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钟馗画是安徽省传统民间用于驱邪祈福,带有吉祥意味的民俗画。
简介
在中国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某种艺术为载体,寄托和表达人民大众的情思和祈愿,乃
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或曰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脉络。
传承了1000多年的灵璧钟馗文化,就是中国民间艺术长河中的一脉。
向有“
天下奇石第一”称誉的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垓下古战场,古汴河流经地,地处淮北偏东南的淮河流域。历史上长期受水旱蝗灾袭扰。
旧《灵璧县志》载:居民“岁岁逃亡,十不存五”。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与灾荒年众多民众长期逃荒流离有关,民间多出艺人,如杂技、曲艺、木偶戏、皮影戏等,以为生计。
其中,在民间影响力最为广泛、最具民俗文化价值的当属钟馗文化。楚汉文化、灵璧奇石、钟馗画已逐渐形成三元文化产业链。
钟馗画与灵璧石、虞姬墓并称为“神、奇、美”的灵璧“三绝”,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在灵璧,有一个人人皆知的人物,他叫孙淮滨。孙淮滨,1932年2月出生于安徽灵璧。
自幼博研经史及古文诗词,并攻习书画印学,有较高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其书画师从清道人入室弟子王奎璧、吕凤子先生。宗法授受,薪火相传,为清道人再传弟子。
其于书学,求篆于金,求隶于石,兼及汉魏晋碑帖,熔金石书画于一炉。
画谙“六法”,涉猎甚广,举凡山水、花鸟、博古、人物,或工或写,俱皆专能精擅,各臻妙境。
晚年致力于本土传统钟馗画的研究与创作,他固守以唐人吴道子“钟馗样”为粉本,以墨线勾勒,以矿物颜料敷彩,数层烘染,必厚重乃止,达到焕烂而求备,再现大唐气象。
孙淮滨的钟馗画,集民间画、宫廷画、文人画于一体,焕发出大唐绘画特有的绚丽光彩。
姚钧采用朱砂矿石颜料在绘于纸上。他的钟馗画被授予中国乡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钟馗画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钟馗画艺术大师。
钟馗画的价值
钟馗画扎根于安徽省民间,寄情于民俗,蕴雅于拙,寓美于丑,“土而不陋,俗不伤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自唐代起,灵璧人始画钟馗。
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浸润,至2003年,灵璧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称号。
灵璧画也被称为画中“活化石”。公元1915年,画家翟光远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荣膺金奖(世博会前身)。
2006年著名画家孙淮滨先生被授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钟馗画)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在全国“第四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评选活动”中,又授予孙淮滨“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称号。他的钟馗画作品被评为“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
2009年10月,孙淮滨先生钟馗图被评为“新中国国礼”,他也获得“国礼艺术大师”称号。
陈光林,1956年生灵璧,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政协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华侨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华侨画院副院长,北京炎黄钟馗画院院长,中国琉璃厂画院执行院长,宿州市政协常委,宿州市政协驻会副秘书长,宿州市文联副主席,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宿州市美协副主席,灵璧县钟馗画院院长,灵璧县美协名誉主席,曾任灵璧县政协第七、八届副主席,县文联主席。全国首届钟馗画大赛组委会、评委会常务副主任。
