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其“花”蕴育于几百万年以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亦可称“取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其花型酷似异彩纷呈的
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因石头中蕴含的
红柱石晶体酷似菊花而得名,又被称之为“会唱歌的石头”。
基本特性
菊花石主要成分是红柱石,它的基本特性因此和红柱石非常接近,所以这里直接描述红柱石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分是Al2SiO5,
斜方晶系,晶体常呈柱状,
横断面接近
正四边形。
双晶少见,
双晶面(101)。
外观表现
菊花石的质地坚硬,外表呈青灰色,里面有天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看上去很像自然界的
菊花。其中的“菊花”部分,“花蕊”是晶粒状矿物的
集合体。“花瓣”是一个个
菱面体晶体形态紧挨或断续连接所产生,
矿物成分依据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其长短不等柱状
矿物集合体,以花蕊为中心向
三度空间做放射状排列,
形态万千,慰为奇观。其中湖南浏阳出产的菊花石主要是方解石和玉髓(石英),有的含
菱锶矿及
天青石,另外还有如北京西山
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岩石基底为黑色、密集分布着灰白色的放射状红柱石集合体,成菊花状,每个花瓣则是一个红柱石晶体。其主要矿物成分则为红柱石。
理化分析
经化验证明:菊花石不含
放射性元素,因此菊花石对人体无害。
有益元素如
Fe、
Zn及
Ca、
Se含量较高——是玩石赏石爱好者的理想藏品。
色彩分类
彩色菊花石
彩色菊花石是地质中的天然花卉,独产于湖南省
浏阳市
古港镇,形成于2.7亿年前的浅海中,其资源已相当有限。花瓣形状逼真,层次丰富,质地坚硬细腻,玉洁晶莹,酷似
迎霜怒放的秋菊,它
石材颜色丰富,石质坚韧细腻,且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锶、硒等
微量元素,更突出了菊花石的珍奇。
工艺美术大师按照彩色菊花石的天然形态,经过精心雕琢,反复磨砺,便成为举世稀奇的
工艺美术珍品,是最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菊花石品种。
中国原地矿部将菊花石列入
宝玉石类,而彩色菊花石,更是宝玉石中的瑰宝!它“珍”在举世罕见稀有,全球唯湖南浏阳磊狮山独有。它“奇”在异彩纷呈:常见的菊花石原料颜色单一,石材呈灰黑色,花为白色。彩色菊花石多呈白色、乳白色、粉红色、浅黄色,异彩纷呈。它“贵”在形态自然逼真:彩色菊花石花形硕大(最大花直径达87厘米),花蕊突出、花瓣层出分明,变化万千,酷似迎霜怒放的秋菊!
湖南浏阳磊狮山彩色菊花石矿,为菊花石雕提供了珍贵的原材料,大大提高了菊花石行业的
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促进了
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褐色菊花石
褐色菊花石主要出产于湖南浏阳永和,为浅灰带褐色,灰白色,其基质颜色偏褐,呈浅灰黑色或浅灰褐色,一般需要上色,
肖氏硬度(
HSD)为53,硬度适中,易于雕刻,易于抛光,是理想的石雕材料。
花形较小的浏阳褐色河石质较硬,花的层次较少,易于抛光。
花形较大的浏阳褐色河石硬度适中,易于雕刻造型,花色与基质
颜色对比强烈。
浏阳民间艺人根据永和菊花石的菊花花径大小、花瓣长短、疏密特征,有的称绣球菊、
铜钱菊、金钱菊,有的称
蝴蝶菊,有的称蟹爪菊和
