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兴(繁体:作興),汉语词汇,拼音zuò xīng,注音ㄗㄨㄛˋ ㄒㄧㄥ。 一般指:兴起。指使振兴、奋起。发起,推动。指纵容,娇惯。器重,抬举。也许,或者,可能。指习惯或情理上允许。如:你无缘无故打人,不作兴。指赚进、捞进。作乐;凑趣。时兴,时髦,流行。
基本释义
zuò xīng 作兴
(1)兴起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天寳之后,徭戍作兴。”
(2)指使振兴、奋起
宋
岳飞 《辞太尉札子》:“作兴文武,雪耻羣狄。”
(3)发起,推动
《
红楼梦》第三七回:“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
(4)器重,抬举
《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若非我将吴下旧谱传授与你,看你整治些甚样
肴馔出来,能使各位爷这般作兴你?”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只因上年
国子监里有一位虞博士 ,着实作兴这几个人。”
(5)指纵容,娇惯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却说贾昌的老婆,一向被老公在家作兴石小姐和养娘,心下好生不乐。”
(6)指赚进、捞进
《
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不过是每人作兴了千把银子,扶持了个
飞过海的前程。”
(7)作乐;凑趣
《
荡寇志》第八一回:“ 李逵叫道:‘阿也也!让你们去罢,我是不要作兴。’”
(8)时兴,时髦,流行
《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自晋人作兴那
五石散、
寒食散之后,不知多少聪明的人被此坏了性命。”
洪深 《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从前作兴吃大菜看戏,现在作兴开跳舞会。”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二十年前么,衣服是
不作兴带高领的。”
艾芜 《某校纪事》一:“难道读书人就不作兴这样风流大不拘么?”
(9)指习惯或情理上允许
如:你无缘无故打人,不作兴。
(10)也许,或者,可能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忘八犊子作兴有枪的。”
众说纷纭
作兴——一个意思是估计猜测,另一个意思是赞成、喜欢。 萧乾《
北京城杂忆》:“所以我这篇小文也不能用纯
京白写下去啦。我得花搭着来——‘花搭’这个词儿,作兴就会有人不懂。它跟‘清一色’正相反:就是京白和普通话掺着来。”这几句话颇为精彩,轻重高低、
抑扬顿挫,典型的京白。作者解释了“花搭”(弥按:“花搭”不能独立成词,后边必须加“着”),“作兴”可能作者说惯了口,就没作解释。其实它也是
京语,此处用作“估计”、“猜测”、“大概(可能性)”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把“作兴”列作方言,释义为“可能”,是正确的。
然而,
林斤澜先生使用“作兴”,就不是“可能”了。《岁灯》写除夕之夜“■春”的习俗,即妇女们围炉共饭,男人们篝火迎春,这种风习“老人说:个别人家,有也还是有。只是社会上
不作兴已经四五十年了,早二三十年关系政治,现在一二十年又忙着经济。”这里的“作兴”是“赞成”、“支持”、“情理上许可”,也有“时兴”的意思。
“作兴”常用在否定意义方面,如林文。又如《红楼梦》:“只因近来
贾母不大作兴邢夫人,所以连这边的人也减了威势。”(七十一回)义即如今我们常说的“不感兴趣”。老舍《春华秋实》:“做活儿不作兴乱抓,李先生!”义即“不赞成”、“不称许”。
郭德纲奚落捧哏的
于谦,说:“我就不作兴你们这行háng子!”是“不佩服”,含有“瞧不起”的意思。
再多说两句“
行子”。“行”不念xíng,但也不是“行业”,是个贬义词:“东西”。詈人“不是东西”,就够可以的了,“这行子”更加狠力鄙夷。《红楼梦》:“我不希罕这行子。”老舍《
文博士》:“见了唐老爷,别说呀,俺给这行子人买东西。”“这行子人”极其轻贱不屑之人也。民国《景县县志》卷六“么,读若麻,行字,读若杭,怒人之言语。不合,叱之曰‘么行子’。以事物问人者,亦曰‘么行子’,犹言‘什么’也。”也可以说“行行儿”、“
行行子”。《三侠五义》:“怎么还吃那行行儿?”“这是吗行行儿?”(八十回)传为
蒲松龄所撰的《
醒世姻缘传》:“周龙皋从袖中不知摸索了点子甚么
杭杭子,填在口里,使酒送下,还装着醉。”(七十二回)更准确地用在了“东西”的意思上。
