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扫风壮,SOLAPSONE,SULPHETRONE。近白色无定形粉末,有涩味,极易溶于水,其10%水溶液的pH为5.5~7.5。几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在中性和弱碱性水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液中分解。
功能作用
二氢叶酸在体内部分分解成氨苯砜而起治疗作用。每165mg约与氨丙砜25mg疗效 相当。口服吸收不完全,主要采用注射。用途同氨丙砜。 药理毒理本品为砜类抑菌剂,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剂量时显示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
磺胺类药物相似,作用于细菌的
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的合成。两者的抗菌谱相似,均可为氨基苯甲酸所拮抗。本品亦可作为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此外,本品尚具
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
疱疹样皮炎的作用有关。如长期单用,
麻风杆菌易对本品产生耐药。
药理毒理
本品为砜类抑菌剂,对
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大剂量时显示杀菌 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磺胺类药物相似,作用于细菌的
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叶酸的合成。两者的抗菌谱相似,均可为氨基苯甲酸所拮抗。本品亦可作为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此外,本品尚具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
疱疹样皮炎的作用有关。如长期单用,麻风杆菌易对本品产生耐药。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
蛋白结合率为50%~90%。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以肝、肾的浓度为高,病损皮肤的浓度比正常皮肤高10倍。本品在肝内经N-乙酰转移酶代谢。 患者可分为氨苯砜慢乙酰化型和快乙酰化型,前者服药后其血药峰浓度亦较高,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但临床疗效未见增加。快乙酰化型患者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口服后数分钟即可在
血液中测得本品,达峰时间为2~6小时,有时为4~8小时,本品存在
肝胆循环,所以排泄缓慢,消除半衰期为10~50小时(平均为28小时)。停药后本品在血液中仍可持续存在达数周之久。约70%~85%的给药量以原型和
代谢产物自尿中排出,少量经粪便、
汗液、
唾液、痰液和乳汁排泄。
适应症
本品与其他抑制麻风药联合用于由
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种类型麻风和
疱疹样皮炎的 治疗,也用于脓疱性皮肤病、
类天疱疮、坏死性脓皮病、
复发性多软骨炎、环形肉芽肿、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某些皮肤病变、放线菌性足分支菌病、
聚会性痤疮、
银屑病、
带状疱疹的治疗。可与
甲氧苄啶联合治疗肺孢三者联合用于预防间日疟。
用法用量
1.抑制
麻风口服,与一种或多种其他抗麻风药合用。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一次;或按体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最高剂量每日200mg。可与开始每日口服12.5~25mg, 以后逐渐加量到每日100mg。小儿按体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由于本品有蓄积作用,故每服药6日停药1日,每服药10周停药2周。 2.治疗疱疹样皮炎口服,成人起始每日50mg,如症状未完全抑制,每日剂量可增加至300
mg,成人最高剂量每日500
mg,待病情控制后减至最低有效维持量。小儿开始按体重一次2mg/kg,一日一次,如症状未完全抑制,可逐渐增加剂量,待病情控制后减至
最小有效量。
3.预防
疟疾,本品100mg与
乙胺嘧啶12.5mg联合,1次顿服,每7日服药1次。
不良反应
1.本品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产生轻度不适,如恶心、上腹不适、纳差、头痛、头晕、失眠、无力等,但不久均可自行消失。 2.
贫血,可由于溶血、缺铁或
营养不良所致,一般见于治疗初期,且能自行纠正。亦可有粒细胞缺乏、
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反应。3.
