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人
亚洲马尔代夫国的民族
马尔代夫人,自称“迪维希人”。亚洲印度半岛西南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群岛的民族。有14.5万人(1978),系不同时期迁来的僧伽罗人达罗毗荼人阿拉伯人尼格罗人的混血后裔。
人种起源
马尔代夫人,北部各岛与印度西海岸来往密切,居民具有达罗毗荼人的特征;中部各岛受阿拉伯人和马来人影响较深;而南方各岛居民与僧伽罗人相近。使用迪维希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有独特的字母文字。
人口分布
马尔代夫的人口比较少,具2011年的数据统计,马尔代夫的总人口数为394,999人,其中大多数为马尔代夫族。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为迪维希语(Dhivehi),上层社会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属逊尼派。马尔代夫人口大多分布在首都马累,首都马累的人口有近13万,占总人数的1/3,剩下的人口分布在其他200多个岛屿上。其中居民100人以下,有5个岛;居民1000-1999人,有47个岛;居民2000-4999人,有12个岛;居民5000-9999人,有3个岛。
宗教信仰
早期信佛教,12世纪后受阿拉伯人影响,改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建立苏丹国
人均收入
马尔代夫的人均GDP为US$8400,防务开支站GDP的5.5%,马尔代夫法律规定度假村必须雇佣马尔代夫国民的最低数量为50%。一下是马尔代夫1970年至2012年的人均GDP表,单位美元。
人均寿命
马尔代夫大部分居民以鱼、椰子和木薯为主食,近年来粮食食品有所增加。医疗卫生较落后,全国仅有6家医院,最大的医院在马累。2005年全国有医生400人,护士1000人。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马已成为无疟疾的国家。过去近20年间,婴儿年死亡率由30‰降至12‰(2006年),随着马尔代夫经济的发展,马尔代夫人口逐步走向老年化,人均寿命由1977年的48岁增至2006年的72.2岁。
文化教育
马尔代夫实行免费教育。2005年全国识字率为98.94%。截至2005年,在校学生达102,073人,教师5,616人。全国计有327所学校,其中公立学校81所,社区学校165所,私立学校81所。马尔代夫高等教育学院是马唯一的高等院校。各环礁设有一个教育中心,主要向成年人提供非正规的文化教育。
近代历史
马尔代夫人酷爱自由,1518年曾全歼葡萄牙入侵者。1558~1573年受葡萄牙殖民统治。1573年民族英雄塔库鲁法努领导人民起义,光复祖国。18世纪又遭荷兰入侵。1887年后沦为英国保护国。1965年获得独立。1968年结束苏丹王朝统治,建立共和国。
社会生活
女性地位
14世纪,早在男女平等的呼声还未受到重视以前,马尔代夫已经由女性统治。三位女王掌权,其中一位女苏丹Khadija,从1347年至1379年在位33年。从君主政体转向宪政共和国之后,女性被禁止担任总统,直到2008年新宪法才废除了这一规定。
在偏远的岛上,女性找一份正式工作的机会很少,多数是做个体户。但收入非常有限。地理人口构成的局限以及正规、可靠的岛屿之间交通的缺乏,令劳务市场很狭小。在旅游区附近的岛上生活的女性,会种水果蔬菜并卖给度假村。她们还编织椰子叶做成的席子,用椰子纤维做成绳及其他产品。在更偏远的岛上国女性会制作鱼干,这些鱼干经历漫长航行运往市场后仍不变质。每座岛上至少有一些妇女是编织能手。多数女性自己种水果。一些岛上的女孩受过教育和培训,成为教师以及医疗工作者,但多数人宁愿圄在马累而不愿回家,因为前者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最近一些妇女被任命为环礁酋长来源和岛长,此前这个职位是被男人垄断的,这为受过教育的女性开启了新的机遇。
聘礼分期付款
一般而言,女人可以选择一位求婚者,并提出聘礼标准,聘礼由丈夫向妻子支付,可以在结婚时支付或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分期付款,但离婚时必须全额付清。现今的女性提高了聘礼的要求,反映了她们的期望值提高,或许也是对童话式永远幸福的婚后生活持怀疑态度。婚礼本身是一次低调的活动,但接着经常会举行邀请所有亲朋好友的大型宴会,入数可动辄达到数百人。
