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王,梵曰斫迦罗伐剌底曷罗阇Cākravartirāja,又作遮迦越罗王,遮迦瓦丁,遮迦越王,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轮王,真法之王。因手持
轮宝而得名。
古印度神话中的“圣王”。此王即位,自天感得轮宝,他转轮宝而降伏四方。又因飞行空中,故亦称“
飞行皇帝”。
词源
转轮王的梵文为Cākravartirāja,是由三个词构成的
复合词:cākra,阳性、阴性、中性皆可,也可以做形容词,意为用铁饼(战斗),也有轮子之意;varti,阴性名词,意为缠绕、转动;rāja,原型词为rājan,阳性名词,意为国王。符合经典所说“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的解释。所谓轮,简而言之就是车轮、轮子,一方面
以之比喻世间的统治政权经久不衰、
连绵不绝,皇基永固;另一方面也特指
法轮,用以表达佛法犹如车轮向前滚动不止、常驻不灭。
佛教中的转轮王
佛教认为了一个大一统的人间乐土,疆域包括整个大洲。
高善必认为,当时由于
商业贸易范围的扩大和为了保障商路的安全,需要有一个“世界
君主国”,当时已经有了“居
四天下统领万物”之王(即转轮圣王)的思想。佛教的王权观,基本上是建立在转轮王概念的基础上。而这一王权概念和果报及转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之所以成为转轮王,是功德积聚的结果,这是明显区别于
中国本土王权思想的地方。
转轮王Cakra+vartin中的“Cakra”一般解释为战争时所用的轮状武器,也或许就是战车的车轮,意思是战车碾过所有土地无人阻挡,引申而言就是
古代近东地区常用的一个王号“众王之王”(king of kings)和世界君主(universal ruler)。当这一君主概念被佛教吸纳并改造之后,就变成了佛的俗家对应者,即:在宗教领域最高的是佛,在世间最高的是转轮王,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真命天子。这是一个不断被改造的概念,内涵不断增加。在《长阿含·转轮圣王修行经》中,“
轮宝”成为转轮王的信物。君主若能奉行“正法”,则“轮宝”自会显现空中,以证明其统治之
正当性,四方有不服者,“轮宝”即会旋转而去,君主只要随之而行即可平定天下。对转轮王而言,“轮宝”是他的信物,而对佛陀而言,他的入世
传法就被称为“转法轮”。
转轮王代表的是一个理想的国度。西晋月氏三藏
竺法护译《佛说弥勒下生经》中描述了这一
大同世界:“时阎浮地极为平整,如镜清明,举阎浮地内,谷食丰贱。人民炽盛,多诸珍宝。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是时弊华果树枯竭秽恶亦自消灭,其余甘美果树香气殊好者皆生于地……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
粳米,亦无皮裹,极为香美,食无患苦。所谓金银、珍宝、车璩、马瑙、真珠、虎珀,各散在地,无人省录……尔时法王出现,名曰蠰佉。正法治化,
七宝成就。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守藏之宝,是谓七宝。镇此阎浮地内,不以刀杖,自然靡伏。”
汉译《转轮圣王修行经》的中心思想,是善法与宝轮及正义统治者的
同一关系,依据佛教的政权观念,王不仅是统治者,他首先应该是
社会秩序的维护和
调整者。佛教王权观并不认同血缘相传的权力观念,其权威也不来自上天,而是来自佛教的
业报。轮宝作为转轮王的信物。他得用自己的品行去争取,只要他遵循善法,做贤明之君,轮宝就可能重新显现。这类似中国本土固有的天命观念,当轮宝出现,就说明在位君主是转轮王,轮宝向四方旋转,走到那里,国王的军队也就摧伏那里的敌人,善法也便得以流布四天下。如果他不能持守正义,就会给臣民带来灾难;背离善法,便意味着背弃最高
道德原则,意味着国家的毁灭。这种情况出现时,他便自然丧失权力的
合法性,人民便有权推翻他,甚而杀死他。
佛教转轮王的观念,受到印度
孔雀王朝阿育王和
贵霜时代
丘就却(Kujula Kadphises, A. D. 50—78)与
