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镇宅驱邪之神,曾被唐玄宗赐为“镇宅圣君”、“万应之神”,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吉神之一,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古书记载,钟馗,唐初
长安终南山人(今陕西省
西安市鄠邑区终南山人)(一说安徽灵璧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正气浩然,待人正直,肝胆相照,因相貌丑陋,被剥夺状元功名,刚直不阿的他头撞殿柱而死。后来,唐玄宗在骊山行宫夜做恶梦,群鬼围攻,正当他惊恐万状之时,钟馗现身撕鬼而食,次日唐玄宗命吴道子为钟馗画像,由于吴道子也做了个和唐玄宗一模一样的梦,所以画起来轻车熟路,很快还原了唐玄宗梦中的钟馗形象,唐玄宗大喜,命人将吴道子画的钟馗悬置于龙榻旁,之后唐玄宗便不再做恶梦,唐玄宗乘兴赐钟馗“镇宅圣君”、“万应之神”。其后唐玄宗命吴道子又画了一些钟馗像赏赐给朝中重臣,后来民间便把钟馗奉为镇宅驱邪之神延续下来。关于钟馗的人物由来、历史及渊源传说有很多版本。钟馗画有终南山钟馗画、
灵璧钟馗画、莒州钟馗画……
历史背景
关于钟馗出现的时代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两汉时期画像砖里也有记录,唐时最盛,宋元明清均有发展。钟馗人名的来源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钟馗是由一种叫“椎”被音成“终葵”的逐鬼法器,改作人名用以辟邪而来。因钟馗与“终葵”近音而演变的说法较多。
明杨慎和清顾炎武、赵翼等人根据《周礼·考工记》中有“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方言》中有“齐人谓椎为终葵”等记载,认为所谓钟馗系由“终葵”演变而来。“终葵”(椎)是一种利器,“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
齐人说话迟缓,把“椎”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古人以椎为作战的利器,故《后汉书·马融传》中有“翚终葵,扬关斧”的描绘,《日知录》卷三十二《终葵》有“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的记录。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即利椎)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转变为人格化的“钟馗”。
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
第二种说法是,钟馗由上古大傩中的面具形象演变而来。
第三种说法,钟馗其人就是驱鬼辟邪的意思。
王正书认为,钟馗其人及历代驱鬼辟邪的观念,他是由先代位居祝融之号的重黎衍生而来。重黎在上古史中有重黎、重回、句芒等称呼,句芒在传说中又被描绘成介于天地、神人之间负有特殊使命、生有特殊形貌的人物,其使命之一便是居巫职,有《史记·天官书》记载可证。
第四是,钟馗有原型说。原型也有两种:
1,是商汤时的巫相仲傀,其名在
《尚书》《左传》《荀子》中又作“仲虺”“中归”“中垒”。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为巫相而兼驱鬼之方相。
2,明人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胡应麟提出,钟馗捉鬼的传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时名叫钟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义于此。
第五,钟馗名字多人说。
宋仁宗皇祜年间(1049年—1054年),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得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此外,后魏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杨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梦溪补笔谈》卷三)。
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源远流长,盈千累万。
据传,唐皇曾封钟馗为统管天地人三界之神。一经御封钦赐便有官方色彩,影响极为广泛。《唐逸史》载,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当时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
钟馗画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更是不计其数,就连《本草纲目》,也收录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和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据中国《民俗》杂志报道,时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甚至还有人为治病延请巫师举行所谓“镇钟馗”捉鬼驱妖、安宅保太平的仪式(施汉如、杨问春《“镇钟馗”傩仪记》)。
