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刀山
祭拜仪式
上刀山是祭拜仪式,松桃苗族绝技项目,是集心灵、咒语、施行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亦称神功艺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这种艺术形式只在苗族举行祭祀活动时出现,平常是很难看到的。改革开放后,随着山门的不断敞开,苗族神功艺术慢慢走出山寨,亮相神州大地,进而漂洋过海,成为世界绝技艺术的一朵奇葩。
名词解释
名词
“ 上刀山 ” 也称 “ 上刀梯 ” ,刀梯由一根高1 2米 的铁柱,72把锋利无比的钢刀和顶端上边3把寒光逼人的钢叉组成。在贵州红枫湖民族村的表演者,如今已是龙氏家族的第五和第六代传人了。在整个上刀山的表演中,表演者要赤脚而上,并在刀梯上表演 “ 金鸡独立 ” 、 “ 顶天立地 ” 、 “ 单臂吊刀 ” 、 “ 倒挂金勾 ” 、 “ 百猿出洞 ” 等各种高难度,惊险刺激的空中动作。
形容词
形容困难的意思
例句: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帮你把这件事办成。
上刀山的由来
关于“上刀山”的由来,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苗山出现了一个妖怪,它兴风作浪,弄得民不聊生。一位名叫石巴贵的苗族青年身怀武功,自告奋勇为民除害。百姓们手提公鸡、肩扛供桌,拥着身带三十六把钢刀的巴贵来到一座高山上。巴贵将钢刀作横档钉在一株参天古树上,一步步攀上树顶,站在树尖上朝天高呼,舞动手中降妖鞭,吹响大海螺。与此同时,树下的人群点燃鞭炮,敲起所有响具,把妖怪吓跑了。从此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为纪念石巴贵为民除害的精神,上刀梯活动便世代流传下来。
民间传说
苗族
“上刀山”也称“上刀梯”,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苗族众多的传统体育中最为惊心动魄,最令人不可思议,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的活动。每当赶年场、或是重大的节日,都有勇士表演。表演者身着民族服装,赤脚、光膀,双手抓住银光闪闪、寒气逼人的刀刃步步登高。
刀梯由一根高12米的铁柱,三十六组锋利无比的钢刀和顶端上边3把寒光逼人的钢叉组成。在整个上刀山的表演中,表演者要赤脚而上,并在刀梯上表演“金鸡独立”、“顶天立地”、“单臂吊刀”、“倒挂金勾”、“百猿出洞”等各种高难度,惊险刺激的空中动作。观众惊呼声不断,一个个勇士却神态自然,若走平梯。
壮族
上刀山是壮族人祭祀、祈福、驱邪的一种仪式,也是祭拜龙母的内容之一,这一古老绝技在承传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正在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开发旅游产业、推介特色旅游的重要内容。
瑶族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他们在祭祀、祈福、驱邪的仪式中,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绝技神功,以显示所向无敌的气概。赤足爬刀梯、过火海就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装锋利的刀子作为梯级,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脚底的肌肤竟丝毫无损。过火海有几种形式:一是将若干个铁犁头烧得通红,赤足一步一步踏在上面疾行而过;一是走过燃烧木炭的“火海”;再有就是“走足灯”,即用竹筒做成的灯排成行,一步踏一灯地走过,灯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了!
