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出生于
中国河北省宝坻县(现
天津市宝坻区),中国内地女演员、评剧演员、小品表演艺术家。
早年经历
1928年3月11日,赵丽蓉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亲赵秉忠给她取了个乳名叫“老爱”,四五岁就开始演戏,六岁登台饰演“童儿”一角。1935年,和二哥
赵连喜同上一所小学,赵连喜会给同学们展示后空翻,赵丽蓉则给同学们唱戏。老师告诉赵父:“你闺女和小子念不了书,他们一个唱,一个跳,让孩子干别的去吧,别影响其他学生。”次年,随妈妈来到上海姐姐家,令她大开眼界。在上海的赵丽蓉第一次看了电影,还接触到了很多名戏名角。在姐姐的关照下,常常有机会上台演戏,为真正走向舞台打下了基础。十二岁,正式拜马金贵为师,专工青衣、花旦,学习《
三节烈》《二美夺夫》《吴家花园》《
珍珠衫》和《
桃花庵》等剧目。当时,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练功,喊嗓子。夏天就着露水练,冬天是哪儿冷,哪儿有冰窟窿就往哪儿去,因为听说挨着有水的地方吊嗓子可以练出水音来。戏班里长期耳濡目染,使其练出了一副好耳朵,加上记性好,同样一段唱,她一唱,那味道就不同,能唱出自己的特点来。
演艺经历
主战评剧
1943年,复盛戏社被迫解散,赵丽蓉与哥哥赵连喜一直跟着芙蓉花到河北、东三省等地演出。芙蓉花与赵家兄妹等人在张家口重组“庆丰剧社”,与外来名剧团合演台本戏,赵丽蓉便在“庆丰戏院”以主演的身份登台,并学习到了京剧、河北梆子、杂耍等技艺。在1945年张家口解放时,参演《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等剧目,并在北京解放前夕,作为主角,加入门头沟“青年剧社”,门头沟解放的当天,主演《白毛女》庆祝解放;北京解放后,又在“华北”“广和”“民主”等剧场演出了该剧,轰动了北京,被称为“评剧界第一个白毛女”。
1951年,评剧演员
新凤霞、小生
张德福、老生于少海,以及为新凤霞梳头多年的张洪山参了军。由于人手不够,张德福动员其他演员参军,他想起了赵丽蓉的哥哥赵连喜。次年,赵连喜带上赵丽蓉,成为了解放军文艺战士。
1952年,正式进入总政评剧团,后又调入中国评剧团,出演《刘巧儿》《小二黑结婚》中的重要角色——李大婶和三仙姑,并与
新凤霞合作,初演
闺门旦,后演
彩旦。而在此期间,还陆续出演了《
凤还巢》中的丑姑娘程雪艳、《
祥林嫂》中的四奶奶等角色,其彩旦人物有思想、有个性,生活气息浓厚,轻松幽默,为彩旦赋予了新的创作空间。
1962年,参加评剧《
花为媒》的出演,在其中扮演的媒婆与新凤霞扮演的张五可演唱的“报花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并随随评剧一同被被搬上银幕,从线下的评剧名角转型为银幕里的“大明星”。
1980年,与新凤霞合演《
杨三姐告状》,在剧中饰杨母,在排演《杨三姐告状》的时候,听说杨三姐的原型杨老太太来京探亲,就去找她体验生活。后来,得知老人要离开北京,赵丽蓉还特意带着挂面和水果到火车站送行,使这个角色演的形神毕肖,后随该片被拍摄成电影走入千家万户。
涉足影视
1986年,受
杨洁邀请在
六小龄童、
徐少华主演电视剧《
西游记》中客串
车迟国王后,其扮演的角色让观众印象深刻。同年,在电影《
田野又是青纱帐》中饰演六婶子。
1989年,参与电影《
红楼梦》的拍摄,在剧中饰演刘姥姥,而为更好的读懂剧本,她便到书店买了一套小人书,跟着剧组听红学专家讲课,琢磨刘姥姥的性格特征,据
谢铁骊回忆,赵丽蓉戏好,一两条就过。饰演凤姐的刘晓庆和她对戏,笑都是真笑。戏下,大家也叫她姥姥。“她不是演什么‘家’,或者贵族,她演的都是贫民,农村的人,老太太……《红楼梦》以后还会有编导,还会有演员,所有人都能找到,但是再找刘姥姥,没有了,不可能找着了。”。同年在电视剧《
苍生》饰田大妈。
1991年,在收到导演的多次邀约之后,赵丽蓉在
黄健中执导的电影《
过年》饰演主角母亲,并凭借该角色获得第四届
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第十五届
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与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学会大奖以及中国电影政府奖。演了几十年的配角,其在63岁拿到了最佳女主角的奖杯。
1993年,主演的喜剧片《
孝子贤孙伺候着》在中国大陆上映,饰演二小娘,收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1994年,在
谢晓嵋执导的电视剧《
爱谁是谁》中饰演老红娘。
接触小品
1987年,与
项汉、
杨俊合作,在西游记
齐天乐春节晚会中表演小品《
柜中缘》,饰演车迟国王后,让观众印象深刻。
1988年,第一次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表演小品《