迦腻色迦(Kaniska, A. D. 187—212)的推动和改造,因此他们的做法成为后来佛教君主效仿的对象。(13)佛教对于王权的认识,主要是“一佛一转轮王”,佛或法师负责说法(法施),转轮王则负责供养(财施),正如佛教的出家僧尼和在家众(
优婆塞与优婆尼)一样,一方面负责灵魂的引导,另一方面则提供物质回报。后汉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详译《
修行本起经》卷上云:“夫人言:‘向于梦中,见乘白象者,空中飞来,弹琴鼓乐,散花烧香,来在我上,忽不复现,是以惊觉。’王意恐惧心为不乐,便召相师随若那,占其所梦。相师言:‘此梦者,是王福庆,圣神降胎,故有是梦。生子处家,当为转轮
飞行皇帝;出家学道,当得作佛,度脱十方。’”
按照《修行本起经》的说法,佛陀如果留在世俗世界,将“为转轮飞行皇帝”,如果出家学道,将“成佛”。这已经将佛和转轮王的关系阐发得非常清楚。又《
大智度论》卷二五也对比了佛与转轮王:“如王清净,不杂种中生。
随姓家业,成就众相庄严身。王德具足,能转宝轮……以
四摄法,摄取众生。善用王法,委任
贵姓。主兵大臣,以治国政……佛法王亦如是。释迦牟尼然灯宝华等佛,诸佛清净姓中生……圣主威德,备具转真
法轮……
出世间四摄法以摄众生。知方便,说
四圣谛为法王仪。舍利弗、弥勒等大将,善治
佛国法……是为相似。”
对于佛教转轮王的思想内涵,
道宣、
道世、
辩机等唐代高僧都有清晰的认识,而“一佛一转轮王”在政治上的影响也一直存在,如515年,
冀州沙门法庆起兵于河北一带,“说勃海人李归伯,归伯合家从之,招率乡人,推
法庆为主。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
汉王,自号‘大乘’”。转轮王位(chakravaninship)和成佛(Buddhahood)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但是毫无疑问,在中国
中古时代,佛教王权观的核心内容是转轮王,而非其他。
在
弥勒下生信仰中,转轮王也是充当供养的任务。《长阿含·转轮圣王修行经》说到未来“有佛出世,名为弥勒
如来……彼时有王名曰儴伽,剎利水浇头种,转轮圣王”。大乘系统的《佛说弥勒下生经》中,更加详细叙述弥勒自兜率天下生于转轮王蠰佉(即儴伽)的国都翅头城,证道后出而说法的情节:“是时蠰佉王,闻弥勒已成佛道,便往至佛所欲得闻法。时弥勒佛与王说法,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为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尽成
道果得
阿罗汉。”所以从理论上讲,弥勒和转轮王代表着完全不同的佛教意涵,后者将为前者提供供养。转轮王提前于弥勒出现于人世,而弥勒则由兜率天下生成佛。
人物设定
此王身具
三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
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其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如其次第领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轮王为四洲,
银轮王为东西南之三洲,
铜轮王为东南之二洲,铁轮王为南
阎浮提之一洲也。《
俱舍论》十二曰:“从此洲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有转轮王生。灭八万时有情富乐寿量损减众恶渐盛,非大人器,故无轮王。此王由轮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施设足中说有四种,金银铜铁轮应别故,如其次第。胜上中下逆次能王,领一二三四洲。(
中略)《
契经》云:“若王生在刹帝利种绍洒顶位,于十五日受斋戒时,沐浴首身,受胜斋戒,升高台殿,臣僚辅佐。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众相圆净如巧匠成,舒妙光明来应王所,此王定是金转轮王。余转轮王应知亦尔。”《智度论》四曰:“问曰: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菩萨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别?答曰: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圣王。菩萨相者: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