擅长传统人物,兼长花鸟、书法,尤精钟馗题材。作品融传统、现代及民间技法精华于一炉,线条凝炼,笔墨豪放,造型威美,标新立异,具有较高的学术、审美和收藏价值。先后应邀在1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城市举办个展、参加联展和拍卖活动,屡创佳绩,曾获国内外金银铜奖18次。新华社《中国对外新闻》、《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国家级核心艺术期刊《中国书画》、《艺术市场》、《美术观察》,香港《大公报》,台湾《世界论坛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近百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推介其艺术业绩。曾先后五次接受央视专访,2005年出任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春节特别节目《钟馗传奇》首席艺术顾问。
出版有《当代著名画家技法经典·陈光林写意钟馗》、《名家精品・陈光林钟馗画选》、《美术家・陈光林》、《钟馗绘画艺术研究》等9本画集和专著。
当代著名画家解钊是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研究员,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7年被评为当代杰出书画家他继承了传统绘画的技法用工笔重彩完整地体现了民间钟馗画特有韵味,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好评。是孙淮滨的入室弟子。
灵璧钟馗画将与文人画争辉千古。
钟馗画的特色
形象特色
灵璧钟馗画的形象是脱胎于吴道子的“钟馗祥”,而且是一直追摩和延承吴道子的特色,又经过灵璧钟馗画家在题材上的不断丰富,创造了灵璧钟馗画独有的艺术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
钟馗的形象来自远古巫术活动的“傩舞”面具。自古楚人巫风炽盛,钟馗作为民俗传说中的捉鬼驱魔大神,被古人视为法力无边。以后虽然逐渐人格化,但仍旧保留面目狞厉,体态慓悍,神秘怪诞的原始图腾痕迹。灵璧钟馗画在创作上仍然秉承“以狞制鬼,以猛驱邪”的理念,但在钟馗的面部刻画和形体动势以及行为气质的塑造方面,着重在突出钟馗的正气与神勇、嫉恶和慈爱上下功夫,使钟馗狞厉慓悍的外形与内美的心灵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句)。灵璧钟馗画家笔下的钟馗,在狞厉中蕴涵温柔,在慓悍中流露儒雅;在貌丑中蕴藉妩媚;在威武中内敛慈祥。具有威武慈祥的个性,阳刚阴柔的气质,幽默诙谐的趣味,令人望之威而即之温。
吴道子“钟馗样”在灵璧民间钟馗画艺人中已形成了“口诀化”,并代代相传。关于“口诀”(或称“画诀”)古已有之。远在唐代湛然的著作《止观大意》中就有“咸须口诀,方成一家行相”的说法。灵璧钟馗画诀亦为灵璧钟馗“一家行相”。如关于灵璧钟馗画的脸谱就有这样的口诀:“头如斗,‘国’字脸。扫帚眉,鸭蛋眼。秤砣鼻,下端宽。血盆口,獠牙尖。络腮胡,耳毛翻。扬正气,眉宇间”。关于衣着的口诀,如:“头戴乌纱帽,双翅圆而尖。文判穿官服,臀肥两肩宽。前后绣补幅,玉带系腰间。衣冠多褴缕,颜色红与蓝。武判着甲胄,铠叶鱼鳞联。足穿黑朝靴,靴底粉白边。站立‘弓’字步,独立一腿蜷。出手抓鬼势,持物笏与扇。按剑扬正气,拔剑怒眼翻。亮剑斩恶鬼,凛然气度严”。灵璧钟馗画的传统画诀,是灵璧钟馗形象的基本概括,历代沿承。千百年来灵璧钟馗的艺术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间。
绘画特色
灵璧的传统钟馗画是工笔重彩,绘画风格与楚地古代帛画有着一脉相承的艺术联系。从在湖南发现的战国时期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和《人物御龙图》,以及马王堆西汉帛画的绘画风格上看,其画作皆以墨线勾描,并且还有的施加朱线。设色以朱砂、桃丹、石青、石绿、白垩等矿物颜料。楚文化与先秦北国文化的结合是在汉代完成的,因此说汉代在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更是这种风格的传承和发展,以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便是唐代人物画风格的代表,他那伟岸生动的人物造型,他那准确的人体结构和流畅的衣纹线条令人叹为观止。其设色则是“焕烂而求备”,绮丽艳冶,以细为工。唐代的绘画尤其宝贵是它体现的情趣和高度发展的民族精神相合拍,是乐观向上,激奋昂扬,富丽健康。所谓大唐雄风,这是以后封建社会各个时期所不可企及的。到了宋代,工笔人物画发展到盛极而衰的局面,由于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存天理而去人欲”的思想使人们的美学观产生了巨大变化。