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台是指又称海底高原、平顶海山。圆形或椭圆形平顶的海山。如日本海中的朝鲜海台、太平洋的沙茨基海台、大西洋的布莱克海台等。顶部水深在200~2500米之间,--般为1000~ 2000米。侧面坡度较珊瑚礁陡,山麓有壕状凹地,顶面常有玄武岩圆砾和白垩纪晚期的
造礁珊瑚及瓣鳃类等浅海
生物化石,因而认为平顶海山曾受侵蚀下沉到水下。但不同深度顶面有不同时代的化石。如1800米深的顶部有白垩纪化石,1000米深有始新世化石,400米深则有新近纪的化石。有人认为,不同深度的顶面并不表示地壳沉降的差异,而是代表形成时代的差异。西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台顶部和坡面上都产有富钴结壳和磷钙土。
通常起伏较小,台顶面比较平坦,高出周围洋底1~2公里。侧面坡度一般较陡,但有的也较平缓。有时可绵延千公里以上,如
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和
夏威夷群岛间的海台,长2800公里,宽900公里。以太平洋和
印度洋分布较广。
①边缘海台,发育于大陆边缘,多分布于水深500~4000米处,为
大陆坡或岛坡上的平坦面,坡度在1/100以下。通常为
花岗岩基底,是沉没至海洋不同深度的地块,如
美国东南岸外的布莱克海台。
②洋中海台,指洋盆中孤立的海底高原,大多位于水深4000~5500米处,上覆以钙质为主的厚层沉积物,通常无明显的
火山、
地震等构造活动。有些则具有陆壳性质,可认为是大陆裂离出来沉没的碎块,也称微型陆块,其地壳比周围洋底厚,但仍小于正常陆壳,如
印度洋的马斯克林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