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蹲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远程火器,为
戚家军装备的火炮。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虎蹲炮威力不大,是早期的
迫击炮款式,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适于在山岳、森林和水田等有碍大炮
机动性的战斗地域。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远(约500米),但是细长的炮管使其更适用于
山地作战,机动灵活,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部队,与同时期欧洲迫击炮的款式相比更为先进。
发展历程
一、明代前期的火器及其发展
提到
明朝军事,不能不提火器;提到火器,不能不提虎蹲炮。
火炮崛起于公元十四世纪的明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世纪是使用刀、枪、剑、戟等
冷兵器的时代(当代大多数
影视作品及小说戏剧,涉及明代的战争场面时,都是这样描述)。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明代是火器获得较大发展的时期,例如
明太祖开国时期,军队就装备了大量火器,在扫平群雄、北伐残元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十三年规定,“凡军一百户”,要有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1]其中,装备火器的铳手占了编制的百分之十。
到了
明成祖执政时期,更组建了世界最早的,专门装备火器的新兵种——
神机营。这比欧洲在16世纪初
西班牙创建的
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2]神机营刚组建,就与游牧在蒙古草原的鞑靼、瓦剌骑兵进行生死
博斗,凭着火力优势,再次立下赫赫战功。
明代统治者重视火器,不断在军队中推广各种火器。在明成化年间,使用火器的军人,在
军队编制中的比例,从明初的百分之十发展到三分之一左右。[3]而到了明代
嘉靖年间,明军中有的步兵营,使用火器的军人竟占了编制的百分之五十。这类步兵营就驻扎在
蓟北长城一带,领导者是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
戚继光。[4]
戚继光,生于1528年,山东人氏,出身将门,考中武举,开始了戎马生涯。当时,
沿海地区不断受到
倭寇的搔扰,戚继光先后支持山东、浙江、福建等地区的海防,取得了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胜利,建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
戚家军”。后来,戚继光又移师长城,总理蓟州、昌平、
辽东、
保定等镇,防御经常南下抢掠的蒙古贵族。维护疆土安宁。
明代前期,明军装备的火器主要是国产货,有
手铳、碗口炮等,明代中后期,有很多先进的火器从外国传入,并大规模装备明军。例如戚继光的军队中装备的火器主要有
无敌大将军炮、
佛朗机、
鸟铳等。其中,佛朗机这种火器产于欧洲,明人仿制出多种型号,无敌
大将军就是其中之一;而鸟铳,则被很多人认为是传自日本。那么,明军装备了这么多源自外国的火器,是否意味着国产火器逐渐被淘汰呢?当然不是,下面介绍一下明军的国产火器——虎蹲炮。
二、多种型号的虎蹲炮
虎蹲炮创制于明朝
嘉靖年间,明中叶中国东南山区倭患猖獗,在与
倭寇的斗争中,由于水田里沟渠纵横,地形复杂,兵器家们根据实际需要创制了虎蹲炮。
虎蹲炮是为了弥补一些外国火器的缺点而创造的炮,可算为国产火器争了光。最初,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作战时,发现鸟铳与佛朗机在使用时并不如意,“鸟铳虽准而力小,难御大队,难守险阻,难张威武”,“佛朗机更重,更难于杠行”,[5]由此计划要创造一种比鸟铳力大,能防御大队敌人的火器,这就是著名的“虎蹲炮”。这种炮“比鸟铳,一可当百”;[6]比佛朗机更轻,更便于携带,野战时
机动性强,防御则可控扼险隘。
这个时期的明政府开始对明初流传下来的旧炮进行改造,以适应作战需要。《大明会典·火器篇》记载明人陆续将一批手统及
碗口铳改装成新式的“中样佛朗机”就是一个好例子。[7]
戚继光也主张“器械旧有可有者,更新之;不堪者,改造之;原未有者,创造之。”[8]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堪者,改造之”这句话,被戚继光认定为“不堪用”而需要“改造”的旧炮有碗口炮、毒虎大炮、而即将要“改造”出的新炮就是“虎蹲炮”了。《
练兵实纪》称:
“‘碗口炮’腹小口大,项短药少,子重,发出无力,不堪用。如用之必须腹长三尺以上,而铅子合口送至腹底发出,乃急且中也。五十人之中,可备一位,以防