画家以“扫去粉黛”、“淡毫轻墨”成为习尚。但宋代也有许多画家沿承唐人画风,许多唐画也是有赖于崇尚唐画的宋代画家的临本才得以流传。完成于元代的永乐宫壁画,仍旧保留吴道子、武宗元的绘画风格,为我国现存壁画中保留唐代画风的璀璨明珠。灵璧钟馗画脱胎于吴道子的“钟馗样”,一直追摩延承盛唐画风,以墨线勾填,施朱敷丹,惊彩绝艳,再现大唐气象。因此被画家学者视为“活化石”而倍受关注,故而清代名士齐周华特别在《名山藏副本·钟馗像赞》里用大篇幅文章阐发:“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正是由于灵璧钟馗画传承了吴道子的“钟馗样”,并保持了汉唐以来工笔重彩的传统,才能够“不脱道子原格”,才能为“世群推之”。大唐气象是中国美术史的巅峰,惊彩绝艳是中国风格的美术经典,灵璧钟馗画把它以固有的定式传承下来,形成了灵璧地方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标识。
构图特色
构图,中国画论称之为“章法”或“经营位置”,就是把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物象的种种关系摆布好,使之更好地服从主题思想的要求,以期最充分地表现作者所追求的审美意境和美学形式。
1、空白背景构图法
充分利用空白背景的表现力,这是灵璧钟馗画的传统章法特点。画面上除钟馗人物主体以外,没有任何背景,从画面位置上保证突出钟馗主体人物,要像一尊有份量的雕塑置于画面中间。民间艺人把这种构图叫做“平地起金山”,意思是钟馗人物个体像一座大山一样矗立于画面,像金色的山峰一样耀眼夺人。这种构图法在灵璧钟馗画中表现较多。
2、意象空间构图法
这种构图法,充分地体现在大量的汉画像石、画像砖的作品中,灵璧钟馗画加以延袭和继承。它的特点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将天上、人间、地下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打破形象之间原有的比例。可以人大于山,剑长于鬼,人物与坐骑的比例失调,人物与道具的大小殊异,蛇、蝎、蜈蚣、蟾蜍等“五毒”聚集在一起其形体比例的不合理等现象,都是根据钟馗画造型上的“意象”特点,决定了章法布局的“自由性”。这种称之为“意象构图法”。
3、特种形式构图法
由于灵璧钟馗画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殊爱,而得以不断地发展,因之其在画幅形式上也发展多种多样,以迎合人们的不同需求。除常见的有立轴、条屏外,还有扇面、园光、斗方等特种形式。其中就以灵璧钟馗画的立轴而论,亦有固定的章法。如钟馗人物立于画面中间,上端一定要留有空白,以便加盖“灵璧县印”,这是灵璧钟馗画的特定形式。县印一定要在钟馗人物的上方,以“品”字形排列。上端一方印模应不偏不欹地占据画幅正中,下端两方印模并列,印模间距均等,形成正“品”字。这是灵璧钟馗画构图形式中的特种构图法。
寓意特色
寓意寄情是灵璧钟馗画艺术的一大特色。灵璧钟馗画走进了人民的生活,大都与民俗心理相关。人们敬仰钟馗一是驱邪消灾,二是祈福纳祥,寄托美好的愿望。历代灵璧钟馗画家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借物寓意,或文字同声谐音的艺术手法,形成口彩吉语。数百年来,佳作联翩,五彩缤纷,闪耀亮丽,丰富了灵璧钟馗画的创作内容,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感知灵璧钟馗画的乡土人情,体认民间艺术“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的艺术审美情趣。
1、谐音表意
蝙蝠是灵璧钟馗画中必画的属物,它是点缀之睛,也是灵璧钟馗画主题的精髓内容。它不但衬托画面的活泼,最主要的是通过它来点出并寓意钟馗为“福神”的主题。钟馗被称作“福神”,寄意驱邪降福。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的“福”字同音,所以在钟馗身边往往画上一个蝙蝠(称作“天蝠”)或两个蝙蝠(意为“双福骈至”),还有的根据构图需要,画上五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以表达钟馗画的主题。灵璧钟馗画围绕“福”(蝠)字创作了不少谐音吉语的画作。如画钟馗手执宝剑,仰望空中飞翔的蝙蝠,取“执剑”谐音为“只见福来”。钟馗骑在马上,一只蝙蝠迎面投怀而来,取意“马上得福”。钟馗以手执笏,指向云中飞来的蝙蝠,题做“福自天来”。钟馗持爵进酒,仰望蝙蝠,取题为“晋爵得福”(“晋爵”意为“升官”)。钟馗怀抱花瓶,瓶内插满四季鲜花,题作“四季平安”。钟馗手持双柿,题作“事事如意”。钟馗肩背男孩,题作“盼子得子”。因钟馗又称“判官”或“判子”,是由“判”与“盼”谐音而得。如此等等。
2、托物寄情
借助自然物象,或借寓吉祥,或借物抨虐,或寄意平安。充实灵璧钟馗画的文化涵量,加强民间美术的风土情趣。
