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海(英语:Philippine Sea):菲律宾东方和北方那个巨大
海盆,四周凸起带为西
太平洋两大
岛链。位于
菲律宾海板块之上。
菲律宾海位于西太平洋边缘,介于东海、
南海和西太平洋之间,在
第一岛链与
第二岛链之间,被
岛弧和
海沟包围,是西太平洋最大的
边缘海盆。北面处在130°~142°E之间;南部处在124°~147°E之间;南北长跨越35个纬度(0°~35°N)。
菲律宾海被两列岛弧包围:西部为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岛弧,我国称为第一岛弧;东面、南面为
伊豆诸岛—
小笠原群岛—
火山列岛——
马里亚纳群岛—
加罗林群岛(
雅浦群岛—
帕劳群岛),我国称为第二岛弧。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了航海上的需要,将该海区划为一个海区,并以海域主体——
菲律宾海盆命名为菲律宾海。南北长约3450千米,东西宽约2000千米,面积约580万
平方千米。
亚洲(国际)外海的冠名规则:亚洲一些外部海域冠某国名或地名(只有阿拉伯海是冠民族名),是便称型国际
地理标识(不是某国主权名称),方便国际人们对号入座地记忆海域的大致位置:
日本海、
朝鲜海峡、
中国海(分为两大部分即南中国海和
东中国海,不等于主权意义的中国
南海和中国东海)、菲律宾海、
泰国湾、
新加坡海峡、
缅甸海、
孟加拉湾、
印度洋、
阿拉伯海(周围有亚非多个国家)、
阿曼湾、
波斯湾(波斯即
伊朗而波斯湾是周围一批国家共有的)。为统一命名规则,
谷歌地图采用国际上流行的简便式当代称呼,把旧称安达曼海的海域称为
缅甸海。
英吉利海峡、
墨西哥湾、
马六甲海峡、
巴士海峡等等也是便称。
大部分是国际
公海,少部分为周围一系列国家的领海。例如,菲律宾海西部的台湾东方海域是中国的
领海和
大陆架。
菲律宾海广大的海域,每天都有各国大量的船舶在捕鱼,或商业运输,
太平洋周围很多国家的往来都要经过这个海域。例如,
东亚——
拉美、东亚——
澳洲东部的经济往来船舶一般都经过菲律宾海。
海底是由一系列断层和褶皱所形成的结构盆地,突出于海面的部分构成
岛弧,即
海盆的边界。
它们形成南北长2,900公里(1,800哩)、东西宽2,400公里(1,500哩)的海域,面积1,000,000
平方公里(40,000平方哩),约占整个太平洋的3%。平均水深6,000公尺(19,700呎)菲律宾海位于赤道和
北纬35°之间,地处两大岛弧之间,海底是由一系列断层和褶皱所形成的结构盆地,突出於海面的部分构成岛弧,即海盆的边界。
海底地形复杂,具有岛弧、海盆、
海底高原、海岭、海山、
海台、
海丘、海沟、
海槽、
裂谷等
地貌形态,除周围岛弧外,露出海面成为岛屿的很少,只有西北部的
北大东岛、
南大东岛、
冲大东岛等。平均水深4100米,在第一岛弧以东达到最大深度,即10830米深的
菲律宾海沟。九州-
帕劳海岭在海域中线呈南北走向贯穿整个海区,长约1500海里,由断续的海山组成,将菲律宾海盆分成东西两个海盆,东面的
马里亚纳海盆稍浅,称马里亚纳海盆,该海盆又被中部及南北走向的海岭分为三个小海盆,分别是东马里亚纳海盆、西马里亚纳海盆和北部的四国海盆。西面的海盆为菲律宾海盆,深而广阔,最深达7559米,其西南为菲律宾海沟。 ,在岛弧以东达到最大深度,即10,546公尺(34,578呎)深的菲律宾海沟。
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
菲律宾群岛分成两股︰一股在
吕宋附近转向北面形成
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转向南面成为
太平洋赤道逆流。
洋流所在水域以及珊瑚礁、
海岭和
海底山脉附近水域均为渔场。海上有飓风和台风,尤以9月份最烈。 海域南部位于
热带地区,属
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炎热,年均气温27~28℃,年均
降水量2000~3000毫米,以东部为最多。北部位于
亚热带地区,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8~9月
多台风,尤以9月份最烈。北太平洋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分成两股:一股在吕宋附近转向北面,再向东北,形成
日本暖流,即著名的黑潮(Kuroshio);另一股转向南面成为太平洋
赤道逆流。洋流所在水域以及珊瑚礁、
海岭和海底山脉附近水域均为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