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甸湖,古称青田湖。是绍兴城西边一个面积约0.8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它与有名的鉴湖相邻连接,此湖水质好,解放后绍兴自来水公司西郭水厂建造在湖东的新桥江上,上世纪九十年代移至青甸湖东岸,一直受绍兴人的很好保护。
简介
青甸湖,古又称青田湖,在浙江省绍兴城西郊,分属越城区
北海街道和镜湖新区灵芝镇、
东浦镇,北濒
萧甬铁路及104国道。水面面积0.84平方公里,为现今绍兴河网水系中第六大湖。
附近有一村以湖命名,为青甸湖村。青甸湖村位于青甸湖东南方,104国道霞西路南面,西郊路北面,31省道绍大线井大桥两侧。青甸湖村有四个自然村,绍大线东为
姚家溇、
丁家溇,绍大线西为
姚家坝、里水江。青甸湖东南岸有一千年古刹:
安隐寺。井大桥原名
安龙桥,因桥下有一古庙:井大庙,村民大多叫成井大桥,故现改成了井大桥。
自然资源
青甸湖因离市区近,又南联
鉴湖,水量丰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为市区供水水源。绍兴市自来水总公司
西郭水厂取水口就设在
青甸湖中,其供水能力占市自来水公司可供量的近80%。随着
汤浦水库的建成,市自来水公司才停止了在青甸湖中的取水。
青甸湖盛产各种鱼类、贝类、野禽。菱、茭白、茨菰、莲藕等水生植物。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活排污,家禽饲养以及水产养殖,使湖水水质逐年恶化,有机物及藻类含量较高,呈富营养化状态。
青甸湖水源水有机物含量很高,有机物污染严重,其有机物主要是分子量小于3000道尔顿的有机物,而其中500D以下和1KD~3KD之间的有机物含量较高。
交通出行
66路公交线路 去程:县行政中心- 小百花艺术中心- 轻纺城电信局- 建设大厦- 原四院- 新华书店- 金桥花园- 柯笛花园- 轻纺城大酒店(金城宾馆)- 北市场- 南岸公园- 轻纺城汽车站(服装市场)- 公交湖东站(县公交公司)- 东门市场- 弥陀- 纺机市场- 鲁南- 高桥- 钟家湾-青甸湖(井大桥)- 里水江- 石堰桥- 大龙桥- 绍兴一中- 云栖- 震元制药- 元培中学- 府山桥- 市政府- 移动公司- 宋梅桥- 妇保院- 人民路口- 鲁迅路口- 第二医院- 海港大酒店- 投醪河-
稽山中学- 罗门新村- 稽山公园- 稽山桥- 城东体育中心(42站)
回程:城东体育中心- 稽山桥- 稽山公园- 罗门新村- 稽山中学- 投醪河- 海港大酒店- 第二医院- 鲁迅路口- 人民路口- 妇保院- 宋梅桥- 移动公司- 市政府- 府山桥- 元培中学- 震元制药- 云栖- 绍兴一中- 大龙桥- 石堰桥- 里水江-青甸湖(井大桥)-钟家湾- 高桥- 鲁南- 纺机市场- 弥陀- 东门市场- 公交湖东站(县公交公司)- 轻纺城汽车站(服装市场)- 南岸公园- 北市场- 轻纺城大酒店(金城宾馆)- 柯笛花园- 金桥花园- 新华书店- 原四院- 建设大厦- 轻纺城电信局- 小百花艺术中心- 县行政中心(42站)
历史人文
青甸湖畔
鲁墟(今绍兴市
镜湖新区东浦镇鲁东村),位于青甸湖的西北隅。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先祖的祖籍地。陆游曾居鲁墟云门山草堂,南宋乾道二年(1166)迁居鉴湖三山西村。
陆游以官俸自修自建的“三山别业”位于现在的东浦镇鉴湖村、行宫山村、韩家山村一带,距鲁东村不远。
陆游这种别具匠心的选择颇为耐人深思。”予先世本鲁墟农家,自祥符间去而仕,今天且二百年。穷通显晦所不论,竟无一人得归故业者,室庐桑林果树沟池之属悉已芜没,族党散徙四方,盖有不知所之者。过鲁墟未尝不太息兴怀。至于流涕也。”陆游对于耕读传家,先祖的荣耀怀有深深的眷恋的感情,在目睹“竟无一人得归故业者”、屋宇树木悉数荒废,族党众人四散他方的凄凉状况下,过鲁墟思往事不禁悲从胸来,黯然神伤。
村南的
泗龙桥,当地人称“廿眼桥”,是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此桥重建前的原桥应是宋朝诗人陆游在诗中多次题咏的鲁墟桥。(此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有载)。 此桥南北横跨
青甸湖,连接南面的王家村。
青甸湖畔
霞川(现镜湖新区
灵芝镇灵芝村一带),位于青甸湖的东北隅。是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李慈铭的老家。
他在京常作怀乡诗。1883年四月初五,他想到第二天是老家青甸湖的庙会日,每年此日热闹非凡,家家贵客盈门,湖上龙舟竞渡。
青甸湖是古鉴湖的一角,盛产