鸡爪菊,有的取名竹叶菊,龙葵菊等等。浏阳菊花石花蕊明显可见,少数见双蕊,一般0.3-1.2cm大小。花瓣密集,数量一般有30-70瓣,花瓣平直,花朵大小均匀,一般长大于2cm,宽0.05-0.4cm。
黑色菊花石
黑色菊花石主要出产于湖北宣恩,花色白色,较纯,基质灰黑色或黑色,石质较脆。湖北菊花石花形多为蝴蝶花形、爪花形和圆柱花形。圆柱花形的花蕊明显,立体形态成棒状,有一定弯曲,宽0.2-1.5cm,长3-13cm。蝴蝶花形的花蕊不明显。花瓣一般有10-40瓣,多弯曲,大小不均匀,有分枝复合、穿插等现象。一般花瓣长1-30cm不等,宽0.2-3cm。
花形不完整,花瓣(同一朵花)大小悬殊,且弯折,花瓣稀疏,花形变化复杂多样,尤以蝴蝶花形多见,花朵分布密集,小者秀气可爱,大花粗犷豪放,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可用于雕刻各类摆件、笔筒、砚台、
烟灰缸、印章等。根据颜色可分为本色和上色两种。
产地种类
永丰菊花石
菊花石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在石块上有
菊形图案,多是古生物化石,另一类是花形由矿物组成,有些更是立体结构,完全像真的花朵一样。
化石菊花石现知的为两处出土地,一是「
陕西石菊」,它花朵只有3~100px,分布密集且均匀,在1m2面积上有100多朵菊花。花朵呈圆形,白色和灰白色,花瓣为单层
对称分布,周围为黑色和灰色泥质灰,花朵排列有序是古树之花朵落于
沉积层中固结而成,所以是一种
古生物化石。
另一个出土地是在广东
河源,是一种生活在古代海底的
软体动物,类似现代的螺样生物,它呈螺旋状的壳印在海底泥上形成美丽的螺旋菊花形图案,
最小的直径只有25px,最大的直径却有近1m!真是多姿多彩。当然这些都已成为国家保护文物,不是平常人可以轻易购买到的,但做为增长对菊花石的知识这些还是应了解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矿物菊花石,它们比化石菊花石更加绚丽多姿,不但色彩多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什么都有,而且造型惟妙惟肖,有些连花心花蕊都历历在目,实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神奇瑰宝。
湖南浏阳天青菊花石 ──浏阳菊花石中外闻名,它是由天然天青石和方解石矿物构成白色菊花状花形,花瓣多被方解石交代,呈放射状对称分布,组成白色花朵,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
黑色燧石构成花蕊。形成的花朵大小不一,一般5~200px为多,花形各异,白色晶莹的菊花,在黑色基的衬托下分外美丽。
北京红柱菊花石 ──产于北京
西山和
房山,存在于
红柱石中,属接触变质产生。该石花瓣由束状和放射状灰白色红柱石矿物组成,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
徐洲螺旋菊花石 ──产于江南
徐州市
铜山,石质细致,石上有明显的菊花图案,呈圆形,有左旋和右旋之分。色彩有红紫色和青灰色两种,有的菊花花瓣的管匙从石的边缘反卷上来,宛如浪花,是菊花石中的后起之秀。
火燧石菊花石 ──基底紫蓝而亮,十分奇特,质硬且细腻,据载它冬显微湿,夏凉彻骨,哈气成雾,转而聚为水珠。石中生花,色若堆雪,形同嫩菊,日丽则泽艳,时阴而色暗,花冠直径小则寸许,大则盈尺。
流纹菊花石 ──是一种特殊的流纹,其外观与普通流纹无异,仔细观察会发现岩石上刻有许多清晰的花纹,宛如深秋盛形的菊花,十分惹人喜爱。这种菊花是
长石的
雏晶和一些含铁和镁的矿物集聚在一起,加上
岩浆流动而使雏晶形成悬滴,当它们凝聚后,形成
放射性花状。
另外还有新疆
锂蓝闪石菊花石、
柳州黄铁矿菊花石、云南
斜长石菊花石、浏阳方解石菊花石等等,真是千姿百态,多不胜数,各位爱石之人下次外出于旅途之中即可多多寻觅,特别是到名山大川中旅游时更应多跑些土特产店和街边小摊,笔者的几块姿态各异的菊花石都是这样意外获得的。
浏阳菊花石
英文名称 liuyang chrysanthemum stone 产于湖南浏阳河一带的