在民间,人们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创作无数关于他的文艺作品,包括戏剧、小说等。民间悬挂钟馗图,原先都在除夕,后来发展到端午节画钟馗自挂或赠人。这种改变源于乾隆22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将钟馗请出来施威捉鬼,此后逐年沿习成俗。民间还流行不少歇后语,诸如“钟馗爷站十字路口──四下拿邪”、“钟馗开饭店──鬼不上门”、“小鬼看见钟馗像──望而生畏”等。就这样,钟馗这个“驱魔大神”绵延至今,经久不衰。
无论历史或民间如何考证和铨释钟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一尊驱鬼避邪,保一方清吉平安,消灾解难的公平正义之神。
渊源
钟馗,又叫“灵判子”。有关钟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664年灵应观的《太上洞渊神咒经》中,较为详实记载出现在宋代沈括(1031~1095)的《梦溪笔谈》之《补笔谈》:唐明皇李隆基患了恶性疟疾。巫师、御医治了月余,均不见效。一天夜里,唐明皇梦见两个小鬼绕殿奔跑捉弄自己。正惊恐之时,来了一个大鬼,此鬼身材魁梧、头顶破帽、衣着蓝袍、腰束玉带、双足穿靴,裸露一臂,勇猛异常,自名钟馗。他捉到小鬼便吃下去。唐明皇醒后,霍然病除。于是,召见宫廷画师吴道子,告诉他梦中所见情景,让他画钟馗像。吴道子奉旨,立刻泼墨挥毫,一气呵成,钟馗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钟馗画。
有记载,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虽然他的钟馗像画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从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对吴道子的钟馗画描述来看,钟馗是个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钟馗形象也仍然是贫寒的读书人。1900年,在敦煌,一位王姓道长偶然发现在唐代写本经文当中,有一篇名为《除夕钟馗驱傩文》的文章,大意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明清以来锺馗画祈求赐福成分增加。有幅画作是明朝成化皇帝所绘的《岁朝佳兆图》。锺馗捧着如意,带领小鬼匆匆赶路。小鬼手中托盘里盛满柏叶柿子,上空有蝙蝠,寓意百事(柏柿)如意,福自天来。
杨柳青锺馗门神画,是典型的“武判”样式。钟馗挥舞宝剑做出种种威武姿态,四周衬满流云、八宝、双喜等图案,活泼中带有吉祥寓意。
在萍乡地区有一种现象,那就是钟馗和包公难分彼此。他们的面具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他们有着相同的性格特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位是人间的清官包青天,一位是阴间的判官钟馗。但这阴间的判官钟馗似乎权力更大。
画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风,画技创造出了各种造型。
钟馗画名家
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以来,钟馗画家层出不穷,从查阅的大量资料来看,钟馗画名家各有千秋,其中有代表性的钟馗画家有
吴道子、
任伯年、
齐白石、
徐悲鸿、
范曾、
徐翎超、
王宽喜、
陈光林、尹玉麟、董之一等。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中国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被唐玄宗赐名道玄。被后世尊称为“画圣”,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其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年—707年)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年—710年)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任伯年(1840年—1896年),中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清末,随着上海“四任”的崛起,一改清代人物绘画的颓势,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而上海“四任”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无疑首推海派首领:任伯年。
齐白石(1864年—1957年),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齐白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19—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和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于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