要路大势冲突之寇,今取名虎蹲炮即是。”清楚地指出了“不堪用”的碗口
炮被改制成了虎蹲炮。[9]
此外,《
练兵实纪》又称:“又如旧日‘毒虎大炮’,粗恶不堪打放,须置于
军马营垒数十步外。今加以新法,名为‘虎蹲’,即于行内可发。”[10]所谓的“加以新法”,就是给炮加上“
爪钉”,“前后箍”等物,使火炮更加堪用。
除此之外,一些由明初流传下来的‘三将军’‘樱子炮’很可能与‘毒虎大炮’一样,被加以改造了。[11]这样说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虎蹲炮都是由旧炮改造的?当然不是,直接用
熟铁新造的也不少。因为改造及新建,使各种虎蹲炮来源不一,所以这些炮的重量、大小并不一致,戚继光的兵书就记载了两种虎蹲炮:
一种是“长二尺,腹内粗二寸余”[12],《
武备志》称这种炮重三十六斤;[13]
另一种则是“三尺以上”的,但重量不详[14]。
而有幸保存的一门虎蹲炮实物,重达“四十九斤六两”。[15]上述三种虎蹲炮的各种不同的数据,也证明虎蹲炮确实远非一种型号。
就以身长二尺、重量达到三十六斤的虎蹲炮为例,此炮由熟铁制成,每次用火药七八两,可发射五钱重的
铅弹一百枚,为了防止“子小而口大”,“散出无力”的蹩端,再用重三十两的大铅子或大石“慢慢筑入”炮口(如
用大铅子,小弹丸可酌情减少),[16]这样就射程也大大增加了。
三、虎蹲炮算不算大炮
戚继光时期的虎蹲炮可能只算轻型火炮。但是明代的人却不这样认为的。那时很多人认为虎蹲炮是大炮。戚继光在论及火器时说:“快枪复有大炮,似可当虏聚冲。但大炮须防跃退,须去营二三十步。”[17]这里的“大炮”,实际是指“三将军”“缨子炮”“毒虎炮”等炮,《
练兵实纪》也称:“国初分在边方,有所谓‘三将军’‘缨子炮’者;近时有所谓‘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体轻易跃,每放在二三十步外。”“炮大不可多得,数炮不能退虏,而群炮在后,不得齐放,适败我事。”[18]
值得注意的是,戚继光在不同的场合中称“三将军”、“缨子炮”、“毒虎炮”等炮为“大炮”、“炮大不可多得”,那么,在一些旧炮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虎蹲炮,当然也算大炮了。
明末著名的火器理论家焦勖,将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口授的欧洲先进火器技术,编成《
火攻挈要》一书,书中说到
中国本土火器铸造时,称“其
大器不过神威、发熕,灭虏、虎蹲,小器不过三眼快枪。”[19]将虎蹲与神威以及发熕相提并论,誉为“大器”。[20]
明朝的邻国
朝鲜,其人民在
平壤之战中,看见援朝抗倭的明军,配备了各种威力惊人的火器,不久便在自己的军队中大力推广火器。朝鲜官方史籍《宣宗实录》称“为当炮手,又须兼习各样大炮。”还特别提到了戚继光的《
纪效新书》,称:“此效篇内,亦似以佛朗、虎蹲、神飞等炮试放,以效其高下,岂专习鸟铳而已哉,火器翻释,各给各哨,使之预讲试放之法,来春为止,以前各样大炮轮回试才。”可见,朝鲜人也把虎蹲炮与佛朗、神飞等炮并列为“大炮”的。[21]
归根结底,古人对什么样的火器才算是大炮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
明史》论及火器时也只是含糊其词地说:“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22]
功能作用
⑴ 野战
南方平倭作战,明军每五百官兵中“驮扛”着三门虎蹲炮。“倭寇之来,每二三五百结为一簇,再不顾四面,只冲一路。任有若干兵列若干长,必不能御,但冲处径能溃围,临时得此一炮,大妙!”[23]
北方对抗
蒙古贵族,虎蹲炮亦
不容忽视。戚继光非常倚重虎蹲炮,他北上时组建了新的
骑兵营,每一骑兵营有官兵2700人,一般装备虎蹲炮六十门,每门虎蹲炮需要三名炮手。专家认为“以
骡马驮载虎蹲炮的骑兵营,是中国骑兵史上最早的骑炮兵,它比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1630年编制的骑炮兵,要早50—70年。[24]戚继光的战术是这样的:当
蒙古骑兵逼近时,先由
明军下马发射
鸟铳、
快枪、火箭等火器,再放虎蹲炮;双方近战时,明军则要手持钯、刀、棍等兵器摆出“
鸳鸯阵”迎敌。当蒙古骑兵撤退时,明军骑兵上马追击,追上之后,铳手们迅速“下马举炮”,轰击一番,而其他的骑兵“就于马上射箭,刀砍枪戳,全胜乃止。”[25]装备了虎蹲炮的骑兵,还可以配合步兵及战车营作战。
⑵攻坚
明军用火器攻坚的历史悠久,早在明太祖
朱元璋未称帝时,派军队包围军阀
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
苏州),“城四面筑长围困之。又架木塔,与城中浮屠对,筑台三层,下瞰城中,名日
敌楼。每层施弓弩
大铳于上。又设
襄阳炮以击之,城中震恐。”[26]围城的火器有“大小将军筒”等,“四面
铳炮之声昼夜不绝”[27]朱元璋军队使用着各类强大的火器,压制着张士诚,其中应该包括碗口炮。一直到明末,明军仍然存在用碗口炮这种老式火器攻坚的例子,如在明军
