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崖行政区是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行政管理区,位于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面积3.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2013年),辖2个镇。行政委员会驻
花土沟镇。
历史沿革
西晋,鲜卑人西迁至柴达木盆地一带。西晋成和四年(320年),鲜卑人统一海西诸羌,建立吐谷浑国,境内尕斯一带属吐谷浑。
唐朝,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占据吐谷浑,在尕斯盆地屯兵驻牧,持续二百余年。
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党项人攻破甘州回鹘,数万黄头回纥南下越过祁连山,尕斯草原成为其主要牧场。后属西夏沙州路。
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设曲先达林元帅府,封卜烟帖木儿为宁王,镇守尕斯地区。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卜烟帖木儿降明,朝廷将其属地分为阿端部、阿真部、苦先(曲先)部和贴里部四部。洪武八年(1375年),卜烟帖木儿遣使朝贡,朝廷封卜烟贴木儿为安定王,设安定卫、阿端卫和曲先卫(苦先卫)三处指挥使司。阿端卫活动中心即在茫崖一带。后来,三卫被朵尔只巴侵袭,部众窜亡,阿端卫废除,曲先卫并入安定卫,居阿真地(尕斯库勒湖东南)。永乐四年(1406年)复置阿端卫和曲先卫,曲先卫治所在药王滩(尕斯库勒湖西南);同年安定卫迁居到苦儿丁。洪熙年间,阿端卫被安定卫合并。弘治年间,安定卫被蒙古劫掠灭亡。正德七年(1512年),曲先卫为青海蒙古亦不剌等所逼,部众散亡。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东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率部进入西海,占据曲先卫。阿端卫、曲先卫和安定卫在明朝合称撒里畏兀儿。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统一唐古特四大部落后,尕斯一带为其右翼牧地。康熙年间,清廷在尕斯(今尕斯库勒湖以西)屯兵防范准噶尔,尕斯成为军事要塞。雍正三年(1725年),属海西蒙古西右中旗(台吉乃旗)尕斯陶海的牧地。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都兰县。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通新设治局。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哈萨克西部设治局。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复属都兰县。
1953年,属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
1956年1月,设立县级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工委驻老茫崖),属柴达木盆地工作委员会。辖区东至西台吉乃湖与大柴旦行政区接壤,西至乌宗屑湖(哈格诺尔)与新疆若羌县为邻,南抵布喀达坂山,北至大通沟北山,总面积73867平方公里。
1962年7月,撤销茫崖临时工委,设立
茫崖镇(区级),直属海西州。镇域面积4550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石棉矿。
1980年,格尔木设市,茫崖镇那棱郭勒以南7177.18平方公里划归格尔木市,茫崖镇辖区面积38327.82平方公里。
1984年5月,茫崖行委成立时,辖2个镇(茫崖镇、冷湖镇),辖区面积54002.82平方公里。
1992年2月,冷湖镇从茫崖分离后,设立
冷湖行政委员会(县级)。茫崖辖2个镇、1个乡,辖区面积31955.22平方公里。
2005年,撤销尕斯乡,并入花土沟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茫崖行政委员会辖2个镇,7个社区、3个牧业行政村,辖区面积3.23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茫崖行政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东靠
冷湖行政区,南临
格尔木市,西部、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接壤,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02′—38°59′,东经90°07′—93°09′之间,行政区域面积3.23万平方公里。行政委员会驻花土沟镇,距省会