急诊》,在其中演绎了一位值班大妈。初次登台的她毫无紧张与生涩,自然生动的表演引发强烈反响。自此,赵丽蓉的晚年生活不再是自己的了,全国观众的呼声给了她新的任务和主题——在小品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欢笑。
1989年,第二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主演小品《
英雄母亲的一天》,在剧中扮演没见过多少世面、性格耿直的老太太,电视台上门来采访,她见着摄像机直接上手“来就来吧,还带啥东西”,当听到“虚构”的说辞,直白得好比人形弹幕,“那奏是蒙人!”;剧中的喜剧效果则源自于赵丽蓉的生活,比如小品中“进门先迈哪条腿”的包袱就来自于她生活的评剧院宿舍小院,因为狭窄的过道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赵丽蓉依据生活创造了这个经典的包袱。而小品中“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光”“司马缸砸缸”的段子让观众念念不忘,更让其一炮而红,从此,小品舞台上多了一个朴实的老太太,唐山口音也因此为全国人民知晓。
1992年,在央视春晚中出演小品《
妈妈的今天》,其发明的“
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老年人丰富愉快的晚年生活。
1993年,与小品演员
郭达、
蔡明合作,出演小品《
追星族》,扮演看不懂孙女“疯癫癫”模样,仍然努力想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的奶奶角色。
1994年,和演员
李文启、
王涛合作,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主演小品《
吃饺子》,饰演一位慈祥可爱的奶奶角色。
1995年,在央视春晚中主演小品《
如此包装》,节目中她改名“麻辣鸡丝”,把评剧说成了RAP,深刻讽刺了当时对传统艺术不负责任的包装与炒作风,并获得“全国观众最爱的节目小品类一等奖“。在排练时,赵丽蓉被查出骨质疏松,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再做手术。当得知导演向台长汇报后提出让赵丽蓉住院休息,便说:“出现后果我自己负责,和电视台没有一点关系,打着封闭抬着我也要演。”在表演时,唱完歌后有一个单膝跪地的动作,一下子压到伤腿上,摔了个踉跄,可她马上做出假装跌倒的动作,很多观众都以为是安排好的。
1996年,出演小品《
打工奇遇》,扮演良心未泯的打工老太太,做了一把慈禧,还整治了一回奸商巩汉林。而为在节目中悬腕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从小学戏,从未识字的她苦练数月书法,在台上一气呵成,瞒过了全国观众,再次火爆春晚,蝉联“全国观众最爱的节目小品类一等奖”。当年节目中的台词“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仍让人津津乐道。
1998年,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肺气肿、关节炎、胫骨软化接踵而至,而膝盖里还卡着鼠骨,一动就疼,但还是在导演动员下演了《
功夫令》,节目中身着功夫服,神气十足地教导儿子练功夫,一招一式让人回味,而在节目中演唱的流行歌曲《
心太软》,因此传遍了大街小巷。
1999年,在央视春晚中主演小品《
老将出马》,在节目中她说着“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的顺口溜,她在台上精神抖擞,一张口便是包袱段子,成千上万观众在一口唐山味儿英语中笑得合不拢嘴。而这次登台也是其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出,其在台上声情并茂唱着《
我心永恒》,这首歌也因为她的演唱被赋予了另一种意义——一位咳血的患癌老艺术家,在舞台上演唱了第一首也是最后一首英文歌曲,她唱“无论多远,我心永恒”。
个人生活
人物家庭
(人物家庭参考资料来源)
感情生活
1953年,与戏剧工作者盛强结婚。1955年,长子
盛福春出生。1957年,第二个孩子出生。1960年,盛强在劳动中不幸去世。
1964年,和盛强的同胞弟弟盛弘结婚,婚后,又生下小儿子盛谦;1970年,生下小女儿,7岁时夭折。1984年,盛弘突发
心脏病去世。
人物逝世
2000年7月17日清晨7时30分,赵丽蓉因肺癌逝世,享年72岁。
人物纪念
2000年7月27日,赵丽蓉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前一天早上5点,守灵的人就被敲门声惊醒,院门一开,街道里站满了人,都是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过往十天,常有全国各地的人自发前来吊唁。主持人、好友倪萍记得,追悼会当天,为赵丽蓉送行的群众成千上万,最早的5点就在路上等着,手里拿着她的照片,胸前佩戴小白花,就像在给自己的家人送行。沈阳十万人自发签名,希望她的遗体不被火化,请愿的标题是“留住赵丽蓉”。
2009年,六小龄童接受采访时称,那是他去八宝山参加前辈、同行或是好友的追悼会中,所见过的人最多的一次。