僳僳族
“上刀山、下火海”是僳僳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结晶,是僳僳族节庆活动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也是一部雄伟的僳僳族爱国主义史诗。“上刀山”时,用锋利无比的72把长刀或36把长刀,分别绑在两棵20多米高的松树圆木上,刀口朝上,竖立起来之后,祭师绕着刀杆周围一边念咒语,一边跳祭祀舞。结束之后,在祭师的壮行下,由两名赤手空拳的僳僳汉子,赤脚踩着刀刃,双手抓住刀梯,十分敏捷地顺着刀山向上爬,直到刀山的顶端,然后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凌空翻滚动作。之后,从刀山的另一面顺着刀刃往下走下来。当下到最后一把刀刃时,在刀杆周围的两人用一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刀口朝上,让 上刀山人踩在刀刃上,架起后在祭师带领下绕场一周,同时前后都有人为他舞刀开路。结束时,上刀山的人手掌、脚底板均无伤痕。
“下火海”时,先烧一堆篝火,待见到火炭时,祭师便开始边敲芒锣边围着火堆跳,然后弯腰卷起裤脚,赤着脚丫,踩在耀眼的火炭上,穿梭于火炭堆中,并用火炭洗脸、嘴嚼和打滚,直至将火炭全部熄灭。结束后由祭师带领着“下火海”的全部人员,边敲芒锣边唱边舞,而所有参与者均毫发无损。
民间绝技
爬刀梯民间又叫上刀山。
用锋利的钢刀扎于两支木柱形成梯,名曰刀梯。梯高18米,36把钢刀, 刀刃向上,级距约40厘米,组成梯级。刀的摆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放,一种是两刀交叉。梯的顶端用4条粗缆索拉紧捆扎在木桩或树干,使其直立。爬刀梯是个别农村元宵的重头戏。活动分祭梯、立梯、爬梯、收梯四个部分。爬梯前,村中进行大巡游,每户精选派人组成游行队伍,绕村而游。游行结束,三声震天炮铳响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宣布爬刀梯活动开始。6人一组,抬着神轿,绕着未竖立的梯架接力狂奔,你追我赶,十分壮观,历时半个小时。接着上香拜祭刀梯,一声令下,头人指挥众人同心合力,紧拉4条大绳索,在呼喝声中,徐徐将刀梯升起,场面十分宏伟。刀梯立稳,十多名身穿统一服饰悍强壮汉,如离弦之箭,飘然而上,争先恐后,飞快赤脚踏着钢刀,登上顶层,然后迅速下梯,再度攀登。围观群众,人山人海,不停喝彩,欢呼雷动。登梯者必须正确使用握力和运用气功,当手掌接触刀刃时, 以指掌紧夹其刀,突出掌心不让割伤;其次爬梯速度要快,手脚只能瞬间停留在刃锋。表演完毕,个个出示手掌脚板,表明没有任何伤痕。最后,又在三声巨响炮声中,放下刀梯,降下帷幕。
爬刀梯源于古代先人除暴安良的传说。当时有位名叫张兴武的大将军,到淮南术山拜师,刻苦修炼武功,为民除害。业成后,率兵攻打罗汉城鬼门关,但见城墙又高又厚,便令36名中将筑成人梯, 由108名小将手持钢刀踏着人梯越入城内,斩除妖魔,百姓从此安宁。张兴武名扬广传,为民所敬。渐渐由人梯36个人演变成刀梯36把刀,爬刀梯也成了民俗的纪念活动。20世纪40年代,雷州城郊的山柑村,每年元宵节还有此项活动,今只有麻章区太平镇麒麟村—直沿袭至今。
河北杂技
杂技简介
名录名称: 上刀山
序号: 55
编号: 2—6—9
名录类别: 杂技与竞技
申报地区:邯郸涉县
属地:邯郸涉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台村上刀山是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县井店镇台村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涉县境内,地处太行山东麓,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可谓“秦晋要冲,燕赵名村”,台村距涉县县城7公里。
发展
上刀山杂技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刀山就是用梯子、绳子、铡刀捆绑成人字架,由上刀山人赤脚上去。表演内容有口叨一桶水、或嘴咬一口铡刀、或背小孩、或倒立,并有大鼓、锣、钹、铙等相关器具助兴,表演非常惊险,扣人心弦。上刀山杂技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流传地域广泛,当地妇孺童叟皆知,久传不衰,有口皆碑。逢年过节、庙会祭典着装、画脸、打拳鼓、摆场子、上刀山,村民扶老携幼争相观看。上刀山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分步进行活动,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服装道具、乐器也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为人们的文化生活融入了丰富的内涵。
社会价值
上刀山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历经百余的传承流变而至今不衰,表现了这一民间文化的生命力,而且对强化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古文化中实属罕见,对它的抢救、传承和保护有着很高的价值。上刀山是涉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充实文化内涵,使之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将对当地文化、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地积极抢救上刀山项目,但是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影响,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上刀山文化传播地域在逐渐缩小,前来观看的人越来越少,且传承也越来越困难,濒危状况非常严重。
参考资料
爬刀梯.中共湛江市委统战部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3 23:24
目录
概述
名词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