西宁1195公里,距州府
德令哈681公里。
地质条件
茫崖地处
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构造带,周边的
阿尔金山系与
昆仑山系的
褶皱或
断块强烈隆升,
盆底相对下陷。因受多次
构造运动的影响,境内褶皱、断裂及节理构造十分发育。褶皱构造主要分布于北部,多受断裂影响而被破坏;南部褶皱、断裂均较发育。西北部的阿尔金山褶皱系呈西—北东走向,在各纪岩层中呈现震旦纪、寒武纪、侏罗纪地层;昆仑地槽褶皱系以巨大的断裂层与盆地分界,其支脉尕斯山构造辖区西南部的褶皱地带;老茫崖、红三旱、尕斯库勒湖和北部大浪滩一带属茫崖坳陷、潜伏构造,地势相对低平,第三纪、第四纪地层广布,含有丰富的石油和盐类资源。
地形地貌
茫崖三面环山,中间低洼,是
柴达木盆地中的小盆地,自成一体。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青新边界上的
昆仑山脉尕斯蒙克雪峰终年积雪,海拔5684米,为境内海拔最高点;阿拉尔、尕斯库勒湖一带海拔2840米,为全境最低点。行委驻地花土沟镇海拔2940米。
高山约占全境总面积的1/5,呈南、西、北状环绕辖区西部,昆仑山脉尕斯山系乌兰乌珠尔、尕斯山和
阿尔金山脉查汗托罗盖山系的乌兰乌拉山、查汗托罗盖、金鸿山接头于西部边境;各山均为荒山秃岭,山体岩石裸露,风化作用明显,沟谷、乱石堆较为发育。
丘陵约占全境总面积的1/5,为阿尔金山脉的一部分,由西北向东南山势趋缓;山体由砂砾石、碎石、裸岩组成,山间积存有流沙或沙丘。
荒漠、
戈壁和
流动沙丘占全境总面积的1/2,分布于老茫崖西北部、黄瓜梁西、一里沟南、花土沟北、尕斯山北麓洪积扇下部、乌兰乌珠尔山前等地带;沙丘高0.3至70米不等,移动性较强,常侵袭草场及公路。
平原沼泽区占全境总面积的1/10。
冲积—
洪积平原位于尕斯草原,由阿拉尔河和尕斯库勒湖的冲积洪积而形成;平原外缘地势波浪起伏,中心尕斯库勒湖地势平坦。
气候
茫崖行政区属暖温带高原荒漠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风沙多、寒冷、干燥、缺氧是主要的气候特征。茫崖地区空气稀薄,与海平面相比平均缺氧28.2%,年平均气压695.8百帕,水沸腾温度88℃。年平均日照时数3302小时,平均每天9.5小时,年均辐射量大于17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4.14℃。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20.6℃,极端最低气温-29.5℃,最大冻土深度229厘米;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0.4℃,极端最高气温34.6℃。
气温日较差平均14.3℃,年较差25.8℃。无霜期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老茫崖一带年降水量不足1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692.1毫米。年均相对湿度32%。茫崖地处柴达木盆地狭口,席卷南疆的西风积蓄于阿尔金山前,堆积一定强度后翻越大山,
狭管效应十分强烈,年平均风速5.1米/秒,最大风速39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年均109.9天,多为3、4月的西北风,常伴有
浮尘、
沙尘暴。
水文
茫崖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主要来源于昆仑山活动冰川和积雪融水。
地表水
阿拉尔河(
铁木里克河、洪水河)位于尕斯草原西部,发源于新疆境内的昆仑山支脉也赛瓜子山的沼泽地,北支斯巴里克河和南支阿达滩河汇合后潜入地下,自西向东潜流入茫崖境内,又在铁木里克、大河坝一带形成诸多冒泉出露地表,汇成数条平行河道注入尕斯库勒湖;境内河段长50公里,年均径流量9290立方米,年均流量2.96立方米/秒,径流深7.2毫米,含沙量较大,河水浑浊。大河坝河(卡尔马玲河)位于辖区西南部,源于大河坝沼泽地众多泉眼,属阿达滩河潜流,全长30公里,宽1公里,自西向东汇集阿拉尔河注入尕斯库勒湖,年径流量400立方米,径流深5毫米,河水清澈。此外乌兰乌珠尔山和尕斯山的冰雪融水形成了若干季节性河流。
冰川分布于青新交界处的昆仑山及尕斯山上,面积约10平方公里,融水水量占阿达滩河的20%。
地下水
茫崖境内的地下水分为山区基岩地下水、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第三系油田水以及冻土区地下水四大类。淡水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山前地带和尕斯湖等地,冰川和积雪融化流出山口后浸入山前洪积平原地下,潜水埋深约40米;境内河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大量河水由地下潜流补给尕斯湖,湖两岸地下水埋深50至70厘米,形成众多冒泉。
咸水、
卤水分布较广,主要集中于大浪滩、牛鼻子梁、黄瓜梁和乌斯旺滩等地带。第三系油田水分布于花土沟镇东北部和黄风山地带。