抗倭援朝时,就用“大碗口”攻坚。[28]
由碗口炮等炮改造而成的虎蹲炮,性能更加优越,用来攻坚,也就顺理成章了。亲眼目睹明军攻克
平壤的朝鲜大臣
李元翼与
李德馨,在与
朝鲜国王李昖谈话时,谈到了参加攻城的虎蹲炮。《宣祖实录》记载:
“上(指朝鲜国王
李昖)曰:‘虎蹲炮何如?其制放铁丸耶?如将军石耶?’ 德馨曰: ‘如虎之蹲踞,而放铁丸矣。’
上曰:‘城中放炮,随处起火云,然耶?’元翼曰:‘以石丸为之,或以铁为之,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插火则石出而飞散,火随以炽烈。’”
从李元翼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虎蹲炮可以发射“石丸”或“铁”,发射前在“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这与戚继光在《
练兵实纪》中记载的虎蹲炮
发射方式一致。[29]
李元翼提到明军各类火炮攻城时又说:“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
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言状。”上日:“城石亦可触破耶?”李元翼日:“触之无不裂破,犯之无不焦烂”。[30]
那么,明军在其后的攻坚作战中,为什么不能再现
平壤之战的辉煌呢?那是日军吸取了教训,很多时候故意将据点筑在地势有利的山石之上,限制了明军火器的发挥。例如万历二十五年的
蔚山之战,明军进攻时发射火炮,“炮声震天,火箭数百技齐发,风迅火烈,乱烧贼幕,一日连拔三窟”,并且用大炮击退的来援的
日本水军。[31]可惜在攻打
岛山时却遭受挫折,最后被迫撤退。目睹明军围攻岛山的李元翼,向朝鲜国王汇报时称:“倭贼内城坚守,虽欲用器械而无之矣。”上日:“内城未可以大炮撞破云?”元翼日:“城在山上,地势高峻,大炮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
霹雳炮、虎蹲炮亦无数放之,皆不中矣。”[32]
这个战例再次有力地证明,明军经常动用虎蹲炮来攻坚。
⑶防御
日本
封建主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被明朝委任为
经略使援朝的
宋应昌在一篇疏文中论及海防时,明确指出:“大将军、神炮、虎蹲炮、
灭虏炮、百子铳等器,则临
急所用也。”他还说:“乃若虎蹲、灭虏、大将军等炮,非遇急则不敢轻用,何也?以其力气重大,虽能碎彼船,恐于我船亦不免有伤。”[33]
宋应昌在此之前,做过
山东巡抚,在加强海防方面,颇有经验,他选用虎蹲,是有道理的。
无独有偶,在万历二十五年奉命经理援朝军务的
杨镐,也非常看重虎蹲炮,他在与
朝鲜国王李昖讨论京畿地区的江防时,下令明兵试放了虎蹲炮,接着双方进行了一番谈话:
“......天兵(指明兵)试放虎蹲于江边,吹角一声,各放一炮,
声震天地。经理(指杨镐)日:‘此何如?’上(指朝鲜国王
李昖)日:‘至于今日,得见天威之雄壮,彼贼不足平,深幸。’经理日:‘多设这样炮子在此边,此贼何敢得渡乎?’”[34]
由此看出,虎蹲炮亦可用于江防。
明军抗倭援朝获得胜利,虎蹲炮在捍卫国防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万历四十六年,初步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师征明,攻城掠地。明
辽东将领
毛文龙在海上以
皮岛等地为据点牵制后金南下,继万历帝之后即位的
天启帝亲自下令增援大量军事物资给皮岛,其中就包括虎蹲炮六十门。[35]
五.为什么说虎蹲炮是明代国产火器的缩影
明代最有名的火器有鸟铳、
红夷大炮等,但它们归根结底都是明代中后期才引进的
舶来品、外国货。真正见证明朝由盛到衰的只能是历史悠久的国产火器,而国产火器的佼佼者是虎蹲炮,它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国产火器的缩影。
虎蹲炮与三将军、樱子炮、碗口等炮一脉相承,可以说是在这些旧炮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而这些旧炮早在明初就活跃在战场上,伴随着朱元璋打下江山,功勋卓著。明朝建立之后,这些旧炮又在历次攘外安内的战争中,为帝国的巩固与发展
保驾护航。到了明代中期的
嘉靖年间,
倭患越演越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一代名将戚继光将一些“不堪用”的旧炮“改造”,并建成了虎蹲炮。[36]
然而搔扰沿海的
倭寇毕竟是散兵游勇,不能算
正规军,虎蹲炮真正经受大规模战争考验是在
万历年间的援朝战争,当时明军所面对的对手,是身经百战的日本军队主力。
虎蹲炮在战争中表现最出色的一战,是万历二十二年的平壤之战,
发起进攻的各路明军,用
佛朗机、灭虏、虎蹲等火炮,在火箭的配合之下,轰击