郭德纲调侃
于谦,本意是不赞成你们这个“行业”(相声),但是语音一转,变成了更加
鄙斥的“行子”,瞬间机敏,观者击节。
词详解
扬州话
作兴在
扬州话里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它可以表示一种估计,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可能”。比如说:“他作兴晓得这件事。”“老张
今个作兴要上南京。” “天闷哩,作兴要下雨。”“我前个说的话作兴你们已经记不得了。”这些用法和普通话里的“可能”大致相当。但“可能”前面可以加上“很”或“不” 来表示加强肯定或否定估计。比如说:“他很可能晓得这件事。”“他不可能晓得这件事。”“作兴”前既不能加“很”来表示肯定估计,也不能加“不”来表示否定估计。如果加了“不”,成了“
不作兴”,那在扬州话中就是另一个词,或者说是“作兴”的另一个
义项的否定形式。扬州话里也有“不作兴不”的用法,那
否定之否定,还是一种肯定,并且有强调的意味。比如说,“这么闷的天,不作兴不下雨。”“他不作兴不晓得这件事。”这里的“不作兴不”就包含有“应该”的成分。
扬州话里“作兴”的另一个义项也和“应该”有关系,但和应该又有不同,表示的是根据传统礼俗是准许的,情理上是需要的,作为习惯的。比如说“端午节作兴吃粽子”这句话中的“作兴”换成“应该”虽不算错,但就是没有“作兴”所表示的意思到位。“
不作兴”也同样如此,比如说“晚上不作兴去看病人、送礼不作兴送钟”等,换成“不应该”也可以,但就是没有“不作兴”贴切。《老残游记》有许多扬州、镇江的方言成分,也用到了“不作兴”:“大盗相传有这个规矩,不作兴害镖局的。”这里的“不作兴”就是不合规矩。扬州人请人评理时常会用到“作兴不作兴”这句话,这就不是简单的“应该不应该”所能替代的了,这里还包含着许多生活中的常理和民俗上的规范。民俗有的可以讲出道理,有的现在不一定能讲出什么道理,最初总有一定的缘由,沿久成习,大家都这么遵守了。民俗虽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具有道德、伦理、习惯上的约束力,所以“作兴”就不是“应该”能对应的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每个人都具有语言学的知识,但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一般都是最经济、最实惠的,也就是用最少量的词,表达最精当的意思,不至于引起歧义。其实
扬州话里与“应该”相对应的是“应派”,和“该”相对应的是“派”。我们品味一下“派不派”和“作兴
不作兴”就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镇江话
镇江话里的作兴和扬州的相同,其他地方的“作兴”有的和“应该”有一定的关系,有的地方和应该无关,如温州就表示“喜爱”,建瓯、
黎川表示“时新、时髦”,萍乡表示“尊重、看得起”,金华表示“振兴”。作兴这个词在扬州、镇江、南京、长沙、武汉、
绩溪、上海、苏州、宁波、温州、金华、南昌、
于都、
娄底、萍乡、
黎川、建瓯等十几个地方都有,但所表示的意思不完全一样。
辞海
按辞海中的注释,作兴一词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发动;干;搞的意思。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二是抬举;纵容的意思。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只因上年
国子监里有一位虞博士着实作兴这几个人”。三、是应该,习惯上容许的意思。如:你这样做是
不作兴的。据此解释,郭先生说的“我作兴相声这行”里的作兴一词应该是用第一个解释,钢丝嘴里的“我作兴郭先生的相声”这句,应该用第二种方法解释,但不是很贴切。
南昌话
辞海里的二、三注释,基本可以解释“作兴”一词在南昌方言中的意思。
在
南昌话里,“作兴”是一个动词。单一个“作”,就是指“干、搞”的意思。“兴”指“流行”“兴起”
辞海二的用法:(喜欢、崇拜、欣赏)
在对人的时候,我们一般说“我好作兴郭先生”,意思为“我好欣赏(喜欢、敬佩、崇拜)郭先生”
辞海三的用法:(风俗的习惯、流行)
在对某一件事物的时候,我们一般说“现在好作兴看中国好声音”,意思为“现在好流行看中国好声音”;“南昌人作兴中午摆喜酒,上海人作兴晚上摆喜酒”,意思为“南昌人的风俗习惯中午摆喜酒,上海人的风俗习惯晚上摆喜酒”
“作兴”一词在南昌话里基本上和老北京话里面的“作兴”一词基本一致。
以下为我——falcon_20的补述。
原作者的解释非常到位,让我开了眼。原以为作兴一词只有在老北京话里有,没想到祖国山河一片红啊!
