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爱
唐朝时期政治人物
晋江市石龟许氏始祖唐·许爱,官居左侍御、(编者注*应为特进参考唐朝官员品级)特晋银青光禄大夫、世袭宣威将军。
人物介绍
·许爱,官居左侍御、(编者注*应为“特进”参考唐朝官员品级)特晋银青光禄大夫世袭宣威将军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年),唐末随王审知,许爱由固始镇守漳州诏安,因有功加封翊忠巡应侯。光启元年(885年),王绪军陷漳州(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潮王审知王审邽》),许爱为避乱挈眷由诏安徙入泉州,先居晋江十七八都瑶林乡(今晋江龙湖杨林村),因嫌其地褊狭,又徙居丁亭乡,即今之石龟许厝乡。许爱卒后,葬西王场,即今龙湖苏坑乡前,穴号“四水归堂”,迄今尚存。
许爱生三子:长曰达,分支蓬山;次曰川,分支吾坑、可慕等乡(即西花派);三子泮,世居石龟(即瑶林派)。其大灯号则用原名“瑶林”。因世代久远,《族谱》遗失(毁嘉靖年间倭寇之乱),故各支派对祖辈的记载存在些许差异。
许爱公由固始县迁移闽是为河南许氏九次中的第五次入闽,闽泉郡许爱公,于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2年至884年,入闽镇守漳泉二州,是石龟瑶林许氏开基始祖,官居唐侍御特晋银青光禄大夫兼金吾卫将军,
堂号:太岳传芳
灯号:瑶林衍派。
先祖开拓闽疆,宗支繁衍,裔孙播居闽南三佰多个村庄,人口46万多人,是闽南许氏一大望族。
公生三子
长子达公居大房
次子川公居梧坑花里
三子泮公居瑶林石龟
生子导公与郎公,郎公分处围头湖厝
许泮系唐五代瑶林二世祖,许泮陵园1998年3月15日,由福建省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纳入文物保护单位。
许泮派下,传至瑶林八世祖许真人,名帝卿,相传真人用天书圣符,为农圃旱灾施降雨霖,智斩蛟孽保护龙宫,猛歼海寇拯救众生,行仁为善威灵显赫,宋孝宗时府第诰封:“九使真人”,海内外善男信女,立庙塑像以境主奉敬,泉南地区有三十多个村庄奉许真人为当境敬祀,台北市深坑木栅许氏宗祠、台中、基隆、高雄许氏宗亲总会、新加坡许氏宗亲总会、印尼许氏宗亲总会均奉敬许真人,尊称将军公,保安大帝,许真人故居和遗址。
1999年4月6日清明节,由福建省晋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公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许真人裔孙十八世祖许柴佬,奉明成祖朱棣圣旨,荣任吕宋国总督二十载。任期内,上忠朝廷,下效黎民,励精图治,身体力行,传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较先进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这不但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光辉史绩,而且是中菲友谊之结晶。许柴佬祖籍地是晋江市深沪镇吕宅村顶厝份人,系由泉州府晋江县十四都湖厝狮头十六世祖适南,同十七世长子毓奇、次子毓甫,父子三人分居十七、八都龙湖镇吾坑村,后再由吾坑村迁徙深沪镇吕宅村顶厝份。
瑶林许氏居住石龟,原来该村有王、陈、刘、罗、蔡、花等12姓,后逐渐他移,到明代中期只剩许氏和少数王氏。相传,明·万历(1573—1620年)间曾发生过石龟许氏和王用汲(参见泉州人名录《泉州人名录·王用汲》)的一段纠葛:当时,石龟许为大姓,王为小姓,难免有众欺寡、强凌弱之事,与王用汲结下怨隙。王用汲后来考上功名,官居南京副都御史、总督操江。许氏族人风传王用汲亲自率领大队兵士要来剿灭石龟许氏,自知不足与抵抗,族老乃召集全乡人丁,将族中所供奉的普庵公座前一个香炉打碎,裂成碎片49块,恰合参加会议人数,让各人身带一碎片四散逃命,声明若有缘后会,以碎片作族人标记。后来,王用汲得其母告诫:“有千年石龟,无百年操江。”忽然醒悟,不敢为过甚之事,遂撤兵而去。逃过一劫后,许氏子孙陆续还乡,而因此事居留外地者也不在少数。
在石龟许氏《族谱》中,播迁外地的记录比比可见。如:“十世次公,分支金门后埔乡”;“十二世兴龙,分支石美许坂村”;“十八世肇波,分支石江南苑许厝,二房分支漳州上街,三房分支角美鸿渐村,四房分支石夹”;“长房份二十世太顺、太来,分居广东海丰竭石街”;“二十三世有春,分居福清县”;“二房廿二世登显分居石码”;“廿三世有昆、有庆、有镇住台。”
福建晋江许氏家谱,始祖爱(许爱),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生三子,季子泮居晋江石龟。泮传至第十二世致政(又名良),明初由石龟分居穑村(即(土+昔)坂村)。致政十一世孙廷魁,清初人,始分为油花份支。谱载世系图、世系表、祠堂公约。
