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界区性逸搏
医学术语
正常窦房结冲动频率较交界区逸搏冲动频率快,交界区内逸搏性起搏点在窦房结控制下,不产生逸搏或逸搏心律。当窦房结冲动频率较交界区逸搏冲动频率慢或窦性冲动未能达到交界区时,出现交界性逸搏或心律。
概述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AV junctional escape beats)是由于窦房结冲动频率减慢低于房室交界区潜在起搏点的频率或传导障碍窦房结冲动不能抵达起搏点部位,潜在起搏点除极产生逸搏。
心电图表现
正常心电图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因为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所以左右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前、下,因此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P波波顶一般呈钝圆形、光滑,有时可有轻微切迹,但应<0.04s。
(2)时间:<0.12s(婴儿<0.09s,儿童<0.10s)。
(3)振幅:肢导联<0.25mV,胸导联直立P波<0.2mV。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成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婴儿及儿童期为0.04~0.08s。
(2)R峰时间:又称室壁激动时间或类本位曲折时间(简称VAT),指从QRS波群起点到R波顶峰垂直线的间距,代表该处心室壁从内膜开始激动到外膜的时间。如有R′波,应测量至R′峰;如R波有切迹,则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成人V1~V2导联,右心室壁激动时间<0.04s;4V5~V6导联,左心室壁激动时间<0.05s(1岁以下<0.03s)。
正常人从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频率为60~100次/分,而房室交界区性逸搏频率为35~60次/分。P波消失或逆行P波存在于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并可见未下传心室的窦性P波。
生理条件下,房室交界区不表现出自律性,但具有潜在的起搏功能,故称潜在性起搏点。若遇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显著降低,且慢于房室交界区潜在起搏点固有频率;或因传导障碍,窦房结的冲动不能够抵达房室交界区的潜在起搏点时,位于房室交界区的潜在起搏点即可表现固有的起搏功能,诱发房室交界区性逸搏(AV junctional escape beats)。房室交界性逸搏之心电图表现为在长于正常PP间期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此时因潜在起搏点发放的冲动诱发的逆行P波可以缺失或位于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另外,亦可见未下传心室的窦性P波。当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节律,即房室交界区心律(AV junctional rhythm),后者的频率为40~60次/分钟。房室交界性逸搏或心律的出现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有关,它是防止心室停搏的生理性保护机制之一,通常无需治疗,必要时亦可行起搏治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2:46
目录
概述
概述
心电图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