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湘(1911年~1993年12月2日),男,汉族,原名陈逸成,湖南新化人。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
共产主义战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高级将领。
人物生平
陈正湘,原名陈逸成。湖南新化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9月参加南康新城兵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二军特务营重机枪班班长、副排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排长,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〇三团机枪连连长,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机枪连连长。1933年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机枪连连长、第二营营长,第二师第五团代理团长。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34年夏任红一军团第十五师第四十五团团长。10月随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2月重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二营营长,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1936年1月任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率部参加东征西征战役。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第一团团长,八路军独立第一师第一支队支队长。1939年11月初,在黄土岭战斗中,他在第一线观察敌情,及时发现敌指挥所,并亲自指挥炮兵开炮,击毙了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指挥官兼混成第二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1940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5月任第十一(平西)军分区司令员。率部参加巩固发展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被选为中共七大候补代表。
解放战争开始后任冀晋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12月成立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任司令员。1947年8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解放华北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陈正湘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他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12月2日在北京逝世。
大事年表
1926年入唐生智部当兵,参加过北伐战争。
1930年9月由新城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第22军特务营第2连班长。
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春任红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机枪连连长。同年秋任第七师第二十团机枪连连长。
1933年春部队整编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任机枪连连长,同年夏任营长、营支部委员。
1934年3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代理团长。5月调任第十五师第四十五团团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2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团第二营营长。8月入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9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副团长,11月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
1936年1月至10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8月至10月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党委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
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副团长。10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团团长、团总支委委员。带领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平型关、王安镇、佟川、雁宿崖、黄土岭等战斗。