碳酸盐质
沉积岩中的菊花石。层位为二叠系中统栖霞阶。于沉积
成岩作用后期
碳酸钙(方解石)置换天青石形成形似菊花的
放射状集合体。这些
集合体的中心是坚硬的燧石。花瓣则保留了天青石晶体的斜方长柱状外形。按花径的大小和花朵的形态可分为
绣球花、瑚蝴花、
铜钱花;
蟹爪花、鸡爪花等品种。其中以前三者具有较高的工艺利用价值。在工艺上,这种菊花石多用于雕制菊花状的花卉摆件、
茶具、笔筒等。为增加菊花与底色的颜色对比,在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常在灰白色的基底表面涂上黑色颜料和清漆。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用其雕制的工艺品曾获金质奖牌。
京西菊花石
京西菊花石,产于北京西山红山口菊花石沟及
周口店等地。该石基底为
黑色炭质板岩,花瓣由束状、放射状灰白色
红柱石矿物组成;花形较小,质地灰黑,松疏,花瓣为紧密放射状;呈灰白色、褐色或浅红色;
玻璃光泽,硬度6.5~7.5,风化后稍低,比重3.16~3.20。
京西菊花石是
红柱石菊花石,存在于红柱石岩中。红柱石(Al2SiO5)是
变质岩,产于石炭——二迭系炭质页岩与侵入岩体的
接触带上,在地质学中属接触变质成因而非沉积成因,主要为富铝岩石(如页岩、
高岭土等)分解
再结晶而成,单晶体呈柱状,
横切面近于
正方形,集合体呈放射状。西山地区所产的红柱石质地很好,且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形如菊花的花纹,奇特别致。
徐州菊花石
徐州菊花石,产于江苏省徐州市
铜山。该石属螺旋菊花石,质地细致,纹理清晰,石色紫红或青灰,石中菊花状图案呈圆形,花纹亦有左旋和右旋之分,有的菊花花瓣的管匙从石的边缘反卷上来,宛如浪花。
陕西菊花石
陕西菊花石,产于陕西省
汉中市
宁强县巴山区毛坝河、关口坝、
照壁山一带。是1977年发现的陕西新石种,分布于
二叠纪栖霞组地层中。该菊花石属天青石型,在深灰或黑灰色的基岩中呈渗透放射状蕴含着天青石或方解石结晶,花形轮廓完整。菊花的花蕊明显,以微晶或
玉髓石英为主,含少量天青石,粒度较细;花瓣以天青石为主,多由50瓣左右组成,
晶粒粗大,宽2.5~4mm,长度>10cm;花形多为圆球形和蝴蝶形,花朵直径大,粗犷豪放;花色呈浅灰或浅灰带褐色,有古朴感,与基质
对比度不强,总体形态则比较耐观。
菊花石主产地:
湖南省浏阳市永和镇。另:在日本也有一类特殊类型的菊花石。
真伪辨别
基本方法
出自天然裸露环境下的完整菊花石已经绝迹,人们用化学或
物理方法将真正的菊花石加以改变,但一般来说,用化学方法改变过的易碎易损。 使用一些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材质疏松的石材加固,但一般只加固了表面。
利用人们仰慕菊花石而又不懂菊花石的心理,用其它的
石花哄骗顾客。顾客可以根据其色泽是否自然天真加以判别。
将真正的菊花石嫁接在其它石材上或者嫁接在同质石材上。这种情况,仔细观察一下就可辨别。虽然形成菊花石的基材可能有多种,但两种或多种基材相邻线肯定不会整齐划一,也不会中间另有胶质。
菊花石的花心是菊花石的灵魂。菊花石上的菊花如没有花心或者花心是另外加上去的,其艺术性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因而,无心或另加上去心的菊花石就只能算
二等品了。无心,一眼即可看出,虽然有的无心菊花仍然非常漂亮,但还是算有缺陷。
整体识别
真正的菊花石中心一般应有一个和花瓣基本同色的
晶石,花瓣从中心晶石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分布,所以,如石材不厚,从背面也应该可以看出花瓣的延伸部分,从理论上说,如石材为圆体,则从任意方面打磨,都应该可以显现出一朵完整的菊花。上等的菊花石基材必须紧密、坚硬,菊花必须完整无缺、清晰动人,整个菊花石应该色泽自然,以尽量少的人工介入为好。
与牡丹石区别
人们常常将菊花石和
牡丹石混淆,牡丹石是仅发现于河南
洛阳地区的一种