灵璧钟馗画常画钟馗手持蒲叶艾草。蒲叶形似利剑,又称“蒲剑”。艾草为中草药,可以除秽避瘟。农历五月为“恶月”,五月五日端阳节早晨,家家门旁悬艾,用以驱恶消灾。这天儿童们也都配带艾叶香裹,“五毒”不得近身。《齐民要求》载:“是日也、阴阳争、血气散”。民谚云“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民间则涂雄黄于耳鼻,喝菖蒲酒,悬挂钟馗神像,设供焚香,祈求驱邪祛病。这天灵璧钟馗画店更加活跃,相传五月五日是钟馗诞辰,以这天正午时点睛的钟馗最“灵应”,因此五月五日来璧求购吉作的人群如潮。体现出灵璧钟馗画与民俗活动的互动。
还有:端午节画钟馗脚踩“五毒”(毒蛇、蝎子、蜈蚣、蟾蜍、蜥蜴)手挥利剑,题作“立斩五毒”。画钟馗身旁有蜘蛛垂下,取意“喜从天降”。按:蜘蛛善结网,粘捕毒蚊恶蜂。古人视蜘蛛为神奇珠儿,故以蜘蛛象征喜气,又称之为“喜珠儿”。
灵璧钟馗画上端必定盖有“灵璧县印”,这是灵璧钟馗画特有的标志。既是标志,同时也具有托物寄情之意。清人《不下带编》也有“上有县篆者尤灵应云”的记载。“县篆”即县印,因古代县印均为篆书,故称县篆。寄意何在?按宋黄山谷在跋潘侯所藏《五宰相书》时,引道人借县印却祸事,谓“县印能祸福百里,尚可以却不祥”。据此,在灵璧钟馗画上加盖县印也是作为魇胜物的巫术理念,也是“托物寄情”的手法。另外还有历史的流传: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便虔信灵璧钟馗画有祛邪赐福之灵,他在登基第一年的春节前夕,就令大臣到灵璧置办钟馗图分赐给大臣,以表关爱和恩宠,以后并奉为惯例。后来朱棣在北京登极,年号永乐,效法前朝,亦仍旧制。到了成化年间,宪宗皇帝朱见深登基。宪宗皇帝痴爱书画,尤擅神像,亦喜作钟馗,他更喜爱灵璧钟馗画。他即位后,圣谕灵璧钟馗画为贡品,每年向灵璧县诏百幅晋京,分赐给宫廷大内及旧勋重臣,用以祛邪赐福。为张显灵璧钟馗画真品,每幅均加盖灵璧县印,并布为“品”字形,以作灵璧贡品的标志。后来灵璧钟馗画家在商品画上也加盖县印,流传既久,已成定式。灵璧钟馗画每岁可售数万纸,若到县衙加盖县印是不可能的事,灵璧县城隍庙的“县印”却派上了用场。古时城隍神为阴间的县官,也有一方铜质的“灵璧县印”,与真县印大体相同,于是这方“县印”就成为灵璧钟馗画家所共用。
3、缘物达志
灵璧钟馗画家笔下的钟馗,常以形象怪诞、诙谐、幽默惹人喜爱,更以“穷酸书生”、“清官廉吏”的形象使人动之以情。灵璧钟馗画常常表现钟馗衣衫褴缕、破鞋破帽、乘骞驴、擎破伞、挑破灯、摇破扇,表现了钟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高尚廉洁的品德,与人世间见到的贪赃鬼,敛财鬼,吸血鬼,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画面,使观者可法可成戒,对世人进行德业相劝。
灵璧钟馗画传统中的“四破图”,画面上的钟馗穿着破衣、登着破靴、擎着破伞、挑着破灯。钟馗在大雪冷雨之夜,不顾地冻天寒之苦,仍然竞竞业业地巡逻,到处去捕拿恶鬼。画家并系之以“打油诗”云:“衣破尚可缝、靴破尚可行、伞破尚可擎、灯破尚光明。莫笑我正气文人太寒酸,请看那,贪鬼见我自潜形,毕竟是身正压邪真英雄”。人们敬贤尚廉,憎恶豪贪和为富不仁的恶德败行。看到了“四破图”,聊感惬意,慰藉心灵。曹植曾说:“存于鉴戒者,图画也。”灵璧钟馗画亦然。
4、熔古铸魂
灵璧钟馗画渊源久远,文化积淀丰厚。其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古史典籍,互相渗透,文化内涵更加博大精深。灵璧钟馗画的传统题材《钟馗神兽宝伞八锦屏》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钟馗神兽宝伞八锦屏》在形式与内容上俱有独特之处。此图采取“四幅条屏”或“八幅条屏”形式,以图中八个不同造型的钟馗乘坐八种不同的神兽,八个不同的侍从擎着八种不同的宝伞故名。此八种神兽俱都出自古代文献典籍,如《轩辕本纪》、《山海经》、《符瑞志》、《斩鬼传》等,源出有自,各有所本,充分地体现出灵璧钟馗画与古代文化典籍的互相熔冶渗透与互通共融,和衷地构成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如:其中钟馗坐骑之一为“白泽”,白泽神兽原本于《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因问天下鬼神之事。”另据烟霞散人《斩鬼传》其略云:阎君赐“白泽”与钟馗为坐骑,谓“白泽”原是伯嚭所变,只因害了伍子胥,将他贬入阴山。数百年来自怨自艾,颇有改邪归正之心,特赐予钟馗,帮助杀戮鬼魅魍魉,藉以将功赎罪。坐骑之二为“獬豸”。据《神异经》云:“东北荒中有兽如羊,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名曰獬豸,一名任法兽”。其三曰“狡”,据《西次内经》云:“狡状如马,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食虎豹,可御兵”。其四曰“角端”,见《宋书·符瑞志》。