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是
西安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秘书长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历史沿革
1952年,成立动力机械系。
1956年,随学校主体迁往西安,是当时交通大学整体西迁的系之一。
1975年,与工程物理系部分专业合并后,调整为动力机械一系和动力机械二系。
1983年4月,分别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
1994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院系调整,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和动力机械工程系合并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4年,原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主体并入。
2012年,过程装备与控制系、化学工程系独立成立新的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2018年12月10日,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设有1个学院、10个系,开设4个本科专业。
系:热能工程系、热动力工程系、热能动力与控制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流体机械及工程系、压缩机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新能源科学工程系(筹)
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教职工429名,其中教师266人,实验技术人员43人,专职科研博士后64人;有教授135名、副教授124名,讲师5人,特聘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孟庆集、
吴业正、陶文铨、
束鹏程、
王尚锦、
徐通模、
席光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何雅玲
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陶文铨
国家级教学名师:陶文铨、何雅玲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学科建设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能源动力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动力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环境工程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6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7年、2022年两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得A+,核科学与技术获得B+,环境科学与工程获得B-。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动力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核能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防特色学科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陕西省一流专业2个;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核电厂与火电厂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热工基础、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传热学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火电厂热力系统VR认知及瞬态过程能耗特性仿真实验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能源的高效利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热工基础、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陕西省一流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
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精品课程:传热学、制冷与低温原理、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燃烧学、能源与人类文明发展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3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7项;建设国家级精品教材3本、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3本。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提名奖7篇;五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1项,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2016年参加全美SAE飞行器设计大赛,获得微型组载重比赛第一名、微型组总载重第一名、微型组总分第二名;获得“能源·智慧·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复赛第一名等多项荣誉;1个团支部入选全国“活力团支部”,1个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人获评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领域第一个连续三期滚动资助的创新群体、2个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
科研成果
据2023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数据,学院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和中国国内外企业委托项目;近五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第一单位9项;2019年ESI高被引研究论文共111篇,SIC论文2019年达999项,获批专利377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国际发明5项)、实用新型82项。
合作交流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机构签订协议并开展了合作,与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创建了热流科学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有“能源高效节约与可再生转化利用的热物理基础”和“新能源与非常规能源利用中的热流科学”2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
111基地)和“陕西省流体机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8年度国家外专局批准的创新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部批准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每年邀请中国国(境)外专家来校讲学100余人次,聘请客座/名誉教授5名左右;12人在17个国际组织任职(主席/副主席,理事长/副理事长,Fellow),12人在18种国际学术刊物担任主编/副主编职务;先后发起主办多相流、传热传质与能量转化国际学术会议(1984年)、亚洲计算传热与计算流体会议(2007年)、节能控排传热进展国际研讨会(2011年)等系列学术会议,近5年举办、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24次;师生每年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超过400人次,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及短期交流的研究生近百名;参与“
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活动,与韩国
釜山大学、
LG电子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与俄罗斯
莫斯科动力学院、
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合作,并于2018年1月发起并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有在读留学生104名。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承担教育部首个对口支援
新疆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2+2”项目,五年来为新疆培养能源动力领域紧缺人才120余人;接收宁夏
银川能源学院进修教师20余人次,并在该校设立能源动力工程硕士教学点;承担对口支持
榆林学院能源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建设。
据2023年4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本科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召开了全国能动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推动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与
国家节能中心合作制定了39项行业能效评估标准;近年来多次承办包括全国CO2减排研究生暑期学校和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暑期学校;2012年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2014年承办“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已接待上万名参观者;编著院士科普选之《能源》篇、院士科普丛书《变幻流动的科学:多相流体力学》《能源工程概论》等;与CCTV合拍《留住太阳的光热》科普片,普及可再生能源知识。
文化传统
学院院徽以西安交通大学校徽为基础设计,由内外两个同心圆组成,内圆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为“能源与动力工程”英文的缩写“EPE”,砧座有阿拉伯数字1921,表示学院前身机械工程科动力组创建之时;砧外为齿轮,共24齿,寓意一年24节气、一日24小时,象征继往开来、与日俱进;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之意;外圆上部为学院中文名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部为学院英文名称“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