲜卑先后迁走或衰弱之机,便入主草原。
疆域
高车就向南移徙在三个主要的聚居地区:从
黄河河套经阴山直到
代郡(今山西
大同东北)之北的长城以北广大地区;
陇西、秦、凉一带;内地最大聚居地区在今河北、山西、河南一带。
历史
翟魏政权
383年
淝水之战后,早已入居
黄河流域的
丁零族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388年
翟辽在滑台建立了魏政权,史称
翟魏。392年,为
后燕所灭。
397年,
北魏破后燕后,大部分迁到中原的
敕勒部落归降了北魏,并分为东、西两部。
东部敕勒,居住在今
内蒙古中部;
西部敕勒,居住在今秦陇一带的敕勒游牧部落。北魏瓦解后逐渐融合到汉族之中。
建立汗国
高车由六大部落组成:狄氏.袁纥氏(纥,音:和 he)、斛律氏(斛,音:胡hu)、解批氏、
护骨氏、异奇斤氏。北魏九次发动对他们的战争,虏获六七十万人,置于漠南各地。还有很多
敕勒部落在
漠北服属于
柔然。柔然强盛时高车成为柔然属部,不但向柔然缴纳
贡赋,而且还要参与柔然发动的掠夺性战争。公元487年,柔然可汗
豆仑征高
车兵进攻北魏,
高车部首领
阿伏至罗劝阻,豆仑不听,柔然在北魏打击下趋于衰落,敕勒部落的阿伏至罗遂率十万户高车人西迁,至今乌鲁木齐周围游牧。
公元490年,
阿伏至罗遣使北魏,向北魏陈述了西迁并建立
高车国的原因,表示愿意与北魏联合,共同抗击
柔然。其在520年打败柔然,迫使柔然南迁。但后来柔然复盛,于公元541年高车国灭。高车国在西域存在了50余年,共七主。
在汉朝、
西晋将西域纳入版图之后, 高车副伏罗部的西迁,并在西域建立政权,作为历史上操
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较早地进入新疆,并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而载人史册。
部族后裔
北魏统治下的内地
丁零不断反抗,安插在边镇为
营户的
敕勒部人是
六镇起义的主力之一。
柔玄镇起兵的领袖
杜洛周(或称吐斤洛周)可能即是敕勒人。六镇起义后,敕勒人转战中原,与中原各地的丁零一起融合于汉族之中。
敕勒族喜爱歌舞,宋代
郭茂倩辑《
乐府诗集》中保存的《
敕勒歌》是敕勒族的一首著名的民歌。
民族
中国商
周至隋唐历史上的
鬼方、
丁零、高车和
铁勒,为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本书上起鬼方,下迄744年
回纥汗国建立前夕,分列三编(上编《丁零篇》,中编《高车篇》,下编《铁勒篇》)十四章,叙述此民族约二千年的历史。
鬼方对商周历史,是发生了一定的影响的。
丁零对
漠北匈奴国家的兴亡和中原
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高车对于柔然汗国和
北魏(拓跋魏),铁勒对于
突厥汗国和隋唐,所起作用更是
不容忽视。高车和铁勒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占据着漠北漠西广大地区;其足迹所至,更遍及今日中国
新疆天山南北和内蒙、陕西、甘肃、
宁夏等省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政治动向,不仅同
柔然汗国、
突厥汗国盛衰兴亡关系很大,而且对中国北魏隋唐的历史发展,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导致北魏王朝衰亡的
六镇起义,高车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唐朝前期向北方和西北方的领土大扩展,铁勒诸部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高车、铁勒历史的了解和研究,是正确阐明这个时期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和环节,是全面深入研究北朝隋唐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
