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成骧[xiāng](1865年05月20日—1926年),字公骕,
四川资中人。
光绪二十一年
状元,官至山西
提学使。民国元年,任四川省议会议长,四川高等学校(今
四川大学前身)校长,后执教于四川法政学校、成都高等师范。
人物生平
骆成骧,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状元。1865年,骆成骧出生在四川资中舒家桥一个贫寒农家,他的父亲虽是个农夫,但却不甘心让儿子过一辈子贫苦的生活,他督促年幼的骆成骧学习圣贤之书,希望骆成骧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光耀门楣。骆成骧幼时随父亲学习。其父骆腾焕(1841—1912),字文廷,同治9年(1870年)中秀才。骆成骧9岁时,随父亲到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
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17岁考中秀才。
骆成骧
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有长进。九岁即随父亲就读于成都的
锦江书院,悉心培养。在书院读书时,骆成骧有个同学名叫谢泰来,其贫困的家境和骆成骧不相上下,于是两人很是投契。一次谢泰来和骆成骧对对联,出了个上联,“至穷无非讨口”。“讨口”是四川话,意指当乞丐要饭。骆成骧马上很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总得出头!”他的这一豪言妙对在书院传为美谈。十四岁
应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
襄理考试的
杨锐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旋以岁试第一入成都
尊经书院深造。因敏悟勤奋、学业大进,书院主讲王壬秋十分器重。
1893年在四川中乡试第三名举人。翌年入京会试落第,困留北京,后经友人推荐,代馆教
八旗官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光绪帝临轩
策问,其
策论中:“言词异切,文句恳诚,辨理精微,”光绪帝同正考官尚书
徐桐,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议阅后,看到卷中“
殷忧启圣”,“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等语深为光绪帝所动,
遂拔置第一,特“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其名言“
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勉励着一代代后生。辛亥革命后,骆成骧虽出任过
临时议会议长、
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但他勤政
廉政。
1916年6月26日,
陈宧离开四川时,以建立
学生军的名义存款4千元赠送给骆成骧。骆成骧当时任四川高等学校(今
四川大学前身)校长,便将这笔
赠款拨给了高校。因而骆成骧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
个人生活
私塾老师:李兴泰(即李阶平),明经进士,道光25年乙巳(1845年)十月生于古井沟。
个人主张
骆成骧虽然是
文状元,晚年却热衷讲武,积极倡导“强国强种”的体育运动。
1920年,骆成骧之子骆凤麟从德国留学回来,谈到德国有人专门研习东方
柔术。骆成骧深受启发,他想到世界列强纷纷入侵,恣意瓜分中国,要保家卫国,“监阵肉搏之术,不得不讲”,于是有意倡导武术。适逢成都有一个武士会,每年比赛拳足,但时有事端。为振兴武士会,骆成骧被该会推举为会长,他还将自己为别人作碑文的上千元
酬金全部捐赠武士会。之后,他亲自出面
募集资金,建国术馆于成都
少城公园(今
人民公园)。四川各地的武士闻风而动,学习柔术,比赛拳足,盛极一时。骆成骧也勤习柔术,还喜欢射箭,并讲授射箭法。他常说:“射以观德,不仅止于御敌强身也。”为此,他创立了“射德会”。
1926年,当时任
西康屯垦使的
四川军阀刘成勋,别出心裁,举行文官考试,礼聘骆成骧为主考官,派人将他由成都迎至
雅安。考试结束,骆成骧畅游
蒙山之后返回成都,不久就病逝,终年61岁。
清代四川状元郎
科举作为
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大制度,其影响巨大。中国自隋唐至明清实行开科取士1300多年间,四川所出状元屈指可数。
资中似乎得天独厚,竟出了两名状元。一名是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辛未科状元
赵逵,另一名是清朝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末代状元骆成骧。
在闻名遐迩的“
资中八景”之一“
重龙晴岚”中,古柏参天、鸟鸣悠悠,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西蜀名刹
永庆寺庄严肃穆,清代四川状元骆成骧就曾在此开馆授徒,留下一些历史遗迹。据
资中县文管所资料记载,“骆成骧,字公骕,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资中舒家桥
七里沟人。
光绪乙未(1895年)会试得中,参加殿试,光绪帝
德宗临朝策问,骆文引经据史,论证变法自强,势在必行,帝为之动容钦定第一,曾任
翰林院修撰,
京师大学堂提调,奉清廷命留学日本,考察宪政,主持桂林
法政学堂,任山西
提学使,创办
四川大学,筹建在成都的资属中学,民国初曾任
四川省临时议会议长。”
骆成骧中状元后,按惯例授
翰林院修撰,先后任贵州和广西乡试
主考官,山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首席提调,执教过桂林法政学校、四川高等学校(
川大前身)、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辈子都同教育打交道,
梁启超谓其“状元公教书有瘾”。聂荣臻元帅评价他,“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办
高等学堂,热心
教育事业……”骆成骧一生正值我国
近代史上风起云涌、国事艰危的多事之秋,他经历了
甲午海战、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倒袁、五四运动、
军阀混战等一个又一个巨澜,都能够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在言论上、行动上与进步思潮同步而行。
有“布衣状元”之称的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资中民间还流传着他的两件事,一件是中举之后,有人建议在他老家修建一座状元府,被他婉言谢绝,另一件是骆成骧曾在资中
重龙山“
三贤祠”设馆教读,其用餐仅有二菜一汤,非常简单,以至让前来游览的地方官员吃惊不小:“状元何清库如此?”骆成骧回答道:“门生有此足矣!”其洁身自爱,甘于淡泊,不取不义之财,节操高雅一般人不能及。
骆成骧晚年提倡“强国强种”的体育运动,1921年,四川武士总会成立,骆成骧为会长,尔后,骆成骧把作碑文的千元
稿酬捐给武士会,并又募集了一些资金,在
少城公园内建立了
国术馆。
人物纪念
1933年编纂的《中国教育年鉴》(第一次第六册)有全国“教育先进”名录凡102人,并附各人传略,主要记其教育事迹也,骆成骧入选全国“教育先进”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