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命夫人是唐、宋、元、明、清各朝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
历史沿革
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从高官的品级。一品诰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诰命夫人。
诰作为
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如《尚书·周书》载有《
大诰》、《
汤诰》、《
康王之诰》等篇,是
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汉代偶一用之,不为常式。唐代大除授、大赏罚用制诰。
据史书记载,从宋代开始,凡文武官员的迁改职秩、追赠大臣、贬乏有罪、封赠其祖父妻室,都用诰命。元代封赠文书有宣命和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明沿宋制,封赠一品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
清沿明制,有制度规定:封赠官员首先由
吏部和
兵部提准被封赠人的职务及姓名,而后
翰林院依式撰拟文字。届封典时,
中书科缮写,经内阁
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
在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功绩超群都
有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命令,就是这里所说的
诰命。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所得到的则被称为
敕命。《
清会典》中载,诰命针对官员本身的叫诰授;针对
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时,存者叫诰封,殁者叫诰赠。清代诰命用五色
丝织品精制,书满汉文,皇上钤以
印鉴。通览之下,色彩绚丽,有一股华贵喜庆的气氛。
清诰封制度,“正从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赠淑人。正从四品,母,妻,各封赠恭人。正从五品,母,妻,各封赠宜人。正从六品,母,妻,封赠安人。”〔《大清会典事例 吏部 封赠》〕。
诰命文书
诰命文书、
敕命文书不同于一般文书,它是写在当时非常贵重的
丝织物上面的。明代的诰命敕命是由工部所属的神帛制敕局,后称南京
织染局织造(清代的诰命敕命由
江宁织造制成)。
诰命敕命为卷轴形式,分为苍、青、黄、赤、黑五种颜色;按照
官品等级的高低,它的图案和
轴头也有严格区别。明代规定,亲王郡王用册,亲王生母封夫人给诰命,图案为云凤锦。
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玉轴,
辅国将军及夫人
犀牛角轴,
奉国将军及淑人
抹金轴……。
文官一品云鹤锦,夫人鸾锦,俱用玉轴;二品狮子,夫人,俱用犀牛角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用抹金轴;五品
瑞草,宜人四季花,俱用角轴;六品、
七品、安人俱用葵花
乌木轴,八品、
九品同样用葵花乌木轴。
武官一品至七品俱铠甲葵花
引首,抹金轴。诰命的
织文,文官用
玉箸篆,武职用
柳叶篆。诰命织文为“奉天诰命”,敕命织文为“奉天敕命”,都有升降龙盘绕。
清代诰命敕命由
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之后,按品级填给。其文字采用满汉合壁书写,
满文行款从左至右,
汉文行款从右至左,合于中幅而书
年月日。年月各按奉旨、奉诏日期书写。钤盖“
制诰之宝”、“
敕命之宝”。凡遇袭封,世袭有数次者及世袭罔替者,每袭一次,都要增写在原给诰命、敕命之后,如增写已满,则重新填写,送宫中内阁用“宝”,并与原诰敕一同发给官员。
特权
诰命夫人是有品级之分的,如“一品诰命夫人”之类的。诰命夫人可在重大节庆日子到后宫,参加由皇后主持的宴会。
宋制,
宋徽宗政和二年,定
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一等国夫人,宋朝封宰相,
使相、
三师、三公,王,侍中,
中书令之妻;
二等郡夫人,宋朝于
光禄大夫、
太子少保、节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
三等淑人,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
四等硕人,妇人封赠之号,宋政和初年定
命妇等级,大夫以上封硕人;
六等恭人,用以封赠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于宜人而低于令人;
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
朝奉大夫以上至
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
官品受封;
八等安人,在宜人之下,自
朝奉郎以上至
朝散大夫之妻封之;
明朝,一品
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无封无品叫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