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司令员、党委委员。其间,1940年1月至6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南下支队司令员。10月任中共晋察冀第四特别区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月至1941年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1941年1月起任中共北岳区第四地委常务委员。同年夏至1942年因病离职休养。
1943年4月至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中共北岳区第十一地委委员。
1944年3月因病到延安休养。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同年8月至194 6年6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副司令员、冀晋军区副司令员。
1946年1月后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大同执行小组中共代表。
1947年4月至6月任第四纵队党委常委。同年6月至1949年2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常委。率领部队参加绥远、集宁、晋北、张家口、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第一副司令员。
1954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副参谋长。
1955年3月至195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5月至1959年3月任北京军区党委常委。
1993年12月2日20时在北京逝世。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3月至1983年6月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红军三虎
在
中央红军中,盛传有三“虎”的说法。这三“虎”是指:
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第2师第4、第5团。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和
聂荣臻等都这样称呼过,而周恩来更多的时候称它们为三只“拳头”。
三“虎”的说法,最早出现在红1军团举行的一次运动大会上。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军团驻扎在
广昌与
吉安之间的藤田地区。1933年8月,为了加强军政训练,全面提高部队素质,经朱德、周恩来批准,红1军团召开了一次
运动竞赛大会,由所属六个
主力团争夺部队 军政素质的全面优胜单位。经过两天多的比赛,结果是:红5团第一名、红4团第二名、红1团第三名。在总结大会上,红1军团首长颁发了三面锦旗:“模范工作的红五团”、“英勇冲锋的红四团”、“牺牲决胜的红一团”。讲话中,聂荣臻说:这是我们红1军团的三只“虎”!从此这个说法就传开了。
长征开始后,三“虎”更加发挥了“猛虎”的威力!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的作战中,红4团担当先头团,为左路军开辟前进道路;另两个团在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中,红4、红5团并肩前进,以强行军的速度,连续四日长途奔袭,攻占
道县,歼灭守敌一部,红4团还在西元地区击落敌飞机一架。红军从道县与水口间全部渡过
潇水。12月底,红1团占领
余庆,红4、红5团占领老黄平(
旧州),三“虎”兵分两路进逼
乌江。红4团为
前卫团,首先逼近
江界河渡口,强渡乌江成功。红1军团踏着他们架的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中央机关也由此走过去了。
三“虎”配合最默契、最成功的一次战略行动是强渡
大渡河。当时,红1团团长为
杨得志、政治委员为
黎林;红4团团长为
黄开湘、政治委员为
杨成武;红5团团长为陈正湘、政治委员为
王道邦。领导干部有变,但是他们勇猛顽强的战斗
作风没有变,三“虎”,还是那么勇,那么猛;三只“拳”,还是那么硬,那么狠。巧渡
金沙江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争取时间,渡过大渡河,毛泽东命令红5团为右路,沿西昌至雅安大道向大树堡渡口前进,佯装红军主力由此渡河,以迷惑和牵制敌人。同时,以红1团为主力组成中央红军先遣队,红4团为预备队,夜行昼伏,隐蔽地穿越
大凉山,向
安顺场渡口前进。在全军由安顺场渡河无望时,毛泽东立即命令红4团为左纵队先头团,
飞夺泸定桥,挽救了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厄运。在这次战略行动中
三“虎”,轮番上阵,三只“拳头”,先后出击。毛泽东说:我们先放出一只“虎”,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大树堡方向;接着放第二只“虎”,出其不意地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如果出现意外,我们还有第三只“虎”!周恩来说:这三只“拳头”,我们一只一只地打出去!红5团是第一“拳”,红1团是第二“拳”,红4团是第三“拳”,一拳更比一拳重!中央红军大获全胜,
蒋介石望河哀叹。突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占领
遵义、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这三个团。
战功显赫
陈正湘,湖南省
新化县圳上人,前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他15岁从戎,江西新城起义投红军,在五次反“围剿”中战功显赫,升任
少共国际师45团团长;长征途中抢渡大渡河,策应夺取
泸定桥,直罗镇战役掩护军团指挥部屡建奇功;抗日战争中,他
身经百战,指挥机智,沉着细致,勇猛冲击,攻必克,守必胜。
红军骁勇战将陈正湘,曾在
晋察冀边区参与指挥对日寇的“反扫荡”战斗。1939年11月7日下午4时,在黄土岭激战时,陈正湘亲自指挥炮手击毙了日酋“名将之花”