转轮王七宝
即
轮王七宝。在《长阿含·转轮圣王修行经》里提到转轮王的“法宝”时,除了
金轮宝外,还有另外六件,分别是一、白象宝,二、绀马宝,三、神珠宝,四、玉女宝,五、居士宝,六、主兵宝。《
修行本起经》里的七宝排列顺序与《转轮圣王修行经》不太一样,而且“居士宝”被换成“典宝藏臣”。后来《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则另外加上七件对个人生活更为实用的器物,一、剑宝,二、皮宝,三、床宝,四、园宝,五、屋舍宝,六、衣宝,七、足所用宝,合称为“七软宝”。
鸠摩罗什所译的《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对蠰佉王的七宝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王有七宝:一金轮宝,千辐毂辋,皆悉具足;二
白象宝,白如雪山,七胑拄地,严显可观,犹如山王;三绀马宝,朱鬣髦尾,足下生华,七宝蹄甲;四神珠宝,明显可观,长于二肘,光明雨宝,适众生愿;五玉女宝,颜色美妙,柔软无骨;六主藏臣,口中吐宝,足下雨宝,两手出宝;七主兵臣,宜动身时,四兵如云,从空而出……时王千子各取珍宝,于正殿前作七宝台。有三十重,高十三由旬,千头千轮,游行自在……时蠰佉王共诸大臣、国土人民,持七宝台。有千宝帐及千宝轩,千亿宝铃、千亿宝幡、宝器千口、宝瓮千口,奉上弥勒。”
七宝象征转轮圣王的威德与政绩。转轮圣王的伟大,不在他的武力,而在他的“正法治化”或“正法理群生”(详前文)。他所拥有的七宝,实际上也是由于他的德行而获得的果报。因此,
东晋佛□
跋陀罗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3说:“
波罗蜜金轮,诸通为象宝,神足为马宝,净慧无上珠,妙行为女宝,
四摄宝藏臣,方便主兵宝,无上转轮王。”经文的意思是,转轮王所具备的七宝,都是过去他所修的善因而感应得到的:因为修行“波罗蜜”,因此得到了金轮宝;因为修行了各种神通(诸通),因此得到了象宝;因为修行了“神足”通,因此得到了马宝;因为修行之“净慧”,因此得到了“无上珠”宝;因为修行了“妙行”,因此得到了“(玉)女宝;因为修行了“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因此得到了“宝藏臣”(即主藏臣宝);因为修行了“方便(波罗蜜)”,因此得到了“主兵(臣)宝”。可见,轮王之所以为轮王,是在他的以真理来统理国家,而不在以暴力征服子女。
轮宝
千辐紫金轮。《
长阿含经》卷十八曾提及转轮圣王的七宝与四神德。谓转轮圣王出世,于十五日,月满之时,沐浴
香汤上高殿,与婇女
共相娱乐,其时金
轮宝忽现在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
天匠所造。轮径丈四,王召四兵礼此金轮宝,随所愿求向东,轮宝即向东转,转轮王率四兵随之,金轮宝前有四神引导,轮宝止时王驾亦止。时东方诸小国王见大王至,皆捧珍宝以示归顺。余南、西、北三方亦如是。
转轮王出世,首先出现的是轮宝,象征着权力。转轮王随轮宝巡查
四洲,诸小王皆臣服祖转轮王,并贡献珍奇。随后轮宝又为转轮王开辟城池,兴造宫殿。之后“金轮宝在宫殿上虚空中住,完具而不动转。”金轮不动转,象征政权永固;一旦动转,则预示着转轮王即将命终,经云“若转轮圣王轮宝移者,王寿未几”,而且统治也将动摇。
轮王七宝中,最为强调金轮宝,因为其象征统治权力。
“金轮宝”,也是正法流布的象征。一个国王,只要做到下面五点,“金轮宝自然当现”:(a) “守护正法”,决不违背正法;(b) “教诫正法”,把正法教导给王子和人民;(c) “随时咨问”有德行的人;(d) “拯给”孤老及贫穷困劣之人;(e) 不改变“旧法”,遵守国家既有的优良传统。合乎五点,即是“转轮圣王”。
象宝
六牙大白象。清旦乘之周行四海,食时得还。在佛教中,大象就是很具有灵性的动物,而且象牙还是供奉诸佛的七宝之一,普贤菩萨的坐骑就是六牙大白象。
