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喜(김정희,1786年~1856年),
朝鲜王朝金石学家、诗人、官员。字元春,号秋史、阮堂、礼堂。本贯庆州,生于
忠清南道礼山郡一个
两班家庭,是
朝鲜英祖的女婿月城尉金汉荩(
和顺翁主之夫)的养曾孙,祖父是金颐柱,生父是金鲁敬,后过继给金鲁永为嗣。
人物生平
在
朝鲜王朝后期,庆州金氏与
安东金氏、
丰壤赵氏共同组成了
望族阶层,而金正喜就是庆州金氏的子孙。公元1786年6月3日,金正喜出生在忠清南道龙宫里。传说在他出生时,后山曾要枯萎的树木由于受到了他的灵气,重新茂盛起来。他的才气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人发现了。在他七岁时,
朝鲜正祖时期的宰相
蔡济恭路过金正喜家的大门时,看到了“立春贴”上的字迹大为感叹。18世纪后期著名的实学家
朴齐家看到他的字迹后,就决定要收这个孩子为自己的门下,在8年以后,金正喜终于就跟着
朴齐家学习
书法。
在这位
北学派巨头的教导下,金正喜继承了
洪大容和
朴趾源“吸收外物而善己”思想的“北学”脉系。他在24岁的时候,考取了
科举生员,并随父亲一同去了
清朝。
来到
清朝,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与清朝书画巨匠接触的机会,其中有考证学派艺术家
翁方纲,也有当时的巨儒阮元和曹江。尤其是翁方纲达到了“学艺一致”的境界,并将
书法升华为真正的造型艺术。通过与他们的交流,金正喜学到了当时处于全盛时期的考证学的真髓。另外,他亲眼目睹了
汉代之后的优秀
拓本,大长见识。根据在
清朝所积累的深厚学识,金正喜31岁时指出,
北汉山上原本被认为是“无学大师碑”的碑文,实为
新罗真兴王的
巡狩碑。他也因此跻身为金石学界大学者的行列。不仅如此,他在
经学、
佛教、诗文、绘画等方面也都有着很深的研究与造诣,成为19世纪
东北亚的著名学者。
他的仕途也十分顺利,并曾一度任职兵曹参判。然而,随着在官场上的步步高升,金正喜也卷入了
朝鲜王朝高层的党派之争,并最终在1840年被流配到离济州岛大静县。这种流配是朝鲜王朝时期流配之刑中最为残酷的。为了防止逃脱,受刑之人要被困在布满荆棘的围墙内。而晚年流落到此处的金正喜则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艺术作品。
在人生的黄昏时刻,55岁的金正喜经历了长达9年的流配生活。为克服流配之地的孤寂,金正喜不断创作,以至于他磨穿了10个砚台,写废了上千杆笔。最终,他终于达到了“字即为诗,诗即为画”的至高境界,创出了世人所熟知的
秋史体。此外,他在画布上绘出了一座房子和一棵枯树,用
枯笔技法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高尚情操,而这种节制与省略是对人为记述与虚伪的一种反驳,代表了
文人画的独特性质。而此画就是代表
韩国文人画最高水平的作品-《岁寒图》。这个时期,金正喜所写所画的,其实都是他的泪与汗水,同时也是他的魂之所在。这位学者不仅为世人留下“秋史体”和《岁寒图》,还在诗与散文里留下了自己的独到见解。1849年,他结束了流配生活,却在两年后再次遭到流配。后来,他在
京畿道的果川度过晚年,他在71岁时,离开了人世。
艺术成就
金正喜还画过《岁寒图》、《枯木竹石图》,自比东坡。金正喜24岁那年随父亲拜见
清朝鸿儒翁方纲、阮元。当时
中国学界,
朴学盛行,继承汉代
古文经学的
训诂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又逢
三代、
两汉、
魏晋的金石文字大量问世,加以
帖学衰颓,使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一出,立时起到开宗立派的功效。在当时朝鲜学界,金正喜是第一个获得阮元真谛的学者,坚定地走着一条碑学的路子。金正喜打击“家家晋体”,是反对传统帖学转辗翻刻失真,实际上他也很好地融会帖学,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促使碑派
书法的“韩国化”,也使
清朝的碑学研究拓宽了眼界.金正喜手札以帖为主,兼融碑意;匾额、对联多从隶法,兼取帖意,不拘一格,又别具一格,显示了一位大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他既天真又倔强,平和与刚烈的性格共融互补。
阮承烈为《
阮堂全集》写的跋文,称道金正喜
书法气象宏大,包罗深广,风格多变。从金正喜,我们看到了汉字文化圈内对书法与
书法家的要求具有共同性。评论
书法家,由人品高下观书艺,再从书艺优劣求人品;由学识深浅看书艺,再从书艺精粗测学识。至于书法的功力,直接或间接关系到
书法家的全部素质。中国“
书法”一词的起源,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
东汉。当“
书法”形成了一个专门名词以后,就直指以
汉字为载体的特殊的文化艺术门类,有它自身的
哲学、
美学理念和文化内涵,其中也包括了书写的“法则”、“方法”。
走近韩国金正喜,又可以从金正喜
书法中感受到
朝鲜民族强烈的独立、自主、自强性格,令人震撼、振奋。历史上有这样的先例:一种学说,当其新出现的时候,表现了进取、锐气,以后逐渐衰退,甚至成为保守势力。碑派到了后期,一部分作者走入狭窄的道路,另一部分作者走着
碑帖融合的道路,碑派复兴,冲击
陈陈相因的帖学,带来了新鲜空气,也有局限性。
草书的低迷,出现在清代中叶以后,草书成为
清代书法的一大缺失。时至今日,“碑派”的观念又有了扩充,人们的视野比200多年前扩大了许多,面临着一条广阔的多元发展的道路。
书法的革新,历史上常处在字体变异的时代。当前时代不可能出现新的字体,一时难以出现新的有巨大影响力的流派,但是各种字体、各种流派的消化、吸收、互补、融合,肯定对
书法的创新有极大推进作用。
书法的创造,有赖观念更新,不仅要承继古人留下的那一份现成的财富,而且还要学习古人的创造精神。面对世界日趋一体的新时代,传统艺术几乎不可能简单地将外来的一切拒之门外,要在世界潮流中独树一帜,就要敢于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中有益的成分而时刻守卫着传统中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因素。由此,传统的民族艺术获得新的生机。
朝鲜时代最著名的
书法家是
实学派的金正喜。金正喜是杰出的
书法家和学者,他建立了人称“秋史派”的风格。他的书法脱胎于中国隶书,但是他在布局上富于画感,善于在不对称中见和谐,而且笔触有力无比,使笔下的字充满活力。由于这些才能,他终于创造了自己特有的生动有力的风格。 在韩国,学
书法被认为是有修养人士陶冶情操的必要过程。
书法作为书写或者传递信息手段的实际功用往往不如字写得优劣所含有的哲学意义更重要。在韩国如同在中国和日本一样,
书法被认为是一种高雅艺术,
书法家也受到人们的尊重。韩国的
书法组织虽不象中国具有完整的体系,但韩国书法的
民间组织却非常普及,而且活动频繁。接待笔者访韩的韩国海东研书会就是一个出色的
民间组织。海东研书会于1971年8月1日创立,很具规模的
书法活动就组织了200多次,并组织多次国际间的书法交流,这对于一个
民间组织来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会长金东渊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
书法家,在韩国书法界很有影响。金先生崇尚传统,重视基础,他的字有时近乎于篆书,有时近乎于隶书,或在两者之间斟酌取舍,可谓变化奇谲、仪态万方,随心所欲而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