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江苏南部,是
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和国家级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自古为
黄金水岸、江南
渔米之乡、中国
富庶之地、兵家必争之地。镇江本市行政区域内有多种方言:主城区操
江淮官话,
丹徒区和
丹阳市操
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丹徒话和
丹阳话,
句容市以南京官话为主并带有镇江话成分,
扬中市带有
江淮口音和吴语成分。
语言简介
狭义上的镇江话指镇江京口区,润州区以及丹徒区部分所讲的话,属下江官话(即江淮官话)洪巢片扬州小片和南京小片(扬中市属江淮官话通泰片,丹阳、丹徒为吴语毗陵小片)。位于
江淮官话与
吴方言两大方言的结合部,大致以谏壁为东界、
丹徒区上党为南界、长江为北界、句容为南界。古代的镇江话属吴方言,由于特殊的政治、社会、交通等原因,导致方言属性的变化。镇江话虽属
北方方言范畴,但构成复杂,其中既有吴方言的遗痕,又有旗腔(类似京腔)的影响。一江之隔的扬州,对镇江话影响很大。与普通话相比,镇江话没有
全浊声母和
舌尖后音声母;
鼻化元音介于
前鼻音韵与元音
韵母之间,in、ing,en、eng,有入声调。词汇中保留着丰富的吴方言词。
语言形成
晋朝之前
镇江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东邻常州,化也不及中原地区发达.西接南京,隔江与扬州相望。商未周初中国社会发展吏上发生过一次上,这里是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板块的结点,有着重要的文化流动——泰伯,仲雍奔吴。镇江曾作为吴国都城,来自中原的华夏人与当地吴越土著第一次融合,镇江地区也迎来了也中原地区的交流。3000多年前,周康王(前1026—前1001)分封“夨”为宜侯,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宜”地。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
西周青铜器“
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铭文无不充分折射出镇江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此时镇江地区语言为上古吴语。
东晋南北朝时期
镇江方言第二次变化是在西晋末年。四世纪初,
八王之乱,北方士族大批向江南迁移,史称衣冠南渡。东晋政权在建康建立,北方大批南逃的人渡江集结于南京和镇江沿江一带。这些从以旧都洛阳为中心南来的人带来洛阳话,他们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外来语逐步成为建康的
官话,士民在公共场合须说洛阳话。而当时北人以过江为安,一名多集中在长江沿江南岸,镇江移民则占江苏境内移民的9/10,远远超过镇江的本地人口,镇江方言第一次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当时,南京士族聚集,多说洛阳话,但本来建康的本地话是吴方言,自从中原来的洛阳话入主以后,经过长期的融合,建康
土语逐步被吸收,到南北朝时已基本演变为中原通语。进而影响到南京周围地区。南北朝时的语言学者
颜之推云:“自兹(按指三国魏)厥后,音韵锋出,各有风土,递相非笑,指马之喻,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榷而量之,独
金陵与洛下耳。”
两宋时期
镇江方言第三次大的变化是在北宋末年,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宋都城汴京。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等北返,北宋亡。史称“
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统治者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汉族大量向南方迁移。之后蒙元又占领中原,中原地区破坏很严重。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区域取代中原成为了新的经济中心。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即赵构建炎元年、靖康二年),故也称
建炎南渡。北方百姓因避战乱也大范围南迁,江淮之间成战事要冲,江淮官话就此大致形成,两宋之交,亦有不少江淮人士进入镇江,也对镇江语言产生了影响。镇江话由此正式脱离吴语区。
之后,镇江方言趋于稳定发展,明朝洪武年间的苏州移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响了镇江话,但方言性质没有改变。
明清时期
因骑兵驻扎,杀到少许旗蔷影响,比如把明天说成“明噶扣”。
有个别别有用心之人认为镇江话成为江淮官话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长毛进城屠杀导致人口减少,苏北人口迁入,事实上,太平天国的影响达不到那么大,正如杭州话南宋时期受汴梁话影响而与周围吴语不同,但依然没有改变杭州话的根本性质一样。
语言发展
1949年建国后,全国普及普通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镇江话的冲击,比如现在有些小孩不会讲镇江话,或者讲的是普化的镇江话,最近几年,镇江人对镇江话的保护意识增强,例如镇江工科老人许金龙(镇江方言发音人,他的镇江话被纳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从手抄本到电子档,20多年来他致力于地方方言保护,搜集镇江方言单词6000多例,俗语、歇后语近1600余条,近义词归类约有6000多个,以及5000多条各种词性的镇江市区方言)与民生频道合编的《镇江方言大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发扬了镇江话。
语音特点
1.镇江话受南京话和扬州话影响较多,以至于与扬州混为一城。镇江话具有许多江淮官话洪巢片共有特点,
声母浊音清化,古全浊声母逢
塞音、
塞擦音,
平声读送气清音,
仄声读不送气清音;而通泰片不论
平仄一律读送气清音。除通泰片和黄孝东南部及盐城地区外大部分地区n、l不分,疑母[ng]、影母[0]混同;舒声
韵母系统较华北官话更接近早期官话的代表——《
中原音韵》音系,区别其他官话的主要特点即是保留
入声韵,复合元音和鼻音韵尾韵母有显著单化。有6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有17个声母,较普通话少,分别是b、p、m、f、d、t、l、g、k、h、j、q、x、z、c、s、○。n/l部分,不过,近年来受普通话影响,有区分的趋势。韵腹较丰富。en/eng,in/ing相混,其中以念en、in者为多。有着复杂且丰富的
连读变调。
2.与很多方言一样,镇江话存在文白异读,如:
当然,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3.镇江同时存在一些不南不北,又南又北的特色词语,如:
4.镇江话句式表达偏文言,比如
过一阵子——过襄时(si1)
前一阵子——前(cei2)襄时
没有——不得,没得
什么时候——几时
对,是——然(an2,an4,yan2)
生病——害病
生气——置(za1)气
5.老镇江话多尖团音分明,现在受普通话影响,有部分尖团合流
以下为分尖团发音(普拼标注):
姐姐——zei zei
谢谢——sei sei
摄——xie
解扣子——gai扣子
数学——xv xia
战斗——jian斗
浙江——jie江
闪/扇——xian
等等。。。
特色示例
“金兀术”在镇江话中念jin va juo
“眭”念xu
“黄墟”念huang qu
“上党”念sang tang
抗战时期国军将军杜聿明,“聿”音同“律”
“骰”子念hou zi
京江饣齐jing gang qi,饣齐为镇江特有字。
镇江话里,“头“在特定词汇中,音从”豆“。比如:小女孩-小阿头,上面——高头,外面——外头
行吗?——行包?
好啊 ——好喃~~
可以 ——行喃~~
很好 ——赞呢~~
麻雀-----麻恰
吃饭-----吃(qie)饭
热菜——ye菜
爸妈------娘老子(更多指爸爸)
水漫出来----潽粗来~
搞了半天一事无成------活抽签~
干什么——做森尼噢~~
有一点——有滴嘎~
慢一点——慢滴嘎~/慢an
打饱嗝——改饱
韵律
同时,由于镇江话保留部分古代特征,一些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镇江话依然押韵
如:
《咏 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红掌拨清波。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