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
唐代李商隐诗作
《霜月》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这首诗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遣词精当,意蕴丰富,兴寄遥深,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既有“精丽”的总体风格精神,又有冷峻的个性特色。
作品原文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⑴,百尺楼南水接天⑵。
青女素娥俱耐冷⑶,月中霜里斗婵娟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征雁:雁群春天时飞到北方,秋天时飞到南方,不畏千里往返迁徙,所以被称为“征雁”。这里是指南飞的大雁。无蝉:大雁向南方迁徙时已经是深秋时节,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蝉鸣了。
⑵楼南:一作“楼台”,一作“楼高”。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⑶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素娥:即居住月宫中的嫦娥。因月色白而称为素娥。
⑷斗:这里有比赛的意思。蝉娟:形容美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也指月亮。
白话译文
听到了南飞的雁叫已听不到鸣蝉,百尺高楼霜华月色融合为水接天。
青女与嫦娥生来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里看谁有姣好的身姿容颜。
创作背景
这首《霜月》,近代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列入“不编年诗”,然后引清代冯浩之说云:“艳情也”,接着又评驳道:“按未定”。这首诗的写作年份固然很难推定,但它确实不是艳情诗,而是一首即景寄情、因情寓意的自喻诗,可能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时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首句“初闻征雁已无蝉”,蝉声已绝而开始听到雁群由北南飞去到暖和的南方过冬的鸣声,说明这是在深秋初冬之际,先点出了时节。深秋初冬,叶枯木落,万物萧疏,间以阵阵雁声,渲染了凄凉气氛。再联系第三、四句看,具体时间是在夜里,更是强化了这一氛围。是写景,还是写心,诗人一生坎坷,自然不得不触景生情。他在《野菊》诗中写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既是咏菊,更是自叹,叹芳心不报,壮志难酬,光阴流逝,物换节移、不禁闻雁悲秋。《霜月》首句的景和情跟它多么相似,只是更为含蓄,藏之更深,然而毕竟已由征雁之声带来了一股冷意。接着写所登高楼:“百尺楼台水接天。”“百尺楼台”,说明楼台之高;远远望去,水天相接,进一步予以衬托,极言楼台高,益显其突兀,观诗人用意,冯浩引《晋书·乐志》曰:“准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玉溪生诗笺注》)此说很中肯,乃是“恃才”有“芳心”与世俗格格不入而昂岸以对。跟《安定城楼》的首联一样,都是他自珍自爱自傲的倔强白胜性格的表现。正因为这样,首句写秋而不悲,一二两句相联,显得天衣无缝。
三句“青女素娥俱耐冷”,由于青女主霜雪,嫦娥长年独处月宫,所以说两位女神都耐“冷”。这一“冷”字,道出了二位女神的特性,她们天生如此,习以为常,不存在“耐冷”与否,这一评语全由诗人所加,其实也是诗人的自述,道出了一、二句诗的真谛,自然地呼应了前篇。在此,诗人以“青女素娥”自况自喻,益显其“恃才”昂骨。同时,这一“冷”字又引出了下句“月中霜里斗蝉娟”。所谓天神玉女,实际上就是指霜,杨万里诗《寒霜》“只缘青女降,便与管城疏”中的“青女降”就是,而在上句只是把它人格化了。秋夜霜清月白,交相辉映,犹如两相斗妍,既照应了上句“耐冷”,又表现了青女和嫦娥容态之皎美。既是咏物,又是诗人再次自珍自爱自喻。此句写青女嫦娥彼此斗妍,想象丰富奇特,与次句突兀矗天的百尺高楼一起都有从“奇”着笔的特点,所以张戒说,义山诗“多奇趣”(《岁寒堂诗话》)。
这一首诗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如有的从所写的景象出发,说它是写“寒凉”之意的,此说未免就事论事的成分太多。冯浩认为是写“艳情”的(《玉溪生诗笺注》),并引李商隐的《秋月》诗作佐证。诚然后者确有艳情之意,但不能以之作《霜月》之注,二者旨意和境界迥然有别,而且冯浩仅就诗的末句而言之,难免以一盖全之失,何况“月中霜里斗娟”语又未必只有“艳情”之意,似从局部和表面看得较多。因此被叶葱奇否定,而认为是“慨叹自己的不能忍受,兴寄遥深,遣词却极含蓄”(《李商隐诗集疏注》)。“不能忍受”说远胜前人之论,是从全诗所创造的凄凉、孤独和寒冷所构成的意境中得之,是剀切的。但统观全诗,还有兀立耸天的高楼和耐冷的在“月中霜里斗蝉娟”的青女素娥的形象,说明是能忍受,并且是益显其美的。这正是诗人“恃才”昂物的性质的表现。这看似跟上述的“不能忍受”说相矛盾,然而事实上该诗就是由这一对矛盾交融在一起构成的,甚至后者胜过前者,前者隐而弱,后者明而强,前者为次后者为主,既表现了他怀才不遇、芳心不酬、高洁难饱的沮丧情绪,更表现了他不以此丧志,依然自恃高洁、永葆芳心而不同流合污的倔强性格。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诗的意象和意境完全相合。因而,它的写作特点是运思缜密,善于运用意象语言,遣词精当,意蕴丰富,兴寄遥深,既有“精丽”的总体风格精神,又有冷峻的个性特色。明代高棅曾说:“李义山之隐僻”(《唐诗品汇总序》),似可以此诗为代表。
名家点评
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如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阳无限好,其奈近黄昏。”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难春”……皆佳句也。
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唐李义山《霜月》绝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本朝石曼卿云:“素娥青女原无匹,霜月亭亭各自愁。”意相反而句皆工。
清代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何焯:第二句先写霜月之光,最接得妙,下二句是常语。
清代纪昀《玉谿生诗说》:首二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却不说破,只以青女、素娥对照之,笔意深曲。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一岁已云暮,二履高视远,三、四霜月中犹斗蝉娟,何其耐冷如此。吾每见世乱国危,而小人犹争权不已,意在斯乎?
清代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艳情也。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托兴幽渺,自见风骨。
清代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次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妙不说破,只以对面衬映之。
清代王相《七言千家诗注解》:此诗言征雁初来,则柳上之蝉已寂然无声矣。当此清秋之景,登百尺之高楼,望水天之一色,青霜凝露,白月扬辉,亦可称良夜矣。因忆霜中青女之神与月中嫦娥,一般佳丽而俱耐清寒,可谓双清二美矣。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0:5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