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洪山
中国男演员
邓洪山,艺名樱桃。五音戏演员。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九岁登台。工旦。曾在济南、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建国后,历任淄博五音戏剧团团长、山东五音戏研究会会长。以演村姑、农妇著称。整理并演出剧目有《王小赶脚》、《彩楼记》、《王二姐思夫》等。
基本介绍
邓洪山,著名五音戏表演艺术家,1905年出生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坝子村一个梨园世家。从他祖父到他儿子“红樱桃”,四代从艺。他父亲邓九星工花脸,大哥邓洪顺工小生,二哥邓洪俊工花脸,都是当时有名望的五音戏演员。 邓洪山7岁时依偎在母亲怀中学会了《安安送米》、《狐狸精闹书房》等剧目,父亲把他抱到大方桌上,头上扎着母亲的腿带子,有板有眼地唱起来。后在坝子村西头铁匠炉天井里,举行首场演出,迈出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步。最初他随父跟班学艺,8岁时与父合演《挡马》,以后正式拜靳成章、靳成花为师,学唱青衣、花旦,到9岁已小有名气,乡亲们亲切地喊他“七岁红”。
“鲜樱桃艺名,起源于他14岁时,随父在家乡黄台、板桥唱戏。小清河的众多渔民都是五音戏戏迷,纷纷为他取艺名。一位老人为他起了个“鲜樱桃”的艺名,说:“樱桃虽小却很红”。邓洪山欣然接受了这个艺名。当年九月九千佛山庙会他演《拐磨子》,戏报写出了这个艺名,从此“鲜樱桃”响遍泉城,传到全国。
30年代初,他与明洪钧搭挡组成五音戏班——邓明社,前后演出30多年,活动在济南、淄博、天津、北京等地,得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的赞赏。
1935年10月,经著名戏剧家马彦祥介绍,他到上海百代公司录制了六张唱片(七出戏),百代公
司赠送一面题为“五音泰斗”的锦旗,扩大了五音戏的影响。他把百代公司给的360块大洋统统买了南绣戏装,决心把乡土艺术发扬光大。邓洪山
建国后,他改编整理了《王小赶脚》、《换魂记》等10余出优秀剧目,并请来音乐工作者尝试加弦,正式加上弦乐伴奏,结束了五音戏打锣鼓干唱的局面。1954年他荣获华东戏曲观摩会演演员一等奖。
“鲜樱桃”为历城赢得了荣誉,家乡人民热爱他。1957年,他率领已经成为国营的淄博市五音剧团,回到历城在当时县政府驻地王舍人庄的历城剧院演出,坝子一带的乡亲们赶大车、推小车前来看戏。桃园村的两位老大娘特意走进后台,要求看看“鲜樱桃”,一位大娘说:“当年俺跑到十八户村去看你的戏,没和家里吱声,挨了俺娘的巴掌。”另一位大娘说:“俺娘家是王家楼子村的,过去光听说你演的戏好,今回看了《王二姐思夫》,才知道你不是女的,是男的。”
演出风格
邓洪山的唱腔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声情并茂,字字情真。他扮演《王小赶脚》中的二姑娘抱包 袱、骑驴和数钱,可称为“邓洪山”(鲜樱桃)在表演上的三绝。“飘眉、送目、飞老鸹”,已形成他独特的表演风格。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看过他的表演之后,盛赞说:“社会上捧我们叫‘四大名旦’,其实你的表演比我们高,你如果是在北京那就是‘五大名旦’了!”
随着邓洪山在戏班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喜爱听他演唱的观众也越来越多,这时邓洪山的一些亲密好友就提出给“小丑子”(邓洪山的乳名)起个艺名。有人提出叫“酸葡萄”吧,也有人提叫“酸石榴”,最后,还是一位老者发话“我看还是叫鲜樱桃吧!你们都见过樱桃也吃过樱桃,它甜中带着酸头,又酸又甜,这种果子熟的早,个头虽小样子红红的,俊气。小丑子九岁登台,十几岁就唱红,给他起这个名字挺合适”听罢,众人齐声说好。自此,“鲜樱桃”的名字叫开了并且越叫越响,直至有些后人只知有“鲜樱桃”不知邓洪山。
章丘、西城、济南、淄博一带的观众曾有这样的顺口溜“卖了裤和袄,也要看看鲜樱桃”,“三天不吃饭,也的把鲜樱桃的戏来看”。 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五音戏事业,一生所演剧目无数,塑造了大批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他的表演从不拘泥于形式,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并揣摩吸收成为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风格传承至今,也就奠定了今天五音戏的表演艺术风格
艺术人生
邓洪山出生于一个“肘鼓子”(又名“周姑子”)戏世家,自幼跟随父母学艺。他天资聪 慧、灵性超人,七岁登台,九岁唱红,又称“九岁红”,后又拜靳成章、靳成花为师。他学戏刻苦、认真、痴迷、勤于钻研。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提炼形象和各种形体动作,他向姊妹艺术学习,向四大名旦学习,十七八岁时对表演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二十岁时开始接过邓家戏班,做起了领班。邓洪山的唱腔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声情并茂,字字情真。他扮演的《王小赶脚》中的二姑娘抱包袱、骑驴和数钱,可称为“邓洪山”(鲜樱桃)在表演上的三绝。“飘眉、送目、飞老鸹”,已形成他独特的表演风格。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看过他的表演之后,盛赞说:“社会上捧我们叫‘四大名旦,其实你的表演比我们高,你如果是在北京那就是‘五大名旦’了!”