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
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范曾(1938年—),江苏南通人,字十翼,是中国人物画画家、书法家。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徐翎超(1972年—),字翎苡,原名徐令超。1972年5月生于山东东明。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多届全国性重要书画展赛评委,多部重要书画典籍编委,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钟馗画家、姓名学方家、书画艺术评论家、人居风水设计师。
凭着无与伦比的艺术功力,徐翎超及其钟馗画,先后被国内外艺术界誉为“中国当代人气最旺的钟馗画家”“世纪钟馗画家”“中国当代极具发展潜力的实力派钟馗画家”“中国当代豪放派钟馗画的重要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界钟馗画掌门”“第一钟馗”“艺苑大家徐钟馗”“钟馗墨魂”“墨骨画魂”……亲笔题赞其人其艺的艺术泰斗、大家、名家多大100多位,题词的阵容之大,对其钟馗画定位之高——“墨骨画魂”……在中国当代中青年著名画家中实属罕见。难怪国内外书画界、评论界、收藏界盛赞其钟馗画“一画一宇宙,宇宙惊风雨”、“艺术品市场原始股、增值股”……
王宽喜,著名钟馗画家、
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
王宽喜,一九六四年于陕西西安出生在中国名儒“翰林院检讨”“天子之师”、《钟馗传》著者、著名文学家、戏曲家王九思;理学名儒、《易说十卷》著者王丰川之书香世家。民盟盟员,幼习书画,尤擅钟馗画,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代表传承人、钟馗文化专家、中国傩戏学会研究员、西安市民俗文化研究员、工程策划专家、实业家,曾获国家专利和陕西省科技成果奖。钟馗王王宽喜传承的“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已经是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项目资料已提交完毕,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其具有世界级非遗代表作项目的文化底蕴。
王宽喜,作为国家“终南山钟馗信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其开光写意钟馗画得画圣吴道子的笔法、心法,继承祖上钟馗文化之神韵和真传,紧扣钟馗文武兼备、赐福祛邪的精神内涵,在终南山“
钟馗故里”遗址创作的写意钟馗画精品,屡获大奖,被众多博物馆和国内外名人收藏并被多国媒体报道。其钟馗画,艺术性和神威并存,成为不可替代的收藏佳品和艺术神品,护佑着人间的福寿康宁。
陈光林(1946年—),号馗痴。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华侨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华侨画院副院长,北京炎黄钟馗画院院长,中国琉璃厂画院执行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尹玉麟,安徽灵璧人,已故,现代灵璧钟馗画名家,安徽灵壁钟馗画尹氏画派创始人,原
中国民间书画研究会理事、原安徽省书画联谊会理事。他自幼跟随先师学画,师承吴道子画风。他根据民间传说,创作形神兼具的百态钟馗画。其中,尤以《三破图》《仗剑图》《百馗图》最为著名。当代书画名家评其深得吴道子之神,笔墨酣畅、妙趣横生、威武逼人。
董之一,现为新民晚报美术部主任、中华钟馗画院院长、董之一钟馗慈善基金管委会主任。他在中国传统的钟馗画研究和创作上,脱颖而出,作品为海内外收藏名家钟爱。董先生每年创作钟馗画精品10余幅并将其义卖,所得悉数捐赠给慈善事业,董先生还长期资助残疾人、孤老和贫困大学生,积了无数功德,其作品由此而赋予传奇色彩。
开光仪式
(1).武魁官应在风水土里加入朱砂少许。
(2).文魁官应在风水土里加入墨砂少许。
(3).财魁官应在风水土里加入金砂少许。
悬挂、摆放钟馗像的学问
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扈氏国终南山人也,生于甘而居于泉,武读传家,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直不阿,不惧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科考夺魁,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是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悬挂、张贴钟馗画是中国许多地区“端午节”、“春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此风俗自唐以来包括世界上有华人的许多地方都非常盛行。
悬挂、摆放钟馗画(像)的最佳位置:
1、除夕和春节时,通常将开光门神钟馗画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及内外门的外面,一般每档门贴一张即可,双扇门也可以贴二张,门上还应贴春联,门顶贴横批。
