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属
鲤形目鲤科的一属
草鱼属,Ctenopharyngodon (Steindachner,1866),是鲤形目鲤科的一属鱼类。草鱼属隶属于硬骨鱼类、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属中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种。
形态特征
体延长,腹部圆,体后部侧扁。口端位,上颌较下颌稍突出。口角无须。鳃耙短小。吻钝宽。眼小。下咽齿2行。背鳍短,没有硬刺。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臀鳍具不分枝鳍条3,分枝鳍条8。鳞片大,侧线鳞38—46。
草鱼体形与青鱼相仿,吻略钝,下咽齿2行,呈梳形。
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宽,中等大,前部略平扁。吻短钝,吻长稍大于眼径。口端位,口裂宽,口宽大于口长;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末端伸至鼻孔的下方。唇后沟中断,间距宽。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稍凸,眼间距约为眼径的3倍余。鳃孔宽,向前伸至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峡部较宽。鳞中大,呈圆形。侧线前部呈弧形,后部平直,伸达尾鳍基。背鳍无硬刺,外缘平直,位于腹鳍的上方,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较至吻端为近。臀鳍位于背鳍的后下方,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近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鳍条末端不伸达尾鳍基。胸鳍短,末端钝,鳍条末端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大于胸鳍长的1/2。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约等长。
鳃耙短小,数少。下咽骨中等宽,略呈钩状,后臂稍大。下咽齿侧扁,呈“梳”状,侧面具淘纹,齿冠面斜直,中间具1狭沟。鳔2室,前室粗短,后室长于前室,末端尖形。肠长,多次盘曲,其长为体长的2倍以上。腹膜黑色。
体呈荼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灰黑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其它鳍浅色。
生活习性
草鱼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类。3—4龄成熟,4—7月繁殖,产漂流性卵,膜径5毫米左右。生殖季节成熟亲鱼胸鳍条上出现珠星
草鱼一般喜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水库等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养殖技术
1搭配混养
合理的搭配混养是草鱼池塘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池塘中以养草鱼为主,混养少量的。建议每666.7m2产草鱼500kg左右的池塘中,先放入500~750g/尾草鱼种70尾,放100~150g/尾草鱼种600尾,放入早期鱼苗10g/尾草鱼种145尾。再放入100~150g/尾鲢鱼种100尾,100~150g/尾鳙鱼种100尾,这3种鱼进行搭配混养。尽量不要与混养,因为鲤会和草鱼进行抢食。
2营养和饲料
2.1不同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
多投喂质量好的饲料,是养草鱼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技术措施。草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随着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食性而变。体重1.9g/尾、体长5cm以下的鱼苗,主要是摄食浮游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量为40%~45%。体重3.7g/尾、体长6~7cm是食性转变的过渡阶段,开始以浮萍等幼嫩水生植物为食,蛋白质需要量为30%~35%。体重10g/尾、体长10cm以上的草鱼,食性已完全转变为植物性,蛋白需求量为25%~28%,糖需要量为28%,脂肪为7%~9%,纤维素为15%~20%。
2.2饲料的合理搭配
草鱼饲料主要有颗粒饲料青饲料2种,这2种饲料既可以单独饲喂,又可2种间隔搭配饲喂。在饲喂配合饲料时,每日或隔日添加占草鱼体重5%~15%的青饲料,这对草鱼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每日的饲料投喂次数需要根据池塘水温来定,建议水温在16~20℃时为2次/日,水温在20~25℃时为3~4次/日,水温在25℃以上时为5~6次/日。配合饲料和青饲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初期投喂的时候,颗粒饲料粒径一般在2.5mm左右,且粗蛋白含量控制在28%~35%,草鱼鱼体增大后,可以慢慢增大饲料粒径。此外,每天饲喂次数是每年的3月中旬到5月下旬,每天投喂2、3次。6月上旬至8月中旬,每天投喂3、4次。8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一般每天投喂3次即可。
3水质环境
3.1加注新水
池塘养殖(尤其是高产池塘养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水中藻类就会老化,而且藻类种类也过于单一,造成整个水体水质老化。因此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提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往池塘加注新水,能增加池塘的水深,这有利于增加草鱼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了饲养密度。同时池塘蓄水量增大,也稳定了水质。
3.2合理使用增氧机
大部分池塘中大多采用叶轮式的增氧机,它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等作用。叶轮式增氧机一般能向水中增氧0.1~0.2hm2/kW·h。增氧机能保持一个溶氧较高的区域,使鱼群集中在这一范围内,达到救鱼的目的。为发挥增氧机的增氧效果,应运用预测浮头的技术,在夜间鱼类浮头前开机,可防止池水溶氧进一步下降。
3.3合理使用水质改良机
水质改良机具有抽水、使塘泥喷向水面、喷水增氧等功能。为保持池塘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必须减少塘泥和经常降低塘泥中的氧债,提高池塘物质循环强度。为此,应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每月吸1次塘泥,作为塘边饲料地的肥料。每隔5~7d喷1次塘泥,并根据当时的水温、天气、水质和塘泥多少确定喷泥间隔和运转时间。
4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是草鱼池塘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江河流域和大水域网箱养鱼,一般不容易发生鱼病,但是池塘养鱼放养密度大,一旦感染鱼病,往往能造成草鱼大面积的死亡。因此,草鱼池塘养殖过程中应给予病害防控足够的重视,积极做好疾病防控措施。
一般在每年4月份,草鱼基本上以出血病水霉病锚头蚤病肝胆综合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为主,养殖户可以根据诊断结果来确定用药治疗方案,建议以外用药为主,内服保健为辅,慎用抗生素类药物
水霉病的治疗可以使用8%二氧化氯,1次量,每1m3水体0.3~0.5g,全池泼洒,15d1次。锚头蚤病的治疗可以使用8%的氰戊菊酯溶液,使用时将药物用水按比例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1次量,在水温15~25℃时,每1m3水体使用药物0.019mL。在水温25℃以上时,每1m3水体使用药物0.038mL。病情严重可隔日重复使用1次。草鱼出血病的治疗可以使用强氯精,1次量,每1m3水体使用药物0.3g,全池塘泼洒1次。维持水体稳定与投喂稳定,减少对鱼体的应激,这也能一定程度预防草鱼发病。此外,草鱼需要定期进行杀虫。在投喂区域内,定期使用杀虫药,6-10月份,每15d杀虫1次。养殖人员可以将定量杀虫剂在草鱼放养之前投入到鱼池内。此外,养殖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控药物投放剂量,药量太大会对草鱼健康造成威胁,药量太小则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
物种价值
经济价值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总量最大的品种,其食物链很短,饲料来源相对比较广泛,生长速度较快,能给广大养殖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食用价值
草鱼肉质肥厚细嫩,可清炖、红焖、红烧、蒸、炸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0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