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ex DC.)是
毛茛科,
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状茎,叶基生,有长柄,掌状分裂,花葶直立;
聚伞花序,有花;
萼片蓝色或紫色,偶尔白色,
苞片形成总苞,与基生叶相似,花瓣不存在。花丝丝形子房有1颗下垂的
胚珠,
瘦果卵球形。6月至7月开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植株高(10-)15-65厘米。根状茎木质,垂直或稍斜,粗0.8-1.4厘米。
基生叶3-5,有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长(1.6-)2.5-7.5厘米,宽(2-)4.5-14厘米,三全裂,中全裂片宽菱形或菱状卵形,有时宽卵形,宽(0.7)2.2-7厘米,三深裂,深裂片上部有少数小裂片和牙齿,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两面都有糙伏毛;叶柄长(3-)5-22厘米,有白色柔毛,基部有短鞘。
花葶1(-3),直立;
聚伞花序长(4-)10-30厘米,(1-)2-3回分枝;苞片3(-4),有柄,近等大,长(2.2-)3.2-9厘米,似基生叶,宽菱形,三裂近基部,一回裂片多少细裂,柄扁平,膜质,长0.7-1.5厘米,宽4-6毫米;花直径(1.3-)2-3厘米;
萼片(6-)7-8(-10),白色,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0.6-)0.9-1.4厘米,宽(3.5-)5-10毫米,外面有疏柔毛,顶端密被短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花药椭圆形,花丝丝形;心皮30-60,无毛,
子房狭长圆形,有拳卷的花柱。
瘦果狭卵球形,稍扁,长7-8毫米,宿存花柱钩状弯曲。5月至8月开花。
栽培技术
催芽
为促进银莲花种球生根萌芽,进行低温处理,温度为1℃–3℃,时间3~5周。种球从冷库中取出后,摆放在15~18℃温度下进行催芽,8~10d后可萌芽整齐。种球萌芽后芽点粗壮,根系丰富,无病斑,根芽无腐烂,芽体无病变。
定植
种球生根、萌芽1~2cm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必须保证土壤湿润,种植深度以发芽部位能适当盖土为宜,株行距为30cm×30cm,浇透水。定植后忌移栽,否则生长不良或死亡。
田间管理
定植初期,采用80%的遮荫网进行遮荫,并适时浇水,10月中下旬气温较低时栽种,可不用遮阳网。苗期土壤不宜太湿,以防烂根;植株长有5~6片真叶时可进行第一次施肥。保持通风,加强光照,日温15~23℃,夜温5~10℃。适当补充20:10:20的少量复合肥;在银莲花植株的营养生长中期,需要补充大量的钙肥和钾肥,每亩每次追施硝态氮肥10~12kg,钙肥8~10kg;常浇水,2~4天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冬季注意保温防止霜冻,保持棚内每天的通风换气。为保证切花产量和质量均衡,现蕾初期应开始控制花枝数量,银莲花从12月到翌年4月大量产花。适时清除田间杂草和带病枝叶,剪除劣质花茎,及时喷药防止病虫害,切花采收期光照过强可采用遮荫网,保障切花品质。
主要价值
根状茎和叶供药用,治喉炎、
扁桃腺炎、肝炎、痢疾、
跌打损伤等症。全草可作土农药(广西西部)。
【性味归经】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止痢,舒筋活血。用于痢疾,疮疖痈毒,
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
该植物含植物所含的
黄酮类成分有杭菌、杭病毒活性,对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和
扁桃体炎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开发天然来源的抗炎药具有良好的前景。药理研究证明了金莲花的上述作用,从中分离出来的牡荆昔还有抗癌、降压、抗炎和解痉作用。植物的传统药用部位是花,但花的产量低,如果将茎叶一起应用,可以扩大药用资源。研究表明:金莲花茎叶的化学成分与花基本相同,只是总黄酮含量稍低;而且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志贺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种开花繁茂,花洁白,且易栽培,国内植物园有少量引种,园林中适合林缘、假山石旁或草地边片植。
病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在栽种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杀虫;筛选健康的种球,进行严格的消毒,调控株行距保障种植地具备良好的通风,配备完善的灌溉设施,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主要变种
该种与草玉梅的区别:苞片的深裂片通常不分裂,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花较小,直径11.8厘米;萼片5(-6),狭椭圆形或倒卵状狭椭圆形,长6-9毫米,宽2.5-4毫米。植株常粗壮,高42-125厘米。
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北部(理县以北,海拔约2200米)和北部(城口,约2500米)、青海东部、新疆(特克斯,1200米)、甘肃南部(3000米)和中部(六盘山,约1600米)、宁夏、陕西(1600-2700米)、河南(林县)、山西(1500-2100米)、河北西部和北部(900-1900米)、内蒙古南部(大青山、乌拉山)、辽宁西部(宁城)。生山地林边或草坡上。模式标本采自青海大通一带。
产地生境
在我国分布于西藏南部及东部(海拔2700-4900米)、云南(1600-4004米)、广西西部、贵州(850-1300米)、湖北西南部(1400米)、四川(1200-3000米)、甘肃西南部、青海东南部(2600-3700米)。生山地草坡、小溪边或湖边。在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斯里兰卡也有分布。适应性强,喜光、耐荫,对土壤要求不高,中性至微酸性均可。生长适温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