马尔代夫的女性能够也的确拥有土地和房产,但她们只拥有男人所有房产的一部分。尽管在马尔代夫,遗产继承一般都依照伊斯兰教义,但土地分割是根据民法确定的,儿子和女儿可继承同等份额的土地。
公然的性别歧视很少见。虽然这是一个完全的穆斯林社会,但女性可以和男性自由交往,她们享受着多数穆斯林社会的女性不能享受的个人自由。尽管一些族长声称伊斯兰教倡导男女平等,但其中有些人还是利用伊斯兰教作为工具反对性别平等。当地入更倾向认为限制性别平等的是文化因素而非宗教因素,因此,要改变现状是可能的。
妇女运动并没有遭到官方的约束,但她们的职业流动却很受限制,其中有家庭责任的羁绊和社会关于妇女应有位置的舆论导向——好女孩就应该待在家里。虽然很少有女性遭到人身攻击,但她们在街上和其他公共场所还是可能会遭到性骚扰。
女性服饰装束
马尔代夫的多数女性不戴盖头,不过也有许多人会佩戴头巾,以示笃信伊斯兰教。政府禁止蒙面行为,以抑制激进的宗教观点抬头.马尔代夫女性喜欢上健身房和康体中心,理发店及美容院。在正式仪式上,女性必须穿着官方认可的国服包括传统的libaas(女服)和dhiguhedhun(宽领长袖的传统全身长裙)、一种马来西亚式的裙子和libaas样式领口刺绣的宽松上衣。年轻女性的日常穿着是T恤紧身短背心、单薄的宽松上衣、时髦牛仔裤、长裤和短裙。更害羞的女性选择印度样式的shalwar kameez(宽松的罩衫和长裤)。年长的妇女则穿传统的dhiguhedhun和libaas。
当地习俗
服饰礼仪
马尔代夫人穿着较为简单,男子常穿白衬衣,公务人员在参加隆重仪式时穿西服。妇女服装色泽鲜艳,一般不戴面纱。这里的年轻女孩常穿西式短上衣。
仪态礼仪
马尔代夫人待人既温和又耐心,公民谈吐比较自然随便。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牙病,因为他们大都起床后跑到海滩上用海沙磨牙。
相见礼仪
马尔代夫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经常参加些集会或社会活动。但一般不主动与别人握手。稳健与温和是马尔代夫全社会共同推崇的秉性,故这里的民风显得格外纯朴。
餐饮礼仪
马尔代夫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人们吃得最多的食品是鱼,特别是金枪鱼。居民以稻米为主食,羊肉以及玉米也是他们经常享用的食品。部分居民用餐不用筷子,也不用匙,而用右手拇指,中指和食指把食物搓成丸放进嘴中。
喜丧礼仪
每年的伊斯兰教历的第3个月第12日为圣纪日,是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每年12月10日为法定的“渔民日”,举国同庆。马尔代夫人的婚仪比较隆重,具有传统的伊斯兰风格,但丧仪较简单,死者用白布包裹。
商务礼仪
首都马累是开放港口,在这里,外国商品可免征关税。马尔代夫外贸进口量很大,从食物到石油,几乎所有原材料都需进口,出口则主要是鱼和少量成衣等。
旅游礼仪
寺庙,沙滩,海水和阳光成了马尔代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从70年代起,马尔代夫实行对外开放,宣布外国人可免签证入境旅游。岛上有的商品很便宜,如鱼类大都按条计价。在这里,付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地禁忌
马尔代夫旅游,任何酒精制品均不可以带入马尔代夫,不要找任何理由解释或者隐藏。如果携带,海关人员会代为保管,出具凭证。保管好凭证,离境的时候持凭证退还物品。各度假村都有酒精制品出售,请不要把酒精制品带到首都马累岛或其它原住民小岛。如果携带了请置于包内不要取出,而且在公共场合饮酒会惹很大的麻烦。
携带罐装品、腌制品、熟食等需要包装完好,并且不可含有猪肉成份,包装上要有英文说明,以确保可以查验。佛像、圣经等非伊斯兰教的宗教物品也不允许入境。
作为开放的穆斯林国家,马尔代夫对外国游客已经做到很大限度的宽容和接纳,所以我们更要彼此尊重。在马累岛上着装不要太随意,进礼拜寺时,男士不可以穿短裤,女士不要穿吊带裙和短裙。帽子和伞要收起来。鞋要脱在外边放整齐。
参考资料
马尔代夫女性的社会地位.马尔代夫中文官方网站.
马尔代夫的禁忌与礼仪.七彩假期.2013\/7\/18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5 15:11
目录
概述
人种起源
人口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