许爱公传大略
许爱公生于八四八年,廿几岁回到固始唐懿宗王仙芝黄巢两夥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此时,寿州人王绪举事,攻固始,据光州,声张护乡 里,顺民意,仅月余就聚众万人。农故里,尽忠尽孝,安居乐业,且不料身公原本是回归 陷凶险,满目疮痍,官吏出逃,饥浮遍野,迫人走险的凶恶险境。许爱必须做出果断决择, 要么听人宰割,自身不保;要么顺应民意,除暴安良,先起来维护一方,待机再保『皇室』。 他终于做出了后者选择,起兵拥绪,共守光州。许爱出身于仕大夫家族,自幼耳濡目染,文韬武略皆胸有成竹,当时正处年二富力 强,又有妻弟陈作梗相助,更是如虎添翼,独当一面绰绰有余。僖宗乾符元年(八七四年),濮州(今河南范县)人王仙芝聚众数千起于长垣(今开封东北150华裹)。次年六月王仙 芝及其党尚君长,攻陷濮州曹州(今山东曹县)。『冤名人(唐代县名)黄巢亦聚众数千应仙芝』。『巢与仙芝皆以贩私盐为事,巢善骑射, 喜任侠,粗涉书传。 』黄巢与王仙芝在山东举杆起义, 『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内, 一众到数万。 』九月,中原『十余州饥民』起义,淮南(固始即地处淮南)民众为揭竿而起, 『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 十二月,王仙芝『攻中、光、卢、寿、舒通』等州。六 州之地,在今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接一带。光州辖今固始。此时。湖北蕲州(与光州、固始毗邻)刺史裴渥告悉,许爱奉令领兵增援,在途中与王仙芝部相遇。劝服王仙芝归唐黄巢不应,被许爱击败。黄巢痛斥王仙芝自此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削弱了起义军兵力迫使王仙芝撤出蕲州。爱公解蕲州之困有功,拜左侍御兼武骑尉金吾大将军镇守光州。冬十月 内大臣郑畋与王锋、卢携争沦用兵之策,僖宗不能明断谁是谁非宗乾任五年(八七八 02-年)正月,招讨史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黄梅(今黄梅,湖北县名,唐代属蕲州)『杀五万余人,传首京都长安。王仙芝既死,其余部将尚让率众余人』,追至曹州南华县,王仙芝既死 其余部将率众十余万北上归黄巢。黄巢为王,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r梁官分职,建元(王冠), 不可一世。
石龟瑶林许氏家庙,位于晋江市龙湖镇石龟村。原各丁亭乡,据说村中有一风水奇石,形似一巨大的灵龟。龟为吉祥之物,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因而,后人就改丁亭乡为石龟乡。
石龟许氏家庙,肇乡始祖,唐左侍御讳爱公。开基石龟以来,兴旺发祥、瓜瓞绵绵。公有三子,长子达公居蓬山,次子川公居西花,三子泮公居瑶林,分为三大支派。从祖乡分衍出去的有三百多村,散布在全国各地,有浙江江西四川、和广东等省。在福建福州福清惠安南安永春德化漳州厦门等县市。人口数十万,以晋江一市而言,繁衍上百人以上的有108乡,均称石龟为大宗乡。还有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旅居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人数也有数十万人。许氏家庙大门楹联如此题颂曰:“出固始,开闽邦,懋功第一:基石龟,建仁里。胜地无双。”以歌功石龟开基发祥地的盛况。
石龟许氏,以爱公为一世祖,灯号“瑶林衍派”到29世起启用先贤许邦光撰写的名联:“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公世德,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既作为“瑶林”派下子孙的字行,又作为家庙大厅的联对
石龟许氏自廿五世起用“天高大肇,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公世德,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
晋江瑶林石龟许氏昭穆志:
廿 三 卅 卅 卅 卅 卅 卅 卅 卅 卅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世
逊 志 经 书 自 有 文 章 光 世 德 存 心 孝 友 居 然 仁 让 振 家 声
沿革
石龟瑶林许氏家庙始建年代不详。南宋·淳熙六年己亥( 1179年 )重修,祠门横书“唐始祖侍御公真祠”,8世如珪立,9世先之书。
