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派
华南道教重要流派
闾山派:又称闾山道、闾山教等,最早源于闽越故地的原始宗教,不断吸收与融合道教派系净明道、灵宝派诸派的宗教形式,逐渐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中心向外发展的一个派系,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供奉闾山九郎为法主。
定义
闾山,传说是在闽江之底,凡人看不见,唯独精通闾山正法,道行高深的道士和有道缘的心善之人才能看到。
闾山派天威法坛《开坛科》曰:
闾山原在江中心,要开之前三年春;
三千年满开一度,有人得见闽江清;
自古有缘相会遇,闾山开时救万民;
天威法坛传角韵,祗迎圣驾降来临。
闾山派源于魏晋南北朝许逊信仰,而早期的许逊信仰实际上是江南巫系中之闽越巫法,供奉闾山九郎、临水三夫人(即: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张觅娘等诸神,并且吸收了灵宝派、茅山派等诸派的符咒科仪,是中国道教的重要流派。闾山派教法形态至今仍保留了许多闽越故地原始巫术的特征。
闾山派和净明忠孝道所信仰的神灵相同,两个道派都尊奉许真君(许逊)为祖师,所唯一不一样的是:忠孝道是以道德伦理为主,而闾山派,则是以符咒法术为主。
闾山派道士分为:红头法师和黑头法师(也叫:乌头法师)。红头法师主要奉临水夫人等三位女神为祖师,以红头巾作为标记,称作“三奶派”,又称“红头法师”,红头法师主要以驱邪收妖,消灾解厄,押煞纳福等吉祥法事;而黑头法师;则以超度亡灵等法事为主。
主要供奉法主公,并以黑头巾作为派系之标记,以丧礼法事、超渡驱邪等见长,人称“法主公派”。
闾山教道坛的法服情况。以“夫人教”为代表性的巫法师公,其法服最突出的特征是头系法巾(红布,可披于项背),扎神额(皮制或称神额),上身穿绿袄(或便衣),下身着长裙或短裙(紫裙,红色或兰色),跣足,或扎草鞋、布鞋,是一种女巫装束。“普庵教”中的武教师公则身穿戏曲之马甲和战裙。
闾山派科仪广泛,法器众多,是其他道派不可比拟的。常用法器有:龙角、铃刀、令旗、金铃、金鞭、宝剑、朝板马鞭、飞箭、雷令、戒尺天蓬尺手炉水盂、拷鬼杖等。
闾山派的法术福州龙潭角,如今真的是南台岛上一个小角落。江滨仓前路穿过这里时,往里靠了靠,剪下指甲般的一小片临江地带,有人建起了围墙,门额上书“龙潭角”,又有一排小字“祈雨处、放生首池”。
进得门来,脚下十分逼仄,只容下一株大榕树和一个悬空小庙。江水苍绿,从眼前无声地流过。 庙壁有三个神龛,中间供奉“闾山许真君”,一个右手高举拂尘的花白胡子神仙;左右分别是“临水陈太后”和“南海观世音”塑像。空寂无人。三神面向闽江,日日枯坐,但望不见对岸,前面不远处有座林木葱郁的江心公园
我正感叹陈靖姑祈雨处如此简陋,出门抬头一看,街道对面的山坡上有座宏伟的庙宇,那才是新建的祈雨宝殿。殿内宏敞壮丽,中间塑有高大的三奶——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神像,脸型俊美,像是孪生姐妹。两边是许真君和观音像,再外围是陈靖姑手下的一大班神仙,王太保、杨太保、虎奶、白鸡奶、邓元帅、高元帅、丹霞大圣等等。墙上有幅壁画,描绘陈靖姑祈雨的的情景:右手舞剑,左手持牛角,踩在江面一张草席上做法,有个水鬼正在拉扯草席,一角已经沉入水中,幸好几只鸭子叼住另外三个席角……
临水夫人陈靖姑是福州地区最有影响的民间神灵。传说她是唐末(一说五代)女巫,出生于福州下渡,14岁赴闾山学法于许真君,后嫁古田人刘杞,24岁那年福州大旱,她乃脱胎祈雨,在闽江上做法。长坑鬼和蛇妖乘机暗算她,闾山真人忙派出王杨两位太保救护,他们从半空中扔下两双草鞋,变成四只水鸭,叼住草席免于沉沦。
