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羟肌苷,别名地达诺新、地丹诺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12N4O3,为白色结晶性粉末,主要用作抗病毒药,临床上主要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Ⅰ型HIV感染。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化学式:C10H12N4O3
分子量:236.227
CAS号:69655-05-6
理化性质
密度:1.76 g/cm3
熔点:193-195 °C
沸点:586.5ºC
闪点:308.5ºC
外观:白色结性晶粉末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57.19
摩尔体积(cm3/mol):134.0
等张比容(90.2K):399.9
表面张力(dyne/cm):79.1
极化率(10-24cm3):22.67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2
氢键受体数量: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互变异构体数量:3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88.7
重原子数量:17
表面电荷:0
复杂度:34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药品简介
药理作用
能抑制HIV的复制。在细胞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代谢物双去氧三磷酸腺苷(ddATP),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齐多夫定相似。去羟肌苷吸收迅速,口服给药后一般在0.25-1.5 hr内达血药峰浓度。
适应症
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Ⅰ型HIV感染。
不良反应
本品的严重毒性是胰腺炎,其他重要的毒性还有乳酸性酸中毒,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视网膜病变和和视神经炎,以及外周神经病变。在临床实验中,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有腹泻、神经病变、皮疹/瘙痒、腹痛、胰腺炎、头痛、恶心、呕吐。在临床实验中,发生率较高的实验室异常有 :SGPT或SGO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值的5倍)、碱性磷酸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值的5倍)、淀粉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值的1.4倍)、尿酸升高(>12 mg/dL)、胆红素升高(大于正常上限值的2-2.6倍)、脂肪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值的2倍)。临床:全身反应-脱发、过敏反应、无力、疼痛、寒战和发热。消化系统-厌食、消化不良和腹泻。外分泌腺-胰腺炎、唾液腺炎、腮腺肿大、口干、眼干。造血系统-贫血、白细胞缺乏症、血小板缺乏症。肝脏-乳酸性酸中毒和肝脏脂肪变性,肝炎和肝功能衰竭。代谢-糖尿病、高血糖或低血糖。肌肉骨骼系统-肌肉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引起肾功能衰竭而需血液透析的横纹肌溶解,关节痛和肌肉病变。儿童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成人的相同。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本药与daspone、洛哌丁胺、甲氧氯普胺、nevirapine、雷尼替丁、利福布丁、利托那韦、司坦夫定、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齐夫多定,在药代动力学上均无临床相互作用。
用法用量
每次125~200mg 每日二次;体重>60kg 400mg 每日一次,体重<60kg每次300mg每日一次。
成人 :体重≥60 kg者,片剂的推荐剂量为200 mg bid或400 mg qd,缓冲粉剂为250 mg bid。体重<60 kg者,片剂的推荐剂量为125 mg bid或250 mg qd,缓冲粉剂为167 mg bid。儿童 : 推荐剂量为120 mg/m2,每日2次。儿童每日1次的治疗方案尚未确定。本药应在餐前至少30分钟给药,或在进食2小时后空腹服用。无论是每日1次还是每日2次,为提供足够的缓冲液以防止去羟肌苷在胃内被酸降解,每次至少应服用2片相应的剂量。200 mg规格的片剂只用于每日1次治疗方案。为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每次用量不应超过4片。肾功能损害者 推荐剂量如下 :肌酐清除率>60 mL/分,体重≥60 kg者,给予片剂400 mg qd或200 mg bid(缓冲粉剂250 mg bid),体重<60 kg的患者,给予片剂250 mg qd或125 mg bid(缓冲粉剂167 mg bid) ;肌酐清除率为30-59 mL/分,体重≥60 kg的患者,给予片剂200 mg qd或100 mg bid(缓冲粉剂100 mg bid),体重<60 kg的患者,给予片剂150 mg qd或75 mg bid(缓冲粉剂100 mg bid) ;肌酐清除率10-29 mL/分,体重≥60 kg者,给予片剂150 mg qd(缓冲粉剂167 mg qd),体重<60 kg的患者,给予片剂或缓冲粉剂100 mg qd ;肌酐清除率<10 mL/分,体重≥60 kg的患者,给予片剂或缓冲粉剂100 mg qd,体重<60 kg的患者,给予片剂75 mg qd(缓冲粉剂100 mg qd)。对儿童肾功能损害者,尚无实验数据表明需调整剂量,但可考虑减少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连续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病人建议使用?常规用量。血液透析后,不需要再补充给药。 本药用药过量尚无已知的解毒药。在I期临床研究中,初始剂量为目前推荐剂量的10倍,发生的毒性有 :胰腺炎、外周神经病变、腹泻、高尿酸血症和肝功能减退。去羟肌苷不能通过腹膜透析排出,而血液透析能排出少量去羟肌苷。 咀嚼/分散片 :成人 片剂应充分咀嚼,或在服用前溶解在至少1盎司的水中,搅拌直至完全混匀,立即饮用全部溶液。若需要另外调味,溶液可用1盎司的苹果汁稀释,服用前再次搅拌后立即服用。加有苹果汁的溶液在室温17-23oC可稳定1小时。口服缓冲粉剂 : 将药粉倒入4盎司饮用水中,搅拌2-3分钟直至完全溶解,立即服用。不要加果汁或其他酸性溶液。小儿口服缓冲粉剂 :首先必须将药粉配成20 mg/mL的初始溶液,再加入抗酸成分,使最终浓度为10 mg/mL。步骤如下 :在药瓶中,2 g或4 g药粉分别加入100 mL或200 mL纯水,配成20 mg/mL的初始溶液,立即把1份20 mg/mL的初始溶液或是和双倍浓度的Mylanta溶液混合,或是用Mylanta TC混悬液配制成10 mg/mL的终混合液。此混合液应分装于大小合适的密闭玻璃或塑料容器(HDPE、PET或PETG)中,置于冰箱内保存,2-8oC下最多可存放30天。每次使用前应轻摇,使混合液充分混匀。
注意事项
空腹服药,每剂2片嚼服,或溶于>30ml水中口服,避免过量饮酒。
对去羟肌苷和其他配方成分有明显过敏的患者禁用。 胰腺炎 合用司坦夫定的患者,无论是否合用羟基脲,发生胰腺炎的可能性较大。有胰腺炎危险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本药,必需使用时,务必谨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若剂量不作调整,也较容易发生胰腺炎。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剂量有关.高剂量时,发生率为13%(5/38)。儿童患者出现胰腺炎的症状和体征时,应暂停使用本品,一旦确诊为胰腺炎,应禁用去羟肌苷。乳酸性酸中毒和脂肪变性重度肝肿大些情况多发生在女性,肥胖和长期的核苷摄入可能是引起上述情况的危险因素。若有患肝脏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应慎用本药。因这些情况也发身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所以用药时也需密切监测临床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一旦出现乳酸酸中毒或明显的肝毒性(包括肝肿大和脂肪变性,转氨酶可能不升高),应暂缓治疗。