土壤
石膏盐盘灰棕漠土分布于境内北部和东部广大地区,富含砾石,呈强石灰反应,7~15厘米深处有石膏无机盐形成的厚3~21厘米的石膏
盐盘层,含盐量达10%~30%;剖面分化弱,其他各层含盐量约2%,石膏含量约7%。
荒漠风沙土广泛分布于境内各地,辖区东半部和老茫崖四周分布较集中,土壤含盐量20%以上,土壤有机质多在0.3%以下,呈
沙丘、
沙垄地貌。钙质
粗骨土分布于干燥剥蚀山地及丘陵地带,土层浅,粗骨性强,大于1毫米砾石含量约40%,呈碱性石灰性反应。砾质
灰棕漠土分布于南、北、西部的山前戈壁带,土壤含盐较重,地表为砾罩层,下层有细土物质、表面砾石夹粘土。
草甸盐土分布于茫崖湖、尕斯草原及各残湖外围,
沼泽盐土分布于残湖四周的河、湖成阶地的潜水溢出地带,这两类盐土表层有盐结皮,含盐量10%~25%,表层向下含盐量下降;
残余盐土分布于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和低山丘陵地带,是古代积盐脱离长期地下水条件下的残留土体,地表有砾幕覆盖,含盐量17%~52%。
植被
茫崖属西北部极干旱缺水风蚀的稀疏植被地区,以干旱荒漠原始天然植被为主,植被组成简单、类型单调,总覆盖率不足0.12%。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境内东半部和北半部的植被组成和覆盖率明显低于西半部和南半部,总体呈由东部极端荒漠向西过渡为典型荒漠、由北部极端荒漠向南过渡为草原荒漠的形态。截至2013年,境内森林面积7359.5公顷。
参考资料来源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茫崖水资源极为缺乏。境内河流年平均径流总量9690立方米,其中阿拉尔河9290立方米,大河坝河400立方米,几乎不可利用。高山冰川储量约10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综合补给量2.892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资源富集是茫崖突出的区域特征,初步探明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石棉、天青石、芒硝、钾盐等26种,产地77处,大型矿床8处。其中,石棉储量2154万吨,居全国之首;天青石储量1592万吨,占全国储量的88%;石油储量2.25亿吨;天然气储量75亿立方米;钾矿储量6839万吨。其它如金、银、锂、锌等也有一定的储量。
此外,茫崖境内的煤炭、石灰岩、滑石、蛇纹岩、石盐、铁矿、金银矿、硼矿等矿藏亦有相当储量。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茫崖地区野生动物种类较贫乏,但大型动物较多,主要栖息于阿拉尔自然保护区内。截至20世纪90年代,境内发现兽类46种,如
野牦牛、
藏羚羊、
藏原羚、
盘羊、
岩羊、
白唇鹿、
白臀鹿、
藏野驴、
麝、
雪豹、狼、
野骆驼、
藏狐、
猞猁、
藏仓鼠等;发现鸟类67种,如
小鸊鷉、
大白鹭、
鸿雁、
金雕、
秃鹫、
大天鹅、
赤麻鸭、
黑颈鹤、
岩鸽、
雉鸡等;爬行动物有
青海沙蜥、
密点麻蜥等;鱼类有
草鱼、
鲤鱼、
鲫鱼、背斑高原鳅等。
植物资源
老茫崖周边沙漠戈壁有
猪毛菜、
碱蓬、
梭梭、
驼绒藜、
甘肃霸王、
戈壁针茅、
泡泡刺、
胡杨、
沙蒿、
小红柳等植物;尕斯草原水草丰美,生长有芦苇、紫花针茅、猪毛菜、冰草、白刺、红柳、沙草、白蒿、牛毛草、苦苦菜、野沙葱等。此外境内还有
大黄、
甘草、
雪莲、
麻黄、
枸杞、
锁阳、罗布麻等药用植物。
草场资源
茫崖境内的草场有平原戈壁草场和山区草场两大类型,总面积526.6万亩。尕斯草原是境内最大的平原戈壁草场,为高原平地草滩,四面被戈壁围绕,总面积25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75万亩。其中莫河尔布拉格草场位于尕斯湖西南部,面积75万亩,是蒙古族、哈萨克族牧民长期游牧的“冬窝子”,植被覆盖度25%~40%;阿拉尔草场位于尕斯湖西畔,面积58.5万亩,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平均植被覆盖度30%~50%;奇克里克草场位于尕斯湖南部,面积30.5万亩,较干旱;老茫崖草场位于茫崖湖南岸,面积8万亩,植被覆盖度20%~25%。山区草场由山后草场和山间平川草场组成,海拔高,水源充沛,植被茂密,草群覆盖率30%~50%,草场质量好,是较理想的夏季牧畜地,主要有祁漫塔格山西段、中段和东段草场,总面积276.6万亩。
人口民族
人口
新中国成立前,茫崖境内仅有少量蒙古族、
维吾尔族和
哈萨克族的牧民。20世纪50年代,茫崖开始工业开发,大量外来人口涌入,1956年人口达到15573人。1961年由于政策因素,大量项目下马,人员精简下放,1964年人口减至2850人。此后人口逐渐回升,1969年总人口8298人,1979年14735人,1990年27330人。2000年,茫崖行政区总户数5605户,总人口16510人,人口密度0.51人/平方公里。2010年,茫崖行政区总人口31017人,其中男性17884人,女性13133人;户籍人口35713人;城镇人口31007人,乡村人口11人。