作兴这词儿,在老北京话里有,表示欣赏,赞成这一类意思。例如:我很欣赏你的做法,就可以说“我作兴你”,或者“我就作兴你这样儿的”。作兴,在老北京话里就是这意思。
相关作品
作兴 勿作兴
中秋节,老李一家好热闹。儿子、女儿都带着孙子、孙女回家看望父母。对子女来说,中秋节回家,买月饼孝敬爸爸妈妈是最要紧的事了。这不,小李也买了两盒
广式月饼给父母品尝。 “这月饼做得漂亮来,现在作兴广式月饼哩。”老李说,“不过,我还是喜欢
苏式月饼。”
“爸爸,你别急,你看这是啥?”小李笑了,又拿出两筒刚买的苏式月饼。
小明听不懂了,“爷爷说什么啊?现在做新的月饼吗?”
“小笨蛋,”妈妈说,“爷爷是说现在流行广式月饼。”
“噢。”小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那么,作兴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流行吗?应该说有点这个意思,但是不全面。作兴在老
嘉兴话里使用是比较多的,含义很丰富,随语言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老张明朝作兴要到上海去了。”“云堆起来哩,
森拉克台风作兴要来哩!”那是表示可能、也许的意思。典型的例子是
茅盾先生在其名著《春蚕》中的描写:“你就先‘窝’起来罢!这余杭种,作兴是慢一点的。阿四看着他老婆,勉强自家宽慰。”在文中,四大娘见自家的蚕蚁一直孵不出,急煞了。她丈夫阿四于是安慰她,这里的作兴就表示阿四的一种估计。
但语言是复杂的,我们说在表示可能的时候,嘉兴话是说作兴,但是表达不可能的意思呢?是像普通话一样,在前面加一个用作否定形式的“勿”字,说“勿作兴”吗?比如把“老张明天不可能去上海”说成“老张明朝勿作兴要到上海去了”?那可说错了,
嘉兴话里根本就没这个表达方式。那有没有说“勿作兴”的?有。但不是不可能的意思,而是不可以、不应该。所以同理,作兴自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应该、可以。在表达这个意思时,常用于否定。比如
李宝嘉的晚清讽刺名著《
官场现形记》第10回:“倪格人说一句是一句,说话出仔嘴,一世勿作兴忘记格。耐格声说话,阿是三礼拜前头就许倪格?”
书中人物陶子尧到上海轧姘头,想要娶新嫂嫂。但是又没有多少钱,于是新嫂嫂说出这一番话来。话的大意是,人说话要算数,一辈子不可以忘记的。搞得陶子尧“也晓得这轧姘头事情是不轻容易的。”其实,按新道德来看,我们自可以大喝一声:“轧姘头是勿作兴的!”
回过头来说老李“现在作兴送广式月饼哩”的那句话,这句里的“作兴”既然不是可能的意思,那么是应该、可以的意思吗?我们说也不是。这句里“作兴”的意思就相当于流行、时兴了,进一步说也就是因为某种习俗、习惯,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游戏规则。比如“中秋节是作兴吃月饼的”,“如今是作兴网络啦”,还比如《官场现形记》第55回:“可是一样,外国人不作兴磕头的,就是你朝他磕头,他也不还礼的。所以我们到了船上,无论他是多大的官,你也只要同他拉手就好了。”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七)》:“近来的日报上作兴附‘专刊’。”等都是这层意思。
最后来看《辞源》中“作兴”的
义项:“1.振兴;2.发动;3.抬举、纵容。”这三个义项在现代
嘉兴话口语里用得都很少见。后两个义项,《辞源》举的是《红楼梦》第37回:“我就帮着你作兴起来”;《儒林外史》第49回:“只因上年国子监里有一位虞博士着实作兴这几个人”的例子。再看《辞源》举“作兴”表示“振兴”的例子用的是《书经·益稷》里的句子:“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举这个例子是不妥的,因为“作兴”在这里并不是一个词,它在
句读上应该分为“率-作-
兴事”。乾嘉名家
孙星衍为《书经》这段作疏:“率,循也……作,为也;兴,起也。”所以“率作兴事”可以直译为“信守
常法去做起振兴的事情。”(见《
尚书今古文注疏》)
虽然如此,《辞源》似乎倒是
歪打正着,因为“作兴”确实有振兴的意思,如果振兴是它本义的话,那么,我们倒可以理解为什么嘉兴话把应该、可以或流行这些意思说成作兴了,因为从事振兴的事情是从古到今都应该的,也是无论哪朝哪代都时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