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科(学名:Simaroubaceae)是
双子叶植物纲,
无患子目的一科。乔木或灌木,树皮有苦味。羽状复叶互生。花单性或杂性,整齐,花小,组成圆锥或
穗状花序;
萼片3~5;花瓣3~5;雄蕊与花瓣同数或其2倍;
子房上位。
核果、蒴果或
翅果。
简介
乔木或灌木,树皮有时极苦。叶互生,稀对生,
羽状复叶,稀仅一叶。无具腺托叶或托叶易脱落,绝无腺点。花序腋生,
总状花序或
圆锥花序,花小,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萼3~5裂,离生或合成,
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花瓣3~5(~7),多半分离,稀无,或合生成管,花盘球状或杯状,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倒2轮,花丝分离;
子房上位,2~5室,每室有一(中国产的种)
胚珠,稀或更多,
中轴胎座,
心皮常基部分离,而仅由花柱或柱头连合,柱头头状,分
核果或蒴果状,或
翅果状,种子常单一,具
胚乳或否,胚直或弯。共20属约120种,产全世界热带及
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中心在美洲热带,其次是在西非热带。中国有4属约10种,产长江以南各省,个别种类分布至华北及东北南部。
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有苦味。羽状复叶互生,稀单叶。花单性或杂性,整齐,圆锥或总状花序,萼3~5裂,花瓣3~5,雄蕊常与花瓣同数或为其2倍,子房上位,心皮2~5,每心皮常具1胚珠。核果、蒴果或聚合翅果。
分布
共约30属95种,产热带及
亚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10种(6种特有),产于长江以南各省,个别种类分布至华北及东北南部地区。
下级分类
中国苦木科植物分类(中文名后括号内为拉丁文索引):
1.1 岭南臭椿A. triphysa (Dennst.) Alston
1.2 常绿臭椿A. fordii Nooteboom
1.3 刺臭椿A. vilmoriniana Dode
1.4 毛臭椿A. giraldii Dode
1.5 臭椿A. altissima (Mill.) Swingle
2.1 苦树P. quassioides (D. Don) Benn.
2.2 中国苦树P. chinensis P. Y. chen
3.1 鸦胆子B. javanica (Linn.) Merr.
3.2 柔毛鸦胆子B. mollis Wall. ex Kurz
4.1 海人树S. maritima Linn.
5
牛筋果属Harrisonia R. Br. ex Juss.
5.1 牛筋果H.perforata (Blanco) Merr.
代表树种
本科与
芸香科极为相近,唯没有油腺,花有明显的单性倾向。代表种有:
鸦胆子 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适应性强,从海滨到海拔1000米的山野或疏林中均能良好生长。印度至大洋洲也有。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3(~8)米,幼枝密被黄色绒毛,奇数
羽状复叶,互生,长20~40厘米,小叶7,稀5~11,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基部常偏斜,边缘有粗锯齿,
圆锥花序腋生,
雌雄异株,花小,暗紫色,萼4裂,花瓣4,雄蕊4,着生于花盘之外,子房4深裂,
核果椭圆球形,黑色,具突起的网纹。花粉粒椭球形。极面轮廓近圆形,侧面为宽椭圆形。具3孔沟,沟细长,孔横长,两者十字形交叉。外壁两层,等厚。纹饰细颗粒状。
苦木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喜生于湿润而肥沃的山坡、林缘或路旁。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有黄色皮孔,奇数
羽状复叶,长20~30厘米,小叶9~15,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
聚伞花序腋生,花杂性异株,黄绿色,
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蓝至红色,萼宿存。
臭椿 中国除辽宁千山以北和海南岛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栽植于城市或路旁为园林风景树和
行道树。在华北可作荒山造林的
先锋树种。为落叶乔木,高10~30米,奇数
羽状复叶,叶轴长30~90厘米,小叶6~12对,卵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3~4厘米,
全缘,近基部两侧有粗锯齿1~2对,齿顶端下面有一腺体,花小,杂性,排成多分枝的
圆锥花序,
子房为5
心皮,柱头5裂,
翅果长圆状椭圆形,长3~5厘米,种子1枚,位于翅果近中部。花粉粒椭球形至扁球形。极面轮廓近三角形,具3孔沟,纹饰细网状。喜阳光树种,能耐干旱及碱地,在瘠薄的微酸性、中性及石岩形成的土壤上均生长良好。种子含油37%,种仁含油57%。油可作精密仪器润滑油或食用。生长快,为一良好的造林和用材树种。