截至2013年,茫崖行政区总户数13989户,户籍人口3.40万人。
民族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茫崖境内汉族人口28742人,占总人口的92.67%;少数民族人口2275人,占总人口的7.33%。少数民族中,回族1065人,蒙古族394人,藏族286人,
土族209人,满族81人,
维吾尔族、
东乡族各57人,苗族30人,
撒拉族28人,土家族26人,
裕固族10人,彝族9人,白族6人,壮族4人,
毛南族3人,朝鲜族、侗族、
水族、
羌族、
锡伯族各2人,
哈萨克族、
傈僳族、
达斡尔族、
仡佬族各1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茫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872亿元;
公共财政收入8.4412亿元,各项
税收2.15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742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181亿元。
第一产业
茫崖第一产业几乎全部为畜牧业。2013年,茫崖第一产业
从业人员132人;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093万元,全部为畜牧业产值。
畜牧业
自古以来境内居民即以牧业为生。1950年有150余户在茫崖驻牧,牲畜合计约1.5万头(只)。20世纪50年代从外地调来大量
牛、
羊、
骆驼在农牧场养殖。1961年成立阿拉尔牧场,畜牧业发展较快。70年代与新疆若羌县发生草场纠纷,畜牧业损失严重。1983年推行牧业承包责任制。1984年牲畜作价归户饲养,有牧民45户234人,牲畜2.08万头(只)。
2012年,境内3个牧业村有牧民90户280人,有天然牧草地944.5万亩,牲畜3.77万头(只)。2013年,茫崖羊存栏3.99万只,牛存栏200头;肉类总产量337吨,奶类产量52吨,畜牧业产值1093万元。
农业
1951年,解放军剿匪部队在阿拉尔驻防,开荒一万余亩,种植
小麦、
青稞和蔬菜,1954年部队撤离后废弃。1957年4月,青海省畜牧厅和大柴旦驼场在阿拉尔建立农场,垦荒5万余亩,种植小麦、青稞、
燕麦、
大麦、
豌豆、土豆、油菜等,存栏牲畜1.78万头(只),并开采水晶、铜矿和石棉。因农场风强沙多,土壤盐渍化重,连年歉收亏损,遂于1961年停办。1958年,茫崖工委在老茫崖自流井开办机关农场,开荒50亩。1960年柴达木兴起开荒热潮,茫崖各机关单位先后在阿拉尔、大河坝等地开荒2.2万亩,造田1.43万亩。1976年“
农业学大寨”,青海石油管理局在奇克里克草场兴办职工农场,至1978年开荒1000亩种植青稞和蔬菜,1981年撤销。1981年在阿拉尔成立知识青年农业队试种青稞和蔬菜,不久撤销。此后茫崖境内无农业生产活动。
第二产业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地质部门在茫崖开展大规模地质普查,拉开了茫崖乃至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序幕。“
大跃进”时期,茫崖小煤矿、水晶矿、云母矿、硼砂矿、铁矿、铜矿、砖瓦窑等纷纷上马,但不久即停办。六七十年代,茫崖原油年产量约8~10万吨,石棉平均年产量不足1万吨。80年代,尕斯湖油田产能扩大,茫崖石棉矿新建1.2万吨选矿厂,茫崖资源开发逐渐形成规模。90年代原油年产量突破100万吨,石棉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2万吨;新建20万吨钾肥厂和30万吨天青石选矿厂。2000年后,茫崖原油产量突破200万吨,基本形成以石油天然气工业、盐湖工业、石棉建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青海油田是国家重点采油气生产企业,2011年生产油气当量713万吨,实现经营收入174.6亿元,上缴税费43亿元;茫崖石棉矿系国家大型石棉采选联合企业,年生产能力12万吨。
2012年,茫崖石棉产量1360吨(不含茫崖石棉矿),比2011年下降11.9%;湖盐产量470吨,比2011年增长43.3%;卤水产量1.54万吨,比2011年下降23.8%;芒硝产量1.17万吨,比2011年下降14.8%;生产钾肥41.9万吨,比2011年增长36.2%。2013年,茫崖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数28358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92.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87亿元。2013年茫崖完成工业总产值69.934亿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698人,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1.2478亿元。