绍兴酒,于是在初五晚特邀友人痛饮家乡酒,酒香人欢,不觉醉倒床上,进入梦乡,其诗序曰:“梦舟行故里青田湖中,乐甚,醒而赋之。次日是湖中京都日也。”1861年,他又作《青田湖竞渡词十六首》,内述青甸湖一带酒户之多,“万人歌吹绿阴天,酒户茶樯处处连。谁坐水边凉阁子,画罗扇底看游船。”青甸湖畔即是他的老家霞川,他对老家的思念最为感人。《望江南》云:“清明忆,老屋傍霞川,十里酒香村店笛,半城花影估人船,水阁枕书眠。”在晚年《
自题霞川老屋图》长诗中,他深情地叹道:“多情唯有霞川水,日望行人万里归。”他多么想在“烟波浩淼,鸥凫四散”的水乡酒乡安享天年呵!
位于青甸湖畔东南隅之千年古刹安隐寺。为绍兴市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据清
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安隐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十八年历史。这千年古刹几经周折,由唐武德,经唐清泰,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
安养院改称为安隐寺。
安隐寺原有寺舍三十五间。有天王殿、
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并有大量土地供寺院种植。鼎盛时期有僧人一百多人。
1949年后,特别是1966年开始,停止宗教活动,僧人还俗,寺产归青甸湖村集体所有,部份僧舍拆改为厂房,当时的东方皮革厂就在寺内。其时,安隐寺处于颓废状态。 2002年,安隐寺重新批准为宗教活动保留场所。在绍兴市宗教局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当地群众和善男信女的鼎力资助,将部分寺舍再次修葺。现已有
山门、大雄宝殿、
厢房等寺舍二十余间。古寺初具规模。
小贴士
陆游(1125年—1210年),字
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怀报国之志。29岁时考中进土,高宗时应礼部试,因主张恢复中原,为
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他亲至前沿视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采纳。又因故土没有收复,遗民于水火之中,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脱巾漉酒,柱笏看山”,又不谙官场的礼法,遂遭“不拘礼法,待酒颓放”的讥讽。因此,自号“放翁”。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1210年1月26日(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他怀着悲愤离开了人世,享年86岁。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
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
秦观,雄慨处似
苏轼。著有《
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
李慈铭(1830年~1894年)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人称李越缦,晚年自署越缦老人。
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
李慈铭少有异才,12岁即能诗为文,有越中俊才之称。可是后来11次参加南北乡试,无不落第而归。咸丰九年(1859年)北游京城,将捐资为户部郎中,不料为人欺哄,丧失携资,落魄京师,其母因此变卖田产以遂其志,而家道由此中落。后于同治九年(1870)中举,
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补户部江南司资郎,十年后才给了山西道监察御史一职。任内巡视北城,督理街道,均尽其职。遇事敢于发表意见,也不避权势显贵,甚至当面折人、议论臧否,因此常常受人嫉恨,遭人诋毁。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败讯传来,李慈铭忧愤咯血而卒,时年66岁。
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李慈铭一生著作等身,已经汇集成书的集子,将近50种,总字数约在七八百万字以上。除上述文学、史学著作外,尚有经学、小学、方志学等方面的力作传世,而其中尤以《
越缦堂日记》规模最为宏大,影响最为深广。洋洋数百万言的日记,堪称李慈铭治学之大成,有“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