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
动物,偶尔在陆地上爬,它们长长的鼻子和大眼晴正好用来在水面上观察四周情况,一旦发现捕食者,它们就用发达的前肢快速找水走,而且凭借发达的肺部,贵州龙可以长时间地潜入水下进行觅食或躲迎来犯之敌。
简介
贵州龙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两栖于滨海环境。属蜥鳍类。生于中生代三叠纪中期,距今已有2.43~2.31亿年。贵州龙化石,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贵州省发现的,故名贵州龙。其特点是颈长探出,头近三角形,眼眶大而圆,四肢细长,前肢比后肢稍粗,爪短,体型酷似现代爬行类的蜥。其体长10-30cm,体虽小却是龙族的祖先。
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现在的贵州
兴义一带还是一片泽国,这里生息着一种小型幻龙--贵州龙。它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很像后来出现的
蛇颈龙。它四肢仍保留趾爪,能像
鳄鱼一样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泳。与其他幻龙一样,贵州龙也喜欢吃鱼及小型水生动物。
卵胎生
在一些贵州龙化石中,可以在腹部发现许多小贵州龙的骨,这些胎儿都分布在化石体内腰部两侧,而其中一件标本可以发现其部小贵州龙的骨排列方向都是头在外、尾向内的方位,这也是贵州龙卵胎生的证据。
特征
贵州龙的眼宽大突出,对于它们这种不可能高望远(例如壁虎)的动物来说,大眼晴没多少实际用途,倒是适合于在比较深光线昏暗的水中看东西。
化石
驰名中外的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于
兴义市布依族聚居的
顶效镇绿荫山村,位于
兴义市区东北13公里,东经105°00’36”,北纬25°09’12”。因动物群产地面积宽、品种新、藏量丰,而使兴义被誉为“龙的故乡”。1995年7月,
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该化石产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5月21日,《
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世界罕见的重大科学发现,贵州龙化石被认定》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多家电视台、电台、报刊又先后争相从各个不同角度,大量报道。
早在1957年5月,
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从云南到贵州,在我市顶效镇
绿荫村发现该
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
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了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
鳞鱼”、“贵州中华真
鳄鱼”、“
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下旬,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亲临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与同年5月21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后,国内外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
贵州龙动物群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延伸阅读
不是恐龙
家乡在哪
兴义地区,那里山清水秀。可是,在中生代三叠纪的时候,这里却是另外一番风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浩瀚的海面上,不时出没着各种四只脚的爬行动物,把海洋世界搅的难以平静,那些可怜的鱼儿、虾儿十分小心谨慎地穿梭于它们的间隙。可曾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些大个头的家伙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踪影。经过地球的
沧海桑田 一家子
鱼龙、
湖北鳄、
江汉蜥、
兴义龙等化石,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们似乎还在闭目思考着昔日的辉煌。
不明怪物
70年代以前,贵州自然植被完好,兴义东部山里,偶尔能看到一种怪物,类蜥蜴。动作迟缓,象
变色龙。足有蹼, 善攀爬。大尾如鲵,习性似雨蛙,通体赤红如火,略有黑暗纹,土人称作火蚧。火蚧:当地土话音huo gai (活该)。现已绝迹。传说有毒,可入药,草药地摊子常见。亦曾有人炮制成化石,称为龙骨。售于花鸟玩石市面,
贵州龙造假
因为贵州龙是由骨骼保存下来的化石,所以在制作
假化石假化石时,会感觉上部模型的声音和下面石板的声音不是同时发出,不是一体的感觉;3.在模型的水平面上看,发觉化石是突出于石板上存在的,真正的化石是镶嵌在石板里,因为是和石板同时经历石化过程形成的,应该保留在一个水平面上;4.在假化石和石板接触的边缘常会看到有黄土涂封过的痕迹,在真化石上是没有明显的缝隙和黄土等后来添加的东西。
1957年7月,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的
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
兴义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在兴义
顶效镇的一个叫柳荫村的小山村里,他惊喜地发现了一个保存精美的爬行
动物化石胡氏贵州龙化石鉴定
贵州龙化石及
鱼化石是国家极为珍贵的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科研价值。1995年初,经市人民政府向省文化厅报告,并经省文化厅邀请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
赵喜进、副研究员
金帆、
助理研究员君昌等组成专家组,于4月20日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
刘东瑞和专职工作人员李军的带领下,从北京来到贵阳。次日,在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嘉琪、省文物处原处长吴正光陪同下赶赴
兴义察看了化石产地——
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22日至23日,对文管所收藏的600余件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标本逐一鉴定,他们爱不释手,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贵州龙动物群化石标本,是大自然造就的杰作,是
古生物演化的实物佐证,记载了
古脊椎动物进化的史实。
600余件
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最大的龙化石有1.55米,小的仅几公分,龙纹清晰,栩栩如生。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有的搏浪冲击,有的低首沉思;有的两两相抱;有的如在海滩幽会……每一件化石都再现了2.4亿年前贵州龙动物群的生活形象和生态环境。
在鉴定中,反复对比后将
胡氏贵州龙、意外
兴义龙等中的226件各具特色的龙、鱼化石定为珍贵标本。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龙化石35件,三级龙化石112件;二级
鱼化石28件,三级鱼化石34件。同时发现了大量的贵州龙未定新属种、幻龙类新种以及
全骨鱼类未定新属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