阿部规秀中将,轰动了全国,震慑了日本朝野。
受命阻击
1939年9月下旬,
日军华北方面军以两个师团、两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对
晋察冀边区北岳区进行秋冬季“大扫荡”,敌阿部规秀率独立混成旅团进犯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为掩护军区
政委聂荣臻和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等组织大部队战略转移,分区副司令员陈正湘受命率主力一团与其他部队共同阻击日寇,在雁宿岩、黄土岭一带痛击日军。阿部规秀,是日军享有盛誉的“名将之花”,擅长“新战术”和山地战。他以伪“蒙疆国驻屯军总司令”身份,接替1938年被八路军击毙的常岗少将来统帅独立混成第二旅团,该旅团是日军的精锐之师。1939年10月2日,阿部刚晋升中将,急欲报效天皇,10月中旬即率部进攻晋察冀边区。
阿部规秀先后派出的3队人马,均被以陈正湘为主力的第一分区部队痛击,纷纷败退,撤回
涞源。阿部十分恼怒,决心亲自率部征讨,倾巢南进。临出发前,他给东京的家人写信说:“爸爸今天起去南边战斗,回来的日子是11月13、14日,虽然不是什么大战斗,但也是一场相当规模的战斗,8点30分即乘汽车从涞源出发!我们打仗的时候是最悠闲而且是最有趣的,
支那已经逐渐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劲他们就会投降。”信中表现出阿部狂妄骄横到了极点。信发出后,阿部即率旅团主力1500人分乘90辆汽车从张家口到达涞源。10月31日,阿部在作战会上部署:提赳中佐率独立步兵第4大队,从
插箭岭进攻走马驿;迁村宪吉大佐率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从
白石口进攻银坊,两路袭击,11月2日午夜以后开始行动。日军的行动计划被我打入敌据点的情报人员获得,聂荣臻决心集中第一军分区第一、二、三团主力,利用雁宿岩、三岔口峡谷设伏,歼敌迁村宪吉一路。
11月1日晚9时,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用电话紧急命令陈正湘率一团在1小时内出发,奔赴预设伏阵地。
诱敌深入
11月3日早晨开始,陈正湘部在雁宿岩东山展开作战,经过一天激战,与兄弟部队共同歼灭迁村大佐部600余人,只剩迁村等几人化装逃脱。这是“名将取花,马上取花”之首篇。迁村大队遭我歼灭后,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于11月4日凌晨亲临第一线,率第二、第四大队,向一分区腹地扑来 ,急于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报复。
陈正湘领导的一团,是
晋察冀军区几个主力团之一,连排干部大都有对日作战的经验,能攻善守。为保障军区
领导机关和冀中军区后方的安全,必须拖住敌人,并将敌人引到黄土岭寨头方向的有利地形,予以打击歼灭。于是,陈正湘命令一团二营、三营从4日中午到6日黄昏,紧紧拖住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巧妙地与敌周旋:“忽而坚决堵击,忽而大踏步后撤,像翻飞的
鸽子缠住猎物不放,使阿部既求战不能,又追赶不及。”阿部又损兵200余人,气得暴跳如雷果然上钩,被扭转向东进,到达黄土岭。
炮击日酋
11月7日8时许,日军主力沿黄土岭以东河沟缓慢跟进,先头部队正向寨头开进时,陈正湘率一团从正面即寨头方向予敌以迎头痛击。在一团迎头痛击敌人的同时,参战各团也分别从其他方向陆续赶来,扑向敌人。
激战至下午4时,日军伤亡过半。陈正湘在793高地指挥所从望远镜里向整个战场瞭望,看到日军占领的南山根部东西间山梁上,有三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跨
战马的敌军官和几个随员,军官们正举着望远镜向我793高地及上
庄子方向观察;在教坊小河沟南面,距南山小山头100米左右的独立小院内,有腰挎战刀的敌军官出出进进。陈正湘立即判断,这独立小院一定是敌人的指挥所,南面小山包则是敌人的观察所。他当即命令通讯主任
邱荣辉跑步下山,向炮连杨九枰连长传达命令:
迫击炮迅速上山,在团指挥所左侧立即展开,隐蔽地构筑发射阵地。当炮兵连进入阵地,杨连长和炮兵到指挥所领受任务时,陈正湘给大家示范,用望远镜指着那两个目标问,迫击炮能否打到?杨连长目测距离后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当炮手
李二喜迅速做好准备后,陈正湘再次要求,必须一次就将那两个目标摧毁。随即,陈正湘抬起右手向下一甩,并大喊一声:“打!”四发炮弹呼啸着飞向高空,在目标点爆炸……
阿部规秀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恶贯满盈的敌酋,被陈正湘亲自指挥炮手击毙,所谓“名将之花”终于葬身在黄土岭山谷,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将军回乡
1973年,陈正湘回到圳上,陈正湘来到圳上时,他精神蛮好,个子一米六七左右,穿着普通的胶底布鞋,穿着普通的解放军衣服,衣服比较旧,洗得有些发白了,整个人看上去很朴素的。他说要我们当地政府把他老家的房子处理一下,他不要房子了。予友益(原圳上区委委员、原圳上公社书记)当时就说安排一个
白溪姓姜的移民户到他老房子里面去住,他连说:“行,行!”
接着他要去外面走走,要予友益带路。走到河边时,有一个人在喊“正湘叔正湘叔!”他应了几声“哦哦”并点头,那人走后,陈正湘说:“他家过去是赌博的!”当他看到山上光秃秃时,他说山坡上要多多种树。到了郑大泉家,再到桥上,转回来,回到
区公所喝茶,他吸的是
大前门烟,桌子上放了些火柴。
当时的区公所设在
方鼎英故居里面,公社安排他住周仪勋的房子,陈正湘走进去后,
警卫员把门关起来,陈正湘说:“到家乡了,保险的,不要关门!”警卫员又把门打开。吃中饭时,当时吃的是鸡、鱼、蔬菜,比那时农村群众生活要好一些。陈正湘喝的是
豹骨酒,他自己带来的,他能喝5两,比较厉害。席间,他问:“家乡的
甲酒有没有?有没有酸腌肉?”
下午,我们去找甲酒和酸腌肉,花了100元,这100元是陈正湘出的。晚饭时,我们把甲酒和酸腌肉放在饭桌上,他吃了,很满意。他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