天然奇石,其质地黑,石头上分布一朵朵白色或青绿的花朵,犹如牡丹盛开,牡丹石的花朵花瓣饱满,花朵分布密集,大小比较均匀,不同于菊花石的长条形花瓣。可
百度搜索:牡丹石产地店,进入第一条,仔细观看牡丹石和菊花石的不同之处。可进行对比分辨:
文化意义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神沪溪和仙子
宣恩爱恋人间,在浏阳河洒落菊花,落在河面的菊花沉积河底,久而久之变成了今天的菊花石。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倾心相爱的恋人石坚和菊花相知相爱,不离不弃,至死都不愿分开,最后他们双双化成了今天的菊花石。
历史发展
考古发现,大约在二亿年前,菊花石的故乡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球变迁,湖南的
浏阳进入了海退期,在地表低洼的地方积存的海水不断蒸发,当海水中的
硫酸锶盐的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晶体,并逐渐依附在
燧石核心周围,同时随水中的泥质沉积下来,散布在泥灰岩层中,经过两亿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菊花石。
早在两亿多年前,湖南浏阳的东乡一带是浅海,几经沧桑,自然界慢慢形成了由白色
方解石组成的
菊花瓣状的
石菊花。由于日月的磨砺,石菊花便显得形态各异,绚丽多姿。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菊花石是由
天青石或方解石
矿物组成花瓣,花瓣中心由近似圆形的
燧石构成
花蕊,活似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
菊花石广泛的分布在中国南方湖南、广西、江苏、贵州等地的
二叠系栖霞期地层里。其中以湖南
浏阳菊花石最为有名。此石像菊花一样,花芯有单芯、双芯、三芯和无芯,有类似
竹叶菊、
绣球龙葵菊、蒲叶菊和金钱
菊花型等。菊花石的成因在2012年仍有争议,有接触交代说和
古生物化石说
中国最早发现的菊花石产地是浏阳大溪河底
岩石层中。据《浏阳县志》记载,约在清
乾隆年间,浏阳
永和秋菊,花呈乳白色,且纹理清晰、界线分明、神态逼真、玉洁晶莹、蔚为奇观。此未经雕琢之永和菊花石坯,再经千百年来世代遗传的石雕艺人巧夺天工、随形遐想、着意于心。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艺术珍品,或束之高阁,或散佚民间…… 菊花石据传发掘
于清遂使奇石成为贡品,被历代朝廷、官员、富商作为收藏、馈赠的佳品。据《浏阳县志》史载。1915年,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国工艺大师
戴清升映雪1959年,
新中国成立不久,浏阳人民将一尊巨型立体
雕件石菊澳门回归,浏阳人民特意创意了二件具有纪念意义的
菊花石雕,分别献给了香港、澳门特区政府。
菊花石在国宾馆、中南海
紫光阁、
中国工艺美术馆、
湖南省工艺美术馆等都有收藏和展陈。也是伟人毛泽东、革命烈士
谭嗣同等喜爱之物,他们都用过的菊花石砚台现陈列在
韶山滴水洞和
谭嗣同纪念馆。1999年,
湖南省人民政府赠送
澳门特区政府成立的礼品——大型
菊花石雕《龙球》更是深受中央领导和澳门同胞的喜爱。
2012年来,突破平面造型,发展到立体多层花卉,并使人物进入这一独特的工艺品,如雕琢成“黄巢
咏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话故事作品。浏阳
菊花石雕技艺好,构思巧妙,曾获得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
山缘石而奇,水缘石而清, 人缘石而雅,石缘菊而珍。
参考资料
作品展示4. 菊花石雕_菊花石雕简介_菊花石雕图片_新浪旅游_新浪网.
浏阳菊花石.1979 浏阳菊花石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