2、居家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在正对进户门或进院门的内侧合理位置;客厅的中堂;居室中朝向窗户的位置;餐厅中的主要位置;其他正对煞气和需要赐福的位置;如布置钟馗香案应按正神安置;在厨房、厕所、贮藏室等一般不宜悬挂钟馗像。
3、衙署、单位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在正对进户门或进院门的内侧合理位置;厅堂的主要位置;办公室的显要位置或朝向客户的位置;过道的顶端及两侧;其他正对煞气和需要赐福的位置;如布置香案应按正神安置于避静、洁净处。
4、店铺、厂矿挂开光钟馗像,一般在正对进户门或进院门的内侧合理位置;其它正对煞气和需要赐福的位置;如布置香案应按正神安置于避静、洁净处。
5、节日庆典或跳钟馗时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应布置香案。
6、车辆和行船中挂开光钟馗画像,一般是正对前方和正对后方的位置各挂一个为宜。
7、随身佩戴开光钟馗像,有玉佩、金属佩饰等,一般挂于前胸贴身位置或腰带上,也有人将钟馗像直接纹于身体之上。女士一般将随身钟馗画像置于手包或上衣左侧口袋中,孕期妇女,也可贴身佩戴。
8、端午节中,可以多处挂请钟馗画像赐福镇宅斩五毒。特别提示:应根据悬挂位置选请相应材质和大小的开光钟馗像。
赠送钟馗礼品的讲究:
中国是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然而有一种文化更是早于人类文明之前而产生——送礼文化。
古人对于如何送礼、送什么礼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良好运用于生活。自古即有曹操赠良驹以获取吕布的故事,曹操即是分清了自己的送礼目的、送礼对象、收礼人的喜好、如何送礼等问题,最终获得了一个良好的效果。一次成功的送礼经历背后蕴藏着一种文明与文化。
过去人民送礼常常以食物、烟酒、日用品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送礼更体现一种文化和涵养,通常以“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的画像用于各种不同场合的送礼,一般有“福魁、禄魁、寿魁、禧魁、判魁、子魁、妹魁、文魁、武魁、财魁”,且材质多样,供大家选择。
给朋友敬送钟馗像的习俗,起源于唐朝。唐朝的时候,每到新年前,官员之间就相互礼尚往来,把画工精心画制的钟馗像连同历书一起敬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上级、同僚和朋友,得到者会深感幸福和喜悦。后来皇帝也加入其中,将其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人,著名大诗人刘禹锡就先后为淮南王杜相公和李中丛写过谢皇帝送钟馗像及历日表的回礼贴。
为表示敬重之意,民间也仿而效之,相互敬送并家家悬挂“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像,祝愿亲友幸福安康,这一习俗自唐朝至今不衰。
【做寿礼】遇到老人做寿的时候要送祝寿礼,可以送一些象征长寿健康和表达关怀心意的礼物,如寿桃、寿面,忌讳送钟表、鞋子。(可送《钟馗祝寿图》)
【探病礼】探病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病人患的病症,一般探病礼物主要以鲜花水果跟保健品为主,鲜花可以让病人呼吸上一些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是否会引起病人呼吸道过敏。水果也要看是否是适合病人食用的,诸如糖尿病的人不能吃一些糖分过多的水果。(可送《钟馗赐福图》)
【乔迁礼】乔迁礼主要以一些生活家居用品为主,但注意的是不要送一些类似于刀具类的利器,以及涉及隐私的浴巾等等,乔迁礼可以选择一些主人不舍得买但是比较喜欢的东西,可以是一些精致的生活用品,如咖啡壶,面包机等等。(可送各种钟馗图)
【同事礼】一般出差、旅行回来后应该给同事带上一些礼物。但是要避免送一些贵重以及表示亲密关系的物品,如剃须刀、衣服等。但是如果要给上级带礼物的话,礼物需要比一般的同事档次高一些,并且选择在公共场合下赠送,以区分一下领导跟下属该有的区别。(可根据情况选择各种钟馗图)
【商务礼】商务送礼适合在一些活动、会议的时候,但是礼物不能太过于贵重,但是也决不能低档次,商务送礼也体现了一个机构的实力与态度,过于贵重显得是在拍马屁,太轻则是不重视,敷衍。(可根据从事行业特点选择钟馗图)
送礼其实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要多琢磨,多观察,多了解一些送礼常识努力的去送好一份礼,不要让结果适得其反。用心去经营你的人际关系,用心去送好一份礼物,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请钟馗入宅的讲究:
民间俗称的“搬家”,书面语言称“乔迁”,乔迁新居与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同列为人生的三大喜事,都有比较隆重的民俗仪式,地域不同,特色有别。
为了新宅安宁和避凶趋吉,多数地区迁居选择黄道吉日的早晨或上午开始搬迁。首先要迁神堂和祖堂,悬挂钟馗画像,安好家神才能搬家具。搬家的人不可空手进入新宅,一定要手持财物,以兆新宅进财进物。户主走在前面,拿着梯子或凳子,在鞭炮声中走进新屋,象征步步登高;家庭其他成员分别拿着粥盆、菜刀、火钳等,象征吉祥红火;众亲友端着堆成小山似的米糕等随后依序入宅,意在祝愿主人发家致富。搬完家后,亲友们送礼祝贺,主人设宴待客,人称“暖房”或“烘房”。烘房一般在天黑时举行,亲友们多以烟、酒、炮为礼,但礼品中绝少不了赐福镇宅的钟馗画像。如果主人是迁居兼分家,亲友们还要送些锅碗盆瓢等生活用品,名为“添家”。庆贺的亲友来得差不多了,一些年轻人点着蜡烛,绕着屋外走上一圈,寓意驱走黑暗,接着是点燃鞭炮,绕着房前屋后放上一周,意在以正驱邪。酒宴上宾主相互举杯敬酒,少不了要说些对新居赞美祝福的吉祥话。烘房还要举行跳钟馗、放电影或请自乐班等,以求得住进新居后的吉祥和喜庆。
