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男,汉族,出生于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同福乡尖坑村(今
新铺镇尖坑村),
中国国民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05年4月26日,谢晋元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村(今新铺镇尖坑村)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父亲为小商贩,母亲为渔家女。谢晋元在11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共有一兄九妹。
幼年时期,谢晋元少年时好下棋,善书法,爱读书。
1912年,村里创办育民学校,宣扬孙中山
三民主义,进行爱国教育。
1913年,谢晋元入学,接受新文化启蒙教育。而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梅县省立第五中学(现
梅州中学)。
1916年至1917年,谢晋元就读于蕉岭县三圳公学(今晋元中学)。
少年时期,正值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军阀割据,谢晋元立志“精忠报国”,以此为座右铭。
1923年,毕业于梅县省立第五中学(现梅州中学),同年考入
国立广东大学(现
中山大学)。
1924年,就读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期间深知国家积贫积弱,遂弃文从武,为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1925年,谢晋元声援“五卅运动”,目睹帝国主义暴行,毅然从军;12月,从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毕业,转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第四期,先入步兵科,后进政治科受训。
1926年10月,谢晋元提前毕业,参加北伐,隶属东路军,作战英勇,屡建战功,历任排、连、营长等职。
1928年5月,
北伐军在济南遭日军阻击(
济南惨案),谢晋元作为先锋营营长负伤,转至汉口医院疗养,与女友
凌维诚重逢,感情加深。
1929年9月,谢晋元与凌维诚在汉口大华饭店结婚,次年一儿两女于上海降生。
1930年,谢晋元调任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蔡廷锴部,任营长、参谋等职,随军驻扎上海闸北。
1932年1月28日,
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6000余人进攻吴淞、江湾、闸北三路,扬言“四小时内占领上海并击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顽强抵抗,日军初战失利,伤亡惨重。
1934年9月,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毕业。
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补充团中校营长。
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旅部参谋主任。
1937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副团长;10月27日,率部坚守
四行仓库;10月30日,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长。
1941年4月24日,被
汪伪国民政府特务收买的叛徒刺杀,时年36岁。
担任职务
1928年5月,任北伐军先锋营营长。
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营长、参谋等职。
193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补充团中校营长。
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旅部参谋主任。
1937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524团副团长。
人物事迹
投身革命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蕉岭县人,生于1905年4月26日。
父亲谢发香为小商贩,母亲李氏为渔民之女。因家境贫困,谢晋元从小勤奋好学,在艰苦环境中养成坚毅、勇敢的性格。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育民学校和三圳公学,并考入省立梅州中学。毕业后,他前往广州报考中山大学预科,受革命思想影响,选择弃文从武。
1925年12月,谢晋元转入黄埔军校第4期,先入步兵科,后转政治科。
1926年10月,投笔从戎后,谢晋元参与北伐,作战英勇,深受上级赏识,为抗战埋下伏笔。
淞沪会战
1936年,谢晋元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参谋主任,为抗击日军侵华,部队调驻无锡。谢晋元劝妻子凌维诚返回广东,并亲自护送。临别时,谢晋元对妻子表示:“为国杀敌是军人职责,战争将十分激烈,但最终胜利属于我们。胜利时,我会迎接你们返沪。”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上海局势急剧恶化,日军频频挑衅并增派援军。谢晋元带领部队严格操练,以日军为假想敌,积极开展侦察和演习,准备迎战。
1937年8月11日,孙元良师长命令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524团从无锡誓师出发,抵达上海北站阵地;8月13日,日军海军陆战队发起进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524团一营立即反击,拉开了
淞沪会战的序幕。日军主力沿宝山路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日军。
1937年9月,日军大举增援,总兵力超过20万,依托海空优势从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多点登陆,包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在吴淞、宝山、月浦等地拼死阻击,付出巨大牺牲,重创日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年10月26日,战场防线被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全线撤退。