丁零、高车、铁勒是今日
维吾尔民族的先民,丁零、高车、铁勒的历史是今日维吾尔民族
远古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根据史籍、考古材料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证明鬼方是丁零的族源。集鬼方、丁零、高车、铁勒历史于一书,阐明其源流和历史,以显现维吾尔民族远古史的全貌,这不仅是个饶有兴趣的学术问题,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史料记载
高车在漠北。
李延寿曰:古
赤狄余种,初号狄历,后曰敕勒,北方以为高车丁零,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与
柔然同,惟车轮高大,辐数至多。
东
晋哀帝兴宁元年,代什翼犍击高车,大破之。后魏太和初,高车酋长
阿伏至罗与穷奇分为二部,魏人谓之东西部敕勒,阿伏至罗伏属柔然。
十一年,与柔然二帅部落西走,至前部西北,即汉车师前王地也,遂自立为王,屡败柔然,引众东徙。
二十六年,高车叛魏,拓跋继讨平之。正始中,高车为胉哒所败,其众分散,魏遣将抚纳降户,处之于高平镇。国人共立
弥俄突为王,与柔然战于
蒲类海,不胜,西走三百余里。寻还击柔然,杀其可汗佗汗于蒲类海北,遣使入贡于魏。熙平中,弥俄突为柔然所杀,其众悉归
厌哒。
正光二年,厌哒遣弥俄突弟
伊匐帅余众还国,伊匐击柔然,大破之。
西魏大统十七年,铁勒将伐柔然,
突厥酋长
土门邀击破之,尽降其众五万余落,高车遂并于突厥,其后谓之铁勒。
《
隋书》:铁勒之先,匈奴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独洛河北有仆骨、
同罗、章纥、
拔也古、覆罗,并号俟斤。又有蒙陈、吐如纥、
斯结、浑、斛薛等
诸姓。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则有契弊、薄洛职、苏婆、曷乌讙、纥骨、于尼讙等姓。金山西有
薛延陀、勤儿十、
达契等姓,
康国北傍阿得水,则有歌比干具、海曷、比悉、何嵯、苏拔、也末渴达等姓。得嶷海东有苏路羯、三索咽、蔑促隆忽等姓。拂东则有恩屈、阿兰北、褥九离、伏嗢昏等姓。北海南则都波等姓。
族姓虽殊,通谓之铁勒。大抵与突厥同俗,以寇抄为主,无大君长,分属东西突厥。隋大业初,西突厥处罗可汗无道,铁勒皆叛,立俟利发俟斤契歌楞为莫何可汗,又立薛延陀俟斤孛也为小可汗,与处罗战,屡破之。伊吾、高昌、焉耆皆附于莫何。
《唐史》:敕勒凡十五部,曰薛延陀,其先与薛种杂居,后灭延陀部而有之,因名也。曰回纥,故袁纥也。曰
都播,亦名都波,其地北濒小海,西接坚昆,南接回纥。曰骨利斡,其地在浣海北。曰多滥葛,亦作
多览葛,又作多腊葛,在薛延陀东,濒同罗水。曰同罗,在薛延陀北,多滥葛东,距长安七千里而嬴。曰
仆固,亦名仆骨,在多滥葛东,地最北。曰
拔野古,一作拔野固,或为
拔曳固,散处碛北,地千里,西直仆固,东邻。曰思结,在延陀故牙。曰浑,在诸部最南。曰斛薛,居多滥葛北。曰奚结,在同罗北。曰阿跌,一作诃跌,或为夹跌。曰契,亦作契羽,在焉耆西北鹰婆川,多滥葛之南。曰白,居
鲜卑故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与同罗、仆固接。其后避薛延陀,保奥支水冷
陉山,所谓十五部也。诸部薛延陀最强,
西突厥曷萨那盛时,诸部皆臣附,既而曷萨那失众心,于是敕勒相帅叛,共推契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居贪于山。又以薛延陀、
乙失钵为也小可汗,居燕末山。唐初,西突厥射匮强,乃复去可汗号而臣之。武德末,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势衰,乙失钵之孙
夷男帅部落附于突厥
颉利。贞观二十年,薛延陀灭回纥,拔野古、同罗、仆固等十一姓,各遣使入贡,其后并于回纥。
翟魏世系
高车世系
高车(敕勒、铁勒、丁零、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