明·嘉靖(1522—1566年)间,倭寇扰乱,匾额被盗,祖像亦被焚毁。万历(1573—1620年)间祠宇倒塌,鲁峰捐募重建修祠,挂始祖侍御公·许爱和姚夫人及许爱三子绢织像,同时供奉神主,以族之有功者附焉,春秋两祭。
岁月悠久,梁桷陊剥。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年)十二月请于檀林裔孙旅菲富商许逊沁出资重修,迄同治四年乙丑十月竣工,大门匾额“许氏家庙”,一时“栋宇恢宏,几筵之陈设以为外观之美”,并由举人许祖涝撰《重修石龟许氏宗祠记》,刻碑留念。
时编有瑶林一派由29世至39世昭穆:“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光世德;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
2005年,许氏族人又将石龟许氏宗祠重建一新。
规制
祠堂为大三开间二落双护厝硬山顶建筑。三川脊,顶铺红色琉璃瓦,脊墙装饰彩色剪瓷双风牡丹等图案,高翘的脊角上立着褐陶鸱吻。檐下牌楼木雕花鸟、瑞兽、戏曲人物,朱漆贴金,富丽堂皇,面墙悉以精美浮雕石件砌筑。
大门上方黑色石匾镌刻“许氏家庙”几个鎏金大字。朱漆大门浮雕两尊立体门神,在晋江祠堂中实属少见。门前立一副原先祠堂留存的青石鼓。大门前1对青石廊柱浮雕“百子游戏”图案,而大厅前廊柱也浮雕出“百鸟和鸣”图案。
楹联
家庙中楹联颇多。
大门联:“承绪太岳源流远,派衍高阳世泽长。”“开闽邦懋功第一,基石龟胜地无双。”
门柱联:“开闽有三,前汉、初唐五季溯源惟一,蓬山、西花、瑶林。”“东环鳌海三千浪,西峙雷山第一峰。”
双边联:“石介陈书天献瑞,西牛望月地呈祥。”
祖龛联:“石笺丽诗歌,膺扬瑶林世泽;龟华徵祥瑞,丕显太岳家声。”
祖厅联:“考其所尊爱其所亲,昭穆无忘厥序;在朝论爵在乡论齿,子孙亦以为伦。”“子姓衍瑶林,山水精灵钟斯人乐;祖基肇太岳,神明华胄裕我后昆。”“魏国赠荣封,崇德报功,自昔朝庭隆祀典;汝南留月旦,方人比物,而今乡党有公评。”“开府肇乡,绵绵瓜瓞蕃子姓;抗金卫国,赫赫功勋耀宗邦。”
重修家庙联:“祖列维馨,金箴明义绪丰珩;圣贤可学,玉尺量才继显扬。”
著名族人
瑶林7世许燮,仕宋任神卫都校,曾从韩世忠拔建州,征大仪、淮阳,为一代名将,后阻于秦桧,赍志而殁。(参见泉州人名录《泉州人名录·许燮》)
蓬山派许豹山,登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乡进士,授本州教谕,著有《孝经析义》、《训词》等书传世。
金门后浦许獬,明·万历辛丑(1601年)会元,殿试二甲一名,曾挂匾于石龟祖祠。(参见泉州人名录《泉州人名录·许獬》)
晋江陈仓许邦光,清·嘉庆辛未(1811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参见泉州人名录《泉州人名录·许邦光》)
晋江许有韬,清·嘉庆庚辰(1820年)进士,授翰林庶吉士,改授江西龙南知县。
清·咸丰年间,晋江檀林村许沁逊、许志螺父子,为早期旅菲企业家之佼佼者,曾独资重修石龟许氏宗祠。
贞烈节孝祠
泉州府志》:“在文山铺旧社学地,原名二烈祠,祀陈、立二氏。明·嘉靖间(1522—1566年),李银建,推官张元清记。国朝(清)方鼎倡捐,祠内子孙重修。”共供奉143位泉州当地符合礼教的妇女亡灵。
开基始祖:侍御爱公,上垵始祖乐安公【晋江县安海镇上垵许氏宗祠】
创建年代:
宗祠地址: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上垵村
晋江县安海镇上垵村许氏始祖侍御爱公,肇基瑶林石龟许厝村,传至十四世分居内山,号称为内山祖,内山祖生二子:长子乐安公,居上垵,为上垵村开基始祖;次子居内坑。乐安公玺名靖安。其音讹为前安,故乡名古称前安,以祖名号乡名而居也。
乐安公生有四子:长子伯元公、次子仲元公、三子叔元公、四子季元公,居本乡,次子仲元公分居溪边村,此外尚有分居到台湾广东等地。乐安繁衍至今已有三十六世,人丁一千五百馀人。旅居海外者不多,然爱乡爱国,关心乡梓建设精神可嘉!自从一九六五年乡侨许光耀、许书森、许书头等八人,以及港澳族亲许书淞、许自沧、黄招弟等十人。先後捐献巨资,兴建村中小学校舍,保健院、水电,七星潭大水闸等。为乡里文化建设与发展有莫大贡献。
上垵许氏宗祠名联:
生为神农後,教尔曹力穑服田克绳祖武;
地近徽国祠,愿吾辈正心诚意学步前贤。
垵从上来,辨士性服先畴,不愧神农遗裔
溪就边处,念本源怀祖德,堪徵太岳流芳。
砥柱溪边流不转,
祠尊祖上报无穷。
山朝鸿渐庙奠鸿基徵鸿发;
水绕鰲峰流通鰲海占鰲头。
上垵村位于安海镇东南部,在安(海)石(狮)公路边,距安海约近十里之遥。宋时,安海港开阔。港内有好几个可避风浪的小港湾,称“垵”。为区别其位置,按方位取名。上垵在港之上部,故名。村名亦以港名名之。沧海桑田,上垵早就成为内陆的村庄。
福建晋江许氏家谱,始祖爱(许爱),唐末随王审知入闽,生三子,季子泮居晋江石龟。泮传至第十二世致政(又名良),明初由石龟分居穑村(即(土+昔)坂村)。致政十一世孙廷魁,清初人,始分为油花份支。谱载世系图、世系表、祠堂公约。