随着邓洪山在戏班子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喜爱听他演唱的观众也越来越多,这时邓洪山的一些亲密好友就提出给“小丑子”(邓洪山的乳名)起个艺名。有人提出叫“酸葡萄”吧,也有人提叫“酸石榴”,最后,还是一位老者发话“我看还是叫鲜樱桃吧!你们都见过樱桃也吃过樱桃,它甜中带着酸头,又酸又甜,这种果子熟的早,个头虽小样子红红的,俊气。小丑子九岁登台,十几岁就唱红,给他起这个名字挺合适。” 听罢,众人齐声说好。自此,“鲜樱桃”的名字叫开了并且越叫越响,直至有些后人只知有“鲜樱桃”不知邓洪山。章丘、西城、济南、淄博一带的观众曾有这样的顺口溜“卖了裤和袄,也要看看鲜樱桃”,“三天不吃饭,也的把鲜樱桃的戏来看”。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五音戏事业,一生所演剧目无数,塑造了大批动人的舞台艺术形象。他的表演从不拘泥于形式,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并揣摩吸收成为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风格传承至今,也就奠定了今天五音戏的表演艺术风格。“鲜樱桃”这个响亮的名字,伴随他走过了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记录了他整个艺术生涯中的酸甜苦辛和荣辱悲欢。在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成功的塑造了一百多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他刻画的人物即细腻逼真,又各臻奇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五音戏特色。
1935年,邓洪山等五人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了最早的一张五音戏唱片,录制后,百代公司盛赞邓老的演唱“含蓄、柔婉、酸酸甜甜,既有民间情趣,又不失高雅”,并赠送“五音泰斗”字样锦旗一面,五音戏由此正式定名。邓老一生多次率团晋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赞誉,使五音戏在当时就声名远播。
著名戏剧家马少波曾于1986年观看时已83岁高龄的邓老演出后,当场赠诗云:
窈窕少妇惹人怜,
笑语声声扬玉鞭。
谁信耄耋扮二姐,
依稀五月樱桃鲜。
与九名关门弟子合影
1954年,山东省第一届戏曲汇演和华东地区戏曲汇演中,在《彩楼记》里扮演的刘瑞莲荣获
一等奖,并获得金质奖章一枚。1956年由五音戏剧社改称为淄博市五音剧团,邓洪山任团长,同时被评选为淄博市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第一届文代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在邓洪山的晚年,他积极热心的辅导青年演员,从不吝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演员。他对五音戏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鲜樱桃就没有五音戏。 1985年已迈入耄耋之年的邓洪山随团再次进京演出。他的《王小赶脚》倍受专家们的推崇。同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淄博市文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邓洪山舞台生涯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会上表彰了他几十年来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和为振兴五音戏所做的重大贡献,同时举行了拜师仪式,邓老喜收了九名关门弟子
1996年12月7日五音戏表演艺术家走完了他近一个世纪的时光,溘然长逝,终年92岁。
个人轶事
一九二○年,邓洪山在济南(府)曾和梅兰芳先生演于同一舞台。邓上场时,梅先生一 直站在门帘后面观看。邓演完戏一下场,梅先生就笑着迎上去问他多大年纪,邓回答说:“十八啦。”梅先生高兴他说:“年纪虽轻,艺术很精。”从此两个人建立了友情。一九三三年邓洪山首次去北平(北京演出,梅先生仔细地询问他抱包袱、骑驴、做彩(指掉眼泪)的体会。赠送了两只凤钗、一只宝剑。梅先生称赞邓说:“社会上捧我们叫‘四大名旦’,我看你的表演艺术要比我们高超得多,如在京剧界,加上你就是五大名旦了。”过后不久,又赠戏衣和钱给邓。一九六○年,五音剧团进京演出,梅先生看了邓演出的《亲家婆顶嘴》以后,同一些名艺人及政府领导人上台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梅先生还邀请邓到他家中做客。
一九五一年,邓洪山领班在周村演出程砚秋先生特意前去拜访,互相观摩示范,并赠款赞助。荀慧生先生一九五三年到博山演出期间,看了邓洪山演的《吴家花园》以后说:“怪不得程先生叫我
来拜访你,梅先生也向我推荐你,说你不张嘴就连叫四个好,真是了不得,名不虚传。”第二天,荀先生请邓至客栈,研究花旦的表演技艺,对他很是赞赏。一九六一年,尚小云先生在济南收徒传艺,办戏曲学习班,把邓洪山也叫去了。两人就表演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此外,邓洪山于一九六○年随团进京公演时,他的学生曾为周恩来总理作了清唱表演。离京去南方公演期间,被誉为“江南活武松”的盖叫天先生,曾当众夸赞邓洪山“一个人演了一台子戏”。
参考资料
邓洪山.北京文艺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1 18:3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