一般入宅注意事项:
(1)新居若要装潢改建,应该在入宅之前完成,入宅之后尽量不要再拆卸修造。
(2)入宅日之前,各种物品皆可先行搬入,但重要家具先不要定位,待入宅当天再固定。
(3)入宅当天,全家人不可空手进入,应持吉祥物、菜刀、火钳等依序入宅。
(4)入宅时,先安家神、钟馗、香火,再安其他家具。
(5)入宅时,宅长宅母应持家神香火走在最前面进入。
(6)大门外四面,可布置好彩头、鞭炮、门联等红色喜庆之物,以抢吉气。
轿车里挂钟馗的讲究——开车也有文化。说起开车的文化,首先得从古人所乘的“轿子“说起。古时人们乘坐的轿,最低档的是二人小轿,其次为四人小轿、六人小轿和八人以上大轿,最豪华的是皇帝乘坐的十六抬大轿。而所谓的几人轿,是指由几个人抬着轿子,人们将轿等同移动的房子。而无论几抬大轿,上至皇宫衙门,下至平民百姓,唯一不变的是在轿子中悬钟馗画像赐福镇宅。人们认为,开光钟馗,赐福镇宅,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而随着现代化车辆的兴起,几乎完全取代了古人的轿,而轿子上悬开光钟馗画像的习俗也被人们有所淡忘。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被世人所广泛重视和接纳,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已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文化。车辆里悬挂开光钟馗像的习俗,已深入人心,走向世界,司机们常说:“车里悬钟馗,平安永相随。”
扩展资料
钟馗与山东的渊源
战国时的思想家孟子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以及著名史学家
顾颉刚(1893年—1980年)都说,后羿,又称“
夷羿”,是
夏朝东夷族有穷国国君,也是一个射术高超的英雄,他是被恩将仇报的逄蒙害死的,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大羿陵就在莒地。据《炎帝与汉民族论集》(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中华根与本——宝学概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关于炎帝发祥地的研究述评》等典籍记载,
华夏始祖之一的炎帝领导的炎帝部落发祥于今陕西渭水上游一带,后沿着渭水东下,顺着黄河南岸向东,到达今山东一带,并与黄帝部落的首领黄帝联合击败了活动于山东一带的蚩尤部落,杀死了该部落的首领蚩尤。之后,炎帝在山东一带活动多年。在这里炎帝率领其部落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辟市场;治麻为布,缝制衣裳,作
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炎帝的领导下,山东一带的原始农业得到长远发展。炎帝部落与蚩尤部落发生战争前,其都城由陈迁于鲁,建都曲阜。他所开创的原始农耕文明,使先民们改变了茹毛饮血、以渔猎和采集野果为全部生活来源的状态,开始走上创造性的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特别是世代流传的炎帝率领众先民鏖战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更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产生的源头和典范。据百度网介绍,炎帝五子之一的钟馗才子,精通天文地理,具有文才武略。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须,相貌丑陋。他生性刚直,又很有才华,有一年赴京赶考,文章第一,但因相貌丑陋不能金榜题名。后经朋友推荐他当了一名知县。走马上任后,办事公正,体谅民情,广治灾荒,镇恶棍、除贪吏,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深受群众拥戴。钟馗死后,阴府阎罗王查他生前为官清正,很有才干,在阳间为官清正,不畏强暴,便封他为“驱魔大神”,赐他宝剑,命他遍行天下,斩妖除邪。后来人们为了怀念这位难得的才子和清官,便为他建庙,还请画匠画了钟馗的文武两种画像,用石板镌刻拓印,邑人争相购买。
敦煌出土的《钟馗驱傩文》是最早钟馗出现在傩仪式中的记载,从唐代以后一些风俗志和诗歌里的片断文字描述来看,也只有在乡傩中才能见到钟馗的身影。傩舞里最活跃的角色就是钟馗。由于他频繁出场,又是场上绝对的主角,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直接称傩舞为跳钟馗。与唐朝的傩仪式稍有不同,这里的钟馗已不是身着豹皮,而是一副将官打扮,手下的十万丛林怪兽也简化成四员副将。但他在仪式中的职能并没有变,仍旧是捉鬼。一旦仪式开始,傩舞艺人就立即采用这样的步法,而这步法透露钟馗的真实身份,这步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一千七百年前,晋代的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这种步法。传说大禹在治水时两腿受伤,行走时只能碎步向前挪移,人们感激他治水的恩德,并不视之为缺陷,反而因其与众不同而视为神圣的证据。那么钟馗采用这种步法的由来也就可以作如下推想:大禹所处的时代是氏族社会,氏族首领又往往身兼巫师的职务。所以他所主持的祭祀仪式,也因为这种特殊步法而显得与众不同。后世的巫师沿袭了这种步法,既为了纪念大禹,也为了增加仪式的神秘性,就称其为禹步。