临危受命
1937年10月25日,为掩护10万大军全线反攻,迷惑日军。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奉命选派坚定果敢的军官率小部队据守要点,以吸引国际关注。孙元良师长慎重考虑后,选定谢晋元率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524团一营担任断后任务。谢晋元接令后誓以生命报国,并请求为四行仓库多留弹药以利持久作战。
谢晋元与营长
杨瑞符迅速部署各连在宝山路、虬江路一线阻击日军,边打边撤。枪炮声中,日军追兵突遭袭击,混乱不前,全营陆续撤至四行仓库。10月27日凌晨2时许,部队集结完毕,谢晋元命令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第八十八师262旅524团一营二连监视日军动向。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六层钢筋水泥建筑,储有大量物资,易守难攻。谢晋元与杨瑞符动员部队坚守阵地,与仓库共存亡。官兵情绪高涨,迅速用物资和沙袋封堵底层门窗,二层以上留出窗口用于投弹射击,并切断电源防止日军纵火。仓库东南角打通墙洞连通烟杂店,设机枪监视日军。
谢晋元命各连清点人数造册,确保阵亡后家属能得到抚恤,并组建敢死队,防备突发。苏州河边沿岸布置沙袋工事阻击日军,待一切部署完成,天已破晓。
血战“四行”
1937年10月27日晨6时,守卫蒙古路方向的战斗小组发现日军搜索推进,开枪示警并边战边撤,退至四行仓库。日军因不明虚实,不敢贸然进攻,只以火力试探并纵火。下午2时,大批日军涌至苏州河边,谢晋元果断下令开火,掩护部队投弹形成交叉火力,重创日军并炸毁战车两辆。激战数小时后,日军试图跟进,中国守军扔下手榴弹,击退敌兵,死伤累累。
1937年10月27日,共歼日军80余人,再次击碎“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驻守新垃圾桥的英军多次劝降,谢晋元坚决拒绝:“宁愿战死在此,绝不放弃抗敌责任”。英军对此表示钦佩,称八百壮士为“勇敢的中国敢死队员”。
上海市民从报纸广播得知消息,纷纷聚集在苏州河南岸助威,不顾流弹飞舞,拍手叫好。上海各界为壮士们捐赠物资。女童子军
杨惠敏冒险将国旗送入仓库,商会随后补送特大国旗,谢晋元升旗激励士气,与战士共守国旗,展现抗敌决心,为全国抗战注入精神力量,民众欢呼“中华民族万岁”“抗战必胜”。
1937年10月28日晨,谢晋元亲手击毙两名敌兵。在日军坦克掩护步兵进攻时,敢死队员
陈树生绑满手榴弹,从楼上跳入敌群,与20余敌兵同归于尽,英勇悲壮。
1937年10月29日,谢晋元致函声明:“军人职责在于守土卫国,必与敌人周旋到底”。中国守军击退敌人水陆两路攻势,毙敌40余人。
1937年10月30日,屡败的日军愤怒,用重炮猛轰,并投放毒气弹,严重违背国际公法,致使中国守军多人中毒。四行仓库孤军打击敌人气焰,激励民众斗志。然而仓库附近有煤气罐,若遭炮击可能引发大爆炸,租界当局多次电请中国政府下令撤军。
1937年10月30日晚,谢晋元接到撤退命令,虽全体官兵已决心死守,因军令难违,只得含泪撤离。午夜后,谢晋元率部在掩护下有序撤入租界。
八百壮士坚守四昼夜,抗击日军数万人,歼敌200余人,伤敌无数,取得了军事、政治与道义上的胜利。
孤军营中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战四昼夜后,奉命撤入
上海租界,原计划经沪西返回战场。但上海租界当局屈服于日军压力,违背承诺,将谢晋元部解除武装,羁留于胶州路星加坡路口(今
余姚路)一块占地10000平方米的空地中,四周被铁丝网封闭,由“
万国商团”白俄兵把守,上海市民称此地为“孤军营”。在孤军营,环境恶劣,住房简陋,谢晋元带领士兵修建住所,开办工坊生产物资,改善生活条件。在艰难环境中,谢晋元严格督导,将所率部队战士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涵盖教育、生产、体育等内容。每日清晨04:30起床,05时至07时军训,08时点名,09时用餐,10时上课,下午进行体能训练,并自办早晚餐,改善生活条件。谢晋元带领士兵平整土地、修建简易住所,开办制皂、织袜等工坊,提升士兵技能,生产收入除补贴生活外,还捐款支援抗战。同时,谢晋元积极组织文娱体育活动,开展拳术、歌唱、运动会等,并主持升旗仪式,勉励士兵坚守信念,期待胜利。
1938年8月,谢晋元为纪念“八一”出师和“
八一三事变周年,多次向上海租界工部局交涉申请升国旗。起初获准并送来旗杆,但当旗杆竖起后,又被要求降旗以免引发日军报复。协商后将旗杆截短,8月11日清晨举行升旗仪式,全体士兵士气高昂。然而,白俄队长提出再次降旗的无理要求,谢晋元拒绝,随后上海租界当局派兵强行拆旗,士兵奋勇抵抗,造成数人重伤牺牲,并被分押至白俄队总部软禁。谢晋元当即下令绝食抗议,并致函上海租界工部局,严正质问其收容意图和国旗问题,引发社会广泛愤慨。全国民众罢市抗议,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
《群众》周刊亦发文慰问。最终,上海租界工部局迫于压力,送回孤军营并归还国旗,象征性地致歉。通过此事件,谢晋元深感“弱国无外交”,意识到只有抗战自强,才能维护民族尊严。
为国捐躯
八百壮士撤入租界后,日军立即要求租界当局将他们引渡,但因国人舆论压力,工部局始终不敢答应。日伪随后策划多次暗杀,派遣日本浪人和特务携带武器闯入孤军营,但均未得手。
1939年9月18日,因上海形势日益恶化,谢晋元预立遗嘱,致信家人,坦言上海局势难料,敌人意图绑架他至虹口区以胁迫合作,但谢晋元表示“光明磊落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无惧死亡威胁。
面对复杂险恶的处境,中外各界人士曾建议以难民探访为名,将士兵分批转移回前线,但谢晋元严词拒绝,表示“奉令撤退,光明而来,亦当正大而去。
陈公博当了伪上海市长后,多次劝降谢晋元,请谢晋元去当伪第一方面军司令。谢晋元将委任状撕得粉碎,并大骂卖国贼。
1940年3月,
汪伪政权上台后,派人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又多次派人以名利诱谢晋元变节,均遭严词拒绝。谢晋元说:“中国人决不当外国人的走狗!”最终,日伪采取了卑劣手段。
1941年4月24日,汪伪政权为逼迫谢晋元投降,策划由叛兵郝鼎诚等4人实施刺杀。当日出操时,郝鼎诚等人趁谢晋元不备,持匕首、铁镐等凶器猛刺其胸部及左太阳穴,致使谢晋元身负重伤,流血不止。至当日清晨6时许,谢晋元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时年36岁。
所获荣誉
1937年11月7日,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授