2014至2023年,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发布微博纪念赵丽蓉老师。
2022年7月17日,艺术家赵丽蓉去世22周年,长子
盛福春回到赵丽蓉生前的居所悼念母亲。赵丽蓉老师的照片旁边,摆满了鲜花,还挂着一些书法字画作品。据盛福春回忆说,赵丽蓉老师生前很喜欢阳光,早晨总要坐在桌前喝茶。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春晚小品
评剧作品
录音小品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赵丽蓉是评剧《花为媒》里的阮妈,《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她是《杨三姐告状》中的杨妈,还是电视连续剧《
西游记》里的车池国王后。60岁,春晚的舞台迎来她艺术的再度辉煌,虽大器晚成但货真价实,她技惊四座,却为人谦和,10年春晚她忍着苦痛让观众笑了10年。她就是平民表演艺术家赵丽蓉。(《
中国文艺》评)
赵丽蓉的乐观、幽默、豁达,不仅表现在她的作品里,也贯穿了她的一生,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给世人留下了杰出艺术家的最后幽默。(
中国青年网 评)
赵丽蓉一共参加了6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届她表演的小品都能把晚会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诸如小品《司马光砸缸》《唐山妈妈》《爱谁谁》《
打工奇遇》《
如此包装》等,深受观众的喜爱,有些小品是她和巩汉林共同创作的,小品里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都融入了她的心血与汗水。这些小品不仅在国内广有影响而且声名远播海外,美国《星星早报》、英国《
泰晤士报》、法国《华埠》杂志、俄罗斯《大文化报》对赵丽蓉的小品都有所评介与报道,称她为“写平民演平民来自于平民的搞笑女大师。”并誉以她很高的头衔,说她是“出生于燕赵大地与曹雪芹、邓丽君同属一个故乡的有灵气的乡土艺术家……”。(《
北京纪事》 评)
人物事件
婉拒接见
20世纪60年代,赵丽蓉出演的评剧作品,先后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
毛泽东看了评剧《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和《花为媒》这几部片子后,认为“讲明理,通神韵”,决定接见新凤霞等主要演员,新凤霞执意让赵丽蓉一同去,赵丽蓉却推脱说:“你去就代表我们大家伙啦!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我艺术功底不够还要多磨练,再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毛主席接见新凤霞时,笑着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只得把赵丽蓉所言“磨练”的话如实告诉主席,主席欣慰地点着头:“没想到,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呐,好!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开朗乐观
1999年,排练《
老将出马》时,赵丽蓉咳了血。巩汉林带着她去检查,查出了肺癌。他和赵家人商定暂不告诉赵丽蓉。巩汉林每天给赵丽蓉冲药,把药的标识全撕了,告诉她是治肺气肿的。开始化疗后,她头发脱落,体重急速下降。搬回农家小院后,她几乎谢绝了所有探望。儿子盛大鸣说:“(她说)我要到老了,你可千万,你要给我藏起来,谁都是,赵丽蓉没了,这世上没有赵丽蓉,那才好呢。也不是刁难,我这形象在人家心目中老是好的形象,老是好的一面,老是特别健康的,一个活泼的赵丽蓉。
电影遗憾
1995年,导演
黄蜀芹在美国看望好友,听说了山东大娘独自去美国探亲的故事,由此构思了剧本《
嗨,弗兰克》。一个中国老太太被儿子接去美国,一个人住在高级公寓里,语言不通,只能每天透过窗户看外面。隔壁住着同样孤独的美国老头弗兰克。她学会了人生第一句英语“嗨,弗兰克”,与他打招呼,两个人发展了一段跨国感情。黄蜀芹关于中国老太太的第一人选便是赵丽蓉。赵丽蓉听完故事后答应了邀约,并提出希望与自己年轻时候的偶像、美国演员格利高里·派克搭档。在黄蜀芹的沟通下,派克看起了剧本。
2000年,黄蜀芹探望正在医院做化疗的赵丽蓉,她一直牵挂电影的进展,称“不拍这个戏死不瞑目”。当时预计八九月开拍。可赵丽蓉在7月17日撒手人寰。这成为黄蜀芹和赵家的一大遗憾。面对媒体时,黄蜀芹曾多次自责:“老太太最想拍的电影一直未能启动,给她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剧里的山东老大娘就是照着赵丽蓉写的,如果早一年启动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