也有史书显示:大禹在春秋以前是君王,到了唐代就成了钟馗。
创建于南北朝时的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山门内塑立着钟馗化身的“哼哈二神将”。在峤山、库山、商园等山区立有钟馗石。几千年来,莒地山区农村,每逢年节,人们总要在门楣上书贴“钟馗在此,赐福平安”的横幅,家家户户将钟馗像贴在大门上,以驱邪除灾,祈求平安幸福,这种习俗延续至文革。文革期间,钟馗画被贴上了“迷信品”的标签,当时“破四旧”蔚然成风,许多民间艺人被迫改行,不少莒州钟馗画精品被付之一炬。千百年来,莒人以钟馗的形象创作的各类文艺作品更是灿若群星。凡此种种,不难看出,传承数千年历久不衰的钟馗文化已成为辉煌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璧钟馗画
灵璧钟馗画被称为“最正宗的钟馗画”,又称灵璧判子,它有别于其它地方木板年画或门神画作品,用手工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民间风味,历经宋、明、清各代,迄今经久不衰,尤甚在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清乾隆年间《灵璧志略》称:“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记载当时盛况。灵璧钟馗画在继吴道子之后,至宋元祐年间,灵璧置县时期,便有一批民间画家云集此地,初步形成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北宋画家杨斐所绘钟馗,深得吴道子之味,气势伟岸;后居淮楚,与灵璧画家友情深厚,因传道子之法,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笔墨酬和,妙趣横生,灵璧画家深受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清初,指画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时灵璧为宿州所辖,经常往来,对灵璧钟馗画家大加扶掖,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得到提高。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赞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1915年,灵璧民间钟馗画师翟光远绘制的钟馗画参加“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也有称“万国艺术赛会”并荣膺金奖,现收藏于
北京故宫博物院。朱砂钟馗判子画采用朱砂矿石颜料在绘于纸上,姚钧被央视电视台CCTV4特约在民间集会记录。
鄠邑区钟馗
钟馗故里、陕西鄠邑区,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由于地方驰名特产“钟馗故里钟馗画”及农民画艺术,被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钟馗)画之乡”,钟馗文化随“中国端午节”入选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鄠邑区的钟馗王钟馗画得唐朝画圣吴道子的笔法、心法,继承王九思钟馗艺术之神韵,以“夸张变形、对比强烈、浪漫稚拙,构图饱满以及重朴实、讲神似、民族民间风情强烈,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浑厚质朴,粗犷洒脱,地域特征明显”为主要特点。具有浓郁的历史性、独特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973年鄠邑区民间绘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74年在全国八大城市展出。1998年再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9年在台湾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周”展出。2002年鄠邑区成功举办“中国农民画联展”。鄠邑区民间绘画蜚声中外,已成为民族民间艺术园地里一颗璀璨的明珠。2009年端午节起,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西安钟馗文化研究所在钟馗故里遗址上汇集了鄠邑区民间丰富的钟馗艺术品,包括雕像、剪纸、国画、版画、碑拓等,联合举办了“钟馗文化展”常年对外免费开放,画展展示有福魁、禄魁、寿魁、禧魁、判魁、子魁、妹魁、文魁、武魁、财魁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于西安鄠邑区有钟馗故里商标的开光真钟馗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加之开光钟馗的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神威和代表着福气和正义,成为全国各地户户悬挂的精品,成为旅游者争相请购和馈赠朋友的绝佳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