药疹,严重者表现为
剥脱性皮炎,如有发热、
淋巴结肿大、肝、肾功能损害和
单核细胞增多,称为“氨苯砜综合征”。
4.急性中毒,一次服用大剂量本品可使血红蛋白转为高铁
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紫绀、
中毒性肝炎、肾炎和神经精神等损害,如未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禁忌症:
对本品及磺胺类
药物过敏者、严重肝功能损害和精神障碍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本品:严重贫血、G-6-PD缺乏、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肝、肾功能减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
精神病史者。
2.交叉过敏:砜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此外,对
磺胺类、
呋塞米类、
噻嗪类、
磺酰脲类以及
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的患者亦可能对本品发生过敏。
3.随访检查:(1)血常规计数,用药前和治疗第一月中每周一次,以后每月一次,连续6个月,以后每半年一次。(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测定,如为G-6-PD缺乏者则本品应慎用。(3)
肝功能试验(如尿胆红素和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治疗中患者发生
食欲减退、恶心或呕吐时应作测定,如有
肝脏损害,应停用本品。(4)肾功能测定,有肾功能减退者在治疗中应定期测定
肾功能,并据以调整剂量。
4.原发性和继发性耐氨苯砜麻风杆菌菌株日渐增多,本品不宜单独用于治疗麻风,应与
利福平、
氯法齐明、
乙硫异烟胺、
丙硫异烟胺、
氧氟沙星、
米诺环素、
克拉霉素等联合应用。
5.皮损查菌阴性者疗程6个月,阳性者至少2年或用药至细菌转阴。对未定型和结核样麻风的治疗需持续3年,二型
麻风需2~10年,瘤型麻风需终身服药。
6.快乙酰化型患者本品的
血药浓度可能很低,需调整剂量。慢乙酰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药浓度可能较高,亦需调整剂量。
7.肾功能减退患者用药时需减量,如
肌酐清除率低于4ml/min时需测定血药浓度,无尿患者应停用本品。
8.用药过程中如出现新的或中毒性皮肤发应,应迅速停用本品。但出现麻风反应状态时不需停药。
9.治疗中如出现严重“可逆性”发应(I型)或神经炎时,应合用大剂量
肾上腺激素。
1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应用本品时需减量。
11.治疗庖疹样皮炎时,应服用无麸质饮食,连续6个月,使氨苯砜的剂量可减少50%或停用本品。
用药方法
妊娠期用药:
本品可在乳汁中达有效浓度,对新生儿具预防作用。但
砜类药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儿中可能引起
溶血性贫血。孕妇及
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如确有应用指征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应用。
儿童用药:
儿童用量酌减,一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老年患者用药:
相互作用
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
肾小管分泌砜类,使砜类药物血浓度高而持久,易发生毒性 反应。因此在应用
丙磺舒的同时或以后需调整砜类的剂量。2.利福平可刺激
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本品血药浓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时或以后应用氨苯砜时需调整后者的剂量。3.本品不宜与
骨髓抑制药物合用,因可加重
白细胞和
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必须合用时应密切观察对骨髓的毒性。4.本品与其他溶血药物合用时可加剧
溶血反应。5.与
甲氧苄啶合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均可增高,其机制可能为:(1)抑制氨苯砜在肝脏的代谢。(2)两者竞争在
肾脏中的排泄,本品血药浓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应。6.与去羟肌苷合用时可加减少本品的吸收,因为口服
去羟肌苷需同时服用
缓冲液以中和胃酸,而本品则需在酸性环境中增加吸收,因此如两者必须同用时应至少间隔2小时。
药物过量
过量服用本品主要导致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肝肾功能损害和
精神障碍。逾量 的处理:(1)洗胃,给予活性炭30g,同时给予泻药每6小时1次,至少持续24~48小时。(2)紧急情况下,对正常及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患者用亚甲蓝1~2mg/kg缓慢静注,如变性血红蛋白重性积蓄,可重复注射。(3)非紧急情况时,用
亚甲蓝3~5mg/kg,每4~6小时口服1次,但G-6-PD缺乏患者不能使用。亦可用
活性炭,即使在使用本品数小时后仍可应用。
用法用量
1、肌注每周2次,第1~2周每次100~200mg,以后每2周递增100mg/次,至第14~16周每次量为800mg,继续维持,每用药10周后停药2周。
2、口服300mg/d,逐渐增量至3g。每服药10周停药2周。
注意事项
1、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等,偶见头痛、头晕、心动过速等。口服期间应保持大便通畅,以免蓄积中毒。
2、血液系统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等。对于贫血,轻症可服用铁剂。严重反应应及时停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用本品可致
正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者可致
溶血性贫血。
3、砜类化合物治疗麻风偶可引起“麻风反应”,常于用药后1~4周发生,特征是发热、不适、
剥脱性皮炎、肝坏死并发黄疸、
淋巴结肿大、贫血、
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停药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可望好转。
5、肝、
肾功能不全,贫血,胃和
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精神病史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