青天白日勋章;11月8日,成为美国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1941年5月8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下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步兵少将衔。
2014年9月1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列入
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12月17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授为烈士。
人物言论
人物诗文
1938年1月,谢晋元开始写日记,记录孤军营中的生产、生活和训练情况,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国家民族的忧虑、国际形势的分析,以及对个人与孤军前途的思考。
1945年,上海正言出版社出版了《
谢晋元日记钞》,精选了161篇日记,记录了谢晋元团长在孤军营近4年的日常生活与心路历程。
1924年,谢晋元就读于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在校期间,他目睹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的局势,选择弃文从武,投身革命事业,并以诗文自勉:
人物语录
1936年初,谢晋元送妻子回广东后,临别前对妻子凌维诚说:“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噍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
1937年10月29日,谢晋元留下这样一封绝笔遗书——“晋元决心殉国,誓不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日军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保卫国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与倭寇周旋到底!余一枪一弹,亦必与倭寇周旋到底”。
面对汪伪国民政府的利诱:“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绝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侮辱我,你速去,休胡言!”
家庭成员
逸闻轶事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谢晋元副团长率领“八百壮士”据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昼夜,歼敌200余人。这场壮烈的战斗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不朽篇章。为赞颂“八百壮士”,
桂涛声作词、
夏之秋作曲,创作了歌曲《歌八百壮士》。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节选)
这首歌以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旋律,讴歌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英雄集体的壮举,成为激励无数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传唱至今。
1936年初,谢晋元送妻子回广东后,始终挂念家人。抗战形势紧张,白天军务繁忙,夜深时思乡愈切,辗转难眠。他披衣起身,铺开信笺,向爱妻倾诉衷肠:
1938年,形势恶化,“八百壮士”断炊缺粮,谢晋元命令节食、自我牺牲。美国停止对日战略物资供应后,日本对英美租界施压,甚至以武力威胁。谢晋元动员大家抱定必死信念,“光明而生,光明磊落而死”,写好遗书,坚持到底;9月18日,谢晋元将遗书寄回蕉岭家乡。
人物评价
“八百壮士”是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1938年10月12日
毛泽东在
《论新阶段》报告中评)
“谢晋元同志之成仁,为我中华民国军人垂一光荣之纪念,亦为我抗战史留一悲壮之史迹,回溯该团长率领八百孤军,坚守闸北,誓死尽职,守护我国旗与最后阵地绝不撤退,其忠勇无畏之精神,已获举世之称颂。而其留驻孤军营中,为时三载以上;历受艰难,尚能坚毅不移,始终一致,保持我国革命军人独立自强之人格。此种长期奋斗,实较之前线官兵在炮火炸弹之下,浴血奋战,慷慨牺牲,尤为艰苦卓绝,难能而可贵。此次被刺殒命,显为敌伪方面久已蓄意,收买暴徒,下此毒手!而我孤军营之忠勇官兵赤手擒奸,固绝不损其全体之荣誉。谢团长不幸殒命,然其精神实永留人间而不朽。谢团长不仅表现我军人坚贞壮烈气概,亦为我民族不屈不挠正气之代表。除已优予抚恤外,甚望我全体官兵视为模范,共同景仰。以期无负先烈之英灵,而发扬我中华民族正气之光辉也”。(1941年4月2日
蒋介石通电)
坚苦夫成仁,终古光腾孤岛血,英魂应不眠,从今怒乱浦江潮。(蒋介石 评)
谢晋元以卓越胆识和机敏的指挥,率部在弹丸之地与穷凶极恶的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壮丽凯歌,史称“八百壮士守四行”。(新华社 评)
200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高度评价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群体,提及谢晋元所率领的“八百壮士”,并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并称为“英雄群体”,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伟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群体。他将国民党军“八百壮士”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等众多英雄并称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彰显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英勇不屈精神。正如古语所云:“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些英雄的精神永存,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