志云:“角端日行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盖白泽之类”。其馀坐骑还有驺吾、飞黄、麟麟和兕等类。均取之古籍神话中忠直、勇猛、识鬼、御兵、任法、善行和象征吉祥之兽为之,从这里可以看出灵璧钟馗画在尺幅之内却具有博大精深之文化内涵,“八锦屏”则更是民族文化之集大成者。这种形式的钟馗画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画家,或任何一地的年画都未曾出现过,它是最具灵璧特色的钟馗画代表作。它具有丰厚的文化,独特的风格,奇妙的构思,独到的手法,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钟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世代相传的潜在心理。它经历了一个以巫术无所不能的自我陶醉阶段,图腾崇拜、祈禳行为正是源于先民们所共有的
超自然力量存在的想像力。灵璧钟馗画是中华古老民族文化的载体,探之弥深,仰之弥高。它渊源于轩辕,肇始于盛唐,楚风唐韵,蕴藉大千。灵璧钟馗画冶民间画、宫廷画、文人画于一炉;融宗教史、民俗史、哲学史、美术史、文学史于一体,具有精神文化与审美功能的双重价值。在今天的审美趣尚里,其与文人画是一种互补共存融会贯通的中国艺术形态,因之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全球多元文化体系中卓具特色神秘幽深的一元。她在中国人民心理上永生,在世界美术大观园里熠耀生辉!
历史渊源
探究灵璧钟馗画的渊源,最初由轩辕黄帝首创的驱邪傩舞中的方相氏衍化嬗变而来,是正气战胜邪恶的精神支柱,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唐明皇梦钟馗捉鬼,诏吴道子绘钟馗,吴道子奉诏作画,“立笔图讫以进”,与明皇梦中钟馗“极 肖”。一方面说明吴道子画技高超绝伦,另一方面则说明吴道子与唐明皇心中都存在着一个能驱鬼的“钟馗形象”。这个形象不是唐明皇梦中造出来的,而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现实生活在其梦中的曲折反映。
钟馗画虽由唐代吴道子首创,但灵璧钟馗画却扎根于民间。以吴道子的“钟馗样”为粉本,构成传承有续的经典绘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精神文化功能。五代末画家石恪生性不羁,画笔豪放,扩大了钟馗题材的情趣。同时期画家孙知微,性高洁出俗,尝作画寓意。继吴道子之后,至宋元祐年间灵璧置县时期,便有一批民间画家云集灵壁,初步形成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北宋画家杨斐所绘钟馗,深得吴道子之韵,气势伟岸。后居淮楚,与灵璧画家友情甚笃,因传道子之法,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敦厚的基础。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丹青酬和,妙趣横生。灵璧本土画家深受其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
宋代以后,善画钟馗者日渐增多,较著名的有涿郡人高益,北海人李雄;元初画家龚开的《中山出游图》、颜辉的《元夜出游图》最为生动。另外,可见到作品的画家还有南唐画家周文矩、后蜀黄笙、宋代董源、程坦、马远,元代钱选、王蒙等。明清时期画家的作品较为常见,除民间收藏外,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和地方馆皆有馆藏。较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明初画家叶澄、戴进、朱见深、仇英等;清代有萧晨、佘丹山、罗聘、华岩、徐白斋、钱慧安、沙馥、任颐……等等。
清初时,指画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时灵璧为宿州所辖,常有往来,对灵璧钟馗画家大加扶掖,致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得以提高。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赞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历经千百年后,灵璧钟馗画之盛况尤甚于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清乾隆年间《灵璧志略》称:“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记载了当时灵璧钟馗画艺术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