平壤,“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动,俄而火光烛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37]火势随着西风在城内漫延,很多日军在炮火的焚烧之下成了灰烬,不得不
狼狈逃窜。
虎蹲炮不单止在平倭战争表现出色,在明朝与蒙古诸部的对峙中,一样发挥作用,戚继光在
蓟镇时,积极训练车步
骑营,修建
边墙敌台,配备了包括虎蹲炮在内的大量火器,威镇敌胆,使蒙古贵族不敢轻举妄动。
明末辽东战局,也可以看到虎蹲炮的身影,早在努儿哈赤还在为统一女真讨部而东征西讨时,就引起了明朝的顾虑,有明臣提议主动出击,用“虎蹲、大将军”等炮来对付努儿哈赤,以防患于未然。[38]
努尔哈赤后来先下手为强,进攻明朝,使辽东尸横遍野。在近三十年的战争中,明军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虎蹲炮,据统计,自万历四十六年至
天启元年的三年时间里,仅发往
广宁的火器中,就有虎蹲炮六百门。[39]笔者手头上有一本台湾华文书局影印的《清太祖实录(满汉文版)》,其中在尚间崖之战及
奉集堡之战的插图中,清代画家均画出参战的明军配备了虎蹲炮。[40]
明军在辽东屡战屡败,最终采取了
防御战略,构筑
宁锦防线,主要依靠从西洋引进的、笨重的锐利火器——红夷大炮来守城,而灵活机动的虎蹲炮则相形见绌。随着内外交困的明朝的灭亡,虎蹲炮也难以重现昔日的辉煌,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书籍记载
[3]《明宪宗实录》成代二年正月癸亥条
[6]《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7]
戚继光也将一些旧炮改制成佛朗机,例如“大将军发贡等器”就被改制成佛朗机样式,并改名为“
无敌大将军炮”。详见《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8]戚继光《蓟镇分守》,《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三十九
[9]《练兵实纪 .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10]《练兵实纪.杂集卷四.登坛口授》
[11]《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练兵实纪 .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12]《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13]《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14]《练兵实纪 .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15]该炮刻有‘崇祯四年十月日铸成匠赵土英虎蹲炮第二十位重四十九斤六两’的字样,《中国火器史》第160页
[16]《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17]《戚少保集》卷五《上军政事宜》
[18]《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20]《
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二中的一种“
铜发熕”重五百斤;而灭虏
炮长二尺,口径二寸三分,重九十五斤(详见《
登坛必究》卷二十九《火器》),
王兆春在《
中国火器史》中将其列入“大型火炮”中的(详见《中国火器史》162页)
[21]《(朝鲜)宣宗实录》卷八十三,页九
[22]《明史.兵志.火器编》
[23]《武备志》卷一百二十三《虎蹲炮》
[24]《中国火器史》,第183页
[25]《练兵实纪 .练营阵.第五.第一操马兵》
[27]俞本《明兴野记》
[28]《(朝鲜)宣祖实录》卷九十六,页二
[29]《练兵实纪.杂集卷五.军器制解》
[30]《(朝鲜)宣祖实录》卷三十五,页四十
[31]《中兴志》下册,页五十一
[32]《(朝鲜)宣祖实录》卷一零一,页二五
[33]《经略复国要编》之《(万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议提水战陆战疏》
[34]《(朝鲜)宣祖实录》卷九十二,页十二
[35]《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一,天启七年二月
[36]戚继光《蓟镇分守》,《明经世文编》卷一百三十九
[37]《(朝鲜)宣祖实录》卷四十九,页十八
[38]《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六十九
[39]《明熹宗实录》卷二十,天启二年三月
[40]台湾华文书局影印《大清满洲太祖实录》第233、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