陈靖姑祈得甘霖后去世,死后成神——惟祭祀时用鸡不用鸭,以谢鸭恩。福州人称她和金兰姐妹林九娘、李三娘为“三奶夫人”(陈大奶、林九奶和李三奶)。以陈靖姑为核心信仰的闾山教派,又称三奶派、夫人教。
这里反复出现的闾山,让我十分困惑。闾山在哪里?查中国地图,只有辽宁有一座医巫闾山,是座宗教名山,但与道教闾山派似乎关系不大。许真君与东北素无渊源,陈靖姑也不大可能千里迢迢跑去辽宁学法。
闾山派是华南道教一个重要流派,以福建为中心,流行于福建、台湾、广东、浙江、江西、江苏、湖南等地。它源于江西的许真君信仰,核心却是信奉陈靖姑的夫人教,擅长斩蛇除妖、施药治病、抗旱祈雨和护妇保婴等。
在民间传说中,闾山就像武术中的少林寺,由法主许真君掌管,秘藏各种高强的法术。闽人遇到妖魔鬼怪,对付不了,最流行的办法就是奔赴闾山,学会一身抓鬼降妖的本领。
法术
闾山派法术以强硬的霸道法术为主,本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想,不管是针对鬼魂还是对手,都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方法,其强硬程度和茅山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闾山派行法的方式看,所用的决和咒几乎都是攻击性的,所踏罡步也体现了闾山派的霸道之法。又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道派,如诗曰:
天上至尊是玉皇,
人间最贵是君王;
天下鬼神皆敬仰,
唯有闾山做主张。
闾山派的霸道之法,如:上刀山、下火海、登云楼(用三张、五张、七张、九张,甚至更多的八仙桌垒叠,不用任何东西加固,道士在顶层翩翩起舞,行罡布法。)、下油锅等都是闾山派独有的。
法坛来历
闾山派道士为散居道士,每个道士都有自己的法坛,法坛名称来源分为两种:
一种是世袭制的法坛,如:天威法坛,威灵法坛、通应法坛;
一种是自立法坛,拜师学艺圆满,通过传度仪式封坛号,自立法坛。
闾山派科仪
请神科仪
《开坛科》、《发表科》、《开天门科》、《接三界神科》《接驾科》、《开宫请神科》、《接婆神科》、《法坛放兵科》、《招兵科》、《恳天曹科》、《竖幡科》、《招三界神兵科》、《朗星对斗科》、《请銮驾科》等。
送神科仪
《送驾科》、《送神科》、《倒幡科》、《收兵科》等。
布置法坛科仪
《涤秽科》、《变楼科》、《结界科》、《结境科》、《行乡洒净科》、《加持科》、《挑灯科》、《立禁科》、《九曜星灯科》等。
供养科仪
《献神科》、、《酌献科》、《朝拜科》等。
针对性科仪
《移星转斗科》、《锁殿科》、《安神科》、《罗天大醮科》、《驱煞科》、《放生科》、《小孩过关度煞科》、《传度科》、《许愿科》《还愿科》、《请符科》、《解厄科》、《解释科》、《破胎收魂科》、《招魂科》、《抢魂科》、《求寿科》、《求雨科》、《祈晴科》、《三司醮科》、《解孕妇流霞煞科》、《奶娘梳妆科》、《驱白虎科》、《驱五鬼科》、《情感和合科》、《驱邪除病科》《催生科》、《解煞科》、《安胎科》、《安土地龙神科》、《拦马投状科》、《入门捉鬼科》、《奏天朝科》、《三司捉鬼科》、《法坛审鬼科》、《镇土煞科》、《驱煞气科》、《破金钟搜鬼科》、《围城捉鬼科》、《行罡翻斗科》、《催神救命科》、《深山捉鬼抢魂科》、《巡逻抓鬼科》、《上刀山科》、《下火海科》、《登云楼科》、《奏章科》、《施食科》等。
历代著名道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09:30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