2015年9月2日,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群体。他提到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事迹,强调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后世纪念
追悼纪念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日伪叛徒刺杀身亡。国民政府追赠其少将军衔,上海各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30余万民众前来吊唁。会场竖立谢晋元巨幅画像,蒋介石题写挽幛“浩气长存”,市民在会场外排队悼念。此外,重庆和谢晋元家乡广东蕉岭县也举行了隆重的吊唁活动。
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展出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事迹图片,广受中外观众好评。
2005年5月10日,
黄埔军校同学会(总会)、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等社会各界在上海市民主党派大厦集会,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
孙明瑾将军百年诞辰。
人物书籍
纪念展陈
谢晋元纪念馆建于2000年10月,2001年7月开馆,距谢晋元故居约100米,占地3082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馆内通过珍贵的音像、图片、实物、史料和纪念书画等,展示谢晋元将军的英雄事迹。一楼设有抗日影片放映厅;二楼为生平事迹展厅,共分六部分:投笔从戎、北伐建功;抗击日寇、血洒淞沪;临危受命、浴血四行;身陷孤营、奋发自强;痛失英雄、举国哀痛;缅怀先烈、流芳千古。
2010年6月,谢晋元故居及纪念馆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晋元故居位于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由谢晋元将军的曾祖父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共计23间,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故居座西朝东,为沙灰瓦木结构,三幢合面两门楼的平房,两座大门分别为“儒林第”和“荆树居”。
2013年,谢晋元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上海市市长
陈毅特派专人看望谢晋元的遗属,并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褒扬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同时妥善抚恤其家属。
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将谢晋元的灵柩从胶州路墓迁葬至虹桥万国公墓的“名人墓区”,以示纪念和崇敬。
晋元纪念广场
1937年,淞沪会战后期,谢晋元将军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浴血奋战,英勇抗敌,使这一地点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象征。
2015年8月13日,晋元纪念广场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
晋元里
晋元里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321弄。自1984年起,原“孤军园”旧房陆续拆除并改建为新工房建筑群,并被命名为“晋元里”(今余姚路321弄)。同年11月,孤军营原址所在的居民委员会亦更名为“晋元里居民委员会”。
晋元路
晋元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东部,原闸北区南部,南起光复路,北至天目中路。该路始建于1914年至1915年,最初名为满州路。1947年为纪念抗日将领谢晋元而更名为晋元路。1964年曾改名为晋源路,1985年恢复为晋元路。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前身为华童公学,最初校址位于克能海路(今
康乐路),设有初小四级和高小二级,民国时期增设中学部。1941年,学校被汪伪国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市模范中学”。1945年上海光复后,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学校改名为“晋元中学”。1956年更名为“陕北中学”,1960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20世纪80年代,校名恢复为“晋元中学”。1999年,学校异地重建为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并更名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2014年9月,学校将校训修订为“励学敦行,承志报国”,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承志报国”旨在激励学生传承行善为民的传统,学习谢晋元将军坚韧不拔的民族气概,报效祖国。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学校都会组织学习谢晋元的爱国事迹。
忠烈祠
谢晋元的灵牌与抗日战争中殉国的
张自忠、
佟麟阁、
赵登禹、
戴安澜、
高志航、
阎海文等英烈并列,供奉于台湾省“
忠烈祠”。每逢
抗战胜利纪念日,台湾省都会在忠烈祠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民众齐唱《八百壮士歌》。
影视宣传
艺术形象
舞台剧
1938年,著名剧作家
田汉和
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讴歌以谢晋元为首的勇士们的英雄壮举,展现了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保卫祖国的光辉事迹。
版画
1938年,版画家
胡一川创作《八百壮士》,生动再现谢晋元率壮士抗击日军的英勇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