石龟瑶林许氏家庙,位于晋江市龙湖镇石龟村。原各丁亭乡,据说村中有一风水奇石,形似一巨大的灵龟。龟为吉祥之物,适宜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因而,后人就改丁亭乡为石龟乡。
石龟许氏家庙,肇乡始祖,唐左侍御讳爱公。开基石龟以来,兴旺发祥、瓜瓞绵绵。公有三子,长子达公居蓬山,次子川公居西花,三子泮公居瑶林,分为三大支派。从祖乡分衍出去的有三百多村,散布在全国各地,有浙江、江西、四川、和广东等省。在福建有福州、福清、惠安、南安、永春、德化、漳州、厦门等县市。人口数十万,以晋江一市而言,繁衍上百人以上的有108乡,均称石龟为大宗乡。还有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旅居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人数也有数十万人。许氏家庙大门楹联如此题颂曰:“出固始,开闽邦,懋功第一:基石龟,建仁里。胜地无双。”以歌功石龟开基发祥地的盛况。
石龟许氏,以爱公为一世祖,灯号“瑶林衍派”到29世起启用先贤许邦光撰写的名联:“逊志经书自有文章公世德,存心孝友居然仁让振家声”,既作为“瑶林”派下子孙的字行,又作为家庙大厅的联对。
石龟许厝是许氏发祥地之一。人才辈出,科甲鼎盛,自唐宋以来,爱公派下计有举人以上53人,出类拔萃的人物很多,其中:有七世祖许燮公,字礼仲,号震瑶,生于宋徽宗壬午年,(1102-1148)。高宗时,公与韩世忠,岳飞同为抗金名将,并与岳飞有烟亲关系《庆元二年岳飞之孙岳珂去福建泉州石龟外婆家住了一年多,岳珂所著《桯史》,记有石龟外祖家事》,其女是岳飞的三媳妇,岳霖的夫人。许燮累功封神卫都校,陵墓在村西炉山的西麓,泉围公路边,相传该地是困虎吉穴,风水相当迫真,如有显宦鸣锣开道从墓前经过,惊醒睡虎,越后本族必出一显贵。深为后世所景仰。石龟许厝乡所属震瑶小学则以其号命名。
有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许立公,生于1905年1月8日,少时名许经镖,侨居国外时名许敬诚,从事革命工作后化名许少东。早岁旅港旅菲,学贯中西,一生从事职工运动和爱国事业,追求光明坚持真理“揭发落后和黑暗,颂扬进步和光明”。有着非凡的爱国热情和卓绝的组织领导才干,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领导菲律宾劳动联合会各属组织, 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战,当日寇南侵,占领菲律宾时,他坚持进行地下斗争,既领导“抗反”和“华支”以及广大的华侨同日寇进行殊死斗争,又保护菲华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菲岛光复以后,他又组织华侨中一批优秀分子回国参加解放战争。建国以后,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之职,为国为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不幸在“文革”期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于1971年8月20日在河南周口含冤辞世。他在临终前再三叮嘱“要相信党和群众,维护真理,即使我不在了,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一年后,在敬爱的周总理直接批示调查下面,许立的冤情终于真相大白,是康生蓄意制造出来的一桩冤假错案。打倒“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于1978年12月2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许立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邓颖超、张鼎丞送了花圈。廖承志、杨尚昆、耿飙、叶飞、伍修权和李初梨、连贯、熊复等参加。李一氓同志致悼词称:“许立同志是无产阶级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一一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1990年许氏家庙重建竣工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为许立同志树匾,匾挂家庙大厅曰“光明正大”,这是许族的祖德宗风。流香千秋万代。许立公光明磊落的一生是近代我族最大的荣耀与光彩。