依据刘宋
施护译《佛说轮王七宝经》所说,“象宝”应该是交通发达时代的象征。例如,经中说:“彼
刹帝利大灌顶王出时,复有象宝出现,其相殊妙,纯白无杂。犹如大龙,七处具足,圆满而住。从于北方,乘空而来, 住王宫门。往昔有刹帝利大灌顶轮王出世,是时亦有象宝出现。其王于晨朝时乘彼象宝,游于四时,即时还宫。”可见,象宝是交通工具的象征。
马宝
绀青色骏马。能飞行,与象宝同为转轮王之乘驾。马宝为轮王
七政宝之一的骏马宝。
“马宝”也是完善之交通工具的象征。因为《佛说轮王七宝经》说:“大灌顶轮王出时,复有马宝出现,其数有四。诸分圆满,而各有其上妙色相,所谓青、黄、赤、白。
项颈妙好犹如谟啰。行步迅疾,而复调善。往昔有大灌顶轮王出世,是时亦有马宝出现。其王于晨朝时乘是马宝,游于四海,即复还宫。”可见马宝和象宝一样,都代表交通工具的完善。
珠宝
“神珠宝”,或称“珠宝”。依照《佛说轮王七宝经》看来,是一种照明的工具:“于王宫中,若有是宝,而彼夜暗,非灯所照,宝出光明,自然照曜,犹如日光。往昔有大轮王出世,是时亦有大摩尼宝出现,有大光明。尔时彼王,即以大摩尼宝,置旌旗上,引导王前。于夜分中,出游园林。其宝光明,照一由旬。其王四兵,皆悉光明,互相映曜,如天光明,等无有异。”可见珠宝(摩尼宝)是一种照明工具。但是依照
前引秦译《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看来,珠宝似乎不只是照明工具,因为经文还说到“光明雨宝,适众生愿”。事实上,(摩尼)珠宝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如意珠。《
大品般若经》卷10就说到“无价摩尼珠宝”,可以治疗众病,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可以驱除毒物,可以澄清浊水等等。而《大毗婆沙论》卷102更把摩尼(末尼)珠宝分成了四种:(a)“清水末尼,置浊水中,水便澄清”;(b)“方等末尼,随所置处,即善安住”;(c)“无价末尼,置室宅内能引财宝,除诸贫匮”;(d)“如意珠,置高幢上,随意所乐,雨诸宝物,充济百千贫匮有情”。可见七宝中的(摩尼)珠宝,是一种多功能的宝物,象征科学的进步、工农商业的发达、经济的富裕、
社会救济制度的健全等等。
藏密七宝之珠宝-宝珠(
天珠)。有光明照王宫内,夜中置于高幢上,光照一由旬,城中人民皆起作务,以为白昼。其珠宝中的
九眼天珠,为天珠中
最上品、能免除一切灾厄,慈悲增长,权威显赫,利益极大。九眼包含所有图腾的象征与意境,佛法修行中最后境地,
九品莲华化生。“九”也象征不可预知、无法超越、无限宽广之境界。九眼天珠为天珠中最上品、最尊贵者。
玉女宝
玉女宝-美女。颜色从容,面貌端正,冬则身温,夏则身凉,举身毛孔出
旃檀香,口出优钵罗花香,言语柔软,举动安详。玉女是凡界一切女子中最美丽、品德最高尚的人。她被比作印度财富女神罗乞什密。她的身体发出
樟木和
檀香木的自然香气,呼出的气体散发出蓝色夜睡莲的香气。她体现出女性高雅优美的三十二吉相。她既年轻又强健,宛若十六岁妙龄少女。她的
身材比例适中,腰身笔挺,手指修长柔软,朱唇,明皓,黑色长发。
耳垂垂长,皮肤润泽光滑,
脖颈上有三条细褶。她拥有优雅女性的八大完美特征:1.忠实其主转轮王,对其他男人毫无欲望;2.如果转轮王情移其他女人,她毫无嫉妒之心;3.能生育众多健康的子嗣;4.能为其主人的王国的众生聚敛财富;5.拥有天生的女性智慧,能辅佐其主;6.一贯讲真言,从不讲轻浮话;7.不受色情、刺激之物或物质诱惑;8.从无谬论。
主藏宝
主藏宝-宝藏自然财富无量。地中伏藏有有主与无主;若有主则拥护之,无主则取之供王用。此宝在其他经论中,另有作“主藏大臣宝”者,或“居士宝”者。
《佛说轮王七宝经》看,主藏宝类似
财政部长、经济部长、甚至行政院长之类的官员,负有掌管
国家财产或经济等责任:“轮王出时,复有主藏臣宝出现。是时有大藏宝,坚牢具足,大财大富,彼臣所主。此地伏藏,人所不见,非人即见。轮王出时,有主藏臣,而自出现,为王守护一切供给。”
典兵宝
典兵宝-智谋雄猛英略独决之掌兵大将。
依照《佛说轮王七宝经》,典兵宝相当于三军总司令或
国防部长之类的官员:“轮王出时,复有主兵臣宝出现。是时彼臣有大智略,勇猛威德,大力色相,一切具足。善御兵众,护王国界,不令侵扰。”
转轮王四德
即轮王四德。转轮王具备“四德”。《
