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陆军军官学校
高度正规化的军官学校
1939年春,日本为了充实并发展“国防”力量,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样板在长春建立了高度正规化的军官学校,即伪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
学校概况
学校本部,设校长一名,首任校长是南云亲一郎少将,后由山田铁二郎继任。校部下设文、武两个系统。文官系统有教头(即教授之首)和下面各科所配设的教授;武官系统为学生队,学生队下面还设有各兵种的教官。学生编为连,各连设有连长、区队长,均无副职。
该校学期四年,前两年是预科,后两年入本科。预科毕业后不发毕业文凭,按所分兵种,分派到伪满各部队去学习实际操作,名为“队附勤劳”。半年后从部队结业,方能回校入本科。到部队之初,授予上等兵军衔,学习汽车驾驶、修理等课程。以后每两个月晋级一次,6个月期满佩戴中士军衔回校入本科,称为军官候补生,这个军衔一直佩戴到毕业。毕业那天,改戴上士军衔,再到部队半年后,方能成为正式军官。
该校招生单独招生,不参与统考。学科考试与一般大学相同,共考七科,数、理、化、满语(汉语),日语、历史和地理。身体检查非常严格,由各省区军管区负责。体检包括内外科神经科五官科泌尿科
校部还有学生的档案、照片、指纹等。伪满军校的学生来源,除第三期、第六期从日本招来200名学生外,其余都是从伪满高中、“国高”毕业生中经过考试录取而招收的。共招收七期,毕业生只有第三期和第六期有日本留学生。第四期、第五期、第六期、第七期学生,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伪满洲国寿终正寝,伪满军校也随之解体,因而未能毕业。
当时,学生的生活用品、饮食全部实行供给制,每人每月还可领到几元津贴(预科6元,本科9元)。被服齐全,其中衣服包括单夹棉衣、体操服、雨衣以及外出服装共十来套。
学校伙食与一般大专院校比起来,属于上中等。伙食以高粱米为主,有高粱米和大米合起来的“协和饭”以及白面苞米面合起来蒸的馒头。蔬菜以青菜豆类为主,鱼、肉比较少。少数日本学生则全部吃细粮,副食以鱼类及用豆油炸的“甜不辣”为主。
教材教法
伪满洲国军校一切教材、教法、校内生活管理,全部搬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一整套教材和教育方法。学校教学内容共分两个部分,文科和术科。文科除了数理化日语、历史地理之外,还要学制图学测量学,士兵心理学、化理学、兵器学、战略战术学等。术科就是专业课,预科统学步兵操典、马术、剑道、刺枪术、军事体操,本科按兵种设术科,工兵科设有筑城教范、渡河教范、爆破教范、植坑教范。文科教官大多是日本人,用日语讲,中国教官也得用日语讲课。术科教官主要是由区队长担任,个别科也有外请的教官。
教育结果
据李亚韩老人回忆说,每逢假日,在长春街头一眼便可认出伪满洲国军校的学生。这些被学校培养的好勇善斗的学生们,常常在街头与伪满洲国警察打斗,他们常常有意寻衅;
据谭玉林老先生介绍,当时学校有个叫吕天的学生(后来在吉林市公安系统工作)。居然在校内成立了几十人的读书会,表面上就是大家聚一起读些课本交流一些心得,实际上是专门宣传反满抗日的精神。
军校一期和二期的学生预科毕业后,选送日本士官学校读本科,毕业后回国任官。可是那两期有的在回来途中竟跑到国民党那里去了;
三期学生过去曾和日本学生在同一食堂吃饭,由于日本学生天天吃细粮而中国学生天天吃粗粮高粱米,一次中国学生竟动手打了日本学生,闹起了大纠纷,有一次三连的学生借口日本学生没给敬礼,打了日本学生,借以发泄日常的积怨;
军校解体
1945年日寇投降前,伪满洲国军校的学生在部分中国教官的指挥下,携带轻重武器,开上石碑岭,修筑阵地,与日寇对峙。
日本宣布投降后,满洲国军校解体,一部分学生到东北大学临时补习班学习,一部分人拥戴原学生队长王家善,在长春被编为国民党第四纵队,后改为一个师驻防营口,后于1948年起义。起义过程中,这些学生从中还做了大量工作。
从1939年春,到1945年8月,这所伪满洲国军校的寿命仅仅六年半。
在伪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六年半的历史上,共有3297名学生就读此校,其中日本学生200人,朝鲜学生48人,韩国原总统朴正熙就是其中一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08:43
目录
概述
学校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