第三产业
2013年,茫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21亿元;有固定电话用户0.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万户,互联网
宽带接入用户0.4万户;年末金融机构各项
存款余额10.2654亿元,其中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437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
贷款余额4865万元。2013年,茫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78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5149亿元。
交通运输
公路
古代,茫崖为“丝绸辅道”的必经之地,往往在河西走廊不通畅之时兴盛,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
1946年修筑由西宁至茫崖的青新公路。1955年修筑格尔木—老茫崖—油砂山—金鸿山公路502公里。1956年改造茶茫公路(
茶卡—茫崖)和当茫公路(
当金山—茫崖)。1966年改造青新公路,并将其定为国道315线。80年代先后修筑老茫崖—大风山、冷湖—大风山公路。
茶茫公路(国道315线)总长969公里,在一里沟入境,经黄瓜梁、老茫崖、油砂山,在茫崖镇出境,境内长286公里。当茫公路总长267公里,自当金山口沿阿尔泰山南麓经苏干湖、丁字口、俄博梁、牛鼻子梁、大风山,至黄瓜梁汇入茶茫公路到茫崖,境内长94公里。花格公路(花土沟—格尔木)总长430公里,东南在甘森入境,向西北至老茫崖与茶茫公路交汇,境内长191公里。
截至2013年,茫崖境内公路里程525.3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5250辆,出租汽车220辆。2014年新建茫崖行委花土沟镇汽车站。
铁路
2014年9月,
格库铁路(
库尔勒—
格尔木)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于2014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线路自青海省格尔木,向西经乌图美仁、甘森、花土沟,翻越阿尔金山后,再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兰、若羌、尉犁至库尔勒,正线全长1214.6公里,采用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标准,为客货兼顾的铁路干线。
航空
塔尔丁航空站
航空站位于格茫公路425公里处,西距老茫崖119公里,1956年6月竣工,9月12日首飞试航成功。1957年1月4日开通塔尔丁—西宁—包头—北京航线,2月19日停航。因客源不足,航空站于当年6月关闭,年底撤销。半年间,航空站完成飞行57架次,其中地质铁路专业飞行37架次,民航16架次,包机、空军专机各2架次。
花土沟机场
花土沟机场属民用机场,位于花土沟镇东南侧约5.3公里处,海拔2906米,2011年12月30日奠基,2013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2月27日通过飞行校验,2015年3月13日完成试飞工作,2015年5月通过验收,2015年6月通航。机场跑道长3.6公里,航站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按照民航4C等级标准修建。预计到2020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吨,飞机起降量1150架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茫崖开始资源开发,石油系统、建材系统、农垦系统各企业单位相继建起职工子弟学校。因单位变动频繁,学校常出现迁址、撤并等情况。1960年石棉矿成立茫崖石棉矿小学,1968年增设初中,1971年设高中。1970年石油系统成立青海石油管理局西部子弟小学,1971年开设初中班。1978年建成茫崖中学,设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后经教育资源整合,到2010年,茫崖有全日制学校2所,教职工129人,在校学生1437人;其中茫崖行委学校学生903人(小学567人、初中242人、高中94人),茫崖石棉矿学校学生534人(小学264人、初中136人、高中134人)。
