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
汉语词语
迷路 ,汉语词汇,拼音是mí lù,释义为迷失道路;指迷失方向感;比喻错误的道路;满路;方言。指雾;另有医学名词和建筑名词中的“迷路”。
引证释义
迷失道路
①《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后诏书徵 萌 ,托以老耄,迷路东西。”
②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
③唐 宋之问 《春日宴宋主簿山亭》诗:“攀巖践苔易,迷路出花难。”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二章:“朝着前头走就行啦,不会迷路的。”
比喻失去正确的方向
白居易刑部尚书致仕》诗:“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悬车。”
比喻错误的道路
《四游记·哥阁君臣游猎》:“寡人原亦是仙班之人。今寡人失了本来面目,乞天仙大发慈悲,同寡人回朝,指引寡人迷路。”
满路
温庭筠送洛南李主簿》诗:“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
方言指雾
清 顾禄 《清嘉录·三朝迷路发西风》:“谚云:‘三朝迷路发西风。’……吾乡谓雾曰迷路,谓雾重,迷不得路迳也。”
内耳的一部分
分为骨迷路膜迷路
医学名词
内耳由一些埋藏在坚硬骨头里面的弯曲管道和囊所组成,因为它构造复杂,管道盘旋,形同迷宫,因此叫做迷路。内耳迷路外壳质地坚硬,有如象牙,叫做“骨迷路”。骨迷路中包藏着和它形状大致相仿的“膜迷路”。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有外淋巴液。膜迷路里含有内淋巴液,这种内淋巴液不和外界直接交通,因此膜迷路是一个盲管系统。而外淋巴液通入人脑蛛网膜下腔,和人的脑脊液是沟通的。膜迷路实际上是悬浮在骨迷路的外淋巴液腔中,不过它是凭借许多纤维带固定在骨迷路壁上。
坚硬的骨迷路外壳就像钢铁堡垒,充满在膜迷路周围的外淋巴液就像减震的泡沫海绵,这些形成了膜迷路可靠的保护层。有了这个保护层,娇嫩的膜迷路就不会因为头部的剧烈活动而被震坏。膜迷路是内耳的“心脏”,内耳复杂的神经装置主要是集中在膜迷路内的。概括说来,内耳按功能的不同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半规管和前庭是分别维持人体动、静平衡的器官,耳蜗则直接和听觉有关。
建筑名词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的规定:
第5.10.4条
钴60治疗室、加速器治疗室、γ刀治疗室及后装机治疗室的出入口应设迷路,且有用线束照射方向应尽可能避免照射在迷路墙上。防护门和迷路的净宽均应满足设备要求。
解释:放射量极大,须采用迂回迷路,使射线经过多次散射后减弱到安全剂量。迷路宽度应保证治疗机最大部件能通过。
长方型建筑布局设计设计要求:内走廊隔断墙上的门,应为错位门,形成空气迷路,防止开门时空气对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32
目录
概述
引证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