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隐寺
浙江省寺庙
安隐寺又名安隐禅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北海街道青甸湖村境内姚家坝西,在烟波浩渺的青甸湖东南隅。
历史沿革
安隐寺为绍兴市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安隐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十八年历史。这千年古刹几经周折,由唐武德,经唐清泰,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安养院改称为安隐寺。
据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安隐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十八年历史。这千年古刹几经周折,由唐武德,经唐清泰,至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由安养院改称为安隐寺。
安隐寺原有寺舍三十五间。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并有大量土地供寺院种植。鼎盛时期有僧人一百多人。
1949年后,特别是1966年开始,停止宗教活动,僧人还俗,寺产归青甸湖村集体所有,部份僧舍拆改为厂房,当时的东方皮革厂就在寺内。其时,安隐寺处于颓废状态。
2002年,安隐寺重新批准为宗教活动保留场所。在绍兴市宗教局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当地群众和善男信女的鼎力资助,将部分寺舍再次修葺。现已有山门、大雄宝殿、厢房等寺舍二十余间。古寺初具规模。
文化遗存
大雄宝殿正门有一付楹联,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镌刻,只可惜现在只露出楹联的下半部,上半部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后的重修时被牛腿所挡。东面石柱上是“□□□□□□□动鬼神惊风波肃静,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朔旦,戴珍敬书。西面石柱上是□□□□□□□与人民乐水土和平,子沈秀林敬立。
大雄宝殿大梁上也记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的文字。
大雄宝殿东南隅墙有一通石碑,这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所勒,上面记载:“夫安隐寺者,宋学士楼霞沈公之庐墓之所筑也,迄今七百余载,殿宇依然如故。”“佛相久远失修,以致莲台破损。”
大雄宝殿西南隅墙石碑两通:一通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拾月所勒。一通为清道光念五年(1845年)所勒的“重修大殿碑记”碑。
大雄宝殿北墙东边有一通乾隆十八年(1753年)勒的石碑。上面镌刻有”绍兴府山阴县正堂“等文字,但现已显斑驳。
三峰禅师
安隐寺能作为一方丛林而显名,并与杭州灵隐寺、余杭径山寺,以及江苏常熟虞山的清凉禅院齐名,除了历代高僧的悉心耕耘之外,更与一位得道高僧密不可分。他就是三峰派始祖汉月法藏(1573-1635年)。汉月法藏,明末著名临济宗僧人,俗姓苏,江苏无锡人,字汉月,又字于密,号法藏,晚年又自号天山。因悟道和最初弘法皆在常熟三峰山,世人多以三峰和尚称之。并因其论点而自成一派,世人多称为三峰派,属临济宗。
关于三峰派由盛至衰,却是由清雍正干预法门而一手造成的。雍正一生与佛老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万乘之尊而自称“居士”,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还自撰佛学语录,编选和刊刻释典、大开法会,广收门徒、赐予佛徒封号、任命住持、表彰高僧,更大力干预寺院内部事务。尤其,雍正为了加强满清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极力破斥临济宗三峰派汉月、潭吉师徒所持之见,亲自编撰长达八万余言的《拣魔辨异录》。在《御制拣魔辨异录》中,雍正从《五宗原》、《五宗救》中,择出八十余条,逐条加以辨驳,痛斥其非。雍正还颁下谕旨:“著将藏内所有藏、忍语录,并《五宗原》、《五宗救》等书,尽行毁板,僧徒不许私自收藏,有违旨隐匿者,发觉以不敬律论。……法藏一法所有宗徒,著直省督抚详细查明,尽削去支派,永不许复入祖庭。”,禁绝汉月门下法嗣的流传。雍正此举使隆盛一时的三峰派受到严重打击,从此以后,三峰派在临济宗中衰落下去。
参考资料
安隐寺.余杭史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3 10: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