医疗卫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石油系统、建材系统和茫崖地方均成立了医疗卫生机构。1960年,石棉矿成立茫崖石棉矿职工医院。1983年,石油系统成立青海石油管理局医院花土沟分院。1970年成立茫崖镇卫生所,1978年改为茫崖镇卫生院。1982年茫崖镇组建花土沟卫生所。1990年,撤销茫崖镇卫生院,花土沟卫生所改为茫崖行委卫生院,1995年改为茫崖行委人民医院。截至2013年,茫崖有综合性医院3所、疾控中心1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76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0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茫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3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59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7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97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人。
文化事业
2008年7月,茫崖开通无线调频广播。2008年10月改造开通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两种电视网络。2013至2014年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安装设备2102套。2014年10月建成行委文体活动中心,内设图书文化馆、体育馆、多功能放映厅、健身房和办公区。截至2015年,茫崖有文体活动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个;中心广场1处,旅游休闲观光园1处;体育场馆(场地)13处,全民健身路径9处;农(牧)家书屋1个,存书3000余册;全区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2015年,茫崖计划新建行委文化、图书馆和行委电影院等公共文化设施。
对口支援
2010年,浙江省
台州市开始对口帮扶茫崖。台州选派帮扶干部赴茫崖支援,先后开展了城镇绿化和防沙林建设、新建城镇居民饮用水工程、新建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医疗义诊、建设茫崖台州幼儿园等对口支援活动,并在教育和卫生系统建立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关系。
2010年,
中石化承担了对口支援青海茫崖行署的任务,按照援藏的模式开展援青工作。中石化援青干部在茫崖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干部培训、文化交流、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给予茫崖帮助,先后开展了捐赠校服和课桌椅、援建花土沟镇文化路综合市场、组织茫崖干部赴台州和中石化培训、援建茫崖文体活动中心等对口支援活动。
风景名胜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黄风山、红三旱、大风山、开特米里克等地。地表疏松的
泥岩、粉砂岩在西北风的长期吹蚀下,山丘被剥蚀成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有的酷似古城堡、帝王坟,有的像骏马、骆驼、蘑菇、馒头,远望如千舟过海、百兽集会,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位于在花土沟镇东北15公里的游园沟内,第三纪红色砂岩褶皱构造的山崖上布满红色泥质悬垂凝结构,如同成千上万个“泥菩萨”,层层叠叠,由上而下逐渐由小变大,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犹如千佛坐禅,似神工鬼斧精心雕琢。俗称“千佛崖”。
魔鬼谷
魔鬼谷,位于茫崖镇与新疆交界的昆仑山区,西起库木库里沙漠,东到茫崖镇布仑台,全长约100公里,宽约2~30公里,海拔3000~4000米,为两山夹峙谷地。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山谷气候湿润,冰川遍布,湖沼众多,水草丰美。但谷中天气多变,时而风和日丽,随即又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满山遍野留下了无数遭雷击的焦木残树和牛羊的尸体,因而被称为“魔鬼谷”。据地质勘测,山谷的地层中含有大面积三叠纪火山喷发的强磁性玄武岩体,并伴生分布30多个铁矿及石英闪长岩体,形成强大的电磁效应,常引来云层中的电荷,遇到地面尖端物体(尤其人、畜等)时会产生尖端放电现象,故雷电多发。
那仁萨拉城址
那仁萨拉城址,位于花土沟镇莫合尔布鲁克村西19公里处,面积不详,仅残存一段18米长的北城墙,夯土筑,高约1.5米,夯层厚0.05~0.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