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节律失去正常活动的规律即为
心律失常(arrhythmia),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包括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
心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等。病人多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数秒、数小时等,可有
心绞痛、
胸闷。
非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多见于
病理状态,最常见的病因为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炎和洋地黄中毒。1/3无房室分离的非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者为正常人。
自主神经系统张力变化可影响心率快慢。如心房活动由
窦房结或异位
心房起搏点控制,可发生房室分离。洋地黄过量引起者,经常合并
房室交界区文氏型
传导阻滞,使心室律变得不规则。
心动过速发作开始与中止时心率逐渐变化,有别与
阵发性心动过速,故被称为“非阵发性”。心率70~150次/分钟或更快,心律通常规则。
QRS波群正常。
QRS波群为室上性,类似
窦性心律,逆传型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之后或隐埋于其中。
心室率70~100次/分钟者居多,有时也可达到120~130次分钟。有时交界区
起搏点只控制心室,窦性激动控制心房,两者之间形成
房室分离。由于交界区起搏点的频率与窦性心律相近,故窦性激动常可下传心室,产生
心室夺获。
不同于
并行心律,交界区起搏点周围无保护阻滞,窦性激动增快时,可消除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重新控制整个心脏;窦性激动也可侵入交界区起搏点,重建它的周期。
心房颤动病人服用洋地黄后可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f波仍然存在,但RR间期规整,有时由于并发起搏点-交界区文氏
传出阻滞,R-R间期可重新“渐短突长”或“短-
长周期”,如不仔细分析,可误认为心房颤动本身引起的R-R间期不整,漏掉了非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治疗主要针对基本病因。已用洋地黄者应立即停用,亦不应施行电复律。
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可给予
钾盐、
利多卡因、
苯妥英钠或
普萘洛尔治疗。其他患者可选用IA、IC与Ⅲ类(
胺碘酮)药物。本型心律失常能自行消失,假如患者
耐受性良好,仅需密切观察和治疗原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