有原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共优秀党员许志猛公:生于1909年7月12曰,他的一生是爱国革命的一生,早在学生时代,在上海他便参加爱国运动,表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1930年至1935年他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期间,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活动,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1953年他赴菲律宾、任“洪光学校”和“建国中学”教导主任。虽然远离祖国,仍不忘祖国革命事业,给学生传播进步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联合菲侨文化人士成立“救亡协会”,任协会执委,尽心竭力,支援祖国抗战。1941年日军侵占菲岛后,他联合当地洪门爱国人士及其他爱国青年师生,成立“抗日除奸义勇军”,任总指挥,与日寇进行浴血作战,智勇双全,受到广大华侨与菲人民的敬仰与爱戴。1949年他回国从事侨务和致公党工作,为团结广大海夕卜侨胞和归侨,侨眷,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在广大的侨胞、致公党党员以及家乡族人中评价很高,褒扬始终。中国致公党为其树匾,送至许氏家庙,匾曰“廉洁奉公”,这是许氏族人的一面旗帜,永远激励许氏后代,居官廉正,勤政爱民。
许立公与志猛公同是石龟许厝人,既是同宗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在家乡搞地下工作时,曾经互相掩护,生活互相照顾。在菲抗战期间又同为抗日组织的领导人,并肩作战。解放以后同调北京中央机关工作。他们一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牢不可破,以示许氏后辈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工作、为国为民争光。
以上所介绍的几位许氏硕彦俊士,先辈先贤,虽人数不多,因为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罗列。但是可以看出是石龟许厝历史人物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光辉业绩将长留人间,永受许氏后人的钦仰,同时也将永远激励许氏后人的自豪感。在历史的长河中爱公派下裔孙对各朝代社会都作出过杰出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在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石龟许氏族人蛟腾凤起,硕杰俊彦,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的统一大业贡献,也为石龟乃至许族谱写新的篇章。
许爱后人移居台湾资料
金门庵前村许氏、烈屿东林村许氏,其开基祖也是从晋江石龟转徙迁去的。其派先由瑶林许厝村徙惠安东园,7世大辈生3子:长子佩德、次子合谐因家园受强盗骚扰,偕堂兄弟5人渡海移居金门,分居金门庵前、烈屿东林,而后子孙又分居台湾新竹、台北等地。
明、清时期,石龟许氏有二、三百人往台湾定居垦拓。仅就现存部分房谱记录,清·康熙至乾隆间许氏24—26世迁台湾的就有:
24世:朝叔、朝豸、朝梁、朝星、朝注、隆兴。
25世:嘉美、天君、天岁、天怜、天贺(及其子高福、高秉)、天柱、天宝、天寅、天添、天互、天晦、四房公、天山(兄弟叔侄俱)、天乾(及其子高开、高石)、联捷、素定、天侃(子高添、高贺、高惊、高晚)、天盖、天只、克岩、克湘。
26世:高瑶、高镜、高章、高喜、高赐、高甫、高贡、高戴、高扶、高片、高党、高参、高六、高坪、高署、高霞、高栽、高万、高萃、高鳅、高免、高四、高深、高严、高我(母俱)、高耽(夫妇同往)、子养、高双、高滚、高彭、高出、高违(夫妇俱往)、高丁、高用、高制、高突、高瘦、高往、高洗、高臣、家情、家椿、灿泉……
早期往台的许氏族人比较集中地居住在彰化、鹿港、诸罗 (嘉义)一带,并形成“许厝埔”地名。现鹿港三大姓黄、许、施,有许多许氏是瑶林一派的传裔。而蓬山、后花派衍台的亦多。据统计,台湾许氏人口现有37万余,为台湾第11大姓,分布较多的县、市依序为台北县、云林县、台北市、高雄市、屏东县。分布较多的乡镇市区依次为云林麦寮、台北三重、台北板桥、彰化鹿港、嘉义市。堂号有高阳、汝南、长兴等。其祖先多来自泉州各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8 20:27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