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炎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均有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炎发生。服用本药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视网膜检查。外周神经病变服用本品治疗的病人可出现外周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HIV感染的晚期患者、有神经病变病史,以及同时使用如司坦夫定等神经毒性药物的患者,较易发生外周神经病变。如在疗程中发生了外周神经变的症状,待中毒症状消退后,患者仍能耐受减量的本药治疗。重复使用本药治疗后,若再出现外周神经病变,需考虑完全停止本药治疗。苯丙酮尿症患者 :每片去羟肌苷咀嚼/分散片中含苯丙氨酸36.5 mg。限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 :去羟肌苷缓冲粉剂单剂量包装含1380 mg的钠。肾功能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60 mL/分) :因药物的清除率降低,较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对这类患者应减少本药的用量。去羟肌苷分散片含8.6 mEq的镁,若长期使用,会加重患者的镁负荷。肝功能损害患者 :肝功能的减退是否影响去羟肌苷的药代动力学尚不明确,使用本药时应监测其毒性。另外,本药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相关,若不能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必须暂停使用本药。应告知患者,去羟肌苷与其它有相似毒性的药物合用时,其不良反应比单用本药易发生。与某些药物合用或饮酒,可能增加本药的毒性。为保证胃内的酸中和,每次至少应服用2片,但不宜超过4片,避免过多的抗酸成分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另外,还应告知患者,本药并不能治愈HIV感染,患者仍可能继续发展产生与艾滋病或ARC相关的疾病,包括机会致病菌感染。另外,本药也不能预防HIV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污染而造成传染。
慎用
末梢神经炎、胰腺炎、腹泻、皮疹、头痛、发烧、恶心,有胰腺炎史或嗜酒者慎用。
药典信息
基本信息
本品为 2',3'-双脱氧肌昔,按干燥品计算,含C10H12N4O3不得低于 98.5%。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遇酸不稳定。
本品在水中略溶,在甲醇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
比旋度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通则0621),比旋度为-24°至-28°。
鉴别
1、取本品与去羟肌苷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µ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有关物质项下方法试验,以流动相A流动相B(90:10)为流动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294图)一致。
检查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溶剂:流动相A-流动相B(92:8)。
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取本品适量,加溶剂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5mg的溶液。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用溶剂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5µg的溶液。
系统适用性溶液:取去羟肌苷杂质混合对照品适量,加溶剂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5mg的溶液。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4.6mm×250mm,5µm),以醋酸铵溶液(取醋酸铵3.86g,加水800mL溶解,用氨溶液调节pH值至8.0,加水至1000mL)为流动相A,以乙腈-甲醇(50:50)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进样体积2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系统适用性溶液色谱图中,调节流动相比例使去羟肌苷峰的保留时间为12-15分钟,2'-去氧肌苷峰与3'-去氧肌苷峰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对照溶液色谱图中,主成分色谱峰峰高的信噪比应大于20。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
限度: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照下表中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各杂质,次黄嘌呤的峰面积与其相对校正因子(0.62)的乘积不得过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5倍(0.5%),2',3'-脱水肌苷的峰面积不得过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0.2%),其他单个杂质的峰面积不得过对照溶液的主峰面积(0.1%),杂质总量不得过1.0%,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倍的峰忽略不计。
残留溶剂
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通则0861第二法)测定。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精密加入二甲基亚砜5.0mL使溶解,密封。
对照品溶液:取乙腈、二氯甲烷、乙醇、甲醇、丙酮与异丙醇适量,精密称定,置同一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乙醇0.5mg、丙酮0.5mg、异丙醇0.5mg、甲醇0.3mg、乙腈0.041mg、二氯甲烷0.06mg的溶液,精密量取5mL,置顶空瓶中,密封。
色谱条件: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40℃,维持8分钟,以每分钟40℃的速率升温至20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分钟。
系统适用性要求: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各成分峰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
限度: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乙腈、二氯甲烷、乙醇、甲醇、丙酮与异丙醇的残留量均应符合规定。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通则0831)。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41),遗留残渣不得过0.2%。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50mL(如滴定终点不明显,可适当加入醋酐,冰醋酸与醋酐比例不得过1:4,总体积仍为50mL),微热使溶解,放冷,照电位滴定法(通则0701),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3.62mg的C10H12N4O3。
类别
抗病毒药。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制剂
1、去羟肌苷肠溶胶囊。
2、去羟肌苷咀嚼片。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27:Take off immediately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立即脱掉全部污染的衣服。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保护。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风险术语
R34:Causes burns.
引起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