大楼炭经》云:“世间有转轮王时,自然生七宝、四德。”四德分别是:“一者长寿不夭无能
及者,二者
身强无患无能及者,三者颜貌端正无能及者,四者宝藏盈溢无能及者。”这四德可以概括为万寿无疆、英勇无比、庄严无及、珍宝无数。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认为:人寿自无量岁至8万岁中,分别有金、银、铜、铁
四轮王出世,征服
四大部洲一切众生。据说在人寿8万岁时有一圣人叫长净圣者,其头部
生起一个鼓泡,从中生出一子取名阿累奴,为我乳之意,据传此人生下后众人观其相貌非凡,都抢着说“我乳”、“我乳”,故名云。一日,阿累奴立于房顶,突然天空中降下一个金轮,并伴有“取胜于东方!”之声,于是逐渐征服四洲、三十三界。此为
金轮王,亦称大轮王,该轮王之身躯和享受与
帝释天同,寿命为帝释天的140倍。其子名则巴,为持银轮者,故称银轮王,自己亲自到达并征服
东胜身洲、
南赡部洲和
西牛货洲。其子名聂则,持铜轮,故称铜轮王,经战事征服东胜身洲和南赡部洲。其子则旦,持铁轮,故又称铁轮王,以武力征服南赡部洲。铁轮王之后的转轮王均征服一洲,未有同时征服一洲以上者。诸轮王虽不如佛那样相好足显,但也都为圣者。
中国皇帝
从北朝后期到唐代,中土的君主描述为转轮王是一种政治传统和惯例。就转轮王观念而言,早在北朝
造像记中,本土的皇帝和转轮王术语之间已经出现了融合,比如
云冈石窟第11窟东壁
北魏太和七年(483)邑义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造像记云:“上为皇帝陛下、
太皇太后、皇子德合乾坤,威踰转轮,神披四天,
国祚永康。”
北齐天保八年(557)赵郡王高叡定国寺碑:“属大齐之驭九有,累圣重规,义轩之流,炎昊之辈,出东震,握北斗,击玉鼓,转金轮。”
南朝梁武帝舍身给寺院、作为佛教的大
檀越,俱为标志自己的转轮王身份,“似阿输迦(
阿育王,Asoka),而且或
以之自比也”。当时南朝人将武帝看作转轮圣王,如
萧纲在《
玄圃园讲颂》、《
菩提树颂》、《请幸同泰寺开讲启》、《
答湘东王书》以及《
马宝颂》等文中都以赞颂转轮圣王的七宝之一——
金轮宝和马宝等,将武帝比作转轮圣王。隋代
费长房在《皇隋大兴录》序中说:“我皇帝受命四天,护持三宝……君临已后,灵应竞臻。所以天兆龟文,水浮五色;地开泉醴,山响万年;云庆露甘,珠明石变;聋闻瞽视,瘖语躄行;禽兽见非常之祥,草木呈难纪之瑞。岂唯七宝,独显金轮?”也将“七宝”、“金轮”作为
隋文帝转轮王身份的象征,而且也明白指出,金轮是七宝之一。到了唐代,中土的皇帝屡屡被描述为转轮王。比如唐武德年间,因为
傅奕建议灭佛,
绵州振响寺沙门释明奏《决破傅奕谤佛毁僧事八条》进行批驳,其中描述
李唐的建立称其“方应驾七宝而飞行,导千轮而轻举”;唐前期高僧
道世在描述转轮王时云:“盖闻
飞行皇帝统御
四洲,边鄙逆命则七宝威伏。”
武则天作为佛教转轮王
统治天下似乎是当时
政治宣传的主流。《
资治通鉴》记武则天长寿二年秋加尊号“金轮
圣神皇帝”云:“长寿二年(693)秋,九月,
丁亥,
魏王承嗣等五千人,表请加尊号曰“金轮
圣神皇帝”。乙未,太后御万象神宫,受尊号,赦天下。作金轮等七宝,每朝会,陈之殿庭。”《
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上·高宗则天武皇后传》对“七宝”给出了更加详细的描述:“太后又自加号金轮圣神皇帝,置七宝于廷:曰金轮宝(梵文:cakra),曰
白象宝(hasti),曰女宝(stri),曰马宝(asva),曰珠宝(mani),曰主兵臣宝(parinayaka),曰主藏臣宝(grhapati),率大朝会则陈之。”虽然武则天多次变动尊号,但是始终都没有去掉“金轮”字样,从长寿二年到
久视元年(700),武则天头顶“金轮”统治天下长达七年之久,而且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能更加持久。武则天个人的一部文集,也被以《金轮集》命名。
在
西夏史诗中,
李继迁被塑造为文殊菩萨和转轮王的化身。克什米尔僧人和吐蕃僧人均称西夏皇帝为法王。西夏皇帝陵台为八角形
塔式建筑昭示了西夏皇帝的转轮王身份。
17世纪的
蒙古史学家们为了抬高
俺答汗的地位,抛出
成吉思汗、忽必烈和俺答汗三个转轮王的提法。
阇耶跋摩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