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下设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55年,中国政府决定要搞原子弹和氢弹、发展原子能、培养核弹及核能人才,时任交通大学校长的
彭康教授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陕西省委共同研究决定在陕西筹建陕西省原子能研究所。
1958年9月,中央决定各大行政区要建设“一(反应)堆一(加速)器”、要有一所高等学校成立工程物理系,西北西南区就建在交通大学(西安部分);10月,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工程物理系成立,设置放射化工、核反应堆工程、核材料、实验核物理和加速器五个专业教研室。
1975年,院系调整,并入动力一系。
1981年,获批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核反应堆工程与核反应堆安全),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批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9年,院系调整,更名为核能与热能工程系。
1995年,成立西安交通大学核电培训中心。
1997年,更名为核能科学与工程系。
2003年,获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批准成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更名为核科学与技术系。
2006年,成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7年,“核能科学与工程”被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2010年,与国家核电联合成立“国家核电-西安交大软件工作站”。
2011年,与中广核集团成立“中科华-西安交大先进核能联合技术研究所”;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署“人才培养基地”。
2012年,与国家核电等联合成立“国家能源核电软件”重点实验室;学科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2014年,获批“核电厂与火电厂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下设1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师资力量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教授22名、副教授21名,其中兼职院士5名,加拿大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苏光辉、
秋穗正等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苏光辉等
学科建设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核科学与技术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核科学与技术获评全国第四,学科声誉全国第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核科学与技术获评B+;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核科学与技术获评A+。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核能与核技术工程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核能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1个,国防特色学科专业1个,陕西省名牌专业1个,陕西省一流专业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陕西省精品课程2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电厂与火电厂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国防特色学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陕西省名牌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陕西省一流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出版了30多本教材,其中有8本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参与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国家能源局重点实验室1个;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加速器质谱仪、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及安全实验台架、核电厂仿真模拟平台及核辐射测量与分析等研究平台30余台。
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电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共建国家能源局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核电软件”重点实验室
校企联合科研平台:国家核电-西安交大软件工作站(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联合成立)、中科华-西安交大先进核能联合技术研究所(与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核电先进数值模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共建)、
中国西部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与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
校级实验室:核素迁移分析实验室、新型辐射防护材料设计实验室,高/低能量γ放射性分析实验室、高低温激光单粒子效应模拟实验平台等
科研设备:钠沸腾实验回路(NABOLO)、三代核电AP1000第4级自动降压系统泄压喷放实验台架(ADETEL)、反应堆量级严重事故熔融物自然对流换热实验台架(COPRA)、高温高压水回路实验台架(HIRETH)、氢气爆燃爆炸特性实验回路(DETA)、稳压器波动管热工水力特性试验回路(SULIC)、安全壳喷淋系统喷雾性能试验台架(COSTEL)、超临界氟利昂流动换热实验回路(SUFTEL)、燃料组件下管座异物过滤与水力冲刷试验回路(HYTEFA)、熔盐堆新型非能动安全系统验证实验台架(PRHRTL)、氟利昂棒束CHF可视化实验台架、高温高压大型燃料组件实验回路、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后碎片床迁移实验装置、激光表面改性平台、核材料腐蚀性能平台、基于热电厂辅助蒸汽系统的大型蒸汽试验台架(LAFLOST)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12月,学院近三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核能科技工程项目1项(3.165亿元),大型先进压水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7项,“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磁约束核聚变专项3项,国防“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1项,横向课题中经费超过100万的课题21项,“十三五”装发预研项目11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科研到款超过1.4亿元。
合作交流
据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学院先后与美国
密西根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
普渡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西北大学、日本
东京大学、
早稻田大学、韩国
蔚山科学大学、德国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瑞典
皇家理工学院等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议,每年派出学生进行交流培养;与
上海交通大学和
日本东京大学建立了三校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
文化传统
学院曾开展迎新杯羽毛球赛、退役军舰参观、赴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社会实践、排球友谊赛、拔河比赛、撕名牌、你画我猜等文化活动。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